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水母

2021-02-18 中華書局1912

汪曾祺

在中國的北方,有一股好水的地方,往往會有一座水母宮,裡面供著水母娘娘。這大概是因為北方乾旱,人們對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為了表達這種感情,於是建了宮,並且創造出一個女性的水之神。水神之為女性,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因為水是溫柔的。雖然河伯也是水神,他是男的,但他慣會興風作浪,時常跟人們搗亂,不是好神,可以另當別論。我在南方就很少看到過水母宮。南方多的是龍王廟。因為南方是水鄉,不缺水,倒是常常要大水為災,故多建龍王廟,讓龍王來把水「治」住。

水母娘娘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女神。

中國的女神的形象大都是一些貴婦人。神是人按照自己的樣子創造出來的。女神該是什麼樣子呢?想像不出。於是從富貴人家的宅眷中取樣,這原本也是很自然的事。這些女神大都是宮樣盛裝,衣裙華麗,體態豐盈,皮膚細嫩。若是少女或少婦,則往往在端麗之中稍帶一點妖冶。《封神榜》裡的女媧聖像,「容貌端麗,瑞彩翩翩,國色天姿,宛然如生:真是蕊宮仙子臨凡,月殿嫦娥下世」,竟至使「紂王一見,神魂飄蕩,陡起淫心」,可見是並不冷若冰霜。聖像如此,也就不能單怪紂王。作者在描繪時筆下就流露出幾分遐想,用語不免輕薄,很不得體的。《水滸傳》裡的九天玄女也差不多:「頭綰九龍飛鳳髻,身穿金縷絳綃衣。藍田玉帶曳長裾,白玉圭璋擎彩袖。臉如蓮萼,天然眉目映雲鬟;唇似櫻桃,自在規模端雪體。猶如王母宴蟠桃,卻似嫦娥居月殿。」雖然作者在最後找補了兩句:「正大仙容描不就,威嚴形象畫難成。」也還是挽回不了妖豔的印象。——這二位長得都像嫦娥,真是不謀而合!傾慕中包藏著褻瀆,這是中國的平民對於女神也即是對於大家宅眷的微妙的心理。有人見麻姑爪長,想到如果讓她來搔搔背一定很舒服。這種非分的異想,是不難理解的。至於中年以上的女神,就不會引起膜拜者的隱隱約約的性衝動了。她們大都長得很富態,一臉的福相,低垂著眼皮,眼觀鼻、鼻觀心,毫無表情地端端正正地坐著,手裡捧著「圭」,圭下有一塊藍色的綢帕墊著,綢帕耷拉下來,我想是不讓人看見她的胖手。這已經完全是一位命婦甚至是皇娘了。太原晉祠正殿所供的那位晉之開國的國母,就是這樣。泰山的碧霞元君,朝山進香的沒有知識的鄉下女人稱之為「泰山老奶奶」,這稱呼實在是非常之準確,因為她的模樣就像一個呼奴使婢的很闊的老奶奶,只不過不知為什麼成了神罷了。——總而言之,這些女神的「成分」都是很高的。「文化大革命」中,有一位農民出身當了造反派的頭頭的幹部,帶頭打碎了很多神像,其中包括一些女神的像。他的理由非常簡單明了:「她們都是地主婆!」不能說他毫無道理。

水母娘娘異於這些女神。

水母宮一般都很小,比一般的土地祠略大一些。「宮」門也矮,身材高大一些的,要低了頭才能進去。裡面塑著水母娘娘的金身,大概只有二尺來高。這位娘娘的裝束,完全是一個農村小媳婦:大襟的布襖,長褲,布鞋。她的神座不是什麼「八寶九龍床」,卻是一口水缸,上面扣著一個鍋蓋,她就盤了腿用北方婦女坐炕的姿勢坐在鍋蓋上。她是半側著身子坐的,不像一般的神坐北朝南面對「觀眾」。她高高地舉起手臂,在梳頭。這「造型」是很美的。這就是在華北農村到處可以看見的一個俊俊俏俏的小媳婦,完全不是什麼「神」!

