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法─西藏關於他空與佛藏之根本論》中譯序

2021-02-18 佛法正義

【原著】篤補巴·喜饒堅贊
【英文編譯】傑弗裡.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
【中文編譯】張火慶教授、張志成、呂艾倫等

書籍簡介

山法----西藏關於他空與佛藏之根本論

  《來自篤補的佛陀》(The Buddha from Dolpo)作者Cyrus Stearns云:「篤補巴.喜饒堅贊所造之《山法》是西藏哲理著作的偉大紀念碑之一。將近七百年以來,篤補巴這部論著是那些被佛陀了義法教所吸引的修行者之主要靈感來源。傑弗裡.霍普金斯讓西藏以外的佛法研習者得聞如此甚深啟示,我們對此至誠感謝。」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藏傳佛教與文化研究之十四世達賴喇嘛教授Jos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藏傳佛教與文化云:「期盼已久的藏傳佛教偉大典籍之一—篤補巴《山法》—的譯本終於問世了。有關覺囊派對於空—「他空」—具影響力的詮釋,霍普金斯多年來對此重要著作的審細研究令此譯本成為西方語言中對該見解最詳細、廣泛、精確的傳述……此乃藏傳佛教思想研究的裡程碑。」

  
山法了義海論中譯序

  憶昔2001年夏末起手繕寫《狂密與真密》,為更深入了解他空見的始源等事,開始閱讀《土觀宗派源流》一書(土觀羅桑卻季尼瑪著,劉立千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1993.7出版),第二日晚上閱讀書中的他空見簡介後,因時間已晚,未上三樓臥房,直接在書房睡下。當時每晚的習慣都是上床時,在入睡前先入二禪等持位中,看有什麼往世之情景會出現,看完後再入睡。此習慣保持了大約十年,直到後來事務太繁而無時間可用時,才改為上床便睡。

  那晚在書房上床後入等持位中,因為閱讀該書的緣故,與他空見弘揚的相關往世情境現前了:一次又一次的辯經勝利之後,都是二、三天後就有外人持刀持棍前來打殺;每次打殺後,我方總是死傷極多,因此就失去寺院;經過六、七次的辯經與打殺等重複過程後,所有寺院都被搶奪,無一得保。最後筆者被驅逐出境,只有一匹老馬及二名隨從,離開西藏。

  看後覺得感傷,不想再看更後面的事,就出定預備入睡。入睡前想要在次日寫下所見的記錄,於是在心中作下結論說:「經過六、七次的辯經勝利,以及每次勝利之後隨即引來的六、七次泥濘地混戰,覺囊達瑪就被薩迦達布消滅了。」心中作下結論後預備入睡,但隨即想到:這些名詞,此世大部分未曾讀過,也不了解其意涵,明早醒來一定會忘記。於是立即起床寫在一張便條紙上備忘。

  再過二天,是去為大家上課的日子,當時尚在中山北路五段巷子中租來的地下室上課。那天上課前,同修們仍未全部來到,離上課的時間也還早,便趁著那個空閒詢問先到達的餘書偉、張哲聰二位同修,因他們那時已在密宗學法十幾年了;筆者所閱讀的262冊密宗的書籍,都是他們學密十幾年期間所購閱的。

  記得當時詢問他們時,他們知道有薩迦派,但不知「達布」是什麼;知道有朗達瑪王,也知道覺囊派,但不知道「覺囊達瑪」是什麼。筆者當時也不知道自己為何睡前作下的結論是自己所不知道的「薩迦達布」與「覺囊達瑪」;既然雙方都不知道,只好暫時放著不加理會。

  嗣後經過約十來年,承蒙蘇正慶告知:「薩迦達布」應該是薩迦派與達布派的合稱,「達布」是西藏喇嘛教的一個派別;薩迦派於今尚在,但達布派今已消失,是因經過分裂之後成為九個小派別而消失了。

