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師大醫學院謝恬團隊研發欖香烯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用於...

2020-12-26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實習記者 劉嘉慧 通訊員 陳乒乒)近日,醫學院藥學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中西醫整合腫瘤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謝恬教授團隊與哈佛大學醫學院姬曉元研究員、陶偉教授合作聚焦腫瘤手術治療中面臨的腫瘤復發和手術感染兩大難題,突破性研發了二維鍺烯納米片(Ge NSs)在腫瘤手術輔助治療中的作用,在Cell子刊Matter上發表了題為「Germanene-Based Theranostic Materials for Surgical Adjuvant Treatment: Inhibiting Tumor Recurrence and Wound Infection」的文章。

  該研究報導了負載臨床常用化療藥,如阿黴素和謝恬教授團隊研發的脂質體抗癌新藥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的二維鍺烯納米片水凝膠創口塗層用於實體瘤手術輔助治療,發揮抑制腫瘤復發和預防創口感染的雙重作用,再次驗證了中西醫結合 「祛邪扶正」、「增效減毒」 理論,以及謝恬教授團隊提出的中西醫結合「分子配伍理論」治療惡性腫瘤的特色和優勢。文章被選為Matter雜誌七月封面文章並官方置頂推薦閱讀,還受到韓國科學院院士Jong Seung Kim教授團隊的專題推介和報導。

  惡性腫瘤手術治療後創口感染和術後腫瘤復發是實體瘤手術治療面臨的兩大挑戰。新輔助化療和術後輔助治療在改善患者預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開發新的高效的手術輔助治療新策略克服以上難題,使患者的臨床獲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義。納米技術和各種新材料的出現為開發外科輔助聯合治療新策略提供可能。如光熱療法(PTT)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腫瘤治療方法,而高效的PTT通常需要具有高光熱轉化率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光熱劑(PTAs)。

  此外,響應性釋放載藥技術可以實現藥物按需控釋,也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手術輔助聯合治療策略。在PTT納米材料的和藥物遞送系統中,二維單元素材料(2D Xenes),如石墨烯、黑磷、銻烯等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被認為是PTAs的理想材料。其獨特的易修飾、易代謝、易降解的特性有利於多功能設計、生產和臨床轉化應用,具有超高表面體積比的納米片(NS) 2D Xenes可以實現高載藥性能,無需進一步修飾就具有PTT和藥物負載兩種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李澤堅主任、郭惠琴教授採用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用於衝洗胸腔肺癌手術野創口,同時圍手術期聯合化療藥靜脈滴注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發現傷口癒合更快、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肺癌復發及腦轉移率發生率降低。諸多研究再次證實了中西醫結合「分子配伍」抗癌新藥欖香烯脂質體的特色和優勢。

  文章首次提出,基於鍺烯納米薄片(Ge NSs)負載臨床常用化療藥(如阿黴素、謝恬教授團隊研發的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的納米片水凝膠創口塗層用於實體腫瘤手術輔助治療系統實現了多模態成像引導下全身給藥發揮術前新輔助治療潛能,剝落的Ge納米片(NSs)表現出高載藥量,多響應(pH和近紅外[NIR]敏感)化療藥物釋放行為,可負載臨床常用的阿黴素、欖香烯乳狀注射液等藥物實現術後原位治療腫瘤復發和抑制傷口感染。通過NIR照射,發揮局部熱療和NIR觸發的化療藥物釋放的作用,能夠快速殺滅殘留腫瘤細胞和細菌,並持久抗腫瘤、抑菌並加速手術傷口癒合。

  人物簡介

  謝恬,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現任杭州師大醫學院藥學院院長、中西醫整合腫瘤防治中心主任、浙江省欖香烯類抗癌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工程實驗室主任、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從事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腫瘤學、脂質體等納米製劑、綠色化學等領域科教研工作近40年,創新提出中西醫結合「分子配伍理論」治療癌症及研發抗癌新藥和新技術。先後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中國發明專利金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一等獎、吳階平醫學獎(醫藥創新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創新獎、杭州市科技創新特別貢獻獎。培養研究生100多位,主持完成國家級和省市級重大科研項目20多項,在Science子刊Sci Transl Med, Cell子刊Matter,Nature子刊STTT,ACS Nano等雜誌發表論文140多篇,出版《欖香烯脂質體抗腫瘤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等專著、教材14部。

