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外賣否認大數據殺熟,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2020-12-26 龔進輝

作者:龔進輝

近年來,網際網路行業時不時被曝出大數據殺熟亂象,招致用戶反感,最新中招的是美團外賣會員。

昨天,《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刷爆朋友圈,該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訴美團外賣專割會員韭菜,同一地址、同一家店、同一時間,竟然出現會員配送費高於非會員的情況,讓他氣憤不已。而美團外賣方面自始至終並未給「漂移神父」一個滿意合理的解釋,僅希望通過贈送10元紅包來息事寧人。

隨著負面輿論持續發酵,美團外賣不得不出面澄清,稱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通過與用戶進一步確認,發現是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錯誤地使用用戶上一次的歷史定位,與用戶實際位置產生偏差,導致配送費預估不準。講真,看到這一解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美團外賣回應不可信

簡單科普下大數據殺熟,北京消費者協會曾給出明確定義: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技術釆集用戶信息、建立用戶「畫像」,並以謀取利益為目的,根據用戶「畫像」提供特定(非可選性)商品或服務的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簡單來說,大數據最擅長「精準打擊」,大數據殺熟通常表現為「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本質上是企業利用老用戶的信任牟利,為了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有意消費用戶忠誠度,主動作惡吃相非常難看。其中,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和網約車成為重災區。攜程、京東、滴滴、淘票票等平臺均被曝出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

而官方回應幾乎一致:不存在。它們的解釋也大同小異,要麼是「價差可能由於日期、支付方式、供應商等的不同而導致」,要麼是「不允許價格歧視,價格不會因人、設備、手機系統不同而不同」。這些回應看似有板有眼,但與用戶實際體驗並不一致,無法有效打消他們的疑慮。

萬萬沒想到,更高頻且與用戶息息相關的外賣行業也存在大數據殺熟亂象。令「漂移神父」大為不滿的是,同一家商家,在同一個時間節點下單,配送到同一個地址,自己在開通會員後,配送費(一開始是6元,後來下降至4元)竟然比非會員(2元)要高。

對此,美團外賣強調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相當於否認大數據殺熟,並稱與軟體存在定位緩存有關。講真,對於嚴辭否認這種戲碼,我並不陌生,美團外賣的解釋到底可不可信,認真審視一番後,其不僅沒有打消我的疑慮,反而使我產生幾個新的疑問。

疑問一:美團外賣聲稱配送費差異與軟體存在定位緩存有關,「漂移神父」在兩部手機上查看配送費,代表自己有兩個美團外賣帳號,開通會員的帳號常用,非會員帳號具體使用情況不得而知,但我傾向於認為「漂移神父」之前使用過,且在不同地方點過外賣,為何會員帳號存在軟體存在定位緩存的現象,而非會員帳號卻不存在?

疑問二:既然美團外賣否認大數據殺熟,為何「漂移神父」2天後繼續在同一家店用兩個帳號分別點餐,仍遇到配送費不一致的情況?退一步講,就算真的與軟體存在定位緩存有關,用戶在2天前就已反映這一問題,為何美團外賣不及時跟進解決?真的以為發個10元紅包就能輕易堵住用戶的嘴?我相信,這不是能力問題,解決這種小的產品bug並不難,而是態度問題,任由其存在有利可圖。

疑問三:年輕人在不同地方點外賣的現象非常普遍,美團外賣透露,軟體錯誤地使用「漂移神父」上一次的歷史定位,才導致配送費預估不準,這一細節讓人細思極恐。不僅暗示這並非個案,即不只發生在「漂移神父」身上,也不存在於這家店,其他用戶在其他店也可能中招,更讓人心塞的是,或許這一現象並非近期才出現,甚至可能由來已久,箇中蹊蹺之處你品,你細品。

一言以蔽之,美團外賣的聲明給我的印象是避重就輕、敷衍了事、故意推脫,可信度並不高。而這番不走心的說辭、不負責的處理態度,明顯缺乏誠意,不僅無助於打消用戶疑慮,更無法重新贏得用戶信任。對了,美團外賣別以為真的可以無所顧忌地店大欺客,網際網路行業開始面臨反壟斷壓力,自己好好掂量下。

美團外賣存兩大隱憂

儘管美團外賣在外賣市場佔據領先優勢,但並不代表其可以高枕無憂,實現躺贏,相反存在兩大隱憂,既有內部日積月累的矛盾爆發,也有來自外部勁敵的猛料衝擊。

先說內部問題,眾所周知,商家是美團外賣的重要基石,卻對其又愛又恨。愛的是美團外賣可以帶來可觀的訂單,疫情期間表現尤為明顯;恨的是線上經營需要付出巨大代價,包括佣金、促銷費、排名推廣費等,美團外賣大有成為行業老大後割韭菜的嫌疑。一餐館大哥無奈地說道,自己一天流一斤汗,七兩給了外賣平臺,直言不掙錢也不接外賣。

