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期《衲履足跡》一至七日(含《人間菩提》)

2021-02-13 粒米之珠

一日 修行就要耐勞

 

9.1《農七月‧十四》

【靜思小語】初發心不變,堪得起磨練,即使辛苦也甘願歡喜。

點滴累積也會有進步

五位近住女前來請求圓頂,上人期勉:「人間就像大火爐,若沒有經過高溫大火淬鍊,沒有經過大槌的敲打,就不成器;而且在此之前,要用心把材料準備好,因緣具足才能冶煉成器。」

「你們與慈濟有緣,應該也要說是與我有緣,才能在精舍過了這麼久的修行生活。要成就一尊佛,必須經過無法計算的長時間,生生世世經歷不同的修行境界;而我們要從發心的那一刻開始,就恆持這一念心,不論時間多久,這念道心不變,直到成佛的那一天。」上人且言,無論從發心之初到成道之時要經過多久,只要恆持初心、堅定道心,長久劫也如同一剎那間,一剎那間可以成就久遠劫,方向始終不變。

幾位師姊從學生時期就接觸、認識慈濟,也認定人生方向就在慈濟,直到發心修行,走入靜思道場,經過幾年的近住女生活,也堪得起生活上、人事上的磨練,這一念心志篤定不變。上人肯定大家並分享自身經驗,年輕時的家庭經濟還不錯,許多家務有傭人打理,後來天天到慈雲寺跟著常住一起做事、下田,或是煮了點心,騎腳踏車送去田裡。有一段時間因為生病,常住出坡,自己無法去,就負責洗滌常住每天更換下來的衣服。以前修行者穿的衣服是用白布染墨水,洗了以後還要漿過再收起來。

「修行就要耐勞,即使這些事在家裡不曾做過,現在下決心要修行,就要用心去做。苦不苦?一點苦都沒有,很甘願,就像我常說的『甘願做,歡喜受』,心情很甘願,做得很歡喜。大家若有修行的心,就要很甘願入道場,而且要堪得起苦磨;若發心修行卻不想吃苦,就不算修行了。」

「常常教大家時時反省、懺悔,因為我們都還是凡夫,起心動念、習氣動作,不可能完全沒有錯誤。只不過我們在修行道場裡,天天聽法,若有用心,點點滴滴的法水流入心中,點滴累積也會有進步,也會累積出道氣。比較擔心的是滴入心中的法水少,煩惱習氣卻很多,所以被法水洗淨的心地很快又被汙染了。大家有心想要修行,這一念心很寶貴,但是要用智慧看清楚修行道場再做選擇;看清楚了,也立下了志願,在自己所選擇的道場修行,才能天天甘願歡喜,安心聞法,讓點點滴滴法水滋潤心田,讓道心法種萌芽茁壯。」

上人形容修行如同耕心田,自己的心地要靠自己耕耘,而且要把握時間、把握因緣吸收法水入心,不要放任法水流過,或是被烈日蒸乾,使得心地乾旱,無法增長慧命、成就道業。「時間過得很快,我們都要好好把握。為了不辜負大家要來跟隨師父的這念心,所以『拖命用力』在傳法,也希望你們聞法能受用,將來也能將你們的精神理念往下傳承。」

「你們都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第一代,靜思法脈的修行精神就是『自力更生』,我們的生活不是靠布施,而是靠自己的力量,還能夠為眾生付出。所以我們要立典範,帶動大眾為苦難人付出,行菩薩道,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理念。」上人強調靜思道場的修行者,永遠要護持慈濟,立人間菩薩的典範,帶動在家居士行人間菩薩道,這是法脈宗門永恆不變的方向。

秉持一念心走到現在

上人與一位師姊談及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有高學歷,而自己的成長背景與現在大不相同,沒有這麼好的就學條件;早年女孩子長大以後就是結婚,承擔家庭,無法像現在的女子有這麼多人生選擇。而自己決定出家,是因緣所成,也是對於人生的方向選擇:身為女子,難道一輩子只能為一個家提著菜籃,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起了這個念頭,就決定出離小家庭,為眾生擔起利益天下的責任與使命。

佛教裡有許多菩薩,其中二位與人間最有緣的菩薩,一位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菩薩,甘願走入最苦的地獄為眾生拔苦;一位是「千處祈求千處現」的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上人認定這二位菩薩都是學習的方向。

「既然確立了人生方向,不要為小家庭提菜籃,要為天下眾生挑米籮,就秉持這一念,幾十年一路走到現在,挑著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重擔,從臺灣遍及國際。」上人說,除了決定出家修行時的那一念心,還有上印下順師公上人給予自己的六個字叮嚀──為佛教,為眾生。為眾生,已經將慈濟大愛擴及國際,救助無數苦難人;為佛教,現在要更加努力,把握在聯合國會議發聲的機會,讓全球人真正認識佛教,認知慈濟人就是秉持佛教精神,在國際間發揮愛與善。

上人說,慈濟走過半世紀,路已經鋪平、大道已經開拓,有幾十個國家地區有慈濟志工,將慈濟精神落實在當地,並且帶動出精進的本土志工。世界各地都需要有這樣的人才,可以廣播善種子,才能發揮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讓世界和平的力量。

上人表示,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精神,就是入世行菩薩道;要入世就無法脫離俗事。雖然出家修行者是出離小家庭,但是靜思道場的修行方向是自利利他,而非從此不問世事。「修行主要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但還要更進一步輔導眾生,這就是菩薩行;菩薩是『覺有情』,自覺還要覺他,才是真正做到自利利他。希望佛教徒對佛法要有真誠的信仰,用熱情投入人間,否則佛法永遠無法站在世界的平臺,讓世人廣為接受。」

二日 減少世間殺業

 

