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依然奮戰抗疫一線!北大人民醫院在武漢收治重症患者101位

2020-12-14 北晚新視覺網

大年初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一批20名醫療隊員出發前往武漢。此後,北大人民醫院先後兩批向武漢「增兵」。如今,馳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134名勇士,依然奮戰在這座英雄的城市,奮戰在重症搶救的戰場上。

首批醫療隊穿戴整齊準備進隔離病房

從焦慮到樂觀 醫患共同成長

最近一個月,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住院的患者越來越少。隊員們收到了很多患者和家屬的感謝信、錦旗。讓所有隊員「念念不忘」的是一位82歲的老爺爺親筆寫的感謝信。

老爺爺姓段,剛剛來到病房時,老人脾氣火爆,操著一口武漢話,說話就像吵架。老人的「火氣」是從哪兒來呢?醫護人員仔細觀察,耐心溝通,終於發現了老爺爺脾氣大的小秘密:原來住院時來得匆忙,段爺爺除了沒帶生活必需品,手機也忘了拿,「老年人離開了手機也難受。」後來,醫護人員了解到,老人平時喜歡聽新聞,現在兩耳不聞窗外事,真是寢食難安。於是,醫護人員在全體會上達成一致,每天隊員都會把當天的報紙帶到老人床前。

自從見到報紙後,段爺爺的態度出現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開始和醫護人員聊天了。出院前,眼睛不好的段爺爺執意要親筆寫一封感謝信:「為了誰,我不知道你們為了誰;拿起筆,含著淚,感謝北京醫療隊,不遠千裡來到武漢,日以繼夜不知勞累,讓我創造奇蹟走回家門。千言萬語我不能表達,願你們身體健康,一切安好……」

在這裡,患者家屬送來的一面錦旗上寫著兩行大字:醫者仁心赴生死,大愛無疆天地間。在「封城」的情況下,可想而知患者家屬為了做這樣一面錦旗有多難。「從開始的焦慮,到後來的樂觀,這是醫患共同成長。」護理部主任王泠說:「診療與護理,不僅體現醫護人員的職業素質與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給患者以人文關懷,給他們信心、力量!」

「搶」過來最危險的任務

「我最拿手,當然是我來!」

「我有經驗,我來配合!」

2月17日,醫療隊內部「搶」著辦一件事,這就是給一名77歲的患者進行氣管插管。這名危重的老人來到醫院第三天就用上了無創呼吸機,但治療效果還是不理想。專家組多次討論,決定使用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這意味著需要給患者進行氣管插管。

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中,病毒密度極高。切開氣管,意味著大量的病毒飛濺而出,這也是新冠肺炎患者治療中最容易出現感染的環節。聽說要給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剛剛下了夜班回到駐地的麻醉科醫生薑華把任務「搶」了過去,「氣管插管麻醉師最拿手,當然是我來!」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朱鳳雪說:「我在重症監護工作的時間長,我有經驗,我來配合姜大夫!」

最危險的任務面前,他們衝了上來。然而,這裡是武漢,操作中需要穿著悶熱的防護服、戴著緊壓的護目鏡,還有好幾層橡膠手套,這裡的環境相對醫務人員來說都是陌生的,果敢而又嚴謹的姜華和同事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藥物、氣管導管、管路連接……所有準備工作萬無一失。2月17日,經驗豐富的姜華醫生在護士田楠精準到位的配合下,一次順利完成氣管插管操作,操作過程中,患者的生命體徵平穩。隨後,護士熟練地接上了呼吸機,調整好參數,患者各項指標均有改善。

果敢前行的同時,醫護人員也在細緻觀察患者的點滴需求。監護病房中,危重患者需要使用約束帶,防止他們不小心碰到儀器或者在意識不清時誤傷自己。有著豐富經驗的護士長丁璐發現,幾名使用呼吸機的危重病患的約束帶不夠用了。丁璐萌生了自己製作的想法。回到駐地,她找到原材料,帶領護理三小組的10名護士行動起來,細心的隊員還在約束帶上繡了櫻花。「我們和患者一起期盼著這場疫情早些結束,共同摘下口罩感受春天的美好!」