不過,真正像他這樣霸氣的商家少之又少,更多商家選擇忍氣吞聲,仍會選擇與美團外賣合作,只要其制定的合作條款沒有苛刻到難以承受的地步就行。今年以來,疫情重創整個餐飲行業,美團外賣原本應該與商家同甘共苦,卻演變為剝削、壓榨,導致商家的抱怨達到臨界點,才會上演4月廣東餐飲協會公開聲討美團外賣的一幕。

廣東餐飲協會主要有兩大訴求:取消「獨家合作限制」,並減免外賣服務佣金5%或以上。對此,美團外賣聲稱2019年八成以上商家佣金在10%-20%,卻被海豐縣小餐飲行業協會打臉,後者稱2019年無一家商家佣金抽成低於20%,並吐槽4億元商家補貼只是空口白話。兩輪交鋒下來,最終美團外賣被迫妥協,與廣東餐飲協會發布聯合聲明。

聲明稱,尊重商家自主選擇線上各類平臺,並加大返傭比例至3%-6%,擴大覆蓋範圍,這場風波才得以平息。不過,這並不代表商家對美團外賣的埋怨就此消失,只是雙方博弈暫時處於平衡狀態,只要美團外賣後續加大薅商家羊毛力度,無論是競爭使然還是盈利驅動,都將遭致商家牴觸,從而動搖其根基。因此,在處理自身發展利益與商家集體訴求時,美團外賣必須慎之又慎。

再說外部問題,儘管餓了麼不敵美團外賣,但它迎頭趕上甚至反超之心一直不死,打得不可開交。今年10月,雙方戰局出現一點微妙的變化,QuestMobile報告顯示,餓了麼App月活近2年來首次超越美團外賣App。考慮到二者均擁有多入口,因此這並不代表餓了麼整體月活超過美團外賣,更無法左右未來戰局走向。

換言之,月活被反超只是局部數據,但美團外賣不能掉以輕心。要知道,戰局風向的轉變,往往是從局部開始,再逐漸蔓延至全局。如今,餓了麼App月活的逆襲,給美團外賣提了個醒,即餓了麼戰鬥力愈發生猛,自己必須全力應對,否則可能會吃虧。

一方面,餓了麼App月活首超美團外賣App的最大功臣是百億補貼,對於已建立起消費習慣的一二線城市用戶來說,百億補貼效果有限,但對於下沉市場用戶非常管用。別看下沉市場是美團外賣的發家之地,但仍有一大批用戶尚未被開拓,市場潛力巨大。這意味著,下沉市場是外賣下半場一個重要變量,或將成為餓了麼爭奪市場份額的突破口,好消息是雙11期間在下沉市場表現不俗。

另一方面,今年,餓了麼與阿里整合終於徹底完成,不僅在用戶和流量方面相互打通,產品技術等基礎設施也上阿里雲。餓了麼一把手王磊透露,今年雙11,餓了麼藉助阿里流量促成更多交易。其實,與阿里整合不光助力餓了麼在外賣市場攻城略地,還為其贏在本地生活增添更多籌碼。今年7月,餓了麼從餐飲外賣平臺升級為生活服務平臺,代表與美團外賣全面開戰,阿里成為其堅強後盾。

其實美團日子不好過

美團外賣是美團的核心業務,貢獻近六成營收,不容有失,但眼下正面臨巨大考驗,剛安撫完商家情緒,又被捲入大數據殺熟風波,加上來勢洶洶的餓了麼,其日子並不好過。退一步講,即便美團外賣實現躺贏,也並不代美團可以就此鬆懈,相反仍要繃緊這根弦,隨時保持高壓的戰鬥姿態。

原因很簡單,美團Q3財報透露出不少消極信號,讓人對其未來前景或多或少有所擔憂。按理來說,美團Q3淨利潤63.2億元,同比暴漲374.1%,理應帶動股價上漲,但實際上反應到股市裡卻不溫不火,因為63.2億元不是真正的淨利潤,其中58億元是由美團投資的理想汽車股價上漲所貢獻,而這部分超額收益不穩定且難以持續。

如果說美團做業務遠不如搞投資來錢多來錢快很尷尬,那新業務虧損加劇就顯得更加尷尬。其盈利能力下降,與重新走向燒錢擴張之路有關,美團優選成為燒錢大戶。今年以來,疫情加速社區團購成為行業風口,阿里、拼多多、滴滴等巨頭先後入局,一時之間,社區團購賽道巨頭林立、廝殺慘烈,紛紛砸重金搶人、補貼。美團也不甘示弱,不斷調兵遣將,成立「優選事業部」後推出「千城計劃」。