9.2《農七月‧十五》

【靜思小語】素食有益健康,吃得飽、吃得正確、吃得毫無虧欠。

表達「完整的愛」

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帶領團隊返回精舍,與上人分享院內溫馨個案故事,主題為「血濃於水真實愛?孝親祈福感恩行」,有病患與家屬來到精舍現場見證並表達感恩,醫療同仁亦感恩各科合和互協,以及病患積極配合醫療,故而創造生命奇蹟。

上人表示,慈濟是一個感恩的世界,不僅是接受者感恩,付出者更感恩有機會可以幫助人、為人拔除苦難,這分感恩心是發自真誠。例如美國慈濟人穿梭在鬧市之中向人勸素,並且倡導慈濟大愛,呼籲大眾提起真誠之愛,人與人之間要以愛互動。有人認同響應,也有人冷漠無視,無論面對何種聲色境界,慈濟人皆是感恩以對,視為增長慧命的養分。「現在的世界很缺愛,但是人間不能沒有愛,我們有使命,要把愛找回來,就要從自己做起。」

「我們之所以感受苦,是因為有這個身體,一旦身體的小乾坤四大不調,立刻就感受到不舒服、會痛苦;尤其是老來退化,行動受限,也會覺得很不自由。當身體健康的時候,感受不到健康的重要,總是向外追求;但若是生病了,身體有缺陷了,身外之物再多,也無法填補體內的缺乏,難以解救病苦。」

「我常說人心貪慾深重,總是『有一缺九』,有了十元覺得應該要有一百元;有了一百元,就希望可以得到一千元,得到愈多就貪得愈多,貪念無窮盡,永遠不滿足,心如果不滿足就會覺得苦,所以貪慾深重的人總是感到苦。」

「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所求的境界最輕安自在,這樣的人生最為享受。一般人追求福、祿、壽,但是真的有人享受到嗎?子孫滿堂者牽腸掛肚,家業、事業做得很大,也有種種身心牽累。」上人有感而發,雖然自己出家修行,卻走入人群,與這麼多人結緣,為眾生擔米籮而負擔沉重,見天下苦難總是憂心忡忡;雖然辛苦,但很慶幸有一群慈濟人與自己結了很深的法緣,許多師兄師姊都發願生生世世跟隨。

曾經有幾位資深的師姊,原本專事念佛,希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從皈依上人且做慈濟以後,她們說:「我們現在不要求往生西方了,要盡此一報身,走入人間做善事,精進力行菩薩道。」有過去的蓮友對她們說:「你們不再念佛,萬一將來墮落惡趣該怎麼辦?」她們表示只要跟著上人就對了,即使上人發願到地獄,協助地藏王菩薩度眾生,也甘願跟隨。

「我對她們說,我們到地獄,是要守在地獄之門,勸人人往善的方向走,來到地獄門口就要及時回頭,不要墮入地獄,讓地藏王菩薩及早度盡眾生;救度眾生、廣結善緣,才是我們人生的方向。」

「醫療工作就是在救人,救度眾生,也要有完整的愛。要如何做才能表達完整的愛?就要茹素以尊重生命。」上人說,許多人難以放棄肉食,卻不知道素食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因為吃得毫無虧欠,不會背負眾生的命債,且有益身體健康。

上人亦勉勵護理同仁,除了茹素表達對眾生完整的愛,也要將「白衣大士」救苦救難的菩薩精神,從內心顯於服儀形象、行為舉止,守住純潔無染的「護理之光」。期待所有的醫護同仁,都要抱持從醫的初衷;大家有緣共聚慈濟醫院,要相互勉勵,有共同的志向,合和互協地發揮醫療良能。

「菩提大道直,只要發了一念心,願意邁出腳步,這條菩提大道就在你的腳下;秉持無私大愛,為大眾付出無所求,這條大道會走得踏實,而且愈走愈開闊。」上人與眾共勉,只要是對的事,是無私為大眾付出的好事,就要用心去做;「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量有多大,福量就有多大,會有足夠的力量做得到。

做好「食事教育」

與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主管同仁座談時,上人強調「食事」重大,人要生存,就必須進食;慈濟在海內外做慈善救濟,也有一大部分是救濟貧窮、飢餓者。近年來發生過幾次瘟疫,病原是來自動物,因為人殺動物、吃動物,病毒跨物種感染,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嚴重疫情,所以「吃得飽」很重要,「吃得正確」更重要。

「雖然疫情難以預料,但是對於『吃』,我們現在就要很重視,不只要吃得飽,還可以表達愛,而且是完整的愛,愛己及人──自己吃得飽,還要想到正在飢餓當中的人,在需要之處落實慈善工作。」上人說,素食有很深的道理,要靠教育讓人了解,期待人人多提升一分對眾生的愛,降低一分對肉食的慾念,減少世間的殺業。

上人說,在創設慈濟護專之初,就對慈濟學校有兩個堅持不能退讓的條件,其一是師生都要穿制服,其二是校內一律供應素食。「我對教育有我的理想,對於慈濟學校有很深的期待。教育本來就是要樹德,樹立人的品德,品德就要從言行舉止、服裝儀容展現;老師有品格,才能以身教影響學生。老師的服裝儀容樸素端莊,而且有高品格,學生自然能夠尊師重道,以老師為學習榜樣,將來出社會也能守規矩,成為有品格的優秀人才。」

「教育志業是在理想中建立起來的,已經三十一年了,培養出三十屆畢業生,有許多人投入志業體。最近常常聽到慈院的主管同仁分享,自己是慈科大或慈大畢業生,說起當年的校園生活,都有說不完的快樂回憶;除了在慈院服務,也有人在其他醫療院所任職,都很有成就。最歡喜的是看到慈濟學校畢業生在志業體裡承擔重任,所以我要對校長、老師們說感恩。」

上人說,慈濟學校的招生都很順利,這是因為創校以來大家努力提升教育質量,讓家長安心送孩子來就讀;期待創校之初的校風猶在,精神理念要恆久保持。也請校長、老師們做好「食事教育」,從營養學、環境學、生命科學等學科角度分析素食的優點,以及慈濟為何積極勸素,帶出慈濟的精神理念,說明「非素不可」的理由,讓大家知道素食是清淨健康的飲食。

