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節常見消化道疾病有哪些?如何應對春節期間急性消化道疾病?有什麼預防措施和急救措施?春節是合家歡慶的日子,是家人、親朋好友團聚的時刻。但春節卻也是疾病或事故的高發期,飲食過於油膩,可能會引起胃腸疾病;過度飲酒,可能會引起酒精中毒;人流密集,可能會引發兒童感冒及發生意外……因此在節前了解一些簡單的急救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鄰裡幫入駐專家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唐敏為大家支招,「春節病」如何預防及治療。
【專家介紹】
唐敏:
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國家註冊營養師,全科醫師
2016-2018年任安醫大二附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現任:
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消化肝病科主任,臨床營養科主任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安徽省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分會委員
安徽省醫學會肝病分會脂肪肝學組成員
安徽省抗癌協會消化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委員
安徽老年醫學學會理事
中國抗癌學會光動力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執業範圍:消化內科、全科醫學科及臨床營養科
擅長:功能性胃腸病中西醫整合、肝膽胰疾病、胰腺炎、炎症性腸病、腸道微生態紊亂及移植、腸屏障損傷衰竭、腸內營養。
研究方向:
重症胰腺炎、腸屏障功能損傷、腸道微生態紊亂及移植與免疫微生態腸內營養。
【專家答疑之春節特刊】春節飲食篇
1、春節飯局不斷,飽了口福,卻苦了腸胃。腸道功能不佳,「毒素」就會因停留體內過久而重新被吸收,導致身體提前老化。春節期間該如何調整飲食才能養護腸胃,降脂排毒呢?
鄰裡幫入駐專家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唐敏:
【春節期間如何健康飲食】
①酸鹼平衡,健康人體必須保持微鹼性狀態,以PH值在7.3左右為宜。如果人體血液呈酸性,血黏度和膽固醇都比較高,人就容易疲勞,同時人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
而葷菜幾乎都是酸性食品(奶類、血品例外),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節日飲食切莫餐餐都只吃大魚大肉,要有鹼性食物搭配著吃,以求人體的酸鹼平衡。
含鹼量最高的要數海帶,其次是青菜、萵筍、生菜、芹菜、香菇、胡蘿蔔、蘿蔔等等。
②低鈉飲食,節日期間副食吃多了,食鹽的攝入量更多,然後血液中的鈉含量就會更高,這不利於人體保持正常的血壓。而鉀是鈉的剋星,它能排出人體內多餘的鈉。含鉀較豐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帶、香菇、蘆筍、豌豆苗、萵筍、芹菜等等。
③多攝入膳食纖維,葷菜不含膳食纖維,而畜禽水產等也都是精細的「少渣食品」,吃多了會造成便秘,糞便等毒廢物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會增加腸黏膜對毒素的吸收,這樣就容易誘髮結腸癌。而粗纖維食物則屬於「多渣食品」,多吃這類食物能消除「少渣食品」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含粗纖維較多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麥片、花生、水果、捲心菜、蘿蔔等等。
2、春節暴飲暴食、吃的油膩,容易出現急性腸胃炎、急性胰腺炎等消化道疾病,如何應對春節期間急性消化道疾病?有什麼預防措施和急救措施。
鄰裡幫入駐專家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唐敏:
春節暴飲暴食,容易出現四種消化道疾病。
(1)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還是相當高的,胰腺在所有的消化器官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體每天攝入的三大營養物質糖、蛋白質、脂肪,依賴於胰腺分泌的胰液進行消化吸收。
胰腺炎的高危人群有:既往有膽結石的人群,有飲酒嗜好的人群,高血脂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女性,肥胖人群、平素喜食甜食、零食、肉類食物的人群。輕者表現為左上腹脹痛,重者全腹脹痛,腹脹甚至比腹痛更嚴重,排氣少或不排氣,噁心、嘔吐,嘔吐後腹痛不緩解。
急救原則是禁飲食,解痙鎮痛。
①安靜臥床,禁飲食,減少對胰腺的刺激。症狀緩解後可飲澱粉粥,禁食脂肪、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一般禁食7~15天。
