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級現象的本質是孩子思維邏輯能力弱,你家書架需要這類繪本

2021-01-14 悅媽育兒經

很多過來人父母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在3年級之前閉著眼睛都能考100分,可是到了4年級以後,開始陸陸續續會有一批孩子梯次掉隊。

究其本質,還是邏輯思維的地基沒打牢。

因為小學四年級之後,小朋友們需要憑藉優秀的邏輯能力才能穩固住自己的「學霸成績」。

據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發布的「人類大腦發展曲線圖」顯示,孩子思維的發展大概有三個階段:

0-3歲,基本上是以動作思維為主導,這個時候培養孩子思考一些東西,一定要他動手去做;

3-6歲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處於以具體動作思維為主導轉入以具體形象為主導的階段;

6-7歲以後,慢慢的從具體形象思維轉入到初步的抽象思維。

我們總在羨慕那些所謂的「天才」。其實,所謂的「天才」只不過是將隱藏的巨大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的人。

人的潛能就像一座高聳入雲的巨大冰山,只有少部分人能觀到冰山的全貌,大部分人還是看到冰山一角,所以,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還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潛能。

思維教育不等於數學教育

很多父母認為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幫助孩子開發數學思維能力。其實不然,因為思維它蘊含在各個角落:

1.語文裡有思維

小學階段的看圖作文部分,需要孩子先觀察,分析圖上畫的是誰、在幹什麼、在什麼地方,以及他為什麼出現在這裡等等問題,最後用文字有條理地表達。

高年級考試更是如此。想考高分也越來越難,因為越來越側重於綜合能力的測試。

一個問題可能涉及到幾篇課文的知識,孩子首先要能想到這幾篇課文,還要從這幾篇課文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最後用條理清晰、簡潔完整的語言把問題表述清楚。

2.數學裡有思維

數學裡需要思維能力不必多言,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3.英語裡有思維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能孤立地、一個一個地學習這些語言項目,而應時常觀察這些語言現象,找出其中的聯繫、差異、共有特徵或模式,並在此基礎上提煉出語言的規律,其中便涉及思維能力。

4.語言表達裡有思維

語言和思維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一個思維能力強的人,語言表達才會邏輯清晰,言之有物,擲地有聲。

你看,思維教育並不是指數理能力,也並非學科能力,它無處不在。

那麼思維的本質是什麼?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本質上是培養這幾大能力,包括: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空間能力、想像能力、數學邏輯能力、分類能力、推理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專注力等等。

這些能力能讓孩子找到事物之間的規律,舉一反三,識破出題人的套路,無論怎樣變化形式都難不倒孩子。

提到兒童思維發展,不得不提到泰鬥級人物皮亞傑,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成了兒童心理學的典範。

著名的皮亞傑跟他的女兒之間關於風的對話:

皮亞傑問孩子:風是怎樣形成的啊?

孩子說:樹形成的。

皮亞傑又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孩子說:我看到樹在揮舞手臂啊。

皮亞傑接著問:那怎麼才能產生風呢?

孩子揮舞著手說:像這樣,只不過樹比我更大,並且有很多樹,它們一起動,風就來了。

皮亞傑最後又問:那海上的風又是怎麼形成的呢?海上沒樹啊。

思維培養的關鍵不在於家長是否是高知,你看,皮亞傑和他的孩子之間的對話絲毫不需要家長掌握多麼高深的知識。

思維的本質也不在於孩子的知識量,並不由孩子認識多少字、會做多麼高深的數學題決定。

在平時父母對孩子的提問,不要直接給出正確答案。可以試著先問問孩子自己是怎麼想的,自己的答案是什麼。這樣可以引導孩子自己開動腦筋,想答案。

當孩子說出自己的答案或想法時,父母要仔細聽,並及時回應和給予肯定。假如講得答案不那麼準確,那就等孩子講完了,再簡單講講正確的答案是什麼。

比如:

孩子問:為什麼會天黑?

可以先讓孩子說說自己的看法或答案。

假如孩子回答:因為要睡覺了,所以天黑了。

父母可以回答:嗯,天黑了,我們更容易睡覺。

然後再簡單的為孩子講一講為什麼會天黑。

比如:因為太陽下山了,所以天黑了。每天太陽升起,天會亮,太陽下山,天會黑。

父母在家的時候可以,多問孩子「為什麼」,各種生活場景,包括陪玩、共讀、出門,只要遇到合適的話題,就可以向孩子提問題,引導孩子多思考,鼓勵他們講出自己的答案或想法。

比如,刷牙的時候,可以問孩子為什麼要刷牙?下雨了,可以問為什麼會下雨?

