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解讀:美團外賣是明目張胆用大數據精準宰客

2020-12-22 深潛atom

本文系深潛atom第128篇原創作品

十年前,我們收到的網際網路公司的邀請函上,通常會有一句「我們希望成長為一家受人尊敬的網際網路企業」。因為這句話出現的過於高頻,以至於我們把這當成了一種固定的格式和客套。

但十年後的這個午後,看著美團關於大數據殺熟的回應,我居然開始懷念起了那個追求理想在乎體面的年代。美團的回應,不僅不夠真誠,還在偷換概念

美團回應

事情的緣起是,最近有用戶反饋,自己被美團會員的「殺熟」行為割了韭菜。該用戶在購買了美團會員後發現,就因為自己是美團VIP會員,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5元不等。面對用戶的投訴,美團把這個「鍋」甩給了「軟體存在定位緩存」。

之前我們討論過,程式設計師是不是正在成為新的崛起的力量,在統治這個世界。但不可否認,數據和算法成為更有力量的工具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羸弱也可能變得更加隱蔽。

01

大數據殺熟並不準確,大數據宰客更熨帖

其實大數據殺熟,是一個通俗的說法,並不準確,更貼切的應該叫「大數據宰客」。既然是宰客,就不會刻意區分什麼「生熟」,判斷的核心依據是用戶對價格敏感程度。對價格越敏感的用戶,越不容易被宰,反之,對價格越無感,越被平臺喜歡。

價格不同

我們為此專門採訪了資深的程式設計師和產品經理,在和我們的溝通中,大家普遍表示,大數據殺熟其實就是用戶畫像、用戶行為分析的一種隱蔽的、不道德的技術行為。

現在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公司手裡掌握著海量的用戶信息,這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而前面說的用戶畫像和行為分析,也已經是大數據分析領域非常成熟的分支了,只要有足夠多的數據和適當的挖掘方法(並且根本不用很高深的算法),就很容易將用戶界定為「熟客」還是「生客」,然後決定要不要「宰」。

換言之,之所以會出現大數據殺熟這種現象,根本原因是網際網路公司能夠得知我們在網絡上的一舉一動,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通過在H5頁面、App、小程序內埋點收集用戶的點擊流;2、採集我們註冊時填寫的基礎用戶信息、手機機型信息、精確定位信息等;3、採集所有的交易數據(訂單、優惠券、會員等);4、甚至可以獲取到其他來源的信息,如瀏覽器歷史和Cookies等;

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通過企業內部預先設定好的維度和算法,將用戶抽象成定性或者定量的標籤集合,形成的就是技術領域的用戶畫像(profile)。一套成功的用戶畫像系統可以勾勒出用戶高層次的方方面面的屬性,以電商領域為例,一個用戶的畫像中除了包含基礎人口統計學標籤之外,還會包含消費品牌偏好、品類偏好、下單時間特徵、消費檔次、優惠券/積分使用偏好、活躍度/流失傾向、黃牛傾向等等數十到數百個維度的標籤。用戶在企業的後臺是絕對數據化的,因此非常方便網際網路巨頭們對每個用戶都自動化地做出利益最大化的決策

用戶畫像

並且隨著實時處理技術在近幾年的突飛猛進,用戶畫像在網際網路巨頭的後臺裡是可以隨著我們的一舉一動而在亞秒級別內發生變化的,也就是說殺熟動作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用「緩存」來應付是說不過去的。美團之所以這麼措辭和回應,是因為他們覺得大部分用戶不懂技術,可以輕易地被搪塞過去。

02

為什麼說美團VIP用戶的產品策略很短視?

但具體到美團對VIP會員殺熟這件事上,反應出的還是美團產品策略的短視和愚蠢。既然用戶都已經購買了VIP會員,就表明他想長期使用這個服務,並且願意為這個「便宜」付費。也就是說,這樣的用戶,已經是粘性極高的用戶了,平臺應該對他們表達更高的善意,又何必對他們再砍一刀呢?

美團產品策略的失心瘋在於,他們認為購買了VIP會員的用戶既然付費意願更高,那麼就可能更容易被宰。但產品經理和技術可能忘了一點——會買VIP會員的大多其實也是價格敏感用戶,希望買了之後得到的優惠更多,平臺方是篤定利用用戶信任這一點來宰客的。但同時,用戶只需要用最簡單的交叉驗證就能讓平臺露出馬腳。這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我們日常聽到的智能推薦,和大數據殺熟的技術基礎其實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利用用戶畫像——智能推薦會綜合考慮用戶的各類偏好,給用戶呈現Ta可能感興趣的商品,提高用戶購買慾;大數據殺熟是挖掘用戶對平臺的依賴程度和消費習慣,試圖在定價層面從用戶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動機不純

殺會員

03

面對大數據宰客,作為消費者我們如何反擊

面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大數據宰客,我們是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呢?當然不是。