「我很期待教育能夠彌補人心的觀念缺失,我們的教育固然要跟得上時代,但是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仍然要照顧好慈濟教育的體質,培養身心健康的人才,這是最重要的。」

三至四日 對的事,做就對了

 

9.3~4《農七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災難臨頭,覺悟抬頭;非素不可,非說不可。

佛法智慧,世代傳續

九月三日,大愛臺主管同仁返回精舍,上人聆聽報告後對眾開示,慈濟人文志業要承擔傳揚靜思法脈、延續佛教慧命的重任。「人間需要佛法,佛法是一股清流,可以調和人心,而且佛法的智慧可以讓人在生活中運用,對人間有很大的貢獻。」

上人談到當年要建設花蓮靜思堂,就希望將唐朝的建築藝術之美,與佛教精神結合;此外,也希望莊嚴的人間菩薩道場,可以回報慈濟人,所以除了銅門上有慈濟故事,屋簷上一尊尊「飛天」銅雕,也是以穿著各種慈濟志工制服的造型製作,也有臺灣各族群的造型,以代表此時此世在臺灣生活的人們。靜思堂的每一處設計都經過用心思考而安排,對將來的人來說,也是慈濟精神的文化遺產。

「菩薩度化人間,教育也扮演了度化人間的角色。」於教育志策會中,上人肯定師長教學用心,學生用功,慈濟學校的環境也整理得很寧靜、很優美,能給予學生很好的「境教」,有助於培養好氣質。

上人讚嘆慈濟學校「美哉教育」,期許各校師長們要發弘誓願,以堅定的願力維護慈濟教育質量,讓慈濟教育人文世代傳續。

「師父還在的時候,你們都是四大志業的第一代,第一代要負起責任,讓四大志業穩定而不斷地延續。此時慈善志業早已國際化,也為教育志業打下穩定的基礎,期待教育志業要多開設慈濟人文課程,讓學生清楚了解慈濟史實。慈濟歷史是五十多年的現代史,有豐富而感人的真人實事,可以深入探討慈濟的精神理念。例如許多高齡志工,不但不認老、不休息,還持續不斷地去幫助、照顧比他們年輕的貧病人,這些志工都是人中之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品典範。」

上人說,佛教徒尊敬佛、法、僧三寶,更要啟發自性三寶,尊重這群已經啟發覺性,而且身體力行菩薩道的人間之寶。期待經由四大志業合心協力,將字字珠璣、句句真實的慈濟歷史,追蹤、記錄完整。

慈濟推行環保三十年,可以說創造了國際奇蹟,上人也期盼結合教育的力量,讓大眾看見慈濟推行環保的成果,進而帶動身體力行「清淨在源頭」的環保行動。

上人提到幾年前在南部的環保站,看到志工們忍受惡臭,將民眾未分類的整袋垃圾仔細挑揀、分類,覺得很不舍,遂教環保志工們加強倡導,對民眾做「忍痛教育」,如果沒有先在家初步做好分類,環保站就不收。後來屏東市政府與慈濟志工合作,結合鄰裡長對社區民眾倡導,家家戶戶先在家分類,再將回收物拿到定點,由慈濟志工與市府清潔隊回收,推行一段時間以後,效果非常好,許多民眾已經學會分類,也為市府節省了一大筆垃圾處理費用。

「慈濟人為臺灣社會、為社區鄰裡真誠付出,都很用心在做,不過這一群志工年紀大了,很希望教育與人文志業發揮教育良能,帶動出中青代志工。在教育志業,可以將環保的精神理念和做法傳給學生,由學生帶動家長,由家長影響社區鄰裡。」上人鼓勵主管同仁們,不要還沒有做就覺得困難,只要有心就會想出好辦法,用心去做到。「大家都說愛師父,也很關心師父,而我最期待你們愛護、照顧好慧命,將精神與智慧經由教育延續下去。」

大哉教育,善哉教育

九月四日,新竹合心組隊返回精舍與上人共聚。上人談到,此時世界各國受新冠肺炎影響,工商業腳步暫緩,人們應該把握此時靜心反思,而慈濟人要把握因緣向大眾推素、勸素,帶領大家虔誠齋戒、懺悔,降低慾念,改變生活習慣。

「其實許久以前就想對大家說,要茹素,才能啟發人們的精進心與愛心;但是覺得就算說了也沒有用,大家聽了還是做不到,徒增掛礙,所以無法說。今年這波疫情是對人類的『大哉教育』,也是『善哉教育』,此時就是教育大眾的好時機,所以不斷反覆提起。災禍臨頭了,覺悟要抬頭,真的要喚醒人心,讓大家知道理、有素食的意識,而且必須身體力行。」

上人談到在臺灣吃素很方便,而且選擇性很多,色香味俱全,這是在臺灣生活之福。剛剛聽到一位師兄說,過去「無肉不歡」,後來健康出了問題以致「非素不可」,就此茹素二十二年,身體也恢復健康。師兄謹記師父叮嚀,把握機會對眾分享自身茹素經驗,與其身心轉變歷程,這是最好的素食倡導。「對的事,做就對了;對的話,說就對了。要把握因緣做好應該做的事,說出應該說的話。」

上人肯定大家精進「薰法香」,舉辦讀書會分享心得,聞法入心讓自己受用,也要用心傳法,延續佛法慧命。大家要自我回想,這幾十年如此認真、精進,用無私大愛為人間付出,心境是否愈來愈開闊,有沒有在人與人之間廣結善緣?