相關焦點

  • 杭師大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
    杭州師範大學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輔助治療新策略手術是目前實體瘤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創口感染和術後腫瘤復發是實體瘤手術治療面臨的兩大挑戰。新輔助治療和術後輔助治療在改善患者預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最近,趙雙良教授和重慶三峽學院宋先雨博士(原華東理工大學趙雙良教授團隊博士生)利用耗散粒子動力學(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和拉伸分子動力學(Steered Molecular Dynamics)系統研究了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界面作用機理,闡釋了納米水凝膠內化路徑同時受水凝膠機械強度及包封能力的界面調控機制。
  • 可注射自組裝天然產物凝膠用於生物活性藥物遞送
    :可注射自組裝天然產物凝膠用於生物活性藥物遞送DOI:10.1016/j.mtcomm.2020.101149具有理化功能的可注射自組裝凝膠已廣泛用於遞送化學治療劑,以增強抗腫瘤作用。然而,對生理功能性凝膠遞送系統的探索相對較少。
  • 田禾院士《德國應化》光響應水凝膠納米移液器用於高度保存單細胞
    作為概念驗證,在相應的細胞系中證明了阿黴素的致死劑量大大降低(163-217 fg /細胞),這表明基於光響應水凝膠-納米吸管系統的潛在精密細胞治療策略。【圖文解析】作者在這裡報告通過成功地規避細胞損傷問題的無電勢納米移液器系統的突破,在高保存度的單細胞操作中取得了突破。
  • 帝國理工學院《ACS Nano》幹細胞與水凝膠相互作用納米級分子定量
    迄今為止,尚無研究證明水凝膠中RGD的濃度如何影響單個細胞表面受體的表達。11月,帝國理工學院Molly Steven教授團隊通過關聯宏觀和納米尺度的單細胞界面定量技術研究了人類間充質幹細胞(hMSCs)和RGD功能化的聚(乙二醇)水凝膠之間的相互作用。
  • 《AFM》綜述:為水凝膠的應用量身定製膠凝機理
    水凝膠是近年最為火熱的生物材料之一。它們具有化學和結構上的多功能性,使其可以在包括組織工程,藥物遞送和細胞培養廣泛使用。水凝膠的形成是溶膠-凝膠轉變過程,並且可以通過設計不同的觸發因素來引發,這些觸發因素可以精確控制水凝膠化動力學和水凝膠結構。所選的水凝膠引發劑和化學性質可能對目標應用的成功實現產生深遠影響。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治療癌症的研究進展
    南京大學團隊總結了用於癌症治療的水凝膠的尺寸大小對遞送途徑的影響,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的設計策略,並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有關智能水凝膠的研究。相關綜述「Hydrogel-Based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for Cancer Treatment: AReview「於今年發表於 ACS Mol. Pharmaceutics.
  • 吉林大學:通過不飽和水蒸氣還原形成任意形狀的氧化石墨烯氣凝膠
    探索用於製造低密度和高純度以滿足各種應用的石墨烯氣凝膠的簡便,經濟和環保的方法仍然是一個挑戰。本文,吉林大學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航副教授團隊在《Carbon》期刊發表名為「Arbitrary-sha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erogels via an unsaturated water vapor reduction」的論文,研究通過冷凍乾燥法製備任意形狀的(還原氧化石墨烯)rGO氣凝膠,首次從GO水性懸浮液開始進行不飽和水蒸氣還原法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Cancer的研究進展
    智能水凝膠可以響應環境中的刺激(例如,熱,pH,光和超聲),以此實現原位凝膠化或drug delivery,這對於提高drug輸送的便利性和效率有顯著效果。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教授團隊總結了用於cancer therapy的水凝膠的尺寸大小對遞送途徑的影響,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的設計策略,並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有關智能水凝膠的研究。
  • 中科院強勢官宣,國產石墨烯晶圓問世,但依舊無法取代矽基晶片
    根據國內媒體爆料:中科院位於上海的微系統團隊,目前已經成功開發出了8英寸的石墨烯晶圓,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基礎材料。石墨烯晶圓也在短期時間,內成為了很多網友關注的焦點,在晶片製造領域「彎道超車」似乎已經是唾手可得。但石墨烯晶圓的問世,卻依舊無法取代矽基晶片的市場地位。