核心思路就一點,既然網際網路公司大數據宰客是以用戶畫像和行為分析為基礎的,那麼如果反殺熟,很簡單,那就儘量讓網際網路公司拿到假的用戶畫像。

還是以電商類平臺為例,可以不定期地在購物車、收藏夾內加入一些自己實際並不感興趣的條目,讓用戶畫像後臺無法精準地判斷在哪個方面下手宰你。另外,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集中使用優惠券下單,如果沒有優惠券,則不下單,就是構造一個自己是極度價格敏感用戶的畫像,這樣平臺為了增加轉化率,不僅不會自動提價來殺熟,還會把補貼更多地發送給你。

大數據殺熟

算法主導下的平臺,往往就像「渣男」,你對它越好,它越是宰你。但你越是對它愛答不理,它就會為了活躍度、留存率這些數據和指標,想盡辦法討好你。這到底是人性在算法下的扭曲,還是道德在利益前的淪喪,我們不得而知。

還有一個更簡單粗暴的粗暴,就是在不使用時直接卸載APP,並且不保留任何用戶數據,等需要時再重新裝回,用完再繼續卸載掉。說白了,就是將自己偽裝成流失傾向非常大的用戶,平臺一般都會非常顧及留存率,會加大優惠力度來挽留你。比如陰陽師,就是個「殺熟」的典型,如果每天都氪688,肯定越氪越非,但是卸載十天半個月之後十抽出SSR概率甚大。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被大數據宰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其他人用同樣的APP進行同樣的操作,來驗證。

現在,關於網際網路壟斷的討論很多,作為普通用戶,我們希望網際網路公司能有好的發展,在提供好的服務的同時,保護好我們的隱私。但在這種風口浪尖,美團提供了一個很惡劣的樣本。在用戶對美團的行為發出質疑後,美團給該用戶退了錢,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那些沒發聲的用戶呢,美團既然能測算出一個用戶的損失,其實就有能力測算出更多用戶的損失,因為這背後都有算法和數據支撐。

