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關鍵期。
人一生品格、能力、成就的基礎,往往是幼年時期奠定的。
01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
會上,有位媒體記者問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
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得主平靜地回答:「不是在大學,也不是在實驗室,而是在幼兒園。」
在場確實有不少人為之感到震驚。
記者接著問:「那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呢?」
諾貝爾獲得者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你看,這些我們不以為然、甚至覺得沒有必要的一些社會領域「常識」,卻是諾貝爾獲得者覺得最重要的!
02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俗話說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6歲是一個人心智發育最快的時期,這段時間內形成的習慣、性格對人有終身的影響,這也證明,幼年時期對孩子的影響很深遠。
「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並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社會性是兒童學習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領域,是兒童成長為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特性,更是早就完整健全人格的基礎。
幼兒園的社會領域教育,正是為了給孩子奠定一生的基礎。但是,對於幼兒社會領域的教育,並不是每位老師都能清楚地知道,哪些應該是老師必須要給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教育。
也有些老師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有時候,老師一個不經意的語言或舉動,可能就會傷害到孩子,甚至阻礙孩子的發展,這其實並不是老師的本意,也許只是老師缺乏經驗,或者沒找對方法而已。
目前,整個國際背景都比較關注對孩子社會能力的培養,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育,就變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因此,對老師們的要求也變得更高!
03
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好的老師領進門,當代社會中幼兒園教育不受重視,自然專業科班出身的老師也不願意去幼兒園教小朋友學習畫畫,總覺得大材小用,導致孩子們在幼兒園中無法得到專業美術老師的指導。
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兒童借繪畫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從而培養兒童美的情操,陶冶他們完美的人格。
靈感大王幼少兒創意美術出自根正苗紅的清華美院體系,系列課程以《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綱要,由一線美育教師組成研發團隊,採用五位一體教學法全方位服務老師和學生,每節課均配備詳細教案、PPT課件、範畫解析、視頻教學、繪畫材料。
讓孩子學習美術是提高審美的重要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美術學習不是為了將某一事物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得具象,是讓孩子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的過程,孩子通過美術學習可以學會從美的角度觀察事物。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