雖然說做慈濟,承擔了責任,面對人事也會起煩惱,但是起了煩惱心要趕緊自我警惕: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無須與人針鋒相對,惹來無謂的煩惱。菩薩關懷天下眾生,見天下眾生無明造業受苦報,只有擔憂而無煩惱;擔憂天下就要發心立願,為改善濁惡的世間而付出心力。

「我沒有煩惱,但是我很擔憂,許多話想說卻難以言說,只能讓大家去觀察、聆聽與感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大家從媒體上聽了很多也看了很多,這時師父也非說不可,平息疫情的靈方妙藥就是素食,需要人人齋戒茹素,對天地眾生表達完整的愛。」

上人說,既然能夠起善心、發好願,要幫助苦難眾生、救拔眾生苦,豈能殺害動物滿足自己的口欲?只要吃素的人多,肉食需求減少,畜牧養殖業就不會飼養那麼多動物,讓許多生命因此消亡。「慈濟人付出無所求,不會計較付出了多少,但是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行為舉止則要點滴計較,不能放任自己隨著慾念造惡業。若是常常把『愛』掛在嘴邊,說自己疼惜、愛護眾生,甚至執著於買魚、買鳥放生,但是日常三餐總是吃魚吃肉,把一條條生命吞入口中,這實在很矛盾!」

上人叮嚀大家,學佛要如規如矩,力行佛道不脫軌:「我教大家『薰法香』,不是要你們學會很深奧的佛法名相,而是要你們了解佛法不離世間法,要守好人間的規矩,在人間力行菩薩道。」

五至六日 膚慰

 

9.5~6《農七月‧十八至十九》

【靜思小語】醫者父母心,用無私的愛心照顧病患,用溫暖的雙手安慰病苦。

溫言愛語,悲憫眾生

九月五日,慈濟大學第二十三屆實習醫學生返回精舍參與醫學人文共識營,並舉行宣誓典禮,五十七位即將邁入臨床的同學大聲宣誓,不忘學醫初衷;上人為同學們一一掛上聽診器,傳達真誠的祝福與殷切的期盼。

「看到準醫師們發心立願,發弘誓願,很安心也很歡喜,相信在座的家長們,也有相同的心情。還有一群默默陪伴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這幾年來用很誠懇的愛,如同愛護自己的兒女一般地關懷與照顧;你們在他們的心目中,也是他們的家族成員。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因緣,從完全不相識,到現在彼此之間有一分情,這分情在我來說就是『覺有情』,是一分超脫的覺悟之情,看待天下的孩子如兒女,年紀相仿者視同手足,年長者如自己的長輩,這就是慈濟人最誠懇的心,所以看到你們學有所成,即將投入醫療服務,他們由衷歡喜。期待同學們不要忘記這分情,感恩父母、長輩與師長們的栽培,將這分情延續到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成就溫馨醫病情。」

「做一個人,要成就圓滿人格,就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師長,還要感恩眾生。師長用他們的智慧傳承慧命給各位,而父母給予生命,有生育之恩,為了栽培你們,再如何辛苦仍是無怨無悔。期待你們將來也能用無私的愛心對待病患,用溫暖的雙手安慰病苦。」上人說,病人需要醫師救拔病苦,心靈也需要醫師用溫言愛語膚慰。所說的「膚慰」,就像年幼的孩子不小心跌倒了,父母會抱著他們拍一拍,輕柔地在疼痛的部位撫摸,安慰孩子。醫者父母心,要用父母對自己的愛照顧病患。

上人期勉同學們立志為良醫,當一位好醫師:「有志從醫,名醫其次,良醫為先。只要真正成為良醫,很自然就會成為人人信賴的名醫。我稱醫師為『大醫王』,這是佛陀的名號之一,就是期盼你們如佛陀再世,用開闊無私的佛心愛眾生、憐憫眾生,讓病患感受到你們真誠的愛。時間過得快,大家再不久就要畢業,成為正式醫師,我虔誠地為大家祝福,相信大家將來都是良醫,如佛陀再世一般愛護眾生。」

千手千眼,救拔病苦

九月六日,北區慈濟人醫會志工回到精舍,向上人報告偏鄉義診,以及到環保站關懷環保志工,給予最貼合他們健康需求的醫療叮嚀及生活建議;會中並且透過網絡視訊,讓不能回到精舍的人醫會成員在雲端與上人相見。

上人勉勵大家,時間秒秒連接,不斷地流過;發一念心則要恆持,讓慧命生生世世延續。慈濟志業精神也要堅定恆持,而且世代延續,不斷地開道、鋪路,而且接引大眾同行,在這條道路上走得很穩、很平順。

上人說,走路是一腳前、一腳後,前腳踏穩,接著後腳再抬起邁進,如此前後接續不斷,才能順利前進;若是前腳踏地就被黏住,後腳再邁進也被黏住,就動不得了。志業的腳步不能稍有停滯,要步步踏實,不斷精進;而且不只有腳在走路,雙手也要做事,與所有的慈濟法親合和互協,只要人人合心,就能成為「一手動時千手動」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人的雙手萬能,可以做許多事;醫療人員的雙手能夠救拔病苦,還可以溫柔地膚慰苦難人。上人提及第六四五期《慈濟》月刊封面,有一雙環保志工布滿皺紋的手,這是一雙最有價值、最美的手,手上有歲月的刻劃,還有長久勞動的痕跡。許多志工一生勞碌,老來也不願過清閒無事的退休生活,而是走入慈濟,天天為眾生、為大地而付出,人生很有價值!

