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高偉波:「武漢24小時」白衣出徵義無反顧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

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高偉波:「武漢24小時」白衣出徵義無反顧

本報記者/晏國文/曹學平/北京報導

曹學平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們其實都是凡人,但救死扶傷是我們醫生的職責,需要我們去承擔。白衣執甲,逆行出徵,我們義無反顧。」9月15日,在中國經營報社和中經未來主辦的「全球視野 責任共享」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上,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高偉波分享了他的援鄂抗疫經歷。

2月6日,接到馳援武漢的通知;2月7日,高偉波等110人組成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凌晨集結趕赴武漢。

來到武漢後,援鄂醫療隊被分為三班,每個班工作8個小時。不過,實際上由於工作任務很多,他們往往需要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疫情初期,武漢形勢緊急。為儘快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在48小時之內將一個普通的院區改建成重症傳染病區。

2月8日,醫療隊醫生護士在陌生的場地做著熟悉的工作,熟悉醫囑系統,熟悉護理系統……2月8日晚上,遭遇戰到來。

高偉波介紹說:「2月8日晚上10點左右,我們開始接診病人。在短短24小時之內一個編制50張床的重症病房,就收治滿員。而我們平時的普通診治工作每個病區更新頻率大概每天也就3~4個病人。在24小時之內收治這50個病人,而且都是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不但當班的醫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且護士基本上是跑著接診每一個患者。」

2003年非典時,高偉波是一位需要老師引導的年輕的醫療人員,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時,高偉波已經成為引導新的年輕醫療隊員的帶路人。

高偉波說:「我們的醫療團隊中好多隊員都比較年輕。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他們的擔心、焦躁和恐懼。2003年非典疫情時,在我的老師帶領下,我作為醫務新人走在一線。現在我知道,我有這種責任,作為一個領路人去開導新的年輕醫療隊員,帶領他們去做好防護和救治工作,這是一種傳承。」

「其實,我們知道,每一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情況,也有不同的困難,有的家庭有少不更事的兒女,有的家庭有需要照顧的父母。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必須有人衝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哪有什麼白衣天使,我們都是凡人,他們可能很年輕,像你的孩子一樣大,他們只不過換了一身衣服,就跟著前輩一起去救治重症患者,從病魔手裡搶救病人。」高偉波說。

3月5日,北大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收到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醫者仁心赴生死 大愛無疆天地間」。

高偉波說:「這是我們收到的唯一的一面錦旗,但是我們知道,當時在武漢疫區萬店歇業的情況下,能夠做出這面錦旗是多麼的不易。」除了錦旗,醫療隊還收到了大量患者手書的感謝信,一封封書寫工整、真情流露的感謝信溫暖了醫療隊員。

緊張的醫療救治工作之餘,病房裡湧現出一個又一個溫情而又鼓舞人心的故事。

一對同時患有新冠肺炎且肺內病變特別嚴重的夫妻進入醫院,開始時情緒特別低落。為了便於管理,醫療隊按男女分開原則分配床位,後來知道他們是一對夫妻之後就沒有強制性地分開。與這對夫妻在同一個病房的還有一位年長的阿姨。看到這種情況,這位年長的阿姨說:「我願意與他們在同一個病房。我可以體驗和感受到他們這種親情,這種相互支持和扶持的感情。」

經過醫護團隊的精心診治和護理,2月21日,這對夫妻雙雙出院,成為第一對出院的患者。

一個重症職業病矽肺患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經過醫療隊精心診治,在4月4日病房清零時也得以康復出院。

多位腎臟透析的新冠肺炎患者也陸續康復出院、一位88歲高齡的老年患者也得以成功治癒……一個個生命奇蹟發生,一次又一次鼓舞了援鄂醫療隊。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進展以及海外疫情逐漸蔓延,海外華人得不到及時診治的情況比較突出。於是,高偉波及其隊員還紛紛加入海外華僑免費健康諮詢平臺,在業餘休息之餘解答同胞的各種疑問。