不難看出,美團對社區團購志在必得,希望將其打造成新的增長引擎,但代價是推高運營成本,嚴重拖累美團利潤。同時,社區團購這場仗並不好打,因為它的對手個個實力強勁且決心很大,阿里兵分四路進擊社區團購,滴滴喊出「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第一」,多多買菜成為拼多多今年唯一的超級項目,劉強東將親自下場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風口當前,美團能否在社區團購大混戰之中殺出重圍,仍有待市場檢驗。盈利能力被削弱,市場前景不明朗,美團給投資人一個有想像力卻高度不確定的未來,顯然不利於支撐起當前的高股價。

相關焦點

  •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剛睡醒刷到的新聞:喜大普奔,小破團One Direction要重聚了。另外莉莉還補充,「目前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透漏太多,但我們幾乎每天都在通郵件,有很多計劃在籌備中。」報導曝光後有很多表示懷疑,說只是聊聊而已不必當真,但其實,早在上個月奶兒(Niall Horan)在上詹胖的《車上卡拉OK》節目時就被問到了1D會不會重組回歸的問題,奶兒當時給了斬釘截鐵的回答。所以,大概率是真的了,1D要合體回歸了。
  • 美團的道歉,我連標點符號都不信!
    聽起來有點魔幻燒腦,但仔細一想還是可以理解:不是還給你幾個紅包呢嘛!你一個黃金會員,還差這幾塊配送費不成?咽不下惡氣的「漂移神父」去找客服,質問「你們就這樣割會員的韭菜」,巨頭公司客服也是暴脾氣,直接就不搭不理了。再換一個,聲明要「曝光這種無恥行為」,客服才左記錄右請示地申請了10塊錢紅包。
  • 這則消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他說:「太太,我可以試試車嗎?」「當然可以!」於是哈利開著車兜了一圈,一切正常。「這輛車不是贓物吧?」哈利要求驗看車照,少婦拿給他看了。於是哈利付了一美元。當他開車要離開的時候,仍百思不得其解。他說:「太太,您能不能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嗎?」少婦嘆了一口氣,說:「唉,實話跟您說吧,這是我丈夫的遺物。
  • 望美團「好自為之」!大數據殺不的是熟?是人心!
    這年頭,哪家網際網路公司不對用戶們採用「大數據」殺熟?如果你沒有遇到殺熟,不要認為是網際網路公司有良心,而是你太窮了!當國外的科技巨頭忙著造火箭時,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在利用大數據殺熟,還在搶小商販們的生意,你們說,這些巨頭該不該說?直白點說,無論是美團外賣還是餓了麼外賣,我稱他們為「雙賤」組合。
  • 美團「殺熟」羅生門:罰錢是小,失節事大,勸你善良
    此外還傳出新華社記者曾同時用兩個手機帳戶登陸美團APP,一個已經使用APP預訂過該酒店的帳號查詢顯示當天房價最低為568元。另一個沒有使用過該APP新帳號查詢同一房型同一時間的房價,顯示的最低價格為517元,價差51元。此外在2019年的大數據殺熟風波中,科技日報也點名美團存在大數據殺熟情況。
  • 毀掉美團的不是商家和騎手,而是殺熟的大數據
    近日,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再度將美團推至了風口浪尖。王興也沒有料想到叫過外賣的用戶一定都知道,在外賣結算的界面會出現打包費、配送費、以及其他費用的詳細單據。但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非會員和開通美團會員之後的配送費用變化。
  • 總決賽前瞻: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熱火會贏
    尤其你的對手是熱火,陣容中有吉米-巴特勒這樣的「狠人」,這種狠是「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們是誰我就認為我能贏」的狠,有時候這種層級的對抗如果你打心眼裡怕了就註定要輸了。另外還有阿德巴約、伊戈達拉、克勞德這種有經驗有能力的混不吝,兩個白人新秀鄧肯-羅賓遜和希羅好像沒怎麼怯場過,有不靈的時候但是真需要我幹啥了還就是能不負所托!
  • 美團殺熟,大數據割韭菜的冰山一角
    文丨陳根再一次,「大數據殺熟」被推到了大眾面前,刷屏了網際網路的討論。這一次,美團成為了輿論討伐的對象,對於「美團殺熟」的公眾輿論負面評價持續發酵。事情源起於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文章中,作者陳述自己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非會員的2元變為了6元。再次試驗後,會員依舊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在文章發出後不久,美團就帶著殺熟的標籤被頂上當日熱搜。事實上,「殺熟」並非新近名詞。2018年,「大數據殺熟」就在電商行業中頻頻出現。今年9月15日,央視財經頻道再次揭露「大數據殺熟」現象。
  • 美團回應「割韭菜」,重新定義大數據殺熟,你相信嗎?
    文/海哥 (公眾號:海哥商業觀察,ID:hgsygc)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因此,美團的這個回應,反而次生了一個人們信不信的問題,等於原危機並未解決,又讓人多了一層信任的懷疑。這從美團回應信息相關文章下方的評論就可見一斑。