上人提到晨間的「靜思法髓妙蓮華」,進度講到《法華經》第二十三品──〈藥王菩薩本事品〉,述及藥王菩薩生生世世修行,總是耐勞、耐苦,為了求法而堪忍勞苦。「修學菩薩道,若不耐苦,如何入人群?醫師們投入慈濟以後,不再只是坐在診間等病患來看診,而是主動走到貧病殘老者的身邊醫治其病,緩解其病苦,你們是名副其實,千處祈求千處現的菩薩!」

「你們的手接觸到病患的身體,要輕柔地安慰他們,讓長久承受病苦,走不出來的苦難人,覺得他這一生也有遇到好人,被好人關心,得到關愛。就有一位老婆婆,在慈濟委員關心她、擁抱她以後,歡喜地說,有這麼多人愛自己,此生已經沒有欠缺了!許多人什麼都不缺,只是欠缺愛;你們伸手輕輕擁抱、安慰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就沒有遺憾了。」

七日 不可或缺的人

 

9.7《農七月‧二十》

【靜思小語】無需爭取或計較,默默付出到讓人感覺「不能沒有你」,人人心中自然有「你」。

最美的雙手

慈濟基金會主管同仁溫馨分享之後,上人開示,聽到莫三比克本土志工的發心與精進,內心非常感動,也受到很大的啟發。本土志工的生活大多困苦,象是年輕的保羅師兄,是梅圖希拉地區的第一位慈濟志工,雖然他必須養家,經濟負擔沉重,但仍精進做慈濟,天天走單程約五十分鐘路途,前來耕耘梅圖希拉的大愛農場,將收成的蔬果送給照顧戶。

「他們生活很苦,成為慈濟志工以後,生活環境沒有改變,因為慈濟的物資不是要救濟他們的,他們還要將救濟物資拿去發給生活與他們差不多,以及過得比他們更苦的人。看到他們這麼用心做慈濟,我覺得很心疼,應該要先安住他們的生活,再去安住其他貧困人。」

上人說,不只是莫三比克,非洲幾個國家的本土志工大多沒有交通工具,要參與共修、發放等活動,總是靠著雙腳走路。五月三日的在線精進共修課程,辛巴威本土志工就從中午走到夜間十一點多,在距離會所不遠的志工家打地鋪休息,等待隔天一大早聆聽晨語開示。「他們根本聽不懂我說的語文,仍然以行動表達虔誠的愛。」

談及慈濟歷史的記錄和整理工作,上人期待「慈濟歷史人人知」,才能了解慈濟精神,並且做好傳承。希望結合各文史單位之力,趕緊將法脈宗門的歷史脈絡整理清楚、補充完整,方不負「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的使命。

「我們把握當下,把最真實的史料留下來,靜思精舍的修行者,就能依照法脈的精神脈絡,將法脈代代相傳;慈濟宗門的在家居士,也能把一道道志業法門打開。我並不是誇大自己的成就,而是要強調此時此世與我同一代的法脈宗門人,要重視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如果沒有把握因緣,在此時整理好慈濟史,不久之後,這些資料就會流失了,這樣我們會對不起人間,因為慈濟是人間的點滴愛心匯聚而成。寫歷史的人本身就是歷史人,因為有你們的名字在裡面,與歷史同在;為慈濟人留史,同時為自己留史,借力使力,彼此成就。」

上人肯定幾位清修士聞法入心,可以引述平時吸收的法語,融合當前的人事物,對眾分享心得,可堪承擔傳法重任,讓法脈一脈相傳。「今天事、今天說,牽引著人人與我同行;只要人人心中有法,能夠正確傳法,就是無數的『我』,可以牽引無數人同行。」

「人生無常,既然認定方向正確,就要跨大步前進。難得來一趟人間,我們要做人間不可缺少的人,做到讓人覺得『不能沒有你』。但這不是計較來的,也不是爭取來的,是我們默默地付出,漸漸在人人的心中變得有分量,讓人人心中有『我』。」

上人說,和世界上許多貧困飢餓的人相較,在座眾人都生活在很好的環境裡,要知福、惜福,還要發大心、立大願,自己付出,也接引其他人共同做好事,為人間造福,為苦難人多付出,讓更多人得救。

「認定方向,就邁開腳步,而且步步踏實;還要伸出雙手,為大地人群付出。即使我們的手不像環保老菩薩,因為長年勞動而布滿皺紋,甚至做到雙手變形,但是可以儘量運用雙手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不斷提升這雙手的價值。」上人說,大家各司其職,用心、盡心把本分事做好,筆耕者寫好文章,修行者殷勤修除心地雜草,在人人的心地播下善種子,用雙手發揮大愛,為人間做好事,大家的雙手就都是最美的手。

人間菩提—20200902同心戮力度有緣

Promoting Vegetarianism, Goodness and Giving

知因明果持懺心

改往修來誠度人

轉念為善識成智

眾緣合和願共行

 

【證嚴上人開示】

(背景畫面:2020.8西班牙,西南部小鎮爆發野火災情,燒毀約1萬公頃的土地,3200位居民被迫撤離。)

宏觀天下,地球,地球真的在發燒,地球真的是不調了,大乾坤的不調,那我們的小乾坤。所以我們要,人人發起了那打從內心的誠,我們要誠,用誠懇的心好好地來懺悔,好像懺悔、持齋戒,這在我的口中,我的心目中,好像都沒有變動地,一直想,現在要救世,沒有其他的方法,不管地、水、火、風,這個世間的不調和,需要人要反省、要懺悔、要人人提起了虔誠的心。

 

(背景畫面:2020.8.28澎湖靜思堂,慈濟志工舉辦素食茶會,邀請人醫會醫師介紹素食食療。

慈濟志工也分享自身茹素經驗,鼓勵大家轉葷為素。)

一定要合心,這種合心,合成了那分真誠的心,要人人合心,要用真誠的合心,我們要共同地虔誠持齋戒,你沒有齋戒,無法表達叫做誠,我們要發揮的是愛,你不持齋、不斷濫殺動物,都是跑進了這口欲,一點點的口欲,三寸喉的感覺,那就還是造就了很多的業力。

 

(背景畫面:2020.8.21臺北北投,慈濟志工走進企業舉辦愛灑,以科學數據分享素食的好處,勵同仁響應齋戒護生。

志工也準備素食自助餐,鼓勵大家響應素食。)

有智慧的人,可以從數字去類推、去想,這樣這麼多這麼多的災情、苦難,無不都是人的那一念的心,慾念,不論是用物,或者是食慾,吃、都是,無不都是在損害。很多物資、資源,已經被人類一直抽,抽到快要乾枯掉了,我們應該回收再制,這才是真的有智慧,大家口欲稍為節慾一下。