②有條件時,可用25%葡萄糖50~1000ml靜脈點注。
③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以解痙鎮痛。④對症療法,症狀不見好轉時,速送醫院診治。
(2)膽囊炎、膽管炎:既往有膽結石的人群可以很多年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在飲食過飽或進食大量脂肪類食物後會刺激膽囊排出大量膽汁,這樣原來靜止的結石會隨著膽汁被排到膽囊管、膽總管,結石可嵌頓膽囊管、膽總管,可引起膽絞痛、膽管炎、膽囊炎。
高危人群:長期不吃早餐或一日三餐不規律的人群,儲存在膽囊裡面的膽汁不能定時排空,膽囊裡面的膽汁會越來越黏稠,時間長了容易發生膽結石,這樣的人群可能已經存在靜止性膽結石了,由於沒有及時體檢,不知道自己有膽囊結石,飲食方面如果不注意,就極有可能發作膽囊炎。多表現為飽餐後或進食油膩食物後出現的右上腹痛,腹痛可以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或不伴噁心、嘔吐。病情較重的患者可有發熱、甚至黃疸。
急性膽囊炎的急救措施有:
①停止進食,避免疼痛再次發作。並改變體位,可平臥、側臥或俯臥位,試圖緩解膽結石的卡壓症狀;
②曾明確被檢查為膽囊炎,發生在同一部位的經驗性疼痛,可自行口服解痙、止痛、抗炎藥物緩解症狀,再及時就診;
③初次發作的劇烈疼痛,可能引起血壓、心率等變化,誘發心血管疾病,或大動脈撕裂等嚴重病症,應儘快就醫,在安全環境下進行檢查和治療。
(3)上消化道出血:既往有消化性潰瘍甚至曾經潰瘍出血的人群,在節日期間如果進食過量油膩食物或大量飲酒會刺激胃酸過量分泌,可誘發潰瘍出血。熬夜可引起胃腸道黏膜缺血,既往有消化性潰瘍病的人群在這種情況下容易並發消化道出血。
高危人群:平素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或止痛藥的人群。阿司匹林或非甾體類止痛藥是消化性潰瘍合併出血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對於這類人群,節日期間也要小心,避免進食生冷食物,避免飲食不節制。會出現大便顏色發黑,甚至大便呈暗紅色,或者嘔吐咖啡色液體,同時會伴隨全身乏力、心慌、出冷汗,部分患者會有黑朦甚至暈倒。
急救措施有:
①要積極的補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療,儘快建立有效的靜脈輸液通道,給予大量的補液緊急輸血。
②同時囑患者臥床休息禁食,上心電監護,持續低流量吸氧。
③給予藥物止血,如生長抑素或者奧曲肽持續靜脈滴注,還有奧美拉唑注射液或者蘭索拉唑注射液持續靜脈滴注,抑制胃酸分泌。
④如果仍然出現活動性的出血,需要一邊抗休克,一邊行急診胃鏡檢查,明確出血的部位以及出血的原因,必要的時候給予行內鏡下止血治療。如果內科治療失敗,則需要立即請會診,行緊急的外科手術治療。
(4)急性胃腸炎:節日期間我們往往會比平時進食更多油膩食物,食物種類更豐富,食物冷熱更加不均,這樣容易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可以表現為腹脹、噁心、嘔吐、腹瀉等。
節日期間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可能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如上吐下瀉,這樣的人群飲食方面一定要避免進食涼冷、辛辣、油膩食物,多進食溫熱、清淡等易消化的食物。表現為腹脹、噁心、嘔吐甚至腹瀉等。
可以通過調整飲食方式,例如避免進食油膩,多進食粥、面片湯等易消化食物,注意腹部保暖,也可以適當服用益生菌等藥物來緩解症狀,嚴重時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醫生建議:早睡早起不熬夜,三餐規律食定量,葷素搭配三七開,多吃溫熱少吃涼。
3、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痛風等慢性病的患者來說,春節期間如果不注意控制飲食和作息,病情可能會加重。慢性病患者在春節期間要如何做呢?
鄰裡幫入駐專家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唐敏:
(1)高血壓:
①不要吃過度飽餐,老年人胃腸消化機能減退,過度飽餐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同時困吃得過飽,使膈肌位置上移,影響心肺的正常活動,心腦供血相對減少。這對高血壓病人來說,常常易誘發中風。
②不要貪杯暴飲,過量飲酒及豪飲烈性酒都會使血壓升高,另外,老人的肝臟功能退化,過度飲酒會損傷肝臟。特別是老年人的胃黏膜萎縮,受到酒精刺激,易引起消化道急性炎症和出血。並且,酒精會對藥物的療效產生不良影響,對病情的控制不利。
③不要長時間看電視,節日文娛活動豐富多採,患有高血壓病的老年人應有所節制,因電視輻射可致血壓高,尤其情節緊張的電視節目;可使人情緒激動,易誘發腦血管意外,造成所謂「樂極生悲」。
④不要過度興奮,高血壓病人節日期間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過度興奮、緊張,不宜參加競爭性很強的文娛活動。否則,可因情緒波動,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甚至可引起腦溢血。
