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科、新工科怎麼建?這所大學要以前沿科技技術賦能傳統農科

2020-12-23 中國高新網

  「在新農科、新工科建設中,專業結構如何優化、傳統專業如何改造、師資隊伍如何建設、實踐平臺如何建設、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如何實現變革,是當前我們要重點思考的問題。」近日,在南京農業大學召開的新農科、新工科建設推進會上,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做出上述表述。該校圍繞新農科建設改革發展、傳統專業集群改造、智慧農業建設探索、農業特色通識教育課程、農業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等內容,形成了新農科、新工科建設的12個教改項目,以項目促建設,開啟新農科、新工科的全面建設實施。

  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科專業

  涉農高校是強農興農的「國之重器」,建設新農科是振興高等農林教育的重大戰略。而「新工科」建設是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戰略行動,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特徵的新經濟呼喚「新工科」。

  近年來,南京農業大學積極利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來改造傳統農科專業,先後獲批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兩個新專業,在未來三年內,還將規劃建設多個與國家和江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對接的新專業。

  如何變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建設新農科、新工科?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認為,在專業結構優化方面,應推動形成招生就業與人才培養的聯動機制,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布局新專業,淘汰不適應產業發展的老舊專業;在傳統專業改造方面,要加強學科專業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等的有機融合,推進傳統專業改造落地落實。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他認為,要根據學科和專業發展需求引進人才,加強對教師育人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全面優化師資隊伍;在實踐平臺建設方面,要有效整合校內實驗實習實訓平臺,大力推動與行業部門、企業合作,共同建設設備優良、技術先進、管理高效的開放性實踐教育基地;在教育教學方法變革方面,要重塑教育教學新形態,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教材等教學資源建設、教學環境改造及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要以全產業鏈思維構思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南農已經完成了農業特色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的構建,下一步將推進思政教育、通識教育、「大國三農」專業教育的有機銜接。課程和教材建設方面,大力推進「金課」建設,在前期獲批14門國家級一流課程、5項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的基礎上,未來三年,將推動建設約200門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和相關新形態教材。

  與此同時,學校正在研討與中國科學院、江蘇省農科院、涉農大型企業通過科教協同、產教融合,共同推進「聯合教育中心」和「產業學院」建設。通過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的統一管理,統籌規劃學校實踐教學平臺,打造設備優良、技術先進、相對集中、管理高效的校內實踐教育基地。

  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董維春認為,要對現有涉農學科和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造提升,加大本碩博一體化培養的比重,促進一流科研與一流人才培養的緊密協同;另一方面,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的要求,圍繞「新農科」、「新工科」建設,打破傳統的單一專業培養模式,從全產業鏈、產業系統的角度重新構思人才培養模式,發揮教育對產業融合的「乘法」效應。

(責任編輯:韓夢晨)