 

(背景畫面:2020.8.15美國華府,慈濟志工與社區中心合作,為衣索比亞裔的家庭送上生活物資。

志工也把握時間邀約民眾茹素,2小時就募到2萬多餐素食。)

看,小時就募到這就是在美國,在太陽底下,很熱,他(們)穿梭在那裡,還要勸,有的人是冷漠的,有的人是肯定的,都願意籤,我要籤幾餐,還有的人,還會讚嘆幾聲,總是這就是人間,有的人等待著我們勸他,等待著因緣來度他,我們既要人間菩薩招生,就是要把它度過來,把他招進來,不只是,把它轉被度為能度別人,這就是菩薩招生,我們如果將他度進來,換他去度人,這樣,這個人間就是名副其實的,人間菩薩。

 

(背景畫面:2020.7.17-23桃園療養院環保點,內部空間僅有8坪甚至沒有遮蔽處,4年來志工風雨無阻如常付出。

2020.8.23南投,草屯環保站,是利用921地震後,大愛村的建材搭建而成,也接引不少受災鄉親投入付出。

2020.7.17馬來西亞吉隆坡,慈濟志工為疫情影響的家庭,發起守望相助紓困計劃,並舉辦竹筒回娘家一同共聚善念。)

慈濟人,我們都是共同的一個方向,我願意,我志工,你願意,你志工,你無私,我大愛,無私大愛配合起來,彼此之間,就是為大地,現在不只是為社會,不只是說,我捐錢做慈善,不只是這樣,慈善,我們向來五十多年以來,在呼籲的,點滴,平常的零錢點滴,這樣道理,大家都知道了,假如每一個人都肯這樣地天天點滴,這樣的人間,窮者就有人幫助,而且窮人也可以一念之間,可以轉為富人,因為他可以幫助人,這種,善可以來呼籲。

 

小小的孩子,他們也可以省下糖果的錢,買糖的錢,他也願意救人,丟竹筒,現在孩子們,只要我們好好地教育著,人與人之間,彼此勸善、勸愛容易,但是要勸人人彎下腰來,就是愛惜物命做環保,平常惜福,也許有人懂了,惜福道理了解,但是要他彎下腰來,人人環保,那就有一點點的困難。

 

(背景畫面:新北市蘆洲區共有20個環保點,全靠志工輪班開環保車定時定點回收,再送迴環保站進行處理。

桃園蘆竹環保站,站內環保志工多為年長的老菩薩,把握時間為愛護大地而付出。)

但是發心立願的人,就沒有困難,這一念、一念一轉,愛物命就是撿起了廢掉的廢棄物,我們可以把它變成了,精美的、再制的,回生的物資,還可以再制,這樣的觀念轉,這也叫做轉識成智,知識的人丟,智慧的人就要撿,會為大地做得更多事。現在的人間菩薩少之又少,所以還是要大家發大心、立大願,動個口舌,而且發揮一念的虔誠。

 

總是勸,勸素、勸善,同時勸進菩薩道來,這就是要因緣,要把(握)因緣,看人就與我們有緣,因緣是自己造成的,所以見人就牽緣,看到人我們就將他牽緣進來,所以勸素、勸善,我們還要勸人入菩薩道,這都是我們現在,應該大家能夠努力的使命。

 

感恩菩薩愛的能量,我看到了那一群,你們這一群,我們共同的這一群,真美啊,但願我們度化人人,都與我們共同共知、共識,我們還要來共行菩薩道,這都是最大的期待。

 

菩薩們,不是做不到,一定要有信心,一定會做得到,所以人人都是無限量的功德,功德無量,感恩,只要多用心啊!

人間菩提—20200905疼惜眾生從善流

Cherishing Lives and Our Earth

疼惜眾生完整愛

戒除貪慾從善流

真誠懺悔諸惡業

勤勉勸素志一同

 

(背景畫面:緬甸Khin Sandar Soe師姊,2010年投入慈濟後,逐漸改變飲食習慣。

為了讓更多人加入茹素護生的行列,她將蔬食料理,上傳社群網站與親朋好久分享。)

慈濟志工Khin Sandar Soe:常常看 上人說故事,看到動物被殺害,上人也說,動物也渴望生存,被傷害時,他們也傷心流淚,看到肉食就會想到,動物被殺很可憐,後來就不再想吃肉了。

 

Khin Sandar Soe師姊打電話勸素:動物在被人類傷害的時候,都有眼淚,只是我們人類不知道,我也是在參與慈濟之後才知道,所以自己也不敢吃肉了。(是的,也吃不下去了。)也將這個分享給妳,姊姊如果不能每天吃的話,也可以一周吃一天、或者是兩天,剛開始會很難,但後面就會慢慢習慣了,吃一周或者十天就習慣了,(也願意一周吃兩天的,只是經常在外,各種原因還沒有辦法堅持,也會慢慢努力去做到。)之前我跟著朋友外出時,也會去吃葷食,但是後來改成素食,這都是要努力的,只點素食吃,這都要努力的。(好的,感恩妳的提醒,我也會努力的。

 

【證嚴上人開示】

(背景畫面:緬甸慈濟志工2009年開始,與柯瑪雅寺廟學院互動。

由於化緣來食物有時為葷食,志工持續推動齋戒護生的理念,並每月一次到寺廟烹煮營養素食。)

一直在提起,動物與人,關係,我們更更需要,要用智慧去體會生命的價值,真正地,生命的價值,那就是真誠的愛,生為人類,他的可貴處,是他能發揮到了那一種愛惜,能庇護著人的生命,能庇護著動物的生命,這才是人類的價值。所以我們人要通達道理,佛法就是一直在提示我們,眾生,生命平等,眾生,只是我們的生態、身態不一樣。

 

