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人:永豐街道黨工委書記 嚴衛華
永豐,是上饒市廣豐區的城關鎮,是中國「光陰文化」的發源地。唐末詩人王貞白,曾吟詩《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自唐武德四年(621)建鎮起,如今, 25平方公裡的永豐土地上,居住著15.5萬人,在豐溪河的滋養下,他們,激流勇進,惜時如金;他們,幹在實處,勇於爭先;他們,勇於擔當,持之以恆。
永豐,在「光陰文化」的沉澱中,不斷創寫新的歷史。近年來,永豐街道都進入全省綜合實力百強鄉鎮行列,位列全市發展第一方陣。2012年街道黨工委被中央組織部評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同年也被江西省委評為「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2014年省民政廳命名永豐街道為「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2016年獲得全市「文明單位」,2017年代表廣豐區迎接「全國文明村鎮」複查申報工作。
我是永豐街道黨工委書記嚴衛華,我為永豐街道代言!歡迎家鄉遊子回故鄉尋找記憶,歡迎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來永豐街道走一走,看一看,永豐歡迎大家!
廣豐自古時設縣以來,縣城一直駐永豐鎮。永豐歷為縣治,長期為廣豐縣人民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5年廣豐撤縣設區,如今的永豐街道,包括東街、湖沿、鳥林街、商城、橫路、西山、白鶴畈、麥園、裕豐、平安、北門、南山、西門、大塘角、東關等15個居委會。
世界再大,廣豐是家。而永豐,是廣豐心臟,只要你是廣豐人,就會和它發生或多或少的故事。每每提及廣豐,腦海裡總能浮現出那個熙熙攘攘、熱熱鬧鬧、永遠人聲鼎沸卻又讓人充滿牽掛的城區——永豐。如果你是廣豐人,不消說,這裡有你兒時所有的回憶和企盼;如果你還沒到過廣豐,那麼這裡一定會有吸引你的山山水水、人物景致。
竹航山
又稱「花果山」「竹航山」「西山」,位於永豐以西約0.5公裡,「為縣之西障,」海拔202米。舊志載:「宋紹興間祀東嶽於其上,中有真隱觀,其左為豐溪書院。」真隱觀俗稱西山觀,今為廣豐中學校址。西苑山莊旁有馬路可驅車上山,若不想錯過沿途美景,亦可步行。
從廣中西山校區旁的小路拾級而上,走過蒼翠的林蔭小道,路過參差斑駁的石牆,跨過幽靜的庭院深深,走進一所天然氧吧,自由呼吸,獨享這份大自然的饋贈。半山腰有亭名芝山,亭邊有碑為楊芝山紀念碑。
古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而今登竹航山而小廣豐。登臨山頂,站上永豐亭,憑欄遠眺,可望見隔河相對的永和塔。如此終年佇立,也不覺孤寂。
下山時,若是悠閒,偶遇山腳咖啡屋,推一推那鏽跡斑斑的紅鐵門,尋一尋那庭前的花開花落,聽一聽那留言簿上的人來人往,甚好。
月兔廣場是所有廣豐人共有的記憶。廣豐的美、廣豐的鬧、廣豐的吃喝玩樂,廣場佔去半邊天。要是不到廣場,廣豐就白來了。全開放式的廣場,可以從任何一個方位進入。模仿桂林山水而建的假山群、別具匠心的地下流水設計、鬼斧神工的乾坤球噴泉池,這些,都還不夠。
跟著大媽來一段真正的廣場舞那叫一個痛快,繞著廣場走兩圈甩出廣豐速度,看露天電影、放孔明燈、玩碰碰車、吃糖葫蘆,或是坐在草地聊聊人生。來廣場,我還有一場戀愛想和你談一談。
光陰文化長廊
豐溪河的春風十裡不只在水裡,而且在岸上。豐溪北岸,水南橋頭始,永豐大橋止,漫步光陰文化長廊,吹著溪邊的楊柳風,來一場從古到今,由國內及國外的光陰文化穿越之旅。
900米長的長廊由光陰文化主題廣場、雕像護欄、群雕壁畫、親水平臺等組成,石質護欄上鐫刻著詩人王貞白的88首詩歌和古今中外珍惜時間的詩句名言200餘首。
「惜時」被寫進了這座城市,「勤學」已融入廣豐人的血液中。夕陽西下,漫步豐溪河畔,仿佛在光陰中徜徉,時光柔軟而愜意。
豐溪明珠廣場
位於通訊橋頭,東連彩虹橋,西望銀三角。廣場中間有宏偉雕塑,似鑽石形狀,高兩丈一,金黃色,六稜面,注六大豐溪元素:綠色農業、現代工業、城市風貌、山水廣豐、挖機之都、紅木文化。既大氣雄偉,又寓意深刻。