她為什麼會成了神?華北很多村裡都流傳著這樣的故事:

有一家,有一個小媳婦。這地方沒水,沒有河,也沒有井。她每天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擔水。一天,來了一個騎馬的過路人,進門要一點水喝。小媳婦給他舀了一瓢。過路人一口氣就喝掉了。他還想喝,小媳婦就由他自己用瓢舀。不想這過路人咕咚咕咚把半缸水全喝了!小媳婦想:這人大概是太渴了。她今天沒水做飯了,這咋辦?心裡著急,臉上可沒露出來。過路人喝夠了水,道了謝。他倒還挺通情理,說:「你今天沒水做飯了吧?」「嗯哪!」——「你婆婆知道了,不罵你嗎?」——「再說吧!」過路人說:「你這人——心好!這麼著吧:我送給你一根馬鞭子,你把鞭子插在水缸裡。要水了,就把鞭往上提提,缸裡就有水了。要多少,提多高。要記住,不能把馬鞭子提出缸口!記住,記住,千萬記住!」說完了話,這人就不見了。這是個神仙!從此往後,小媳婦就不用走老遠的路去擔水了。要用水,把馬鞭子提一提,就有了。這可真是「美扎」啦!

一天,小媳婦住娘家去了。她婆婆做飯,要用水。她也照著樣兒把馬鞭子往上提。不想提過了勁。把個馬鞭子一下提出缸口了。這可了不得了,水缸裡的水譁譁地往外湧,發大水了。不大會兒工夫,村子淹了!

小媳婦在娘家,早上起來,正梳著頭,剛把頭髮打開,還沒有綰上纂兒,聽到有人報信,說她婆家村淹了,小媳婦一聽:壞了!準是婆婆把馬鞭子拔出缸外了!她趕忙往回奔。到家了,急中生計,抓起鍋蓋往缸口上一扣,自己騰的一下坐到鍋蓋上。嘿!水不湧了!

後來,人們就尊奉她為水母娘娘,照著她當時的樣子,塑了金身:盤腿坐在扣在水缸上的鍋蓋上,水退了,她接著梳頭。她高高舉起手臂,是在綰纂兒哪!

這個小媳婦是值得被尊奉為神的。聽到婆家發了大水,急忙就往回奔,何其勇也。抓起鍋蓋扣在缸口,自己騰地坐了上去,何其智也。水退之後,繼續梳頭綰纂兒,又何其從容不迫也。

水母的塑像,據我見到過的,有兩種。一種是鳳冠霞帔作命婦裝束的,儼然是一位「娘娘」;一種是這種小媳婦模樣的。我喜歡後一種。

這是農民自己的神,農民按照自己的模樣塑造的神。這是農民心目中的女神:一個能幹善良且俊俏的小媳婦。農民對這樣的水母不缺乏崇敬,但是並不畏懼。農民對她可以平視,甚至可以談談家常。這是他們想出來的,他們要的神,——人,不是別人強加給他們頭上的一種壓力。

有一點是我不明白的。這小媳婦的功德應該是制服了一場洪水,但是她的「宮」卻往往在一股好水的源頭,似乎她是這股水的賜予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故事很美,但是這個很美的故事和她被尊奉為「水母」又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呢?但是農民似乎不對這些問題深究。他們覺得故事就是這樣的故事,她就是水母娘娘,無需討論。看來我只好一直糊塗下去了。

中國的百姓——主要是農民,對若干神聖都有和統治者不盡相同的看法,並且往往編出一些對諸神不大恭敬的故事,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比如灶王爺,漢朝不知道為什麼把「祀灶」搞得那樣烏煙瘴氣,漢武帝相信方士的鬼話,相信「祀灶可以致物」。(致什麼「物」呢?)而且「黃金可成,不死之藥可至」。這純粹是胡說八道。後來不知道怎麼一來,灶王爺又和人的生死搭上了關係,成了「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但是民間的說法殊不同。在北方的農民的傳說裡,灶王爺是有名有姓的,他姓張,名叫張三(你聽聽這名字!),而且這人是沒出息的,他因為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什麼事,我忘了)鑽進灶膛裡,弄得一身一臉烏漆墨黑,這才成了灶王。可惜我記性不好,對這位張三灶王爺的全部事跡已經模糊了。異日有暇,當來研究研究張三兄。

或曰:研究這種題目有什麼意義,這和四個現代化有何關係?有的!我們要了解我們這個民族。

文章選自中華書局出版汪曾祺著《八仙》



汪曾祺先生關於傳統文化及藝術的經典隨筆

寫佛教起源、道教人物的演變、古代詩歌、古代書畫

汪曾祺  著

書號: 978-7-101-12498-9

出版時間:2017年7月

定價:56.00元


了解詳細信息請長按二維碼


內容簡介

汪曾祺先生的《八仙》是中華書局推出的「作品」系列之一種,「作品」系列為文學大家的文化隨筆,包括沈從文先生《無從畢業的學校》、汪曾祺先生《八仙》、阿城先生《威尼斯日記》《常識與通識》《閒話閒說》五部作品。