第一組護理成員準備進病房(王泠、趙禮婷、喬琳、李蕊、婁阿芳等)

34名90後展現青春力量

1990年出生的劉中砥的父親生前也是一名醫生。2003年,作為縣醫院CT科室帶頭人,他的父親站在了抗擊非典的第一線,負責患者的影像學檢查。劉中砥9歲那年,父親得了重病,劉中砥立志學醫,想親手把父親的病治好。遺憾的是,沒等到他學成父親就已經離開了人世。穿上白大褂的這些年,劉中砥一直在急救創傷綜合救治中磨練,幫助過很多人,但從沒像現在這般感受到身為一名白衣戰士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也從未如此真實地體會到這身白衣承載的厚重和沉痛。

1997年出生的田濟暢,是北大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男護士,也是這次醫療隊員中最年輕的。「我是男的,就應該我上!」性格開朗的田濟暢毅然第一時刻報名並寫下了入黨申請書。「能在這樣一個暖心的大集體裡成長,我特別自豪。」田濟暢開心地說。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北大人民醫院34名90後「逆行者」挺身而出,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用實際行動支援武漢,展現出一往無前的青春力量。

如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134名醫護人員依然穿梭在重症病房中。醫療隊的領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說,剩下的重症患者基礎病多,住院時間長,病情較重,救治難度極大。醫療隊將總結前一階段醫療、護理、感控的經驗,運用多學科團隊的優勢,以及精細化管理的優勢,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救治服務。

講述

讓每一位患者得到科學救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 姜保國

1月26日,北大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集結出發馳援武漢,到現在已經超過兩個月。

從1月26日開始,北大人民醫院有3批、共134名醫護骨幹快速集結,成為國家召喚、使命必達的先鋒戰士。134名隊員中,有10名湖北籍的醫護人員在疫情發生時義無反顧回到家鄉;有34名「90後」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2003年,我擔任人民醫院副院長期間,與同事們堅守在抗擊非典疫情的最前沿;17年後,沒想到我和同事們能再次以行動詮釋初心——馳援武漢,保家衛國。

2月7日,北大人民醫院的110名醫護人員集結,作為北大人民醫院第三批醫療隊出發前往武漢,接管重症病房。到達武漢後,我們將第一批第二批隊員進行整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獨立管理重症病區的籌備工作——第一個24小時,完成普通病房到重症病房的改造;第二個24小時,恰逢正月十五,當天晚上9點人民醫院病房開始接診患者。50個床位1天之內全部接滿。此後,在重症救治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有專家介入,共同討論整體的生命救治,而不是單一肺炎治療。3月7日,我們又收治了從方艙醫院轉來的18位新冠肺炎患者。但此時的我,心裡的石頭已經放下來了。因為我們的團隊已然形成合力,加之日益順暢規範的診治流程,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科學救治。

截止到3月29日,我們已經收治101位重症患者,其中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88歲。目前已經有64名患者出院。