孩子們的答案正確與否,並不是關鍵。讓他們運用邏輯關係,得出自己結論或答案的這個過程很重要。而父母的傾聽和積極回應,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認同和尊重。

培養孩子思維能力,你家書架一定不能少了這類繪本

1.比較能力的培養

從兩歲開始,孩子就逐漸有分辨能力了。但還是只能通過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物體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等特點。

我們可以挑一些有數量概念的啟蒙繪本,比如這本廣為人知的《好餓好餓的毛毛蟲》(適合1歲+)

繪本中,毛毛蟲每天吃的食物越來越多,而數量最多到5,在幼齡寶寶的理解範圍之內。

在讀繪本過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動,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問「毛毛蟲吃了幾個草莓啊?」

熟悉了繪本之後,父母與孩子互動的內容也可以越來越豐富:

「毛毛蟲吃幾個草莓」?「毛毛蟲哪天吃得最多?」「吃的草莓多,還是橘子多?」

等等許多關於數量和比較的問題。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孩子觀察和思考,慢慢體會多和少的概念。

2.分類和匹配能力的培養

在我家姑娘2-3歲時玩得貼紙書比較多,這套《和米菲一起玩貼紙》,她真的很喜歡,貼完了一套我又入了一套。

貼紙書裡設計的小遊戲,對孩子認知和分類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

這本書比較適合1-2歲的寶寶,用簡單好懂的日常小故事,帶寶寶認識日常用品、簡單圖形和顏色。

通過一些日常生活細節,培養對匹配的認知和理解。找出事物之間的相似點和關聯性。

3.數與量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首先有個蘋果》,這本是我家姑娘的獨寵,讀了無數遍。書中巧妙地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字,融入了形象生動的故事中。

首先有一個蘋果;兩條蟲子從裡面鑽出來;三隻鳥想吃那些蟲子;四個獵人打那些鳥;五隻狗去找那些鳥;就在這時,從森林裡出來了六隻熊;七隻小船停在岸邊;八隻烏龜撞上了小船;九條魚救了獵人;獵人扔出十個蜂窩……

首先有一個蘋果

兩隻毛毛蟲鑽出來了

三隻鳥想吃掉毛毛蟲

數字從1到10,就在這不斷加入新成員、不斷豐富的畫面中數完了。

孩子很容易通過尋找,將數字和形象結合起來,並隨著故事的發展,不斷鞏固對數字概念的認知。

最後數不清的蜜蜂從蜂窩裡飛出來,畫面真是「鬧的一塌糊塗」,原本對數沒有概念的孩子,能夠通過畫面直觀感受一到十甚至「數不清」的數量概念。

4.圖形和顏色觀察能力的培養

幫助孩子認識3-7種簡單形狀,能感知並說出:碗是圓的,箱子是方的。

這套《形狀在哪裡》系列,一共有4本,分別是《和圓形一起玩》《和方形一起玩》《跟三角形去旅行》《跟著線條走》。

帶著孩子一起玩形狀遊戲、將形狀符號與生活實物結合起來。找一找,玩一玩。

5.空間方位空間能力的培養

幫助孩子感知物體基本空間和方位,理解上下、前後、裡外等是什麼意思。

這套《鱷魚先生》立體書非常適合玩啟蒙空間遊戲。這本書更像個玩具,一推開是個可以360度打開的房子。

小鱷魚的家有4個房間:客廳、臥室、洗手間、廚房。

對1-2歲的寶寶來說,它是一本認知書,大點的孩子可以拓展很多玩法,還可以通過與孩子當玩捉迷藏,培養孩子的空間方位能力。

6.想像能力與推理能力的培養(這類繪本適合大一點的小朋友)

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個敢於冒險的天才,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這類推理性比較強的繪本,不僅帶給孩子們愉快的閱讀體驗,如同遊戲般的探案過程,同時又能在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提高他們的細節觀察力、社會洞察力、理性思考力、邏輯推理力和自由想像力。

1.誰吃了我的蘋果?

肚子咕咕叫的小老鼠,拖著沉重的腳步在森林裡走著,驚喜地發現了一顆搖搖欲墜的蘋果,可誰能想到觸手可及的蘋果卻掉進了一個洞裡。

小老鼠挖呀挖、挖呀挖,終於挖到了剛剛掉落蘋果的洞,可蘋果去哪裡了?

