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以為,西安「沒有」殘障人。
不是因為自信我們的城市在醫療、衛生條件裡屬於上乘,或者人類已經繁衍進化到不會再有障礙缺陷這一說。只是在我目之所及的範圍中,真的未曾見過殘障人,或者說極少見到。
直到在抖音上,我看到了「正陽無障礙」的視頻。他說:「全國有8500萬障礙者,而西安有57.8萬。」他說:「我們跟正常人的不同,本來僅僅是一個障礙設備的差別而已。」他說:「之前總有新聞說某學生,坐著輪椅考上了大學,但如果有一天,它不再是新聞,我覺得那可能才是中國無障礙事業變完美的時候。」
相比較被貼上殘疾人的標籤,正陽更希望被別人稱之為障礙人。問到理由:「一說殘疾,很多人潛意識就會想到可憐、同情。大家可能沒有惡意,但我聽到並不是很舒服,因為老有一種被否定的感覺。我們不過是因為身體的某一個部分受傷,導致肌體出現障礙罷了。」
作為一名必須靠輪椅才能實現出行的障礙人,3個月來,正陽都在做一件事:如何幫助更多如他一樣的障礙者,走出家門。
儘管這個計劃以視頻的形式出現,儘管3個多月快要過去,關注該帳號的也不過700人。
「為什麼在外面,很少看到獨自出行的障礙者,是他們沒有出行的需求嗎?是他們不想出行嗎?其實才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方便。」
96年生的正陽,毛茸茸微卷的頭髮,金屬圓邊眼鏡,一笑會露出小虎牙。感到侷促或緊張時,他的手會不由自主的來回擺動。大部分時候,正陽都在笑,眼睛、鼻子、嘴巴、就連頭髮絲都帶著笑的那種。
周身散發出的陽光勁兒會讓人忽視掉他坐在輪椅上的現實。
正陽很愛自己的腿。他會在拍攝全身的鏡頭時,調皮的給攝影師大聲的強調:「哥,找好角度,把我的腿拍成大長腿。」
儘管短褲下沒有藏起來的兩條小腿,因為十幾年沒有發揮過自己功能,長期處於無知覺狀態,早已變得羸弱和纖細,跟上身由於久坐所以略顯「健碩」的軀體相比不甚協調,但這雙腿還是正陽在自己身體裡最喜歡的部位。
正陽下半身失去知覺13年了,這個數字從他嘴裡講出來輕飄飄的像是沒有帶任何重量。11歲時的一場高燒奪走了他的兩條腿。
「晚上發燒就找了點藥吃,沒有關空調就睡了,第二天早上醒來感覺不太對勁,站不起來,然後等送到醫院時腿就救不過來了。」直到現在,關於腿的問題,醫生也沒有給正陽和家人一個醫學上合理的解釋。但他還是會偶爾想起那天晚上,想著如果不瞎吃藥就好了,如果不開空調就好了。
關於這段經歷,正陽不願意多談,只是笑著講:「都過去了。」
失去雙腿的生活有很多不便,比如洗澡不能一個人;衛生間不能下蹲,碰到只有蹲坑的,就忍著,要麼不吃不喝,要麼憋住不上廁所;要避免摔跤,避免出門,避免遇到陌生人,避免和帶有同情意味的眼睛目光交匯;遇到必須去的陌生環境,要在手機上反覆搜集整理信息,腦海裡過很多遍步驟程序,才試探邁出;想要的東西總告訴自己再忍忍,忍忍就不會再想要了。
「我們這樣的,最怕給別人添麻煩了。」
正陽花了3年時間接受自己沒法再走路的現實。
▲ 圖片來自正陽朋友圈
14歲那年,正陽想要重返課堂,母親四處打聽,全西安沒有一所正常的學校可以接收他。「還是因為不方便。」學校覺得沒法負這樣的責任。
實在沒法子後,母親和正陽把目光轉向了特殊教育學校,西安只有朱宏路那一所。「去了才發現沒有電梯和無障礙設施,學校的環境只適合視聽障礙的人,對於像我這類肢體障礙的,根本沒法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即使每次去,學校都會說安裝電梯,但事實是都沒有。因為一部電梯,我等了3年。」
3年後,正陽還是沒有迎來這所學校的電梯。「不過就是想上學而已,怎麼就這麼難呢?」
「總會等到連老天都看不下去的時候吧。」寶雞新開的特殊教育學校來西安宣傳,正陽和母親想都沒想就去了。「學校因為是新建的,設施很完善,即使離家遠,但我也要去,我不能靠我媽一輩子的,對吧?」
▲ 正陽在學校
正陽看的很透徹,從想通認定要學著獨立生活那一天,他就開始做準備了。
但學校的課程遠遠達不到他想要的儲備:「到了才發現,我有很多同學在來特校之前,有人連一天學都沒有上過,大家年齡都不一樣,最大的二十七八,最小的也就十來歲。」特校裡教的大都是技能性的東西,因為目的很簡單,就是幫助身體有障礙的孩子達成就業。「我記得當時畢業,學校出面和企業商談,說的不好聽點,就是「求」他們來學校看看我們,我們不比別人差,但即便如此,就業率也只有30%。」
