大窪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2016年冬至祭祖典禮

2021-02-19 大窪縣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

2016年12月18日,盤錦市大窪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興城市傳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冬至祭祖典禮在興城市溫泉賓館養老院隆重舉行。祭祀祖先,追憶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自古以來都被稱為禮儀之邦,恭祭中華民族萬姓先祖是祭祀典禮中非常重要的禮,意在喚醒後世子孫祭祖先、知感恩、行孝道,讓社會安定、國泰民安、世界和諧。

典禮在莊嚴肅穆的國歌聲中開始,盤錦市大窪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蘇娜老師,為大家講解了祭祖的意義。十年來,老師一直努力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這一路走來,看到了太多的孩子因為道德教育的缺失而失足墮落,看到了太多的女子因為不懂女德而身心痛苦不堪,看到了太多的老人含辛茹苦卻晚年孤寂。。。這一切的一切,追根究底,是因為我們忘卻了古聖先賢的恩德和智慧,忘卻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忘卻了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的意義和使命—-傳承。如今的社會人們過分的追逐物質文明,卻越來越發現我們貴而不安、富而不樂,原因就是我們忽視了精神文明,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裡,就是要恢復我們的禮,祭祀中華民族萬姓先祖,認祖歸宗,知恩報恩。

聽了老師的宣講,流下懺悔慚愧的淚水

典禮準備就緒,「禮生」「贊生」「主祭官」、「陪祭官」、「執事者」、「獻官」「樂生」各司其職,禮分 「啟扉」「鳴炮」「迎神」「進饌」「上香」「初獻禮」「恭讀祭祖文」「亞獻禮」「終獻禮」「飲福受胙」「送神」「望燎」等環節,再現了古人祭祀祖先的場景。


美文朗誦《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準備就緒


禮生、贊生


主祭官詣盥洗所、盥洗、進巾


迎神


進饌


上香


獻爵


讀祝生恭讀祭祖文


受福胙


送神


全體恭誦《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撤班

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祭祖典禮圓滿禮成,來賓們都非常的激動和歡喜,老爸爸老媽媽們拉著老師的手說,這場祭祀禮真的太好了,讓大家都感受到了老祖宗的恩德和加被,現在的社會太需要感恩的心了。


典禮後,我們還為嘉賓們準備了紀念品,感謝他們的到來,也希望大家都能通過參加祭祖典禮,廣開孝心之門,廣宣禮儀之風,踐行孝道,以感恩的心,緬懷中華民族萬姓先祖。

此次祭祖典禮,展示了中華禮儀之邦的民族正氣,表達了中華兒女緬懷祖德、慎終追遠、期冀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若要天下太平、國家安定、家庭和睦,只有發心按照古聖先賢的教導,從根基做起,洗滌人們心靈的汙染,從禮儀學起,從孝心發起,從祭祖做起。

祭祖感悟:

譚女士感悟:

   人生真的需要抉擇,如果不來興城,我就覺得荒廢了這個周末,於是在最後報上名。去時路上太陽出來以後,車上暖和很多,沒有那麼冷了,當時想這聖賢文化好比太陽的光芒,照亮了我的人生。跟著老師走,才知道了要祭祖。第一次祭奠古聖先賢,第一次祭奠萬姓先祖。譚氏家族是大禹的後代,感恩老師,我祭奠了祖先。排練那天我覺得很累,真想歇一歇。但是老師累了10年,用一顆為眾生的心一直在行走,老師這棵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諸位老師也付出很多,看著大家的背影都那麼挺拔高大,和大家在一起,覺得自己人生好像有了點意義。

王女士感悟:

   這次是我第一次親身經歷這樣莊嚴這樣讓人肅然起敬的祭祖活動,我太感動了,在祭祖的前一天我們到達了興城,到了那裡提前一天到的老師們已經都在忙碌著布置著活動場地,晚上老師帶著我們一起祈願第二天的祭祖儀式一切順利,當我們跪在那裡的時候,當我聽到老師一聲聲發自內心的真誠呼喚的時候,我們都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這眼淚裡有酸,有苦,也有甜,老師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深深的觸碰著我的心靈,那天晚上我就在心裡鼓勵自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努力!因為這一切都來之不易,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努力,同時自己也很慚愧,因為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祭祖開始時老師講了祭祖的意義,當時我們在下面都認真的聽著,還有興城和葫蘆島的義工老師們他們舉著牌子在外面迎接到場的人員,雖然外面很冷,但是沒有一個人放棄,所有參加祭祖的義工及老師們都是穿著統一的服裝,都沒有穿棉襖,雖然會有些冷,但是大家的心是暖暖的,一上午大家都在盡力的做著每一件事情,我們聽著老師講著祭祖的意義,被感動著,更被激勵著,看著來參加祭祖的長輩有很多都流下了淚水,我們深深的知道了祭祖的意義,我們要知道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珍惜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每一點一滴,從孝道做起,好好做人做事,存好心,說好話,與人結善緣,遇事找自己的毛病,老師隨緣教育了我們,讓我們在做事中注意細節,這兩天是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兩天,我們親近老師不但學到了很多,更是在祭祖的時候升起了一顆顆感恩的心,以後要好好力行孝道,孝親尊師,讓自己的行為感染更多的人,讓他們看到學習傳統文化的人不是學古板了,而是越來越幸福,生活越來越好了。懺悔自己在這次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做的不夠好,感恩老師能給我們這樣的機會,我會繼續努力!