傷心的小老鼠懷抱著對蘋果派和果醬的憧憬,開始了他的偵探之路。

小老鼠第一個調查的便是脖子長長正在喝水的長頸鹿。

他懷疑長脖子的長頸鹿有可能把脖子伸到洞裡偷吃了他的蘋果,可長頸鹿卻說:「我雖然脖子長,可是,要把頭伸進那麼深的洞裡我的腿必須張得很大,脖子才能低下來,想吃洞裡的蘋果我要先學會劈叉才行,你再想想是誰吧。」

排除了長頸鹿,小老鼠又相繼質問了嘴巴大大的鱷魚、身體柔軟的蛇、手臂長長的長臂猿和靈活的丹頂鶴。

雖然他們都有一些可能夠到洞裡蘋果的特點,可一通推理下來,他們都不是真正偷吃了蘋果的罪犯。

那到底誰吃了小老鼠的蘋果呢?

一直住在蘋果裡的蘋果蟲向小老鼠提供了有力的線索,小老鼠順著線索,循著蘋果的香味慢慢前進,到底是誰呢?

與本書還有一個姊妹篇《誰吃了我的蘋果派?》。

有了蘋果的小老鼠,這次打算用蘋果做好吃的蘋果派。蘋果派做好了,如果再配上蘋果汁就更完美了。

可誰能想到這次小老鼠又經歷了如出一轍的曲折——做蘋果汁的功夫,一轉眼蘋果派又不見了,一場偵探之旅再次開啟。

(2)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

有一天,小鼴鼠從地下伸出頭來,這時候,事情發生了!一條長長的,好像香腸似的「嗯嗯」掉下來,正好掉在小鼴鼠的頭上。

是誰嗯嗯在小鼴鼠的頭上呢?

小鼴鼠第一個看到小鴿子飛過來,問到:「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頭上」?

小鴿子回答道:「不是我!我的嗯嗯是這樣的。」

小鴿子說完,一團又溼又黏的白色嗯嗯,就掉在小鼴鼠的腳邊了!

鴿子的嗯嗯確實跟小鼴鼠頭上的嗯嗯不一樣,於是,小鼴鼠又繼續問到了馬、兔子、山羊、奶牛、豬。可他們的嗯嗯都與自己頭上的不一樣。

直到遇到了對嗯嗯頗有研究的蒼蠅,才終於揭開了最終的謎底。

這本書不僅可以讓孩子像小偵探一頁一頁興致勃勃的讀下去,而且還會在幽默中讓小朋友們認識到各種動物的糞便是什麼樣子的。

(3)猜一猜我是誰?

村子裡有33個小孩兒,我就是其中一個,你能猜到我是誰嗎?

一大早,有12個小孩兒在刷牙洗臉,11個小孩兒在吃早飯,還有10個小孩兒在睡覺,我是其中一個正在睡覺的小孩兒。

出發了,可還有9個小孩兒在廁所裡,我是其中一個。

猜到我是誰了嗎?如果還沒有,就繼續往下看,通過提示的線索,猜猜我是誰吧!

每個母親都期望自個的孩子是個表達能力強的小能人,最佳還有邏輯清晰、聰明伶俐、人見人愛等光環加持。

這些如此合孩子們口味又符合家長們心意的繪本,自家書架上是否少了呢?不如就先從這幾類繪本看起吧!