  後來也知道藏巴汗王信受他空見如來藏正法,但被喇嘛教格魯派誣指為破壞佛教正法外道,因此運作蒙古鐵騎力量將藏巴汗王國消滅;然後達賴五世便指令薩迦派與達布派合作消滅覺囊派,真正的藏傳佛教從此消失於西藏,只餘仿冒藏傳佛教的喇嘛教存在西藏。到了毛主席的年代,為了政治上的考慮,準了班禪的建議,將喇嘛教改稱為藏傳佛教繼續弘法;這便是現代喇嘛教可以打著藏傳佛教旗號,遊歷全球欺騙世人的根據與事實由來。

  筆者當年只是為了復興真正的藏傳佛教,必須引述證據及佛教裡的聖教與理證,據實指出喇嘛教為何不是佛教,以及喇嘛教的教義為何不是佛教教義的事實與理由,因此而寫作《狂密與真密》一書;不料卻因閱讀喇嘛教的相關書籍而引生往世在西藏時,親自經歷過的這些記憶種子。如今《狂密與真密》四輯出版已經十六年了,當年苦無真密的資料可供寫作,只能以覺囊巴的如來藏法義作為真密而辨正之;因此四輯書中所說多屬狂密的內容而較少真密事相的內涵,稍缺真密的法義,總覺有所缺憾,常思再寫真密一冊作為第五輯而出版之,然而苦無資料可供寫作,此世亦未曾修學藏文,無從閱讀藏文原典。

  幸今我會近年來已悟同修中有許多精通英文者,是在英語世界長大而回國來學法的,他們閱讀了英譯的藏傳佛教他空見書籍,並比較某些中譯的版本後,認為藏翻英版本的語義較藏翻中版本的譯出內容更正確,又因他們想起筆者的心願,於是發起大心、不辭勞苦,將英譯版加以中譯,終於將藏傳佛教真密的法義中譯完成而可流通,因此而有此書的中譯版印行。這是藏傳佛教的盛事,是復興藏傳佛教的另一大步。相信未來繼續譯出覺囊巴的法義著作之後,真藏傳佛教的復興,也會陸續有所進展,則藏胞幸甚、漢族學佛同胞亦復幸甚。茲因此書出版在即,為寫序文而追憶前塵,筆以為序。