1600233911453305.png

相關焦點

  • 白衣執甲、逆行出徵 北大醫療淄博醫院「逆行」英雄凱旋歸來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4月12日訊(記者 孫奉娟 見習記者 張恩典)4月12日,淄博市第六批、第七批援助湖北醫療隊18名隊員平安返回淄博,北大醫療淄博醫院急診科主任韓洪志、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寇金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汪學芹、消化內科護士長趙瑩雪、呼吸內科護士趙小飛、內分泌腎內科護士孫少慧
  • 倒下了,站起來再戰——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勁農
    4月16日下午,全球新冠肺炎實戰共享平臺(GMCC)上迎來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勁農教授,曾經因為工作在一線罹患新冠肺炎的他,在治癒後又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抗疫戰場。這一場視頻連線,是為斯裡蘭卡衛生部的多名專家分享抗疫經驗。
  • 北大人民醫院女護士被現場求婚
    昨天下午4點左右,北大人民醫院門診樓東側的廣場上,迎接的人們早已在等候,鮮花、照片牆、橫幅、氣球、標語牌……現場人頭攢動,不僅有家屬,有老人,也有孩子,還有科室的同事,甚至是患者,大家翹首期盼隊員歸來。下午4點50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隊員們乘坐的大巴車行駛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門診樓前。
  • 上海第六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出徵紀實
    這是第六人民醫院迄今為止一次性派出的規模最大的援助武漢的醫療隊。此前,第六人民醫院已經多次派出精兵強將支援武漢。接過戰旗 莊嚴宣誓2月18日上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舉行了一場簡單而又隆重的出徵儀式。上海交大醫學院副院長胡翊群,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張安勝,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興鵬出席出徵儀式並講話,為隊員們出徵送行。
  • 北大人民醫院在武漢收治重症患者101位
    大年初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一批20名醫療隊員出發前往武漢。此後,北大人民醫院先後兩批向武漢「增兵」。如今,馳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134名勇士,依然奮戰在這座英雄的城市,奮戰在重症搶救的戰場上。
  • 出徵!福州一批「白衣戰士」馳援武漢!為他們加油!
    「保護自己,就是給醫生最好的支持」  連日來,各地相繼組織醫療救援隊緊急馳援武漢,共赴時艱。26日,福建醫療隊確定了第一批增援武漢的名單,他們將出徵馳援湖北。向逆行者致敬!  從接到通知到組織好隊伍,僅僅用了不到1小時的時間。
  • 北京支援武漢醫療隊已「出徵」武漢協和醫院
    昨天下午,北京醫療隊在住地參加由國家衛健委組織的救助防護培訓。在正式前往武漢協和醫院前,北京醫療隊各組組長圍坐在一起,進一步敲定細節。「要隨時關注我們的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態。」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唐子人提出心理耐受力方面的問題,他告訴記者,這支隊伍當中,有不少青年醫護人員,保障所有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將更有助於配合武漢共同打好這場抗疫情的「硬仗」。中午12點,救助防護工作培訓正式開始。
  • 這位上海醫生出徵前寫了一首歌曲《勇氣》,等你回來...
    2月17日上午,各醫院在接到通知的短短10小時內,積極動員、克服困難,選派了513名包含醫療、護理、管理等醫務人員組建的醫療隊,整裝待命。 待命的24小時,多了一名隊員 「領導,我再次請求,讓我去武漢吧。」
  • 「早已準備好,背上行囊就出發」,遼寧千名白衣戰士馳援武漢
    2月9日,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候機廳,遼河油田寶石花醫院神經內科護士宋研說,醫院接到通知後,第一時間研究部署,僅用1個多小時,就迅速組建了由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心內科、腫瘤科、急診科等專業學科組成的醫療隊。「我們毅然向前,奔赴武漢,因為那裡有更需要救助的人在等待我們!」宋研說。面對鏡頭,葫蘆島市第二人民醫院的5名「戰士」齊聲喊:一起去,一起拼,一起贏,一起回。
  • 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黨支部書記陳宣孟
    他就是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黨支部書記陳宣孟,每天他都奮戰在「生死時速」第一線,與死神搶時間、搶病人生命。 義無反顧 火線戰「疫」 如果說醫院是疫情防控的「一線」,急診科就是與疫情短兵相接的前線,抗擊疫情的「火線」。
  • 硬核急診科!濱州市人民醫院的戰「疫」先鋒
    如果說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那麼急診科就是與疫情短兵相接的「前沿陣地」。24小時接診,全年無休,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的爆發,使本來就十分忙碌的急診科,變得更加繁忙。在醫院防控工作具體要求和科室的統籌安排下,急診科將常規急診門診的接診、急危重症病人救治、住院患者診療、危重症患者搶救、院前急救、科室日常防護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戰 「疫」的最前線,為人民健康提供了堅強保障。
  • 再出徵!哈醫大四院支援牡丹江醫療隊昨日出發|南崗區人民醫院馳援...