位於廣豐區城中心豐溪上的中洲公園,同樣是四面環水的長島形狀,與兩側南北河濱路平行,水南大橋橫跨上方。目前公園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相信很多市民朋友都十分期待。
史上,園內農耕、市井文化交集、底蘊深厚,木船浮橋連通南北,而今公園佔地面積為50400.3平方米,約75.6畝,基地質量良好、環境典雅,項目總投資為3000多萬元(含雕塑、橋梁等)。
中洲公園建設的功能定位是「觀光、休閒、養生、親水、環保、鄉愁」。項目建成後,有利於分解廣豐月兔廣場的承載力,進一步提高城市建設的品質、品味,改善廣豐核心城區的人居環境。
民以食為天,在廣豐,尤其如此。永豐集各鄉美食、融八裡特色。來永豐,帶你赴一場舌尖上的旅行,看一場美食的風花雪月。小時候最期盼不過「吃酒席」。「雞肉魚蛋四大葷,粉皮粉絲豆腐乾,」酒席標配。長大以後,酒席上吃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兒時的味道卻越來越淡。廣豐人作興酒席,這種文化經久不衰。
早些年,靠一輛三輪車,拉上桌椅,帶上鍋碗瓢盆這些傢伙事,上門辦酒席是時興,門前院後擺上十幾桌,鄉裡鄉親、街坊鄰居全到齊,吃得熱熱鬧鬧,過得紅紅火火。
近些年,下館子辦酒席倒成了常事,廣豐賓館是老牌,千百味大酒店是後起,漁人故事很親民,還有洋口街,一條街都是特色菜館,口味任君挑選。
炒粉
軟硬適中、乾濕自如,入口爽滑,香味獨特,是廣豐人行走他鄉難以忘懷的獨特記憶。十裡八鄉的炒粉味道又有些許差異,永豐以幹炒為主,永小、十五嶺山、老縣政府幾處的味道也不盡相同。總之,一家有一家的味,一人有一人的情。
湯粉
是廣豐人早餐的不二選擇,糯糯的黃豆、濃濃的骨頭湯、新鮮的肉絲,再來點秘制小菜……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湯粉下肚,不管是上班還是上學,一天都能充滿能量。其中南街的湯粉尤為出名,除了真材實料味美以外,老街湯粉吃的還有一份情懷。
有人說,如果你上過永小,又上過永中,最後上過廣中,那你應該是地地道道的永豐人。要我說,如果你沒有吃過永小對面方伯第的麻辣串,也沒有吃過永中外巷子裡的麻辣串,更沒有吃過廣中旁的西橋麻辣串,那你肯定不是地地道道的廣豐人。來一串蛋白肉、夾兩塊豆腐、來根火腿腸,巷子裡的美食,放學後、下班時,辣到大汗直冒,香到停不下來,吃過才會懂,愛過怎能放得下?
煎餅、豆芽餜、麻籽餜、冰涼粉……小時候愛吃的,都還在。只要你說,我就帶你找遍永豐,吃遍永豐。我說養村山煎餅好吃你不信,看看排隊的人你就知道。煎餅外酥裡香,皮薄餡多,有肉的、蘿蔔的、鹹菜的、韭菜的,顧客少則三五個,多則幾十個,雖只是一個小攤,餅可真賣出不少。豆芽餜就在方伯第巷子口,賣餜的老太太你是否曾見過,是否覺得親切?南街的現打麻籽餜,香甜軟糯,可是你日思夜想的味道?廣中操場外的冰涼粉,一塊錢一碗,白糖隨意加。
偶有閒情,信步永豐,便像迷失在鼓浪嶼,隨意走就能偶遇一家頗有情調的咖啡館,還能邂逅一兩個朦朧曼妙的背影。
鳥林街北的舊時光,在原來的一千零一夜旁,真真是一段值得回味的舊時光;鳥林街南的老塞,無論何時去,的確總是塞得滿滿;沿河路旁的板凳貓,七分的文藝、三分的小資,在板凳上坐上一天也不辱沒了你才子佳人的美譽;廣場旁新天地裡的好久不見,安安靜靜地聽一首陳奕迅的《好久不見》,與你相視而笑,道一聲:好久不見。
廣東人愛喝早茶,廣豐人喜吃宵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地特色著一地文化。讀書時,管家大廳的清湯,父親總是拿了自家的碗打回來以解學習之乏。現在管家大廳清湯早已搬去了養村山,你去尋一尋、問一問,便知了。
二十多年的老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神話——大井頭螺螄粉,桂林的粉幹有韌性,雞爪、螺絲、骨頭肉,地地道道的外來小吃本土化。能尋到這條巷子裡吃粉的人,那真是吃貨中的行家,吃出了情懷,吃出了高度。
東街東路的農民街夜宵、創美旁的老徐夜宵、豐溪路的蘿蔔皮夜宵,鴨頭鴨掌和雞爪,炒粉炒飯炒螺絲,啤酒燒烤不能少,宵夜到這都齊活。
到城區,看過了許多美景,嘗遍了許多美食,還要帶你玩轉城區,才叫走遍永豐。
城區休閒娛樂,一應俱全,以月兔廣場為中心輻射開來,好玩的地方真不少。金鼎、中影看電影,電玩城、溜冰場一樣也不少;要k歌,鄉音、九歌廣場邊,黃埔名流有金麥,大井頭環球國際很高檔。
要是覺得太鬧騰,公主樓上愛琴海、憶江南,咖啡茶水敲敲天,新華書店、一千零一夜、貞白書餐吧裡坐一坐,靜靜看書也不錯。