《八仙》輯選汪曾祺先生關於傳統文化的經典隨筆結集而成,內容關於佛教、道教、古代詩歌書畫等。汪曾祺先生學養深厚,寫傳統文化舉重若輕,生動而又有趣。以布面精裝的形式出版,閱讀收藏兩相宜。

作者簡介

汪曾祺,作家、戲劇家、文化大家。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目錄

釋迦牟尼 

八仙

城隍•土地•灶王爺 

水母 

羅漢 

中國文學的語言問題——在耶魯和哈佛的演講 

讀民歌札記 

詞曲的方言與官話 

學話常談 

談談風俗畫 

談題畫 

寫字 

國子監 

泰山片石 

長城漫憶 

宋朝人的吃喝 

葵•薤 

紫薇 

(統籌:啟正;編輯:松露)


相關焦點

  • 汪曾祺的「自畫像」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與同歲的張愛玲一樣,他的作品至今依然在聚光燈下,被讀者自發地反覆閱讀。提起汪曾祺,人們也許會想到美食、美文,想到他身上的標籤「最後的士大夫」,想到他的創作理念「人間送小溫」。慣常浮現在讀者心中的汪曾祺,是一個隨和的、熱愛生活的作家。是什麼樣的經歷塑造了汪曾祺?他性格中更深的部分又是什麼?
  • 汪朗攜《汪曾祺別集》與讀者分享汪曾祺的育兒之道
    ,共同編選了一套汪曾祺全新的文集《汪曾祺別集》。《汪曾祺別集》包括汪曾祺的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在內,計20卷,每卷各有獨立主題,總字數約200萬字。據《汪曾祺別集》出版統籌人、北京讀蜜傳媒總編輯金馬洛介紹,2020年5 月出版了前八卷,全20卷於12月出齊。
  • 水母百科|夜光遊水母介紹及如何飼養?
    拉丁名:Pelagia noctiluca區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種屬:刺細胞動物門>>缽水母綱>>旗口水母目>>遊水母科>>遊水母屬02夜光遊水母的特點介紹昨晚,
  • 水母百科|黑海刺水母介紹及如何介紹
    中文學名:黑海刺水母/黑水母/幽冥金黃水母英文名:black sea nettle jellyfish拉丁名:Chrysaora achlyos種屬:刺細胞動物門>>缽水母綱>>旗口母目>>遊水母科>>黃金水母屬02
  • 《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
    在汪曾祺百年誕辰之際,「未讀·文藝家」推出了《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該書為首部汪曾祺「文學自傳」,以選段的形式,從汪曾祺的大量散文中,擷取與其人生經歷相關的記錄與見聞,將散落於記事、抒情、論文等各類文字中的生活片段,以時間為線索進行精心編排,復現作家70餘年的人生歷程,從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汪曾祺」。
  • 水母百科|大西洋海刺水母介紹及如何飼養?
    種屬:刺細胞動物門>>缽水母綱>>旗口水母目>>遊水母科>>黃金水母屬02大西洋水母特點介紹在開放的海洋和外部海灣的水母直徑可能為13至25釐米,高度為13至19釐米。與大多數水母不同,大西洋海刺可以在低鹽度的水中生存,它們可以棲息於微鹹水河口,低鹽度海灣以及高鹽度開闊海域。
  •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活著沒意思,就讀一讀汪曾祺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播時,有網友說:如果汪曾祺先生還在世,他是這部片子最好的製作人。汪曾祺是誰?如果你是一個吃貨,同時還對語文課本有印象的話。想必,一定記得高郵的鹹鴨蛋吧!今天是5月16日,23年前,汪曾祺先生走了。他喜歡吃,他筆下的文字,讓你發現,人間草木皆可愛。如果你覺得生活沒意思,那你就讀一讀汪曾祺吧!
  • 水母百科|淵宿水母介紹及如何飼養?
    中文學名:淵宿水母/胎盤水母英文俗名:
  • 汪曾祺百年誕辰舉行100周年座談會 汪曾祺生平簡介個人資料
    3月5日,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其家鄉高郵舉行。 陳琦 攝2020年3月5日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為緬懷汪曾祺先生的為人為文,學習先賢、激勵後昆,當日,其家鄉高郵舉辦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當地文化學者、作家代表、汪老親屬及汪曾祺作品研究者、汪老文學愛好者等一同追憶汪老的人品文風。