    據悉,14日哈醫大四院還將有另外11名醫護人員出發,馳援牡丹江康安醫院和紅旗醫院。今明兩天出發的17名隊員分別是:呼吸科劉立傑、感染科盧寶玲、消化科劉淑豔、ICU吳鵬、急診科黃博、胸外科曹麗、微創神經外黃玉璽、血液科閆書燕、泌尿外鄭力波、皮膚科王嘉睿、普外科畢希、CCU邵炎松、ICU的陳晨、霍雲佳、齊悅、李偉、王妍。
  • 我們過年,福建這些「白衣勇士」幫我們過關
    福建有一群「白衣勇士」奔赴武漢支援↓福建首批支援醫療隊抵達武漢!他們的請戰理由每個都讓人淚目出徵!福建首批醫療隊今赴武漢!在急診科,醫護人員從白天到黑夜,一直奔赴在一線↓面對患者急切的目光,也要迎難而上↓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收到醫院的緊急召回,大家都毫不猶豫,紛紛回歸崗位
  • ...市第一人民醫院|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平安|白銀市|武漢市中心醫院
    許銀,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同馨醫養院院長,白銀市醫院感染質控中心主任,甘肅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被編入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出徵湖北的感受:在親眼目睹了患者的痛苦和絕望,醫護人員的忙碌和焦慮後,我真正感受到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使我對「白衣鎧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有隊員都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不忘救死扶傷的初心,這一切都激勵著我不斷前行,不畏艱辛,堅守崗位、阻擊病魔,傾盡全力救治患者,幸不辱使命,我們取得了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戰績。
  • 淄博市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王磊:肩挑三職無畏風險 「醫」往無前守...
    面對迅速蔓延的疫情,淄博市中醫醫院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醫務科主任,同時也是急診科主任的王磊雙肩挑三職,坐鎮一線、有力防控,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作為防控小組辦公室主任,從啟動防控應急預案到制定醫院防控小組文件再到具體抓落實,王磊負責安排預檢分診、布置發熱門診、引導標識、醫務人員培訓、應急演練、安排輪班值守、消毒隔離、傳染病上報等一系列工作,一天一百多個協調電話,十餘次現場調度,短短一天時間,發熱門診一系列工作已經有序開展。
  • 市十二人民醫院4名醫護今天馳援湖北
    今天下午2時,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馳援湖北誓師大會在該院隆重舉行,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4名醫護人員將馳援湖北,加入抗疫大軍。 醫院立即發出動員通知,全體醫護人員積極響應,主動請戰,不到8點就已經確定好人員名單,最終確定由高渝峰、陳子謂、梁仕鳳、胡朵四人馳援湖北。 高渝峰是急診科副主任醫師,也是此次廣州醫療隊隊長,曾多次請纓上一線。早在1月23日,就已經寫下請戰書。「疫情就是命令!
  • 北京醫療隊武漢進展如何?本端記者連線北大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
    2月7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三批援助武漢醫療隊從北京啟程,趕赴疫情最前線。這支110人組成的醫療隊由院長姜保國帶隊。此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已經派出了兩批醫療隊,抵達前線開展救治工作。第三批醫療隊抵抗武漢後,將會開展哪些工作?將會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 「未感染新冠肺炎」,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闢謠!謠言是另一種病毒
    針對湖北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感染新冠肺炎遭遇不幸一事,艾芬2月20日中午向澎湃新聞闢謠稱,她身體很好,也未感染新冠肺炎,目前仍在抗疫一線工作。武漢市中心醫院官網信息。官網截圖此前網絡上有傳言稱,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向醫院提起新冠病毒可「人傳人」的事實,但沒有獲得任何回應,她只得要求科室的醫護人員先戴起N95口罩,還曾被訓誡。她一直默默地工作在一線,而後染病去世。艾芬2月20日中午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好著呢,沒有感染新冠肺炎,現在仍在抗疫一線工作。網上的信息她也看到了,是謠言。
  •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科護士邢正濤——一線衝鋒 不負期待...
    2月14日,邢正濤(左)和白鈺分別在武漢協和醫院和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用愛心隔空鼓勵。和冠欣 胡 誠攝影報導(人民視覺)「國家之使命,不容辜負,我等你回來!」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鈺的這條微信朋友圈,讓剛到武漢的邢正濤格外暖心。「定不負使命不負卿。」邢正濤說,「在這一刻,大家與小家,緊緊連在了一起。」同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科護士,1988年出生的邢正濤與1992年出生的白鈺,因醫結緣,因疫暫別。
  • 記天水市第一人民急診科護師伏向明
    危難之時顯身手——記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師伏向明 □新天水記者 陳少娟11月18日,陽光又自信的伏向明與往日一樣在急診科搶救室緊張而忙碌著,面帶微笑對待每一位病人。工作間隙,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