住院患者在減少,重症患者也在減少,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賈曉宏 通訊員 鍾豔宇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供圖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蘭大二院原創抗疫歌曲《逆行》向奮戰抗疫一線醫護人員致敬
    疫」歌曲《逆行》MV由蘭大二院康復科醫生薛鑫填詞作曲,抗「疫」一線醫護人員代表張天明(蘭大二院隔離病房醫生)、陳亞榮(蘭大二院支援蘭州肺科醫院醫療隊護士)、嚴玉琳(蘭大二院預檢分診護士)傾情演唱,反映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奮戰隔離病房挽救患者生命的真實記錄。
  • 武漢同濟醫院黨員職工奮戰在抗疫一線——「疫情當前,我們必須站...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在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近2000名黨員、4000多名職工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抗疫戰鬥中,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戰旗。同濟醫院黨委領導班子帶頭,黨員幹部臨危不懼,奮勇向前。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疫」行動中,北大第一醫院醫護人員們在組建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和北京嚴防嚴控兩條戰線上不畏艱險、挺身而出,以出色的成績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次日正值大年初二,也是北大第一醫院105周歲的生日,由醫院2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首批援鄂醫療隊在馬靖的帶領下從北京出發,逆行馳援武漢。出發前夕,醫院黨委批准成立北大第一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組成臨時黨支部委員會。馬靖任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她組織隊員們細化完善診療流程,與「國家隊」戰友們密切協作,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開闢了第一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並進入隔離病房開展危重病人救治。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人民醫院、第三醫院參與組建的國家援鄂抗疫...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9月23日,中宣部向全社會發布了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等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 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高偉波:「武漢24小時」白衣出徵義無反顧
    來源:中國經營報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高偉波:「武漢24小時」白衣出徵義無反顧本報記者/晏國文/曹學平/北京報導曹學平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們其實都是凡人,但救死扶傷是我們醫生的職責,需要我們去承擔。
  • 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軍隊醫護人員: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武漢「解封」之際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軍隊醫護人員■解放軍報記者 王通化 高立英 陳國全4月8日零時,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這座被白衣戰士日夜守護的城市,終於「通」了!每逢有重症患者需要緊急施救,護士馬曉麗和戰友們都毫不猶豫地迎上去。一名隊員在日記中寫道:「軍醫也是肉體凡胎,也食人間煙火,但只因人民把我們養育,需要的時候,以命換命都在所不惜。這是我們堅定的信念。」「穿過你的朦朧我的眼,只要有光感,我就要站在病人面前……」白衣戰士們的「詩和遠方」,寫在他們奮戰的日日夜夜裡。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獲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個人多項表彰
    醫院先後派出三批隊員,共計134人,其中黨員64人。醫療隊獨立接管同濟醫院中法院區重症病房,共收治101名患者。醫療隊通過科學施策、精準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救治成功率達到了96%,用實際行動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醫院在援鄂抗疫最前線成立臨時黨總支,下設三個臨時黨支部,在前線發展新黨員,樹立新典型,開展組織生活,錘鍊堅強黨性。
  • 「抗「疫」一線黨旗紅」武漢同濟醫院各級黨組織全力抗疫側記
    【抗「疫」一線黨旗紅】火線上的天使 抗疫中的堡壘——同濟醫院各級黨組織全力抗疫側記沒有硝煙,卻有生死;沒有戰壕,卻有戰場;抗擊新冠疫情是一次大戰,更是一次大考。截至目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開放2025張重症床位,近4千名職工持續奮戰50多天,其中共產黨員近2千人,臨床醫技科室近50%的黨支部書記、委員奮戰在抗疫一線。「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 堅守武漢,當好抗疫「壓艙石」 ——來自商丘援鄂醫療隊一線的報導
    近期,在中央指導組的指導下,武漢市計劃分批把全市50多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向醫療資源豐富的10家醫院集中,這其中就有河南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所在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不破此疫終不回!依依不捨送走其他地區的戰友,我市馳援武漢的88名醫護人員仍在毫不鬆懈地守護最後一批病人,做好兜底治療,為奪取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當好「壓艙石」。
  • 浙江四大天團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病區、肺科...