相關焦點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程式設計師成了「接鍋俠」,簡直不講武德!
    文章講述作者發現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常點的一家店鋪,配送費由2元漲至了6元。在向客服投訴後,配送費降至4元,然而非會員的帳號顯示依然是2元。後續美團客服回電作者,表示補償十元紅包,並將帳號提交給技術查找原因,但截止原文作者發稿並沒接到任何處理結果。作者還發現,這種情況不是「個案」,幾乎所有外賣商戶,會員帳號的配送費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至5元不等。
  • 美團終究還是「大數據殺熟」了
    美團終究還是「大數據殺熟」了 馬微冰,蔣澆 發表於 2020-12-18 14:20:04 在大數據構築起的網際網路時代,殺熟事件屢見不鮮,這次被意外曝光的是美團。
  • 美團外賣否認大數據殺熟,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作者:龔進輝近年來,網際網路行業時不時被曝出大數據殺熟亂象,招致用戶反感,最新中招的是美團外賣會員。美團外賣回應不可信簡單科普下大數據殺熟,北京消費者協會曾給出明確定義: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技術釆集用戶信息、建立用戶「畫像」,並以謀取利益為目的,根據用戶「畫像」提供特定(非可選性)商品或服務的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實錘 定位緩存解釋蒼白無力難以服眾
    美團也開始了大數據殺熟?一個名叫「漂移神父」網友曝光了美團外賣疑似大數據殺熟事件。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外賣配送費是6元,而沒有開通會員的配送費則是2元。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時間點單,會員帳號的配送費仍為6元,而非會員帳號僅為2元。
  • 美團外賣疑似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再次被拉上檯面
    近日,《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刷爆朋友圈,引發媒體關注。該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訴美團外賣專割會員韭菜。對此,美團回應稱預估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大數據殺熟」再一次被拉上檯面。
  • 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的文章刷屏,該文作者基於自己點外賣的經歷發現,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美團的聲明中稱,在知曉該問題後,美團外賣聯繫了上述發文的用戶,並赴現場調查。但該用戶在12月17日向自媒體《財經故事薈》表示,這份聲明沒有解答他的疑問。定位緩存僅能勉強解釋12月9日的配送費差異,但實際上,他在12月11日又試著點了一次,依然存在配送費差額,他當場向美團工作人員提出了疑問,但美團方面稱,絕對不會針對會員進行大數據殺熟。
  • 美團外賣快餐業務分析
    二、產品設計因為餐飲外賣佔70%以上,所以以下主要分析餐飲外賣業務;1. 通過用戶生活場景找到用戶需求找了一些生活的場景,在進三餐的時候裡面有很多的衝突。在觀研提供的大數據中,外賣原因主要是天氣、方便快捷、不想做飯,用戶有外賣的需求;
  • 程式設計師背不起美團「割韭菜」的鍋
    先不說美團給出的解釋以及背後造成的真正原因,但憑用戶的直觀體驗來說,就是被割了韭菜。 我也看了美團官方給出的聲明,用「定位緩存」這一偏技術用語的描述來回答大眾,不免顯得有點太草率了。 首先,非常肯定的說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把自己割韭菜的嫌疑拋掉。
  • 疫情下的「到家」運力:對亞馬遜與美團外賣的數據分析
    美團外賣與亞馬遜的電商物流不同,美團外賣不涉及幹線運輸環節,完全是點對點的末端服務體系。最近美團外賣因抽成問題引發爭議,餐飲業抱怨利潤讓美團外賣的高佣金抽走了,美團訴苦說自己每單利潤不到兩毛錢,佣金大部分支付給騎手了。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 美團外賣如何提高曝光率?樂飯運維分析美團外賣
    新手做外賣,做不上來怎麼辦?餐飲最重要的就是客流量,所以在外賣平臺上就是流量。流量是單量的基礎,每一天的曝光量不上一千,如果有5%的進店率,一天進店人數也就不超出五十人。所以,要是店內沒有單,商家首要考慮的就是提高曝光量,美團外賣如何提高曝光率?
  • 濃眉大眼的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有網友稱,「半年不用美團,會員月費只收3元,連續用美團會員,只給優惠3元」。也有用戶指出,一個辦公室裡,同事之間餓了麼的百億補貼力度也不盡相同,有用戶反映,下單越多,補貼越少,但是停兩周之後,補貼力度又會變大。網友們將這種「差別對待」稱為「殺熟」,具體表現是平臺「對新用戶比對老用戶更好」。
  • 順義小夥:美團大數據殺熟,美團:定位緩存,網友不買帳
    ——後院活動部@厚財經O2O一直很火,王興旗下的美團尤其火。它的APP海報裡顯示該平臺口號, 「美團APP幹啥都省錢」,「美團優選,水果蔬菜、零食蛋奶,天天1元搶秒殺,次日達」,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最近我們在網上看到的一些關於外賣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負面新聞卻不得不讓人深思。
  • 美團外賣線上開啟首屆中國外賣節,攜手餐飲企業抱團「突圍」
    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給外賣行業發展帶來挑戰,也帶來全新機遇,並加速了餐飲業的線上發展速度。為適應新冠疫情下,線上餐飲消費增多且呈現更加多樣化消費需求的新趨勢,首屆中國外賣節正式拉開帷幕,活動將從6月18日持續到6月28日,美團App外賣頻道也同步開啟「618外賣節」,打造線上線下聯動促消費模式。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倫理之困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倫理之困近來,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刷屏各大網站,更衝上了微博熱搜,美團傾刻間身陷「大數據殺熟」漩渦。這則回應沒有承認是「大數據殺熟」,不過是技術問題,程式設計師得背鍋了。僅僅一次「殺熟風波」,12月18日美團股價大跌 3%,逾 400 億市值瞬間蒸發。美團到底存不存在「大數據殺熟」,已不再是問題的關鍵。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像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可以說國內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已經陷入了大數據殺熟的重災區。 近日,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再次引發輿論關注。而在美團貼吧,網友也積怨已久,會員用戶不僅享受的津貼更少,配送費用還更高;黑貓投訴充斥對美團的不滿,「同一個地址,同樣的時間,不同帳號點外賣,別人點外賣都不要配送費,我的帳號只要是美團配送商家都多一兩塊配送費,是所有商家……」 美團大數據殺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 麥當勞與美團外賣會員積分互通
    上海2020年5月20日 /美通社/ -- 今天,麥當勞中國宣布與美團外賣實現了會員積分打通,超過1.2億的麥當勞會員可以在美團外賣點購麥當勞後,累積麥當勞會員積分,並享受會員福利。
  • 美團外賣商家版
    美團外賣商家出了一個美團外賣商家版電腦版的後臺,在pc端運行的美團外賣商家是一個美團商家後臺。
  • 獨裁資本家王興—用大數據讓400萬外賣騎手成為我的奴隸和城市移動炸彈
    但是百年以後世人會記得馬雲是變革者,誰會記得你美團王興?一  美團的罪惡, 用壓倒性的壟斷流量逼迫商家付高額佣金和流量費:佣金655億!這樣的美團很可怕!就在剛剛,美團發布2019財報,其中佣金收入高達655億!同比增長39.4%,相當於所有美團商戶,每天為美團送去差不多2億元的營收!但美團高佣金的背後,實則是對商家血淋淋的壓榨!
  • 美團領劵返利,美團外賣訂餐網,除了能用3.5元吃到一頓外賣,餓了麼外賣紅包領取公眾號
    >文尾有福利記得領取 文尾有福利記得領取 文尾有福利記得領取作為大學生平時點外賣的頻率還算比較高的,我們一宿舍基本上每天都在點外賣,但是經常用美團點外賣發現有些貴啊。所以我們找了好久,發現了一個靠譜的美團外賣返利平臺,可以說省錢力度大啊,今天也分享給大家。
  • 美團是真把消費者當韭菜了
    簡單說兩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的事情。今天打微博那看到個爆料,說是如果有人想不開,給自己整上了「尊貴」的美團會員,相應的配送費用會提高。也就是說,你在美團那邊的顯示地位越尊貴,他們就越拿你當韭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