  • 汪曾祺百年美食地理
    軟兜是汪曾祺家宴的必備大菜,也是瀕臨高郵的淮安特色。所謂軟兜,是用燙熟的鱔魚肉切絲後裹上芡炒,一筷子夾下去,能兜起濃鬱的湯汁為美。除此之外,還有生炒的脆鱔,紅燒的馬鞍橋、燜張飛,明火燒烤的鱔背,大火旺油處理的熗虎尾……這些,都是汪曾祺早年,最心嚮往之的美食。當然,作為高郵人,鹹鴨蛋是汪曾祺不會落下的。
  • 燈塔水母真的能夠永生嗎?燈塔水母的永生證偽
    燈塔水母簡介燈塔水母是一種小型的水母,身體呈現時鐘的形狀,整個身體的直徑大約是4-5毫米,離的稍微遠一點的距離,或是有一點不注意,肯定發現不了這小小的時鐘形水母,體高基本上與身體直徑相等。燈塔水母整個身軀透明,它的胃在整個身軀來看顯得巨大,而且是呈現鮮豔的紅色,所以穿過透明的身體,我們可以看見燈塔水母體中紅色的消化系統,切開燈塔水母的橫切面為十字型,外表看上去的樣子像是海邊的燈塔,故而稱之為燈塔水母。
  • 海月水母的一生
    月亮為此傷心落淚,淚水滴進大海,幻化成了海月水母,象徵著對愛人的深切思念。傳說終歸是傳說,海月水母當然並非淚花所變。成體海月水母長10~30釐米,通體透明如圓盤狀,在海面上漂浮時特別像海面上圓圓的月亮倒影,故得名「海月水母」。
  • 水母百科|紫藍蓋緣(頭盔)水母介紹及如何飼養?
    頭盔水母特點介紹今天繼續給大家介紹與帽子有關的水母——頭盔水母。頭盔水母拉丁學名Periphylla periphylla,中文學名為紫藍蓋緣水母(百科詞條),因名字比較拗口,所以我們統一採用其英文直譯——頭盔水母。
  • 汪曾祺——人間之味
    再一次「見到」汪曾祺,是在不久之前,上的一堂「教學案例分析課」上面,是董一菲的《葡萄月令》的教學視頻。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是一個學生提出來的,「作者看到葡萄的嫩須兒,都能夠想像到吃起來會是如何美味,由此可見作者是非常愛吃和懂吃的。」
  • 被忽略的汪曾祺的一生|百家故事
    汪朗從房間裡走出,他今年69歲,頭髮漸白,說話的時候,眉眼像極了他的父親汪曾祺。今年是汪曾祺的百年誕辰,他比以往更忙碌。我們見面的那個周六,他要趕往高郵,參加會議、拍紀錄片,沒有多少休息的時間。他像汪曾祺一樣溫和,不慍不怒,服從安排。汪曾祺紀念館開幕那天,輪到汪朗講話,他蹦著上臺,遇人就笑,很頑皮的笑容。
  • 最是人間煙火氣——讀汪曾祺
    汪曾祺曾有一詩「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罕計故為新。只可自怡 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喜歡,攜歸盡一樽。」我們總能從汪老的文章裡讀出一種親切、一種溫馨,這是來源於何處呢?汪老自己給了我們解答。
  • 汪曾祺誕辰100年 | 孫鬱:汪曾祺的語言藝術
    值汪曾祺誕辰一百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了系列活動,學者孫鬱就汪曾祺的語言藝術進行了分享,以下為孫鬱線上分享內容的節選。汪曾祺印章汪曾祺被重新發現汪曾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被人們重新發現。
  • 黃永玉黃裳汪曾祺,「三劍客」在上海
    黃永玉曾以見過一些好友的父母為榮,如黃裳的母親,又如汪曾祺的父親,「近處講,見過汪曾祺的父親,金絲邊眼鏡笑眯眯的中年人」。我在想,黃永玉是在什麼時候見到汪曾祺父親的?是在高郵還是在上海? 大概是在1946年還是1947年,黃永玉先生在文章中說他記不清楚了,總之是抗戰勝利後沒多久。
  • 燈塔水母--「長生不老的神仙」
    燈塔水母是一種小型水母,身體呈鍾型,能夠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狀如燈塔,因而得名,多生活在熱帶海域,燈塔水母主要分布在加勒比地區的海域之中,但因為遠洋船舶排放的壓艙水,使燈塔水母逐漸散布至其他鄰近海域,擴散到了西班牙、義大利和日本的近海,並出現在大西洋的另一側——巴拿馬地區。
  • 汪曾祺小說中的「外號」與「取外號」
    查《汪曾祺全集》小說卷目錄可知,汪曾祺1980年後發表小說93篇 (2),也即是說,在汪曾祺1980年後發表小說總目中,特別點明「外號」二字的小說篇目比例超過四分之一。由此可見,取外號是汪曾祺1980年後小說創作中運用頻率極高的技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