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馬傳茂
業界對今年銀行A股IPO可能出現空窗期的擔憂可以休矣!
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廈門銀行已於7月16日順利過會,即將成為第37家A股上市銀行,也是今年首家A股上市銀行。
發審委會議上,該行被問及包括資產質量變化及撥備計提、資管業務及表外業務基本情況、信息科技安全、理財業務過往處罰與底層資產狀況等問題。
截至目前,廈門銀行總股本為23.75億股。其中,廈門市財政局、臺灣富邦金控位列前兩大股東,分別持股20.21%、19.95%。
此外,該行前十大股東中還包括佛山照明、江蘇舜天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七匹狼集團則在2017年廈門銀行申報IPO前突擊入股,位列第四大股東,持股8.9%。
候場近千個日夜
早在2017年11月底,廈門銀行就向證監會報送了上市申請材料,距今已排隊候場近千個日夜。
招股書顯示,該行計劃登陸上交所,擬發行股票總數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且不高於25%。以此計算,該行計劃發行規模在3.17億股至7.92億股之間。
截至今年3月底,廈門銀行總資產為2500億元,其中貸款佔比已由2017年底的不到三成提升至46%。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去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關注類貸款佔比分別為1.18%、1.5%,顯著好於同類型銀行平均水平,年末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值為65%,居上市銀行極佳水平。
年報顯示,去年廈門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5.1億元,同比增長7.5%;實現淨利潤17.4億元,同比增長22.7%,增速創近四年新高。
此次發審會上,發審委委員向廈門銀行提出多個問題,重點包括:
1、基礎經營:負債來源穩定性;同業投資、資管業務、表外業務的具體情況及風險預期;
2、信息科技安全:特別是網銀系統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是否符合監管要求;
3、資產質量變化:疫情對資產質量的影響;分類準確性;上半年逾期貸款及不良貸款是否持續上升;
4、涉訴貸款管理:去年末約28億元涉訴貸款分類是否足夠審慎;華福廈門銀行1號定向資管計劃下的4項訴訟糾紛進展、兌付情況、撥備計提情況;
5、理財業務管理:理財業務合規情況、會計處理、底層資產狀況,以及資管新規後理財業務過渡期安排。
具有臺資背景的城商行
成立於1996年11月的廈門銀行,前身是在原廈門市14家城市信用社和市聯社基礎上組建的廈門城市合作銀行,於1998年更名為廈門市商業銀行。
在2008年通過增資擴股引進臺灣富邦金控的全資子公司——富邦銀行(香港)作為戰略股東後,廈門市商業銀行也在次年正式更名為「廈門銀行」。
這是迄今為止臺灣金融機構投資大陸商業銀行的首例,也是唯一一例。由此,廈門銀行也成為大陸首家具有臺資背景的城商行。
在這之前,雙方已於2008年6月籤訂《戰略合作與技術支持協議》,建立了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從9大方向共51個項目入手,對廈門銀行包括信用風險改革、流程優化、網點設計、運營改造、人員培訓、業務拓展等領域進行改革提升。
入股後,雙方更是在人員、業務、經營管理等方面互動頻頻、緊密合作:
一方面,富邦為廈門銀行組建、優化臺商業務團隊,建立有效的營銷體系,提升對臺商客戶的金融服務水平等提供技術支持。2009年5月,廈門銀行臺商業務部掛牌成立。
另一方面,雙方在零售業務、產品開發、風險管理和信息科技等方面展開合作,為廈門銀行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營。
此外,入股以來,富邦已連續派出三位臺籍高管擔任廈門銀行行長。這在國內銀行中極為罕見。包括大陸首位臺籍行長高朝陽、2012年接任行長的林昆三,以及66歲的現任行長洪主民。
2018年底,富邦金控又「截彎取直」,受讓富邦銀行(香港)所持股份,取代以往繞道第三地子公司間接參股的方式,直接成為廈門銀行第二大股東。這被視為兩岸金融合作取得的新突破。
目前,「兩岸金融平臺的經營特色」已經成為廈門銀行三大特色業務之一。依託臺資股東背景及區位優勢,該行希望打造成為「兩岸金融合作樣板銀行」。
18家中小銀行仍在排隊
截至目前,除已經過會的廈門銀行外,A股排隊銀行合計還有18家,均為地方中小銀行。其中,上交所、深交所各9家。
從排隊審核狀態來看,已有15家處於「預先披露更新」階段,距離上會僅一步之遙;3家今年提交上市申請的地方銀行則處於「已受理」、「已反饋」狀態。
從保薦機構分布來看,中信建投證券拿下了5家排隊銀行的IPO保薦項目,已經過會的廈門銀行也由該公司保薦上市。
此外,國泰君安證券、中金公司、招商證券分別取得4家、3家、3家排隊銀行的IPO保薦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