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更多美文,敬請關注黃河歌者:微信公眾號huanghegezhe,《簡書》搜索「黃河歌者」。每天為您推送有特色的文章。
研讀《史記》,品味「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中國史學和文學的一顆璀璨明珠。老黃為您講述精彩的《史記》故事。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精彩異常,是我們所熟知歷史的根源。國家只有富裕才能談及強大,漢武帝是藉助於「文景之治」幾十年積累的巨大財富才發動了與匈奴人的決戰。文中提到的卓王孫,就是卓文君的老爹啊!請看《<史記>研讀》第444章。
貨殖列傳(四)
天下各地特產極多,各地生活方式各有不同,百姓習俗也各不相同。比如山東人吃海鹽,山西人吃池鹽,而嶺南和沙北也有地方出產食鹽,大體情況就是這樣。
總而言之,楚越這些地區地廣人稀,以稻米為主食,喜歡吃魚類,刀耕火種,水耨除草,瓜果螺蛤都不需要外地購買,生活自給自足。那裡的土地富產食物,沒有饑饉災患,大多數人安於現狀,沒有積聚,貧窮人很多。江淮以南雖然沒有凍餓之人,但同時也沒有千金之家。
沂水和泗水以北,適宜種植五穀桑麻,蓄養六畜,地狹人多,經常遭受水旱災害,百姓習慣積蓄財物,所以秦地、夏地、梁地和魯地的百姓勤於耕種,當地也極其重視農業生產。三河地區、宛城、陳地也是這樣,同時有很多商賈。齊國和趙國的百姓富有智巧,依靠投機取巧獲利。燕國和代地的百姓習慣耕種、畜牧和養蠶。
從以上來看,賢良之人深謀於廊廟,議論於朝廷,守信死節和隱居巖穴的人士為了保全名聲,這些究竟是為了什麼呢?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財富。所以廉吏能做得更久,做官久了會更富有,廉吏最後還會成為富人。追求財富是人的本性,用不著專門學習,都會孜孜不倦去追求。所以壯士在軍中,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冒著箭石衝鋒,不避湯火之難,就是為了得到重賞。那些在街巷中的惡少年,殺人埋屍,攔路搶劫,盜掘墳墓,私鑄錢幣,偽託俠義,侵吞霸佔,串連同夥,圖報私仇,暗中追逐掠奪,不顧法律禁令,拼命往死路上狂奔,其實都是為了錢財。現在趙國、鄭國的女子,精心化妝,彈起琴瑟,舞動長袖,踩著輕便舞鞋,用眼神挑逗,用心勾引,出外不遠千裡,招來的男人不分年老年少,也是為了財利奔忙。那些遊手好閒的貴族公子,精心裝飾帽子寶劍,出外車輛馬匹成排結隊,也是為顯擺富貴的架子。獵人和漁夫們起早貪黑,冒著霜雪,奔走在深山大谷,不害怕猛獸襲擊傷害,為的是獲得各種野味。有些人進出賭場,鬥雞走狗,個個爭得面紅耳赤,自我誇耀,一定要賭出個分曉,這是因為重視錢財。醫生方士和依靠各種技藝謀生的人,勞神費心,竭盡其能,就是為了得到更多報酬。那些官府吏士,舞文弄墨,私刻公章,偽造文書,不害怕砍腳殺頭,那是因為陷落在收受他人賄賂的成就感中。至於農、工、商、賈,依靠儲蓄增殖,都是為了謀求增加個人財富。所以這些人挖空心思,想辦法儘可能去索取,終極原因還是不遺餘力取得財富。
俗話中說:「百裡不販柴,千裡不販米。」在某地居住一年,要種植穀物;居住十年,要種植樹木;居住百年,要樹立大德。所謂大德,就是人物的名望和財富。有些無官無職的人,卻生活得歡樂無比,這些人被稱為「素封」。
有封地的人享受租稅,每戶每年要繳納二百錢。享有一千戶食邑的封君,每年租稅收入可達二十萬錢。他們朝拜天子、訪問諸侯和祭祀饋贈,都要從這裡開支。普通百姓如農、工、商、賈,家有一萬錢,每年收入利息兩千錢,擁有一百萬錢的人家,每年可得利息二十萬錢,家中徭役租賦的費用要從這裡支出,這種人家就能隨心所欲地吃喝玩樂。牧馬五十匹,養牛一百六、七十頭,養羊二百五十隻,在草澤中養豬二百五十口,在水中擁有年產一千石魚的魚塘,在山裡擁有成材大樹一千株;再比如在安邑擁有一千株棗樹,在燕地或者秦地擁有一千株慄子樹,在蜀郡、漢水、江陵地區擁有一千株橘樹,在淮北、常山以南或者黃河、濟水之間擁有一千株楸樹,在陳地、夏地擁有一千畝漆樹,在齊地或者魯地擁有一千畝桑麻,在渭川擁有一千畝竹子,或者在還名揚國內、萬戶人家的都城,在郊外有畝產一鐘的一千畝良田,或者一千畝梔子、茜草,一千畦生薑、韭菜。象上面這些人,其財富都可和千戶侯的財富相當。這些人擁有富足的資本,不用天天到市井中買賣,不用到其他城池奔波,坐而待收,坐在家中就能不勞而獲。至於那些貧窮人家,妻子軟弱無財,每年不能按時祭祀進享,飲食被服不能自足,但這樣卻不感覺慚愧羞恥,那就無法可比了。所以沒有錢財只好出賣勞力,稍微有錢則去鬥智,到了富裕時爭強好勝,這是大概常理。