    黃河院長介紹,目前有全國的15支醫療隊奮戰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浙大一院醫療隊接替的是武漢協和醫院本院、廣西、遼寧三支醫療隊所接管的住院樓14樓重症病區。該病區目前收治有46名病人,部分是重症危重症患者。今天,醫療隊將正式進入病房開展救治工作。
  • 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國大家屬
    她們捨生忘死奮戰在抗疫一線,用「小」家的別離傷感,換取「大」家的安康幸福。今天,讓我們走進她們的感人故事—— 張琪:胡泊心中的白蓮「1月21日,我放寒假回去第3天,她就與我談論支援一線的事。」「她讓我做好思想準備,如果需要,她將主動報名參加。」1月24日(大年三十),孔娜向科室報名支援抗疫一線,第二天便被分配到呼吸與危重病房三病區,參與發熱患者的接診和救治工作。作為愛人,他支持妻子的決定。支援到一線的那段時間,是武漢疫情上升的高峰期,每天每位醫生接診至少5位患者,輕症、重症都有。
  • 一線戰「疫」 可慰平生——臺籍醫生許可慰在武漢
    新華社廣州2月20日電(記者徐弘毅、李寒芳)2月18日,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住院樓門前,許可慰醫生和4位治癒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合影留念。雖然口罩擋住了面部表情,但他們舉起表達「加油」意思的大拇指,映襯著身後樓門掛著的紅燈籠,為這個不尋常的早春增添一絲希望。
  • 抗疫一線:哪裡有需要,北醫三院黨員幹部就衝向哪裡
    第二天,作為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領導組組長,喬傑聯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人民醫院以及來自河南的醫護團隊,進駐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組建危重症病房。從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他們僅僅用了30多個小時。「全力救治病人,我們必須要跟時間賽跑。」喬傑在著手擴建危重症病房的同時,也開始調集第三批力量。
  • 春天如約而至 「人民」勇士凱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
    當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送走第一位出院患者,也是國家醫療隊治癒出院第一人。2月3日:北京大學三家附屬醫院醫療隊聯合河南醫療隊單獨管理的重症病區啟用,集中攻堅重症患者救治。三家醫院醫療隊通力合作,24小時收治重症患者36例。
  • 他們,刀尖上的舞者——記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
    這個戰場上,有一群可愛、可敬的白衣戰士,用博愛和精湛技術,默默堅守,暖心守護,為無數患者帶來希望和光明,她們就是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愛滋病醫療救護團隊,被大家親切譽為抗疫「鋼鐵霞」和抗艾「刀尖舞者」。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昨日,記者走進國內收治愛滋病患者較大的醫院,也是我國開展愛滋病人外科手術最早的醫院之一——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探訪這些白衣戰士,並向所有奮戰在艾防一線的健康守護者致敬。
  • 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最美抗疫人」
    疫情來襲勇爭先,矢志不渝守陣地,庚子年初,一座抗疫新冠肺炎疫情的「堡壘」, 在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拔地而起。 「我是黨員,我去支援武漢!」 「我在呼吸科幹過,派我去隔離病區。」
  • 抗「疫」一線|臨沂:大愛無疆 無私奉獻 沂蒙人民攜手共戰「疫」
    1月24日,農曆除夕的傍晚,山東省臨沂市中醫醫院脾胃病二科主任莊步輝、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董豔豔等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報名加入赴武漢醫療救援隊。1月28日上午,臨沂市第二批赴武漢醫療救援隊帶著沂蒙老區人民的希望和囑託又出發了。「我們有信心戰勝疫情,一定平安歸來。」臨沂市蒙陰縣人民醫院重症監護科護士長張曉迪主動請纓,果斷決定馳援武漢。
  • 700人連夜請戰 武漢協和醫院組建「榮譽抗疫軍團」待命出徵河北
    人民網武漢1月11日電 1月10日,根據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為支援河北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工作,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協和醫院」)迅速組建起「協和醫院援冀重症醫療隊」。
  • 一年了,你還記得他們的故事嗎?
    9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發布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等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些英雄隊伍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吧!由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六家醫院組成的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深入一線開展臨床會診及救治,承擔著最要緊、最關鍵、最難啃的「硬骨頭」,建立起多項精準診療制度,累計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625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的武漢籍醫生劉敬偉用鄉音鼓勵老鄉:「莫得事情,都會好起來!」
  • 武漢這些集體個人被通報表揚 包括金銀潭醫院院長
    在這場嚴峻鬥爭中,全市衛生健康戰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出徵,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始終堅定勇敢地戰鬥在防控救治最前線,保衛著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從醫院救治一線到科研攻關前沿,他們克服救治任務重、感染風險高、工作壓力大等重重困難,千方百計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體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