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洲」淹沒了,村民在其上築起人工島發展旅遊業,實現了由「一產」向「三產」的轉型。圖為俯瞰西灘島(資料圖片)。 孔強供圖
「河之洲」在哪兒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開篇《關雎》中的「中國詩歌第一句」,大家都能出口成誦,但你可曾思考過,詩中令人神往的「河之洲」又在何處?
有人會說,洲者河中陸地也,河之洲不就是哪條河中的一塊沙洲唄?
No,我國漢代之前的典籍中,河專指黃河,其餘所有水系均不能謂之河。也就是說,河之洲只能在黃河上。
那又在黃河上的哪一處呢?
學者的說法是:濟源市坡頭鎮西灘村的西灘上。
為啥說是這裡?
8月7日,記者懷揣無限遐想來到西灘村,以求對兩千多年前的河之洲來次穿越。
西灘和西灘村
小浪底水庫大壩下遊15公裡處,是「姊妹庫」西霞院反調節水庫。水庫北岸的坡頭鎮鎮區有個獨特的行政村,就是記者要找的西灘村。
說西灘村獨特,在於這裡除了三排民居和一條街外,整個「村裡」不見一塊田。
因為,西灘村是個移民搬遷村。
「我們是2006年國家建設西霞院水庫時,從小浪底大壩與西霞院大壩之間黃河河道中的西灘上,搬遷到鎮區的。當年老西灘村1100多口人,一部分被安置在濟源軹城,叫西灘新村;另一部分搬遷到北岸坡頭鎮鎮區,村名仍叫西灘村。」村支書鄭立波向記者介紹說。
他說,原來的西灘,面積萬餘畝,村因灘而得名,村民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片河心灘涂上。西灘是黃河上規模最大的河心灘,也是黃河上唯一有人定居的河心洲,素有「萬裡黃河第一灘」之稱。
西灘是個神奇的地方。記者在當地走訪,說起西灘,不少人都會提起它的傳奇:西灘是「神灘」,是活的,水一漲灘就長,從來沒有被淹過。
「說灘會長那是瞎說的,但自記事兒起,西灘從來沒有被淹過倒是事實。這裡有史記載的最大一次洪水,河水也只是進了兩戶人家的院子,一個時辰水就落下去了。」退居二線的老支書說,「主要還是因為這裡地勢比下遊高,河水下洩快。要是放在鄭州、開封段,早淹過幾百回了。」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西灘的悠久歷史,悠久到可上溯至「關關雎鳩」那個時代。
這要從《光明日報》2009年4月13日刊發的一篇學術文章說起。
學者的論證
那一期的《光明日報》「國學」版上,刊發了一篇《「河之洲」在哪兒》的學術文章。眾所周知,《光明日報》「國學」版,在學術界還是頗有權威的。
文章說,翻閱《中國歷史地圖集》,在周代的版圖上,可以看到當今濟源坡頭一帶的地方,有一片像小島似的灘涂。自西向東奔流而下的黃河水,其主河道從這裡一分為二,圍繞著這片灘涂形成南北二水夾流之勢。然後,在灘之下遊又合二為一,東流而去。
文章認為,這片灘涂就是《詩經》裡提到的「河之洲」,也就是西灘村民的老家西灘。
文章考證說,西灘與《詩經》十五國風「周南」所涵蓋的地域有緣。《詩經》中的十五國風,是指周南等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不少詩篇都是河南地區的民歌。《關雎》屬「風」中「周南」。關於周南,《辭海》解釋中提到:「《史記·太史公自序》曰『太史公留滯周南』,《集解》謂即洛陽;《索隱》謂陝以東皆周南之地。」西灘與洛陽僅「半河」之隔,屬周南地域也是情理之中。
西灘的存在,為《關雎》一詩的創作奠定了地理基礎,表現詩意的動植物載體也非常明確。
《關雎》中的動物雎鳩鳥和植物荇菜,西灘可覓其蹤。
荇菜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據《詩經植物圖鑑》載:荇菜生長於池塘及流動緩慢的溪河中。1987年,濟源中草藥資源普查領導小組,在濟源王屋山區小溪邊和黃河沿岸發現了大量野生荇菜。當年「窈窕淑女」採摘荇菜於西灘,也就再自然不過了。
另外,從唐詩中也可以看出,西灘在古代曾是文人騷客常往的勝地。
如唐代詩人溫庭筠在此作有《河中陪帥遊亭》;曾在王屋山學道的唐代詩人李商隱,也寫有《奉同諸公題河中任中丞新創河亭四韻之作》。
2007年,這塊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獨特地位的「河之洲」,因著西霞院水庫的修建而打破了寧靜。
把根留住
「西霞院水庫的設計水位高程是135米,正常保持水位是133米,而西灘的最高處是132米,意味著水庫蓄水後整個西灘將全部淹沒。」62歲的西灘村村委會主任孔德禮說,眼看村子要淹,鄉親們都有點不舍,大家都想要留下點什麼。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經水利部黃委會、黃河河務局批准,搬遷至坡頭鎮區的西灘村民,決定用國家補償的2000多萬元生產安置費,在故土西灘修筑西灘島。
據孔德禮介紹,當時全村老少自發出動,大車小車,日夜加班,拉土築島,僅用3個月時間,終於趕在2007年8月水庫蓄水前,在老家西灘的原址上堆起了一座208畝的人工島。
搬遷前,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文化資源,西灘的旅遊業就已有起色。2008年,西灘村和濟源市雎鳩島旅遊開發公司合作,全面開發「西灘島·水世界」旅遊項目,先後投資1億多元完善西灘島水電路、碼頭、綠化等基礎工程,建成了大型遊樂場、賓館、採摘園等,農民實現了二次就業。如今,這裡已成為中原地區規模最大、遊樂項目最多、最先進的水上樂園。
「西灘淹沒了,我們還有個西灘島。」孔德禮說,「我們要把這個島建好,把『河之洲』的根留住。」
□本報記者馬鴻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