(背景畫面:志工與當地臺商協助改善周圍土地,並傳授種植技術,讓寺廟能夠自力更生。

現在學校老師帶動所有學生,天天吃兩餐素。)

人的生態總是,總是無所不能,你可以愛惜人,你可以毀滅的一切,總是這種善惡一念心,都是這個身體,你疼惜大地、你毀傷大地,也是人。所以人,人稱為萬能,所以人可以保護一切生命,人可以毀傷一切的物命,這就是我們人,毀傷物命的,那就是惡,那樣的生意是可怕、恐怖的生命,這樣的人,只是在人間,是一種很令人擔心,那也是被遠離的,沒有人敢靠近。

 

(背景畫面:疫情肆虐民眾面臨斷炊窘境,5月起緬甸志工陸續在仰光6個鎮區,展大、食用油發放。)

有愛的,人人愛、人人愛親近,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因為你發揮的總是愛。

 

(背景畫面:有的志工無法進入的地區,委託村長向村民分享慈濟的理念。)

慈濟志工:善念要共聚, 上人說,不要善小而不為,惡小而去做,就算吃素也好,日存一把米也好,我們這個小小小小的這些善念,共聚起來的話,就變成一個很大的共善,大家的善念共聚。

 

(背景畫面:緬甸德布甘村訪視關懷。)

德布甘村村長烏丁索吳:鼓勵大家一起來茹素,吃素食身體健康,也可以愛護地球,減少我們的開支,藉此機會邀約大家,日存一把米來行善,吃素來愛惜生命。

 

【證嚴上人開示】

所以完整的真誠的愛,都是要把眾生的生命歸納起來,與人命同等的,我們要愛牠,只是形體不一樣,生命是相同,牠們也有貪生怕死,牠們也有家屬、也有家屬,只是人的生命、生態,這種家屬、父母、兄弟姊妹,不管是縱的、橫的,都會連得很緊,緊得牽腸掛肚的連鎖,所以成為煩惱的連鎖,這就是人類。所以說來,人類是好累,那是人類,但是你要做一個,在很累的生命中,要活出了價值,那就是愛,付出不只是是我愛的,我才庇復他,佛陀教育我們平等愛,不要偏愛、不要排斥地記惡,我們要去除煩惱,心中沒有掛礙記惡,不要掛礙,也不要記著他對我有什麼的過程,總是要憐憫眾生。

 

眾生啊,因為凡夫起心動念,一念之間形色不好,我們借鏡,借鏡,要感恩他,現出了這樣的境界,這個境界也像一面鏡子,一個環境形態,讓我們的心境很清楚,照見了這個生態,是美或是醜,我們看得清楚,我們自己嚮往的是選擇美呢,真誠的美呢,或者是要去選擇到偽裝的,或者是惡形的,這就是我們可以去選擇。

 

(背景畫面:2020.8.8-29美國德州,慈濟志工逐一拜訪餐飲者,邀約店家加入「素食行動聯盟」。

希望以提供素食者折扣的方式,帶動素食風潮。

其中一家馬來西亞餐廳,老闆考慮與合伙人商量,轉葷為素的意向。)

所以要要擇善,要擇善而從之,不善,不善而改之,我們要改過來,這一波的疫情,師父每天說,還是戒慎虔誠,靈方妙藥就是,非素不可,大家還是多勸素,我們戒慎虔誠,也要多懺悔,這懺悔,人難免起心動念,舉足動手,難免都會有錯誤的人生,所以時常懺悔。

 

(背景畫面:2020.8.29美國,慈濟志工在全美12個點,透過連線方式舉辦,《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

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我們,常常都有在唸,皆由無始貪瞋痴,我今虔誠地懺悔,這總是日日都要懺悔,師父到現在,還是天天懺悔,還是天天感恩,懺悔過去,感恩現在、未來,總是要提高警覺。

 

