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實習記者 劉嘉慧 通訊員 陳乒乒)近日,醫學院藥學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中西醫整合腫瘤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謝恬教授團隊與哈佛大學醫學院姬曉元研究員、陶偉教授合作聚焦腫瘤手術治療中面臨的腫瘤復發和手術感染兩大難題,突破性研發了二維鍺烯納米片(Ge NSs)在腫瘤手術輔助治療中的作用,在Cell子刊Matter上發表了題為「Germanene-Based Theranostic Materials for Surgical Adjuvant Treatment: Inhibiting Tumor Recurrence and Wound Infection」的文章。
該研究報導了負載臨床常用化療藥,如阿黴素和謝恬教授團隊研發的脂質體抗癌新藥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的二維鍺烯納米片水凝膠創口塗層用於實體瘤手術輔助治療,發揮抑制腫瘤復發和預防創口感染的雙重作用,再次驗證了中西醫結合 「祛邪扶正」、「增效減毒」 理論,以及謝恬教授團隊提出的中西醫結合「分子配伍理論」治療惡性腫瘤的特色和優勢。文章被選為Matter雜誌七月封面文章並官方置頂推薦閱讀,還受到韓國科學院院士Jong Seung Kim教授團隊的專題推介和報導。
惡性腫瘤手術治療後創口感染和術後腫瘤復發是實體瘤手術治療面臨的兩大挑戰。新輔助化療和術後輔助治療在改善患者預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開發新的高效的手術輔助治療新策略克服以上難題,使患者的臨床獲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義。納米技術和各種新材料的出現為開發外科輔助聯合治療新策略提供可能。如光熱療法(PTT)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腫瘤治療方法,而高效的PTT通常需要具有高光熱轉化率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光熱劑(PTAs)。
此外,響應性釋放載藥技術可以實現藥物按需控釋,也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手術輔助聯合治療策略。在PTT納米材料的和藥物遞送系統中,二維單元素材料(2D Xenes),如石墨烯、黑磷、銻烯等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被認為是PTAs的理想材料。其獨特的易修飾、易代謝、易降解的特性有利於多功能設計、生產和臨床轉化應用,具有超高表面體積比的納米片(NS) 2D Xenes可以實現高載藥性能,無需進一步修飾就具有PTT和藥物負載兩種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李澤堅主任、郭惠琴教授採用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用於衝洗胸腔肺癌手術野創口,同時圍手術期聯合化療藥靜脈滴注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發現傷口癒合更快、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肺癌復發及腦轉移率發生率降低。諸多研究再次證實了中西醫結合「分子配伍」抗癌新藥欖香烯脂質體的特色和優勢。
文章首次提出,基於鍺烯納米薄片(Ge NSs)負載臨床常用化療藥(如阿黴素、謝恬教授團隊研發的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的納米片水凝膠創口塗層用於實體腫瘤手術輔助治療系統實現了多模態成像引導下全身給藥發揮術前新輔助治療潛能,剝落的Ge納米片(NSs)表現出高載藥量,多響應(pH和近紅外[NIR]敏感)化療藥物釋放行為,可負載臨床常用的阿黴素、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等藥物實現術後原位治療腫瘤復發和抑制傷口感染。通過NIR照射,發揮局部熱療和NIR觸發的化療藥物釋放的作用,能夠快速殺滅殘留腫瘤細胞和細菌,並持久抗腫瘤、抑菌並加速手術傷口癒合。
人物簡介:
謝恬,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現任杭州師大醫學院藥學院院長、中西醫整合腫瘤防治中心主任、浙江省欖香烯類抗癌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工程實驗室主任、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從事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腫瘤學、脂質體等納米製劑、綠色化學等領域科教研工作近40年,創新提出中西醫結合「分子配伍理論」治療癌症及研發抗癌新藥和新技術。先後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中國發明專利金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一等獎、吳階平醫學獎(醫藥創新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創新獎、杭州市科技創新特別貢獻獎。培養研究生100多位,主持完成國家級和省市級重大科研項目20多項,在Science子刊Sci Transl Med, Cell子刊Matter,Nature子刊STTT,ACS Nano等雜誌發表論文140多篇,出版《欖香烯脂質體抗腫瘤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等專著、教材1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