朱女士祭祖感悟:

   首先感謝老師給我這次機會,讓我參加了這次祭祖大典。從昨天到興城一直到現在到家,看到老師和我們家人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動作,真心感覺以往的無知和自私,太慚愧了[難過]今後一定像老師和各位家人學習,心存感恩!十足發心,力行孝道。

範女士祭祖感悟:

   這次的祭祖讓我感覺到,老祖宗真的在我們身邊,看著我們做一些孝與不孝的事情,想想自己有多少次不孝順讓祖宗都在掉眼淚,老祖宗給我留下來的太多太多,當老師說有多少人記得太爺爺的名字的時候,當下就感覺真的太不孝順,每一次的祭祖都是在讓我們行孝道,把孝心找回來,感恩心找回來,不能把孝道的根忘了!祭祖真的是太好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都能明白祭祖的意義!

李女士祭祖感悟:

   這次祭祖與往常不同!我們看到的經歷的都是成功與鮮花,不知道老師背後的磨難!老師為了能讓祭祖禮在興城生根、推廣!頂著巨大的壓力!忍受著別人的不理解,甚至侮辱……讓我落淚!只有  好好發心!因為老祖宗等不及了!孩子們等不及了!作為一個中國人!沒有理由不去做這件事!

王女士祭祖感悟:

  此次興城之行感悟:來迴路上,大霧天氣,感悟到先輩和老師都是無數次這樣出行,受凍挨餓,學生們要沿著老師的足跡走下去;大型活動,看到老師打好提前量,細心計劃安排,結果才是有條不紊;還學到老師「願代眾生苦」的真誠發心,忍辱過後,「什麼事情都不是問題」,肯定滿願,老師教會我們「發好心,行好願,什麼事情都不是問題」;看到老師帶團體的正直心、平等心,沒有人情在,令人佩服;通過老師講祭祖的意義,學生明白:一是為了讓大家知禮懂禮恢復「禮」,有成童禮、少年禮、成人禮、婚禮、祭祀禮等等,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們驕傲,是中國人;二是讓大家增長孝心,懂得認祖歸宗;三是為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相關焦點