  • 《綠色化學·綜述》生物分子合納米複合水凝膠用於止血和傷口癒合
    【圖文解析】1.介紹「水凝膠」一詞最早是在1894年提出的,用於描述膠體凝膠。1936年,杜邦的科學家報導了聚(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水凝膠的合成。只是在1950年代後期認識到配製仿生生物塑料材料的要求已針對各種應用,這些應用具有以下特徵:(i)允許所需水分的結構;(ii)對正常生物過程呈惰性;以及(iii)對代謝物的滲透性。
  • 西工大《納米快報》生物標記觸發分解DNA智能納米凝膠藥釋載體
    【科研摘要】儘管迄今為止已經開發出了多種技術用於靶向治療,但是如今僅由核酸大分子組成的癌症生物標記觸發的可崩解納米凝膠的設計和製造仍面臨挑戰。圖2.在無細胞系統中,FEN1對嵌入螢光團和猝滅劑的FEN1底物結合的DNA納米凝膠(DNA納米凝膠2)進行了特定的分解。FEN1基質結合的DNA納米凝膠在活細胞中的解體 MCF-7是一種人類乳腺癌細胞系,其中癌症生物標記物FEN1高度過量表達。
  • 通過光響應水凝膠納米移液管系統進行高保護性單細胞操作
    通過光響應水凝膠納米移液管系統進行高保護性單細胞操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1:51:25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雋佶課題組開發出了用於高保護性單細胞操作的光響應水凝膠納米移液管
  • 康奈爾大學馬明林《化學.綜述》1型糖尿病新興技術中的水凝膠
    首先概述用於智能胰島素遞送的葡萄糖敏感性水凝膠,用於口服胰島素遞送的pH敏感性聚合物水凝膠以及用於觸發胰島素從水凝膠釋放的其他理化信號的觀點。然後,研究水凝膠在胰島素分泌細胞封裝中的用途,特別側重於旨在減輕異物反應,提供合適的細胞外微環境並通過補氧和血管形成改善質量轉移的水凝膠。還考慮了局限性的評估和有希望的未來研究方向。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他們結合了製備顯示出可控性能的磁性納米粒子的主要策略的詳細摘要,以及將其摻入水凝膠的不同方法的分析。還綜述了磁響應納米複合水凝膠在不同組織工程中的應用。【圖文解析】洞察TS-Gel-Ag-Col凝膠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用於TE支架開發的所有材料中,聚合物水凝膠是最有前途的候選者,因為它們的富水成分類似於生物組織的水,從而可以包裹細胞和其他生物實體,並且有可能成為可能。在作用部位以液態注入,並在原位形成凝膠。
  • ...烯領域的「華為」:專訪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冠平
    本期《消費電子》雜誌的記者就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採訪了中國石墨烯產業奠基人、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烯旺科技)的創始人馮冠平,就烯旺主動擁抱智能化浪潮帶來的新機遇,加速轉型與變革石墨烯產業的步伐進行了深入交流。
  • 光磁場機器人長得像檸檬皮,可爬坡可卸貨,有望用於體內藥物遞送
    光和磁場的結合,讓機器人實現行走或滾動袁航表示,機器人用的水凝膠材料具有雙重響應,它既能對光響應,也能對磁場響應。在水凝膠的基礎上,該團隊加入一種對光敏感的分子,這種分子一旦受到光的照射,就會從親水性變成疏水性, 這時水凝膠就會收縮、並把水排出去,機器人隨之就會產生光控制的彈性形變。
  • 華為入股石墨烯材料廠商富烯科技,持股10%
    摘要:近日,據媒體報導稱,根據工商資料顯示,華為旗下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勃投資」)已經入股了石墨烯企業——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烯科技」),持股10%。近日,據媒體報導稱,根據工商資料顯示,華為旗下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勃投資」)已經入股了石墨烯企業——常州富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烯科技」),持股10%。
  • 烯旺科技董事長馮冠平:創新是推動深圳發展的第一動力
    多面人物馮冠平:胸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馮冠平是一位擁有多重角色的人物:擁有22項專利的傳感器專家、至今仍在教書育人的清華大學博導、創投界「清華南方系」的領軍人物、中國石墨烯產業奠基人、烯旺科技董事長。作為清華人,他敢想敢幹,滿懷激情;作為科研專家,他胸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
  • 用於遞送納米粒子的微籠;DHA促進大腦神經發育的機制
    松果啟發的智能微籠,用於遞送納/微米粒子 來源:奇物論 藥物遞送在醫學和健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使用刺激觸發載體按需遞送大尺寸藥物是極具挑戰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