  佛子平實敬筆
  公元二○一八年四月


相關焦點

  • 敦煌寫經 法藏 P.3709 佛地經
    敦煌寫經法藏 P.3709佛地經(尾題)尺寸:29×88釐米題記
  • 藏文化一肩挑的高僧:法尊法師
    法師1934年入藏,在拉薩哲蚌寺學習,1937年在重慶代理太虛大師主持漢藏教理院至解放前夕,1950年在北京主持菩提學會藏文譯事,歷任中國佛協常務理事、中國佛學院副院長、院長之職,1980年圓寂。他通曉藏文,譯著甚多,主要有《菩提道次第論》《密宗道次第論》《辨了不了義論》《大毗婆沙論》《入中論》等。
  • 拉丁文經藏研究·總序
    拉丁文經藏研究·總序
  • 【13337部藏書】佛藏部分一 大藏經 二
    .txt├─(5.14) 佛說阿彌陀經疏--元曉.txt├─(5.15) 佛說阿彌陀經疏-宋-智圓.txt├─(5.16)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明-智旭.txt├─(5.17)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跡義記-唐-法崇.txt├─(5.18) 入楞伽心玄義-唐-法藏.txt├─(5.19) 淨名玄論-隋-吉藏.txt
  • 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錄音(序)
    比因西藏學者法尊譯出黃衣士宗喀巴祖師所造菩提道次第廣論,教授世苑漢藏院學僧,將梓行而問世,餘為參訂其譯文,閱至「如是以諸共道淨相續已,決定應須趣入密咒,以能速滿二資糧故。這種依次第、不苟且、不躐等不冒進的教誡,令根器不同的佛教修行者能各各因應自身的能力及條件,在不同層次的心靈修行中穩步邁進;這種殷重務實的學風令西藏佛教無論在學問或實踐兩方面均享有美譽,比之於其他地區的佛教毫不遜色。從西藏曆代大德流傳下來的修行教授及論釋,足以作為明證。層次井然的教觀,令行者能有說有修,依修起證。使藏地在人力及資源皆不充足的環境下,仍然代有龍象輩出。
  • 《楞伽經》對讀析義5:談錫永《新譯》序言略議
    所以,如來藏這佛的智境,在我們的時空世界便自顯現而成為藏識境界。因此,《入楞伽經》是這樣來定義如來藏的——「名為藏識的如來藏」。不過,在舊譯三種《入楞伽經》中,都譯失了句義,依然籠統因循譯為「如來藏藏識」,遂令智境與識境的關係不明。筆者是故據梵本將本經重譯,復依藏譯及日譯將初譯稿作出修訂,讀者讀此新譯,自當對「如來藏藏識」有決定性的理解。
  • 法尊法師《入中論講記》| 前言
    1932年入藏,在拉薩哲蚌寺學習。1936年在重慶代理太虛大師主持漢藏教理院至解放前夕。新中國建國後法尊法師歷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佛學院副院長、院長之職。1980年圓寂。法師通曉藏文,譯著甚多,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廣論》、《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菩薩戒品釋》 《大毗婆沙論》等。
  • 馮煥珍教授:《大乘起信論》「非佛教」嗎——關於「《起信論》非...
    隋代大德淨影寺慧遠(523——592)曾盛讚該論道:「《大乘起信論》者,蓋乃宣顯至極深理之妙論也。摧邪之利刀,排淺之深淵,立正之勝幢,是以諸佛、法身菩薩皆以此法為體,凡夫、二乘此理為性,改凡成聖,莫不由之。」據傳當時真諦傳譯該論後,他與其弟子智愷都造有疏釋。隨後隋代曇延、慧遠也各造疏記,智顗、吉藏的著述中對此論文也有引用。
  • 《不能忘卻的紀念 · 法尊法師》示寂之晨,猶手不停書.
    1925年初夏,在大勇法師率領下進藏求法,在樂山市停留,住烏尤寺學習律學和徵集藏文資料。是年冬起身,由嘉定奔雅安,之後越大相嶺到康定安卻寺學習藏文。1926年春,法尊法師隨大勇法師、朗禪法師上跑馬山親近慈願大師,學習藏文文法和《芘芻學處》、《菩薩戒品釋》、《菩提道次第略論》等義理。1927年春,抵達甘孜,因當時西藏政府阻止,即留住在甘孜札噶寺學經。
  • 何歡歡︱「不易」之譯,道安有「道」
    船山先生在前述書中指出,橫超慧日於1958年出版的專著《中國佛教之研究》(『中國仏教の研究』,法藏館)有一章《中國佛教初期的翻譯論》,其中首次提出「易」應理解為「改易」「變易」,「三不易」即「三種不改易」。
  • 農曆五月二十二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譯出紀念日
