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筆墨當隨時代,基於這樣的認識,不少的書法家都在搞書法創新,而導致的老一輩書法家逐漸淡出了大眾視野,好像風光不再?諸如這樣一位書法大咖,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創始人之一,1976年他和劉炳森、範曾等大咖一同創建了「北京書學研究會」,1980年在此基礎上又創立的中國書法家協會,之後才有了這樣一個被人奉之為神聖殿堂的中書協,他就是楊再春,提到這個名號,想必很多老書法家們都有印象,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書法熱」興起,學習書法也成為了一種流行,一種時尚,那個時候的楊再春可謂是風生水起,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似乎有一種淡出人們視野的跡象。
楊再春,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曾出任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副總幹事長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書法大咖,無疑,楊再春是那個時候最受追捧的書法家,可是今天,卻很少人再次提起這位書法大咖了,難道他的書法真的過時了?
筆者認為,他的書法生動活潑,充滿了生機,讓人有一種興奮的感覺,淡出人們的視野,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方面,長江後浪推前浪,新時代的書法家不斷的湧現,對他也是一種衝擊,由於時代在不斷的變化,很多新興的書法家開始搞書法創新,導致他們這些傳統的書法家們被漠視,尤其是一些「醜書」、「怪書」等等,這些內容的出現,讓人們的視野有了新的轉移,或多或少地對他的傳統書法有了衝擊。
另一個方面,時間的推移,楊再春老師也邁入了老年人的行列,由於年齡偏大,很多書法上的競賽事宜,他不再參與,屬於一種功成名就的「退休式」,才讓他風光不再,基於以上兩點的認識,雖然楊再春書法很傳統,也正宗,也有被人們漠視的時候,對於這樣的認識,分享你的見解和看法。
緣分,或許就在「在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