⑤要改變生活習慣,節日喜慶,高血壓病人要注意儘量不打破原有的生活規律,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不宜頻繁和長時間的接待客人。
⑥不要隨意突然停藥高血壓病人在服用降壓藥時,如果突然停藥,可發生「降壓停藥綜合症」。患者表現為血壓大幅度反跳升高,可見頭暈、噁心、失眠、出汗等症狀,甚至發生腦血管意外等病變。因此,服用藥物控制的高血壓病人,節日期間切勿擅自突然停服降壓藥,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2)糖尿病:
①菜餚豐盛,總量控制:面對豐盛的菜餚,糖尿病人應選少油少鹽且清淡的食品,切不可大魚大肉。為避免食入過多的油及鹽,夾菜時也要儘可能瀝乾湯汁,或者可以自行準備開水,浸水、清洗後再食用。油炸食物應去皮後再吃,加糖烹調的食物不要多吃,像糖醋、蜜汁等。對於濃湯、或是勾芡,以及湯中的碎肉品,因含有大量的澱粉、油脂,應該避免食用。
②合理飲食,營養均衡:有人認為肉制食品是蛋白質,飯是多糖,多吃肉不會引起血糖升高。其實不然,蛋白到體內也能轉變成糖,相反,如果每天進食主食較少,反而造成營養失衡,甚至會引起飢餓性酮症。
③無糖糕點,同樣生糖:市面上的「無糖糕點」也不是可以無限制多吃的,大多數所謂的無糖糕點,只是不添加蔗糖,或加入甜味劑(比如木糖醇)代替蔗糖。相比傳統的糕點,對血糖的影響更小一些,但吃多了仍然會升高血糖,因此不可掉以輕心,需要節制。常見的年貨,比如花生、瓜子,則含有糖、鹽、以及食品添加劑。若在不知不覺之中吃多了,其實不僅可致使血糖升高,還加重了血脂升高。
④不可多吃飯後多吃藥:節日期間,一些病人認為飯吃得多了,再多吃一些藥就可以控制血糖,這是不可採取的。因為,任何藥物的療效都以飲食治療為基礎,多吃藥不但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副作用也隨之加大。
⑤品嘗水果學問多:含糖量高不吃,如西瓜、甘蔗等,乾果比鮮果含糖多,吃的量也限制,一般在兩餐之間吃,有監測條件時,應在吃水果前後進行監測,可以更好掌握。
⑥酗酒不宜:由於飲酒可給糖尿病人帶來多種危害,如酒精幹擾體內糖、脂、蛋白質代謝;促進糖尿病急、慢性併發症的發展;也可阻滯降糖藥分解與排洩,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糖尿病人最好在節日期間不可過量飲酒。
(3)心臟病:節日注意以下五點可有效預防心臟病:
①飲食清淡,不是提倡食素,而是主張葷素搭配。禁食油膩食品,植物油除外。植物油因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所以無須限制,多吃還有降血脂作用。
②飲食限鹽,配合恰當的飲食,在日常生活中在進行自我調節,對加強身體免疫力有更好的效果。自我調節,就是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行為習慣進行適度調整。
③限制脂肪用量,特別是動物性脂肪與膽固醇的攝人。不吃:肥豬肉、肥牛羊肉、牛羊油、黃油、奶油、冰激凌及動物內臟等。多吃含維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瘦肉、魚類等。魚類是國內外一致認為防治冠心病的最佳食品。
④對於雞蛋牛奶,牛奶有降低人和動物血膽固醇的作用,這可能與牛奶中含有某些能抑制膽固醇合成的特殊因子有關。所以牛奶雞蛋保持正常攝入即可。
⑤動物性蛋白可適當控制,豆類豆製品不必限制,它們中含有谷固醇,能抑制小腸吸收膽固醇物質。多吃蔬菜水果,蔬果內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纖維素及豐富的鉀鹽鎂鹽,可促進脂肪代謝,清除膽固醇的沉積。並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鈣化。
⑥春節期間,恰好最冷時,此時由於興奮等原因,特別易發心血管疾病,建議大家除了在做好禦寒措施避免加重心臟負擔之餘,通過合理的飲食來預防心臟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如果在節假日期間心臟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因小失大。
(4)痛風:高嘌呤、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是痛風病人的致命殺手。
含嘌呤較高的食物有:動物內臟(肝、腸、腎、腦);海鮮(鮑魚、蟹、小蝦、魚卵、吞拿魚、鯉魚、鱒魚、鱈魚、貝殼類);肉類(牛、羊、鴨、鵝、鴿);啤酒;濃湯,要儘量不吃或少吃上述食物,以免誘發痛風。
飲酒是痛風的第一大誘因,需要注意的是,正處於急性痛風發作、藥物控制不佳或者有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的患者,一定要忌酒。春節期間,不規律的生活都會打亂人體生物鐘的節律,引發代謝失常,導致痛風發作疼痛,導致痛風發作疼痛。
在春節期間,要預防痛風的發作,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增加體育活動,不要長時間靜臥、靜坐和過度疲勞。
推薦閱讀:
2020年春節兒童常見病有哪些?安醫大四附院消化內科醫生來解答
2020年春節飲酒酒精中毒怎麼辦?安醫大四附院消化內科醫生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