如果你覺得有用,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家長 。

我是@悅媽育兒經 期待你能關注我,專注親子教育和情感成長的80後寶媽,成長路上我們一路同行。

相關焦點

  • 孩子一到3年級,學習就「跟不上」?只怪小學頭兩年這4點沒做好
    這種現象被稱為「三年級現象」,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原因其實在於頭兩年。為什麼三年級成為孩子學習成績的分水嶺?1、知識量變多小學前兩年的知識比較簡單,並且知識量相對較少,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輕鬆掌握。但是到了三年級之後,語文開始有了作文這一重要內容,需要大量的閱讀積累。數學也出現更複雜的運算,以前沒有打下數學思維基礎的孩子就會跟不上。2、靈活性變強前兩年的知識非常淺顯易懂,並且不需要太多的邏輯思考。
  • 3—6歲數感思維萌芽期,小心把你的孩子越教越「笨」!
    「中國數學之神」周建新說:「教孩子從1數到100,並不代表孩子就學會了數字。」理論上來說,數字可以拆解為唱數、點數、計數、認數、寫數等,教孩子開口數到100,僅僅只是「唱數」,對孩子來說,他說出來的「1,2,3,4……」和「甲乙丙丁……」沒有本質區別。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父母教會數學思維很重要
    曉峰的孩子如今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明年都能夠上小學了,這段時間幼兒園的老師都已經開始教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了,聽很多人說,這一年要教會孩子一些數學啟蒙,以便適應上小學之後學習更方便,但是曉峰卻很煩惱,因為自己家的孩子數學真的不好。
  • 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軟萌童趣的思維訓練遊戲,培養孩子多種能力
    前段時間朋友送的《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全五冊)》極大的滿足了我的需求,60餘種全腦開發互動的思維遊戲書(數學遊戲、迷宮冒險、想像力謎題等),貼近生活,數學概念學習循序漸進的同時提升孩子學習品質、語言表達及思維能力。一篇文章的解讀並不能完全體現我對這本書的超高評價,更不足以概括這本書。
  • 每個孩子都逃不過「三年級現象」,家長再不重視,真的會誤了孩子
    而三年級則是過渡期,孩子們都會在這個階段拉開差距。所以,三年級不僅是道坎,更是分水嶺。家長們一定要重視三年這個重要的轉折期,幫助孩子渡過這道坎。那麼,哪些孩子容易出現"三年級現象"呢?這兩類孩子容易出現"三年級滑坡"為了更好地解決"三年級現象",我們得先找出哪些孩子因為哪些原因會出現成績滑坡的現象。
  • 3—6歲數感思維萌芽期,抓住這3個重點內容,培養孩子「數學腦」
    克萊因曾說,「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數學的啟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可以說沒有數學思維生活和學習都會受到很大影響。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萌芽期,抓住這3個重點內容,培養孩子「數學腦」。「圖片式思維」是什麼?
  • 怎麼給孩子讀繪本才有效?用好「思維導圖」,幫助孩子精讀繪本
    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讀了很多書,閱讀水平卻遲遲不見提高,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我們在家庭中的閱讀大多是泛讀,泛讀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時看不到成效,且需要長期的積累,達到一定的量才能看到成效。
  • 孩子說話沒邏輯,不能表達觀點該怎麼改善?簡單,嘗試一下寫作吧
    孩子畢竟生活經歷比較少,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也不是說多麼的成熟,這就導致他們在表述一件事情的時候,會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從大腦中搜索可以形容自己想法的詞語。這種並行的思維方式對他們來說,要求是很高的,他們其實是很難做到很好的。所以就會出現說了半天不知道在說什麼的現象。
  • 思維邏輯,發散思維——5款思維導圖畫法推薦
    北卡羅來納一所名為Chadbourn的小學,貧困學生的比例高達90%,在使用了思維導圖教學方法以後,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全學區11所小學中名列第一。思維導圖,能夠幫孩子學習高效地做課堂筆記,把作業時間縮短將近一半,還能讓知識學習更加有趣。《媽媽是超人3》裡,黃聖依兒子安迪要參加「媽媽炫耀大賽」,為了幫助安迪準備演講,黃聖依一邊給安迪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一邊讓安迪按照思維導圖的邏輯畫了出來。
  • 系統思維——擁有看穿本質的能力
    「系統思維」的核心是什麼?「系統思維」這個詞聽起來略顯神秘,說白了,就是一種從整體和全局上把握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看透事物相關結構之間的關係的智慧。我們都知道,要把握全局,看透本質,需要從「大處」著眼,從「高處」看問題,那麼,這個「大處」到底要多大呢?「高處」又得多高呢?
  • 邏輯狗VS數獨,哪個更能培養孩子數學思維?3年練習心得供參考
