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高偉波:「武漢24小時」白衣出徵義無反顧
本報記者/晏國文/曹學平/北京報導
曹學平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們其實都是凡人,但救死扶傷是我們醫生的職責,需要我們去承擔。白衣執甲,逆行出徵,我們義無反顧。」9月15日,在中國經營報社和中經未來主辦的「全球視野 責任共享」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上,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高偉波分享了他的援鄂抗疫經歷。
2月6日,接到馳援武漢的通知;2月7日,高偉波等110人組成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凌晨集結趕赴武漢。
來到武漢後,援鄂醫療隊被分為三班,每個班工作8個小時。不過,實際上由於工作任務很多,他們往往需要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疫情初期,武漢形勢緊急。為儘快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在48小時之內將一個普通的院區改建成重症傳染病區。
2月8日,醫療隊醫生護士在陌生的場地做著熟悉的工作,熟悉醫囑系統,熟悉護理系統……2月8日晚上,遭遇戰到來。
高偉波介紹說:「2月8日晚上10點左右,我們開始接診病人。在短短24小時之內一個編制50張床的重症病房,就收治滿員。而我們平時的普通診治工作每個病區更新頻率大概每天也就3~4個病人。在24小時之內收治這50個病人,而且都是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不但當班的醫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且護士基本上是跑著接診每一個患者。」
2003年非典時,高偉波是一位需要老師引導的年輕的醫療人員,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時,高偉波已經成為引導新的年輕醫療隊員的帶路人。
高偉波說:「我們的醫療團隊中好多隊員都比較年輕。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他們的擔心、焦躁和恐懼。2003年非典疫情時,在我的老師帶領下,我作為醫務新人走在一線。現在我知道,我有這種責任,作為一個領路人去開導新的年輕醫療隊員,帶領他們去做好防護和救治工作,這是一種傳承。」
「其實,我們知道,每一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情況,也有不同的困難,有的家庭有少不更事的兒女,有的家庭有需要照顧的父母。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必須有人衝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哪有什麼白衣天使,我們都是凡人,他們可能很年輕,像你的孩子一樣大,他們只不過換了一身衣服,就跟著前輩一起去救治重症患者,從病魔手裡搶救病人。」高偉波說。
3月5日,北大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收到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醫者仁心赴生死 大愛無疆天地間」。
高偉波說:「這是我們收到的唯一的一面錦旗,但是我們知道,當時在武漢疫區萬店歇業的情況下,能夠做出這面錦旗是多麼的不易。」除了錦旗,醫療隊還收到了大量患者手書的感謝信,一封封書寫工整、真情流露的感謝信溫暖了醫療隊員。
緊張的醫療救治工作之餘,病房裡湧現出一個又一個溫情而又鼓舞人心的故事。
一對同時患有新冠肺炎且肺內病變特別嚴重的夫妻進入醫院,開始時情緒特別低落。為了便於管理,醫療隊按男女分開原則分配床位,後來知道他們是一對夫妻之後就沒有強制性地分開。與這對夫妻在同一個病房的還有一位年長的阿姨。看到這種情況,這位年長的阿姨說:「我願意與他們在同一個病房。我可以體驗和感受到他們這種親情,這種相互支持和扶持的感情。」
經過醫護團隊的精心診治和護理,2月21日,這對夫妻雙雙出院,成為第一對出院的患者。
一個重症職業病矽肺患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經過醫療隊精心診治,在4月4日病房清零時也得以康復出院。
多位腎臟透析的新冠肺炎患者也陸續康復出院、一位88歲高齡的老年患者也得以成功治癒……一個個生命奇蹟發生,一次又一次鼓舞了援鄂醫療隊。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進展以及海外疫情逐漸蔓延,海外華人得不到及時診治的情況比較突出。於是,高偉波及其隊員還紛紛加入海外華僑免費健康諮詢平臺,在業餘休息之餘解答同胞的各種疑問。
160023391145330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