  • 一輩子都不太可能離婚的明星 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最後一對我信
    -11 06:18:34 來源: 將門之才 舉報   一輩子都不太可能離婚的明星,不知道你信不信
  • 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大數據殺熟,總能殺著你   「大數據殺熟」是指網際網路平臺利用自己擁有的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施價格歧視。   這次在網絡上發酵的美團會員配送費貴於非會員配送費,顯然就是「大數據殺熟」情況之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團落水,用戶才知道網際網路巨頭的一粒水花,落在個人頭上,也可以是一座山。   平臺掌握的用戶數據越多,殺熟越容易。
  • 美團殺熟調查: 驗證現象存在,「破局」關鍵在反壟斷動真格
    在「漂移神父」那篇引發《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熱議的文章中,這位網際網路老兵,以自己親身經歷,講述自己如何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這被外界看成是在外賣市場佔據「壟斷」地位的美團,涉嫌利用大數據殺熟會員。
  • 美團回應「殺熟」,但理由卻讓網友都炸了……
    文章爆出後,美團殺熟外賣會員也衝上了微博熱搜,閱讀量瞬過3億。之後,時代財經的記者也進行了親身體驗。在相同店鋪、配送地址及時間下單,美團外賣在價格、滿減優惠等確實存在一些價格差異,但目前來看出現頻次並不高。大俠看了一下文章下面的評論。不僅是配送費殺熟,連開通會員的價格也是。
  • 程式設計師解讀:美團外賣是明目張胆用大數據精準宰客
    但十年後的這個午後,看著美團關於大數據殺熟的回應,我居然開始懷念起了那個追求理想在乎體面的年代。美團的回應,不僅不夠真誠,還在偷換概念。美團回應事情的緣起是,最近有用戶反饋,自己被美團會員的「殺熟」行為割了韭菜。
  • 美團外賣疑似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再次被拉上檯面
    近日,《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刷爆朋友圈,引發媒體關注。該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訴美團外賣專割會員韭菜。對此,美團回應稱預估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大數據殺熟」再一次被拉上檯面。
  • 財華洞察|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1.大數據殺熟,總能殺著你「大數據殺熟」是指網際網路平臺利用自己擁有的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施價格歧視。常見的價格歧視包括老用戶看到的價格比新用戶貴,或老用戶能搜索到的結果比新用戶少。這次在網絡上發酵的美團會員配送費貴於非會員配送費,顯然就是「大數據殺熟」情況之一。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程式設計師成了「接鍋俠」,簡直不講武德!
    但十年後的這個午後,看著美團關於大數據殺熟的回應,我居然開始懷念起了那個追求理想在乎體面的年代。美團的回應,不僅不夠真誠,還在偷換概念。 事情的緣起是,近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的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文章引發熱議。大數據殺熟再次被搬上了臺面。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而在美團貼吧,網友也積怨已久,會員用戶不僅享受的津貼更少,配送費用還更高;黑貓投訴充斥對美團的不滿,「同一個地址,同樣的時間,不同帳號點外賣,別人點外賣都不要配送費,我的帳號只要是美團配送商家都多一兩塊配送費,是所有商家……」 美團大數據殺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 「大數據殺熟」屢禁不止?央媒評美團事件:君子愛財,需取之有道
    在此次美團殺熟風波下,眾多網友紛紛指出餓了麼、京東、攜程、天貓等網際網路公司都存在殺熟現象。網際網路時代,海量數據和數位技術賦予了企業更敏銳的洞察力,不管是技術疏漏還是大數據瑕疵,網際網路都不能變成收割商家、用戶的「天羅地網」。
  • 美團外賣疑似割會員韭菜 「大數據殺熟」的原罪涉價格歧視
    近日,《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刷爆朋友圈,引發媒體關注。該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訴美團外賣專割會員韭菜,稱自己遭遇了美團會員「殺熟」行為,未開通會員的帳號配送費反而比他已經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低!也就理解為,購買了會員,就給了平臺一個記住你的機會,然後,根據你的消費水平給你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