如今治生者不等到危急時,就自己努力爭取,這是賢良人士勉勵的。所以從事根本的農業生產致富為最上,工商貿易致富居次,靠奸猾不仁致富為最下。至於那些深居山野巖洞中的奇士們,如果長期貧賤,卻喜歡談論仁義,也會感覺羞愧。
凡是編戶百姓,彼此財富相差十倍,財富少的就會低聲下氣,百倍就會心生畏懼,千倍會被役使,萬倍會成為奴僕,這是事物的一般規律。想由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門賣笑,這是說商貿是貧者的資金來源。
凡是編戶百姓,對於財富比自己多出十倍的人會低聲下氣,對多出百倍的會心生懼怕,對多出千倍的會被役使,對多出萬倍的會為奴僕,這是事物的常理。要從貧窮達到富有,務農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商,刺繡織綿不如倚門賣笑,這裡所說的經商雖是末業,卻是窮人致富憑藉的必備手段。
在四通八達的大都市中,如果有人能每年釀一千甕酒、一千缸醋、千甔飲漿,或者屠宰一千張牛羊豬皮,販賣一千鍾穀物,一千車柴草,有總長千丈的船隻,一千棵木材,一萬棵竹竿,一百輛馬車,一千輛牛車,一千件塗漆木器,一千鈞銅器,一千擔原色木器、鐵器及染料,二百匹馬,二百五十頭牛,一千隻豬羊,一百個奴隸,一千斤筋角、丹砂,一千鈞綿絮、細布,一千匹彩色絲綢,一千擔粗布、皮革,一千鬥漆,一千瓶酒麴、鹽豆豉,一千斤鮐魚、鮆魚,一千石小雜魚,一千鈞醃鹹魚,三千石棗子、粟子,一千件狐貂皮衣,一千石羔羊皮衣,一千條毛氈毯,以及一千種水果蔬菜,或者擁有一千貫資金放高利貸。還有那些做牲畜交易的掮客頭子,貪心的取交易額的三分之一作為佣錢,正直的取五分之一作為佣錢,這一類人也可以和千乘之家相比,這是大概的情況。至於其他雜業,如果利潤不足十分之二,那就不是我說的好致富行業。
請讓我粗略說一下現在千裡之中,賢人中能致富的,以便讓後世人察看效仿。
蜀郡卓氏的先祖是趙國人,靠冶鐵致富。秦軍滅亡趙國後,遷徒卓氏。卓氏害怕被搶劫,夫妻兩人推車來到遷徒處。遷徒的罪民稍微有點錢財的,爭相賄賂官吏,要求在近處居住,大部分留在了葭萌。
只有卓氏說道:「這裡面積狹小地薄。我聽說過汶山下面沃野千裡,那裡出產的竽頭像蹲著的鴟鳥,至死都不會饑饉。那裡的百姓善於做生意,更容易做貿易掙錢。」
卓氏要求遠遷,來到臨邛後大喜,馬上採鐵鼓鑄,運籌策略,超過滇蜀百姓,富裕後僮僕上千人。卓氏平時田池射獵,快活自在程度超過當世君主。
程鄭是崤山以東遷徒而來的罪民,也從冶鑄業,他的產品主要賣給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富裕程度比擬於卓氏,也住在臨邛。
宛城孔氏的先祖是梁國人,靠冶鐵為業。秦國攻佔魏國南陽後,遷徒孔氏到達南陽。孔氏從此開始大規模鼓風鑄鐵,規劃建造池塘,車騎接連不絕,巡遊於諸侯,藉機通商賈之利,被賜予「遊閒公子」名號。孔氏錢花的雖然很多,收穫卻遠遠勝過那些做事吝嗇的商人。孔氏家中因此積累財富數千金,所以南陽的行商大賈全都效仿孔氏經商的從容穩定。
黃其軍
作於2021年2月1日(古歷庚子年十二月二十)
文中照片來源於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作者簡介:
黃河歌者,現供職於市委黨校。以撰寫新聞報導題材為主,20多年來在市級以上媒體公開發表了20餘萬字文章,有專著《三國史話》《黃河口之戀》,網絡版專著《白話<三國演義>》《<三國志>故事新編》《<史記>研讀》。常懷對世界感恩之心,文風樸實,追求行文流暢,希望以文會友,願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與眾朋友共享。
微信號:dyhuangqijun;微信公眾號:huanghegezhe(黃河文史號)。
《簡書》名「黃河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