永豐街道原來只有一小(永小)和二小(萃始),居城中心。永豐小學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萃始小學創辦於清宣統二年(1910),皆是百年老校,辦學質量佳、社會口碑好。隨著城區人口的不斷增加,往北增加了北門小學,往東增加了東關小學,新潭路有商城小學。
廣豐中學
永豐中學
實驗中學
永豐小學
萃始小學
北門小學
東關小學
商城小學
廣豐區第十四小學
現如今,又多了一所十四小。初中有永中、實驗;高中有廣中,包括原來的廣中、實驗和二中。原來的二中變成了如今的萃始,原來的萃始變成了如今的十四小,每所學校也都有了一些改變,但是回憶尚在,來看看這些照片是否還能勾起腦海深處最柔軟的記憶。
永豐逢農曆初三、六、九為墟日,各市場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十裡八鄉的趕集者如約而至,賣者提籃攜擔,買者精挑細選。若是逢年過節趕上墟日,熱鬧更勝。
廣豐商城位於永豐大道中段,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1994年元月建成並投入使用,中間經歷大火,浴火重生,重建後文化娛樂一應俱全。
裕豐大市場位於豐溪路中段,1994年11月正式營業,鋼筋琉璃瓦頂棚結構,四周是開間店面,場內有水泥固定攤臺1300多個。清晨,是菜市最熱鬧的時段,雞鴨魚肉、時蔬瓜果,應有盡有。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到市場走一走,也食一食這人間煙火。
明代永豐縣城分東、西、南、北四隅,隅領大街、西街、十字街、北街、鳥林街,街領崇節、善政、迎恩、明倫、仁美、嘉會、長慶、居賢、狀元、宣化各坊。至清代有東、南、西、北、中五隅,隅領街,街領坊。至民國時期,古城大體仍存,城區六門(東門、南門、小南門、西門、北門、小北門),皆通街道。廣豐建縣時,城區並無城郭,只設東、南、西、北、中五關,現無遺蹟,唯「東關」、「西關」名稱猶存。雖歷經數百載時光變遷,但老城中心的街道結構仍能讓你追溯著記憶回到童年,穿越厚重的時光去想像永豐的古城風貌。
老縣政府出乃是中大街,至十字街頭,分別有南街通水南、西街通橫路、東街通東門。鳥林街、西關街、園丁路、考場路、博山路、環城路、西廣路、豐溪路、永豐大道、裕豐大道,小小城區,改造新修,大道小路也添了不少。
尋一尋老街夢,賞一賞新道美。古時大樹參天、棲鳳巢凰的鳥林已不存,而今綠樹成行、車水馬龍的新街已然逛街休閒好地方。四十米的永豐道、三十六米的豐溪路,街街道道,溝溝壑壑,縱橫相連,走不完的,是故鄉情。
東街。小時候跟著媽媽蕩東街辦年貨,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用的玩的,各色批發一應俱全,手上提著大包小包,感覺東街好長啊,永遠也走不完似的。現在,人長大了,街,變短了。(老東街圖片由筱凡攝)
以前,五都銅畈廿四都,去東門停車場;大南湖豐和玉山,去白鶴畈車站;上饒五都有專車,通訊橋頭廣場邊。回家的最後一公裡通常是這樣的:從火車站搭廣豐專線到廣場或白鶴畈,然後被黃包車打著搶拉上車,去東門,坐上回家的鄉村巴士,心也就安了。可現在,東門停車場、通訊橋頭停車場已取消,新的城南客運站已取而代之。回家如果時間來得及,邀三五個小夥伴,在廣場蕩一蕩、嬉一嬉,吃吃宵夜夜唱唱歌,也是極好的。
永豐城區自1992年以後,根據總體規劃,加快住宅小區的建設。最早的裕花園住宅小區位於城區豐溪路北側,裕豐市場以西,永豐中學旁。同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建成的小區還有白鶴園住宅小區,位於永豐大道北段以西,區內休閒設施齊全。
而後為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城區新建創美嘉苑、新東街國際城、黃浦名流、新天地、時代廣場等新式住宅小區,不僅觀景優美、設施齊全、而且交通便利。美景美食樣樣有,環境交通事事佳,於永豐安一個家,願與你在廣豐相守到老。
永豐大橋又名彩虹橋,因橋面上有似彩虹一般飛跨兩岸的弧形半圓,尤其在夜晚時,在燈光的映襯下美輪美奐。
通訊橋位於月兔廣場以西,跨越西溪,西接蘆林大道,古稱通濟橋。車過通訊橋,便是奔著上饒而去了,離家,也就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