  • 2018華藏衛視 屏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冬至祭祖大典
    2018年12月1日,華藏衛視屏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首次舉辦冬至祭祖大典暨三時繫念法會,由屏東縣潘孟安縣長擔任主祭官,以中國古禮虔敬祭祀中華民族暨世界各族的萬姓祖先
  • 冬至祭祖祈福|飲水思源 緬懷先祖
    今年12月21日,為中國傳統節日的冬至,是中國人每年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之一。祭祖真正的意義:承傳中華文化。可能我們對幾千年來先祖的恩德,以及中華文化的寶貴沒有太深的體會。我們的祖先,三皇五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全都是聖人,近五千年來歷代祖先他們自己履行仁義道德,教育後代也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種教育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沒有改變。全世界找不到像中國人這樣的族群,既從倫理道德起家,又能重視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這不是偶然,這是我們祖先的聖德在庇蔭著我們,祖先的智慧在引領著我們。
  • 明日冬至祭祖!冬至大如年:慎終追遠!老法師告誡:為什麼要祭祖?
    明天,12月21日,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在中國曆朝歷代,對冬至祭祖都十分重視。民間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我簡單的向大家匯報為什麼要祭祖第一個,祭祖是為了報本反始,緬懷祖德。中國傳統文化根就是孝道,另一個就是悌道,敬,孝、敬這兩個字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
  • 屏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將於12月1日舉辦冬至【祭祖大典】暨【三時繫念法會】
    華藏衛視謹訂於12月1日(星期六)在屏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舉辦冬至【祭祖大典】暨【三時繫念法會】在祭祖大典中,儀式將採禮樂合一
  • 冬至來啦!讓我們一起品味傳統中華文化!
    冬至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歷史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曾隆重多彩:天子祭天、百姓祭祖,百官朝賀、拜師尊長,闔家團聚、親朋互饋。千百年來的農耕社會裡,忙碌了一年的先人們,從這天開始休養將息,並衍生出豐富的節日活動和民俗之樂。北方吃餃子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 先鋒教育連續15年隆重舉辦祭孔典禮 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
    先鋒教育連續15年隆重舉辦祭孔典禮 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 2020-10-02 02:34:23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佚名、管城區文明辦等單位,隆重舉辦紀念孔子誕辰2571年祭孔典禮,來自全省教育文化界的120多名代表參與祭祀活動。
  • 2016年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的由來及傳統習俗(圖)
    2016年冬至是幾月幾日?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 海南人的冬至帶上一家老小掃墓祭祖
    冬至,顧名思義就是冬天到了。換句話說,冬至就是提醒人們天氣要變冷了,注意身體保暖。所以古人在冬至來臨之前,或冬至日,帶上一家老小回家掃墓祭祖,意為冬天來了,我們開始添衣保暖,也不要忘了我們的祖先,帶上一家老小回家掃墓祭祖,清除下墳墓上的雜草,添些土,焚上香燭,擺上供品,告慰先人,寄託香火文化家的情結。
  • 冬至祭祖,以資冥福,不宜殺生增惡緣
    冬至祭祖,這是一個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習俗,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孝道傳統。冬至,原本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按照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冬至節這天可祭天祭祖。天之大,祖之大,況且,還有天地佛,選擇在冬至供敬祭拜也有其特殊意義。 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數云:「冬至,則一陽初生,履長之始。是日持齋修道,即能致福也」。
  • 安徽/皖北寶樹堂舉行2019清明祭祖暨祠堂重建奠基典禮
    點↑謝姓文化中心關注謝姓文化動態
  • 百善孝為先,這個冬至祭祖,你可以這樣為祖先做功德!
    △點擊播放原創剪輯視頻 了解冬至祭祖·中國人的傳統冬至祭祖之習俗,源遠流長,其意義在於教人不忘根本,啟發後人敬孝之心。 祭祖,和中國長久以來的孝道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孝,上老下子,意味著通過「孝」將老小几代人連接起來。
  • 黑龍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進社區
    2020年11月12日上午,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檢察院、寶清縣司法局和縣社區指導中心在寶清縣和平社區為70餘名社區矯正人員舉辦了一期主題為《學習聖賢智慧改變人生命運》的傳統文化幫教輔導班,幫助社區矯正人員實施社區矯正。
  • 渦北張柏墳小學 開展「弘揚傳統,感受冬至」主題教育活動
    鹿邑縣融媒體中心官方公眾號 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讓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自覺的精神追求,保證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有序,冬至來臨之際,鹿邑渦北張柏墳小學開展了
  • ...榜樣」全國青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總決選及頒獎典禮落幕
    (小選手身著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用流利的英語講述中華千年文化故事)總決選現場,小選手們身著中華傳統服飾,用英語講述少年心中的傳統文化深意。他們用流利的英語,把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的故事傳播出去,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在國際舞臺上與外媒唇槍舌劍的劉欣在20多年前也是英語演講比賽的「常勝將軍」。早在1995年,她代表南京大學參加第一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獲得冠軍。1996年,她參加了在倫敦舉辦的世界英語演講賽,並最終問鼎全場總冠軍,是首位獲得國際英語演講比賽冠軍的中國人。
  • 冬至,是中華民族緬懷感恩先賢,祭拜先祖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表達對祖先的緬懷,秉承佛陀慈悲孝親情懷.
    冬至,是中華民族緬懷感恩先賢,祭拜先祖的傳統節日。冬至過後,白晝日益增長、陽氣開始回升。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2016年追根溯源世界和平天下一家親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
    2016年追根溯源世界和平天下一家親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三祖戰爭之後,九黎蚩尤帝祖後裔北移至朝鮮半島今日之韓國,開疆闢土,將中華文化帶往韓國至今已有195位天子帝王,繁衍子孫億萬三重千。中華民族秦朝時期,徐福真人,因應天運天時及天意,帶著五百童男童女至東瀛日本開疆闢土,並將中國文化鑄鐵、農業、易經風水學文化在日本普傳生根,至今已有2350年之歲月。
  • 冰心的先祖之地:福州鵬謝村2018年冬至庚戌屆晉祠祭祖系列活動
    2018年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十六日,冬至節氣,在冰心的先祖之根所在地——福州市長樂區鵬謝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冬至「晉祠」活動。鵬謝村的冬至晉祠祭祖活動歷來都是全村鄉親們熱情參與的重大節日,既有傳統祭祖的莊嚴儀式,傳承尊老敬賢的孝道精神,又有晉祠典禮的喜氣氛圍。
  • 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是什麼?
    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和除夕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傳承的國家,在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其中和祭祖有關的節日就有不少,這四大傳統祭祖節日正好春夏秋冬每季一個
  • 兒童傳統文化教育2016年度報告
    「 2016年是傳統文化教育復甦活躍的一年。作為親近母語——從國家課題發展而來的社會企業,在兒童閱讀和母語教育的學術研究上一直處於行業內引領地位。在兒童傳統文化教育領域,親近母語自課題成立之日起就開始了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