感恩菩薩們,以往、現在,更要跟大家,期待互相勉勵,這一波非勸素不可,我們共同一志。

「本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後留言交流分享,感恩!」





一念悲心 播善種 . 啟智慧 

讓簡樸與真善,能在生活中涵養


感恩您關注「粒米之珠」的信息,同時也歡迎留言交流與分享。


相關焦點

  • 第647期《衲履足跡》二十五至三十一日(含《人間菩提》)
    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法門對心門 8.27~28《農七月‧初九至初十》【靜思小語】打開了心門,就能通達法門,走入無窮法藏,有取之不盡的方法可以運用。 「眾生有不同的苦難,而人間菩薩總是聞聲救苦,即使非親非故,只要有因緣接觸到了,就會合力量去幫助。很感恩慈濟人,在這幾十年來,人數隨著時間不斷增加,菩薩隊伍愈來愈長,有愈來愈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只要多一個人投入,就多一雙眼睛、一雙手,看得愈廣、力量愈大,可以讓愈多需要幫助的人得救。」
  • 【人間菩提】與佛合心共一志
    20201121--與佛合心共一志
  • 【人間菩提】菩薩道場揚溫馨
    證嚴上人期許,這是很多的小家、小家,共同一起來愛護這個「大家」,讓每位慈濟人回來,隨時都有一個溫馨的家。>2020年12月07日:【人間菩提】信受奉行續法緣2020年12月06日:【人間菩提】奔走不息為眾生2020年12月05日:【人間菩提】與師貼心精進行2020年12月04日:【人間菩提】與師貼心精進行2020年12月03日:【人間菩提】人間淨土聚福善2020年12月02日:【人間菩提】心念眾生信願行2020年
  • 延參有請第4期:走進慈濟大愛電視臺
    大愛電視不播出商業廣告,其資金三分之一來自慈濟基金會環保志工從事資源回收所得、其他來自善心人士捐款。作為慈濟人文志業的一部分,大愛電視臺首先圍繞證嚴上人的言行製作了六檔法音節目來傳播佛法。《人間菩提》365天全年無休,每天播出12分鐘。來源於周一周二早上七點證嚴上人的開示內容。《靜思晨語》周一到周五,每天播出1個小時。
  • 【人間菩提】法海見證菩薩情
    本文選自 大愛電視《人間菩提》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2021年01月27日:【人間菩提】文史傳愛慧命存2021年01月26日:【人間菩提】孝善傳教延續愛2021年01月25日:【人間菩提】法脈入心潤群生2021年01月24日:【人間菩提】天地人間諸病息2021年01月23日:【人間菩提】運載群生向法華
  • 【人間菩提】顧好道心成永恆
    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2019年11月26日:【人間菩提】把握微秒堅定行2019年11月25日:【人間菩提】步步正道行法華2019年11月24日:【人間菩提】深耕人文度有情2019年11月23日:【人間菩提】此生無悔慈濟路2019年11月22日:【人間菩提
  • 平昌縣佛山寺第十期「佛七」共修法會即將開啟
    蓮池大師在《阿彌陀經疏鈔》中有開示, 一日七日,是克定念佛的期限,讓念佛人在這段時間內能發起殊勝、勇猛、精進的心來修行。若 能信願真切,即可高登九蓮。        平昌縣佛山寺定於2017年6月3日至9日(農曆五月初九至十五)啟建第十期「佛七」共修法會,屆時恭請佛山寺住持照聖和尚主七、開示。歡迎廣大信眾積極參加,共修淨業、同生淨土、共證菩提!
  • 金剛經第十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都是什麼意思
    這裡世尊和須菩提尊者師徒兩人一問一答,討論的就是須陀洹的事情。須陀洹也被稱為入流果或者說是預流果,也就是一果羅漢,表示剛剛步入了聖人的行列。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合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接下來世尊和佛陀又在討論斯陀含的問題。
  • 七日|哈爾濱、雪谷、雪鄉穿越、老裡克湖、長白山霧凇島
    走進童話世界——哈爾濱雪鄉穿越、老裡克湖、長白山霧凇島七日活動在冬季,我要感受雪地裡的生活與嬉戲,讓人生旅程沒有遺憾。在冬季,我要吃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蘆,品嘗人生的百態。在冬季,我要睡一睡東北特有的大炕,體驗冰火兩重天的可貴。
  • 10月9日起至年底,持七日內泰山門票遊趵突泉可享半價優惠!
    10月9日起至年底,持七日內泰山門票遊趵突泉可享半價優惠!其中,「山水聖人」國有景區門票聯動優惠措施自2020年10月9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 10月9日起至年底,持七日內泰山門票遊趵突泉可享半價優惠
    10月9日起至年底,持七日內泰山門票遊趵突泉可享半價優惠 2020-10-09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樂透第20127期:4注為1221萬元+1注為678萬
    12月14日,體彩大樂透第20127期開獎,前區開出號碼「01、04、17、18、26」,後區開出號碼「03、10」。本期全國銷量為2.76億元,為國家籌集彩票公益金9964萬元。
  • 中秋月圓至,人間好時節
    古往今來,中秋月圓至,人間好時節。無論你走多久,無論你身在何處,總有一縷月光是綿綿鄉情,是故土醇厚的味道,繫著你漂泊的足跡,溫暖你異鄉的涼薄;總有那麼一塊月餅,浸滿甜蜜的回憶,藏在你的睡夢中生活疲憊,旅途困頓,奔波與離別,淚水與歡笑,為了夢想與明天,遠方與未來,我們常常情非得已,聚散無期,但總有茅屋,總有燈火,總有慰安,總有擁抱,在為你,等你……花好月圓,終會有時。
  • 【龍山邨詩詞】第648期·詩友專輯(詩詞)‖ 詩人無媚骨,夢在野雲邊--江南春五律詩存
    【龍山邨詩詞】第648期·詩友專輯(詩詞)‖詩人無媚骨,夢在野雲邊--江南春五律詩存 戊戌中元節一日照三千裡,情慳一頃田。詩人無媚骨,夢在野雲邊。 廣信諸友聚飲於城東谷鴨勝日無愁寂,春風一刻生。雲衢多彩幟,文案少悲聲。入座皆能手,拈花欲大成。還期明月夜,相聚紫陽城。
  • 禪弘雅集VIP1群第44期,VIP2群第16期,VIP3群第8期拍品預展
    【十七號拍品】手工雕刻金蟾吐寶核雕手串【十八號拍品】青金石無事牌【十九號拍品】冰種天河石掛墜【二十號拍品】黃楊木寫意香插VIP2群第十六期拍品目錄歡迎大駕光臨VIP2群第十六期拍品詳情如下【三號拍品】鳳眼菩提配松石手串【規格】14+mm【重量】21克【拍品介紹】鳳眼菩提是菩提子的一種,因芽眼如目,固稱「鳳眼菩提」。藏傳佛教中的「菩提」指的就是鳳眼菩提。
  • 再讀傷寒論,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這一條,上來就說「太陽病」,說明是表證,就會有頭項強痛。這裡是以頭痛症狀作為例子。病到了七日以上了,「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邪氣在太陽之經已經是行盡了,所以病就好了。
  • 深晚報導|注意啦,第6期粵B車牌競價和搖號推遲至28日舉行
    6 月 22 日,記者從深圳市小汽車指標調控管理中心獲悉,由於碰上端午假期,2020 年第 6 期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競價和搖號推遲至 28 日舉行。其中,競價時間為 28 日 9:00 至 15:00,搖號時間為 28 日 15 時。
  • 三大菩提玩膩了?看看這20種小眾菩提,第6種太像「豬腰子」!
    在文玩圈一說到菩提子,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金剛菩提,星月菩提,鳳眼菩提,但是,這三種菩提天天說,天天見,天天玩,早就玩膩了怎麼辦呢,其實,菩提文玩的家族是很龐大的,說有上千種也不為過,三大菩提玩膩了?看看這20種小眾菩提,第6種太像「豬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