    2014年6月19日,農曆五月二十二日,《佛頂最勝陀羅尼經》譯出紀念日。《佛頂最勝陀羅尼經》,一卷,唐地婆訶羅譯,是《尊勝陀羅尼經》的第二個譯本。高宗永淳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地婆訶羅在弘福寺與沙門彥琮一起譯出這部經。
  • 英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與吐蕃早期文化
    編者將這批寫本分作十類:一、律;二、經及註疏(可考證梵文名稱者);三、經(譯自漢文或可考證藏文名稱者);四、經及註疏(未比定者);五、怛特羅文獻(可查考梵文名稱者);六、怛特羅文獻(比定而無梵文名稱者);七、怛特羅文獻(未比定者);八、論(可考證名稱者);九、論(未比定者);十、藏人著述。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1990年臘月初八,於普陀山普濟寺依悟公上人披剃,法名傳照、字淨旻。次年,在江西雲居山真如寺一誠長老座下受具足戒。1993年畢業於普陀山佛學院天台宗進修班,專攻天台學。2000年承嗣香港觀宗寺覺光長老法脈,為傳持天台教觀第四十七世。
  • 講法| 三論宗及其脈流
    《中國佛教通史》中關於三論宗的興起,有如下概括:「三論宗是中國較早形成的佛教宗派,由於此宗以《中論》《百論》和《十二門論》三部論為依據,所以世人稱之為『三論宗』。三論宗的形成經歷了數百年的時間。『三論』最初由鳩摩羅什在姚秦弘治年間(公元399年—415年)譯為漢文,他的學生僧肇、僧叡等弘傳研究,初步形成了三論學派,開創了『三論』立宗的端緒。
  • 農曆五月廿二 地婆訶羅譯出《佛頂最勝陀羅尼經》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一卷,唐地婆訶羅譯,是《尊勝陀羅尼經》的第二個譯本。高宗永淳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地婆訶羅在弘福寺與沙門彥琮一起譯出這部經。《尊勝陀羅尼經》全名《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簡稱是《尊勝經》,一卷,唐佛陀波利譯。《尊勝陀羅尼經》講述善住天子命終之後,將受七度畜生惡道之苦,帝釋天憐憫其業因,於是到佛陀那,懇請佛陀救濟善住天子,佛陀就他們宣說尊勝陀羅尼及持誦功德。
  • 夏蓮居大士會集《無量壽經》,關於末世法運、世運之盛衰者至深且巨
    然本經古德註疏者稀,持誦者少,實因存世之五種原譯互有詳略,彼此差別甚大,初心學者遍讀為難,而三家節會本又未完善之故。魏譯雖稱詳贍,蓮池、印光二大師亦弘此本。然蕅益大師獨選唐譯列於《法海觀瀾》之「淨土要典」中,又獨舉此譯為「善本」,而稱其餘四譯為「別本」(《靈峰宗論·刻較正大阿彌陀經後序》),並擬作註疏。彭二林云:「此經闡揚者少,實由無完本故。」因知魏譯亦非完備。
  • 淺析漢藏佛教中對大威德金剛的不同認知!
    其實是象徵修習佛法過程中,我們內心還沒有完全克服的邪魔與愚昧。中土唐密及東傳密宗所傳的閻曼德迦法:而在唐密真言宗胎藏密法中這尊威嚴護法則被稱為持明金剛;瑜伽密教金剛界中密號為大威德金剛。閻曼德迦忿怒明王是密教中最早出現在持明藏中的。《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說:「吽字為閻曼德迦忿怒明王根本。」
  • 白文殊成就, 西藏快念法
    從此之後, 未再聽聞過漢地有如此之奇人.在西藏, 卻長時間湧現如此奇人, 未曾間斷過. 聽藏堪仁波切談過, 他們是閉關修白文殊成就之行者.近代中國內地有位著名的能海法師, 曾入藏修習佛法, 其根本上師, 即是康薩仁波切, 也是赤江仁波切與林仁波切師兄弟, 他們的共同根本上師, 就是格魯派大成就者- 帕繃卡仁波切. 康薩仁波切就是修持白文殊的成就者,他便是擅長快念法.為何西藏如此重視快念法?
  • 西藏後期佛法及派系
    朗達瑪王毀佛滅僧之際,拉薩西南翠葆山間,有修行僧三人,出亡甘肅西南之安土,師事大喇嘛思明得具足戒。復有西藏梅魯之僧眾十人來學,復得具戒。
  • 史傳部 ——傳法正宗論
    而義學者疑之。頗執付法藏傳。以相發難。謂傳所列但二十四世。至師子祖而已矣。以達磨所承者非正出於師子尊者。其所謂二十八祖者。蓋後之人曲說。禪者或引寶林傳證之。然寶林亦禪者之書。而難家益不取。如此呶呶。雖累世無以驗正。吾嘗病之。因探二傳。竊欲質其是非。及觀所謂付法藏傳者。蓋作於後魏出乎真君毀佛之後。梵僧吉迦夜所譯。視其各傳品目而祖代若有次第。及考其文。則師資授受。與其所出國土姓氏。殊無本末其稍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