相關焦點

  • 新工科 新醫科 新農科 新文科 指向科技經濟前沿 瞄向未來發展需求
    新工科直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新醫科服務健康中國行動,新農科助力鄉村振興實現,新文科用中國理論、中國範式、中國標準、中國自信講好中國好故事——新工科 新醫科 新農科 新文科指向科技經濟前沿 瞄向未來發展需求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園藝學和作物學學科群、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5個學科(群)入選國家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新農科新在何處?要對傳統農林學科進行哪些升級迭代?如何在助力脫貧攻堅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農科院校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為此專訪了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2019年4月,學校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這也是華中農大在新時代的新定位。
  • 創新「新農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山東高考指南微信公眾號與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並列,新農科是國家「四新」建設的重要一環,山東農業大學自然也在往「新農科」的方向發力,對於高考生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麼「新農科」究竟是什麼?「新農科」新在哪裡與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並列,新農科是國家「四新」建設的重要一環,山東農業大學自然也在往「新農科」的方向發力,對於高考生來說,投身「新農科」專業,不僅不落伍,反而契合了國家教育改革的方向。那麼「新農科」究竟是什麼?宋偉進行了解答。宋偉表示,「新農科」的「新」體現知識體系的改造,新興交叉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要求及培養方式轉變等方面。
  • 上海中醫藥大學新農科協同育人機制創新項目入選教育部新農科研究...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公布首批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名單,由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教學副院長沈嵐教授主持的「基於標準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中藥+農林』協同育人模式探索」項目入選。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為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建設專業,在歷次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始終位列全國第一,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又再次獲評A+。
  • 上海師範大學獲批3個「新工科」「新農科」市級項目!
    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市級新工科、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名單,確定了29個項目為上海市級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9個項目為上海市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上海師範大學有三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張波教授主持的《長三角區域協同的「人工智慧+教育」新工科創新實踐平臺探索與實踐》、建築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趙興祥主持的《核心素養導向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獲批上海市級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生命科學學院戴紹軍教授主持的《現代都市園藝產業鏈條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獲批上海市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 立德樹人 書寫新時代強農興農新篇章
    三、強化創新賦能,將前沿引領的科研實訓轉化為複合型農林人才的內在本領。一是在全球創新中拓展學術攻關視野,與全球夥伴開展實質性合作,重點建設作物基因資源等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主動布局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二是在國家創新中提升服務發展能力。依託農業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建設政產學研協同實踐實訓體系,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糧食安全等關鍵核心技術協同創新。
  • 新工科只是開始,我們還要發展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
    01高等工程教育未來大勢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學習貫徹講話精神,要領會好在戰略性技術、戰略性資源和戰略性人才中,人工智慧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以及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式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 新工科新農科來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獲批多項教育部「四新」項目
    教育部設立「四新」項目(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新醫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是深入推進「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重要抓手和舉措。推進新工科建設,是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求,培養造就一大批多樣化、創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為我國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 教育部談如何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就如何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進行了回應。會上,有記者問:剛才範司長提到要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想問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和工作考慮能否詳細談一下?教育部。
  • 中國新農科水產聯盟在青成立,助推專業建設與產業密切結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 通訊員 徐賓鐸 匯聚了27所高校、15家行業企業、7個科研院所和協會組織,涵蓋了我國水產教育、科研、行業最主要優勢力量的「中國新農科水產聯盟」日前在青島成立。據了解,水產聯盟是由中國海洋大學發起成立的非盈利、公益性的社會組織,旨在凝心聚力、匯集智慧,改造提升現有水產學專業,布局適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需要的新型水產專業。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水產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等方面改革,為漁業發展、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 安徽省高校新增82個本科專業 瞄準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及基層...
    記者3月6日從省教育廳獲悉,經教育部批准,今年我省有35所本科高校(含獨立學院)共獲批82個本科專業。新增專業點數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五。這批新增專業主要用於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及基層民生需求人才培養。
  • 西華大學新增教育部新工科和新農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教高廳函〔2020〕23號)正式印發,西華大學新工科項目《基於智能空地融合載具工程研究中心的產學研一體化實踐創新平臺建設探索與實踐》獲批立項。
  • 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專業建設下的數據科學教育
    未來,中國高等教育將通過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推動全國高校掀起一場「質量革命」,形成覆蓋全部學科門類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專業集群。這裡的「新」,主要是為了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要求,推進以新技術改造、提升、交叉融合傳統學科,培養超越現有專業局限與學科局限,專業素養高、學術能力精、綜合實力強、有創造視野、擅長跨學科協作的新人才。
  • 學校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
    2020年第197期 總第1307期11月28至29日,全國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成立大會在浙江大學召開,學校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等34所綜合性大學的涉農學院加入聯盟,共話高等農林教育的新機遇
  • 河南啟動八大行動加快推進新農科建設
    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日前聯合印發《河南省新農科建設大別山行動方案》,擬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和新生態發展需求啟動實施新農科建設八大行動,到2025年,形成河南特色、國內一流的新農科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流農林人才。
  • 吉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農科建設的意見》
    長期目標是,到2035年,實現現代新興技術與教學、科研深度融合,形成以涉農校所為主體、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的新農科建設格局,採用「N+N」合作方式建成一批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新農科學科專業,培養一大批引領國家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卓越涉農人才,培育轉化一大批進入國際農業產業高端的科技成果,建立起互補聯動的新農科基礎研究、理論教學、實踐鍛鍊、成果轉化、產業創新「五大平臺」,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高中端涉農人才培養輸出
  • 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全面推進新農科人才培養 浙農林大獲批5項教育部...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昊昱 通訊員 陳勝偉)近日,從浙江農林大學獲悉,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關於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立項名單,對407個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予以立項。浙江農林大學獲批承擔5個項目,獲批數量居全國高校第三。  據介紹,2019年浙江農林大學承辦了全國涉農高校召開新農科建設安吉研討會。
  • 【典型經驗】學校農學院實施三項工程 培養複合應用型新農科人才
    【典型經驗】學校農學院實施三項工程 培養複合應用型新農科人才 青島農業大學農學院以培養複合應用型新農科人才為目標,借新農科建設東風,緊緊圍繞創建和諧穩定的學生隊伍一條主線,把握常規工作有亮點、創新工作有特點兩個指導思想,著力實施「521」思想引領工程、「合力育人
  • 強勢科普「新四科」,2020年志願填報風向標!
    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發布「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主張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推動全國高校掀起一場「質量革命」。但這「新四科」具體都包含哪些專業,及與其對應的可選院校有哪些?可能大多家長和考生不太了解,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詳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