    文 | 維尼媽媽沐瀅最近收到一位家長夥伴的私信,孩子馬上到了幼小銜接的階段了,想給孩子培養數學思維,她接觸到了很多關於培養數學思維的繪本、練習題和桌遊,這其中包括很被大眾認可的「邏輯狗」,另外,因為幼兒園老師開始教孩子們進行「數獨」練習,她也很想知道這兩種被大眾廣為運用的方式,哪個更適合孩子。
  • 用FreeSpeech和繪本,蟲蟲吃單詞教幼兒英語思維
    用核心技術滿足中國市場需求蟲蟲吃單詞APP的核心技術是FreeSpeech,Ajit曾在演講中提起,這項技術的發明靈感來源於他在進行幫助自閉症兒童交流的研究工作時看到的一件事:「一個自閉症孩子在和媽媽交談,孩子站起來說道,『Eat』(吃),這位媽媽試圖梳理出孩子所要表達的意思,便通過提問與她交談。她問道,『吃什麼?你想吃冰淇淋嗎?你想吃?還是別人想吃?你現在想吃奶油?
  • 如果孩子正上二年級,練習這20套思維訓練題,考試輕鬆拿98!
    如果孩子正上二年級,練習這20套思維訓練題,考試輕鬆拿98!有很多的家長們到了孩子上小學時,都會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而頭疼,一年級的時候題目比較簡單,相對直接,腦子不用思考太多就可以做出來,到二、三年級特別是四年級,學的知識越來越多,在做題時就需要有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就是說要學會思考,把之前學過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所以說對於愛思考、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這個時候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
  • 孩子將來有出息的徵兆,就是擁有「閉環思維」,你家孩子有嗎?
    正文其實,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缺少一種思維,叫做閉環思維這屬於一種高級邏輯思維,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是需要專門學習與訓練的,對於孩子更是如此,不過有的孩子天賦比較好,有的孩子則比較弱。3. 記性不好老忘事就如上文所說,父母剛剛說的話,孩子轉頭就忘了,有的時候真的不是孩子故意的,恰恰是孩子的閉環思維能力弱,記性不好,經常會忘記事情,這樣的孩子辦事情的效率會比較低,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 成績下滑的「三年級現象」,三年級是道坎兒,家長如何幫娃度過
    當然,超前教育並不是三年級現象的主因,有些提前學習的孩子,孩子基礎好,再加上具有很好的自學能力和靈活的思維,擺正心態,成績依然優秀。 3、閱讀能力的要求提升 三年級以後,課外閱讀知識高達60%以上,只靠課本知識就拿高分,顯然不太可能,需要閱讀量作支持
  •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可以給孩子看這四類繪本,對孩子成長有幫助
    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覺得對孩子成長比較有幫助的4類繪本,大家可以一起探討一下第一類:百科全書兒童百科全書中會包含各種各樣的知識,包括植物、動物、昆蟲、自然、太空等等。這些書中都會包含一些已經滅絕的生物,或者是我們生活中不常見的生物,讓孩子看百科類全書,能夠增長孩子的見識,讓他們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只是世界的一塊小天地。
  • 0~3歲寶寶讀什麼繪本好?我推薦這類繪本,對大腦發育有好處
    而相比較起來,我們家果兒可以說更幸福了,在她剛剛出生的時候,我就精心選擇了100多個繪本,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只要果兒想看的時候,她隨時都能看到自己愛看的書。所以我在我們家樂樂2個月~2歲左右的時候,就精心挑選了很多發展寶寶觸覺類的繪本,因為觸覺類的繪本能夠滿足這個年齡段寶寶的探索和觸摸的欲望,還可以激發寶寶們的大腦發育,而其中果兒最喜歡的就是《奇妙的洞洞創意書》。
  • 空間想像能力薄弱的孩子,構架整體數學思維促進空間想像能力發展
    現在讀小學的孩子,都會表現出空間感差,想像能力也比較薄弱的現象。這是孩子成長發育正常的表現,是孩子的左腦跟右腦通過神經元建立關聯的過程;也是孩子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也可以說是抽象思維)建立橋接的過程,從而形成空間感和想像力的過程,是需要通過長期的發展與訓練的過程。一、空間想像能力是孩子的數學能力的基本內容之一。
  • 小學一二年級常考滿分,將來是學霸?先自查孩子是否具備這些能力
    三年級開始,課程難度升級,對孩子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且開始增加英語、科學兩大科目,學習任務加重,在每個科目上能夠投入的時間減少,而且一旦出現偏科現象,就會拉低綜合成績。3、死記硬背小學一二年級時,科目較少,孩子有大量的時間來應對每一個科目,而且每一科目的知識相對來說都比較簡單,對思維能力幾乎沒什麼要求,有的孩子肯下功夫,死記硬背也能取得好的成績。
  • 0-3歲孩子繪本怎麼挑?怎麼讀?學會這3種方法,讓孩子愛上讀書
    比如3歲的寶寶,正處於語言的爆發期,有一定的行動能力和認知基礎,也很愛探索。家長可以選擇認知類和故事情節稍複雜的行為引導類繪本,太簡單的繪本已經無法引起寶寶的興趣了。在閱讀區準備1-3本繪本供孩子選擇,過一段時間後替換這幾本繪本,這樣既讓孩子便於選擇,也保持了一定的新鮮度。孩子的興趣會改變,也許當下對這本書不感興趣,等過段時間就會想要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