提到自己的同學,正陽有些黯淡:「很多人上完學就回家裡再也不會出門了,也有些人去了工廠,做流水線上的工人,可以不用動的那種。能有份工作很不容易,大家都很珍惜,再者,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樣幸運。」
正陽說自己是幸運的。
跟著網上的課程,他自學了視頻剪輯,因為這門手藝又謀得了一份正經的工作,其餘閒暇時間,還學了日語,問到水平如何。他有點害羞又驕傲:「考了級,反正看日劇不用字幕的那種。」
正陽年齡不大,但工作時長不短,已經6年了,這6年他都跟著崔哥幹。
「崔哥給了我工作,崔哥人很好,你要不先跟崔哥商量一下,這號是崔哥支持我弄的。」在我們的聊天對話裡,崔哥是正陽一直繞不開的人物。
正陽現在還記得見崔哥的第一面。「瘦瘦的,話很多,人很好。」他用自己實實在在手上的功夫得到了崔哥的青睞,「不是他同情我,是真的因為我技術好!」特校還沒畢業,正陽就已經在崔哥那兒開始實習了。
之後就是順理成章的留下工作,「如果沒有崔哥,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吧。」正陽對崔哥的感激和仰慕溢於言表。這份第一個來自家人以外的善意讓正陽下定了決心要跟著崔哥一直幹下去。「不管錢多錢少,跟崔哥在一塊就行,他尊重我。」
「相對於雞湯或者同情,我覺得認同感,才是我們這個群體,最為需要的東西。」
很多時候,正陽覺得自己幹的活兒不是在為一個人發聲。
4月21日,正陽發了第一個關於無障礙設施測評的視頻,鏡頭裡,他揮舞著雙手,臉被裹在口罩裡,背景是大雁塔。結束的時候,正陽以「該地基本可以滿足輪椅人群的遊覽需求」做了最後的總結。而這期視頻發布時間為4月26日。
因為需要說的內容實在太多,正陽將一個地方的測評分為6個小短片在不同時間段進行投放。而顯然,這樣的形式並沒有受到太多人的喜愛。6期視頻加在一起的點讚數剛過100。
坦白的講,視頻不火是有原因的,節奏緩慢,片頭過長,刺激性語句幾乎沒有,測評一個地方往往連發5-6期,顯得重複又繁瑣。如果不是因為要寫相關內容,連我自己也沒有耐性把他們一一看完。真要講感受,除了冗長,更多的是無力。
唯一令正陽漲粉的一條內容是測評地鐵三號線通化門,1700多個贊意味著播放量至少上了10萬,假設我的分析正確,細翻這條姑且可稱為「爆」掉的視頻,會發現不過是因為裡面除了專為障礙人士設置,從沒見過滿足大眾獵奇心理的「升降臺」以外,還有了能夠引起衝突爭議的那根「圓棍」。
「嫌升降臺慢,嫌握杆粗,你咋不給你僱個保姆呢?」
「有就不錯了,還嫌這嫌那,咋不讓人把你抬下去。」
「一開始就是奔著挑毛病去的吧,你在家就好了,打個電話派直升機去接你。」
「那你別坐,腿不好,nou 屋裡去。」
開始還每條都會回應,後來噴的太多,回應不過來就乾脆放棄了。「不知道說什麼,就又委屈又有點洩氣,會懷疑自己做這些有什麼意義,但明明只有像我們這些使用的人才有權利發表意見啊,這些東西究竟好用不好用或者能不能用也只有我們清楚吧,既然存在就該有存在的價值,何況我也誇了那麼多,但他們都選擇性失明。」
在遭受誤解的時候,這個一直把情緒藏很好的大男孩顯得有點失態。
如果不是帶著尋找樂趣或逗笑點的目的去看正陽的視頻,其實不難發現,鏡頭裡的用心和細節是真的能夠給予到障礙人士出行指導性的意見,當然,假設在製造或設計這些設施的決策方看到了這些視頻,那對於城市而言,或許都是不小的改變。
截止目前,除了《正陽無障礙》的特別篇——個人講述經歷或觀點的視頻以外,關於各地的測評,正陽共發了10期(56個)。
景區除了西安人熟知的大雁塔、青龍寺、興慶宮、大唐芙蓉園,還有比較小眾的木塔寺,陝西自然博物館,至於交通設施方面,正陽則先後測評了地鐵3、4號線的通化門地鐵口和大差市地鐵口以及號稱西安最強的無障礙人行天橋和金花隧道。
這些視頻大都分為四個篇章,先導篇——交待地點,探索篇——體驗整個過程中的無障礙設施,總結篇——方便快速瀏覽該地點基本情況。避坑篇——指出問題出在哪裡,以及怎樣避免。
景區的測評一般都是從入園開始,再到遊覽路線,以及無障礙衛生間,都是和障礙者出行息息相關的地方。
以大雁塔為例,視頻中這樣講到:
大雁塔主路寬闊,坡度適宜,雖然不同方向的入口設置了地樁,但其寬度足以容納輪椅順利通過,至於景區的無障礙衛生間,門口有很標準的指示引導牌,內部空間寬廣,各項設施齊備。
但是,雖然大部分設施都很完備,然而還是有一些「坑」,比如,浮雕牆東側是無障礙緩坡,到了西邊,就成了臺階,旅遊旺季人多的情況下,想掉頭極其困難。商業街周邊店家大多使用臺階。至於與道路連接的無障礙坡道旁,也沒有設置扶手。大慈恩寺對持證的障礙者實行免票政策,但遺憾的是售票廳外的分流柵欄因為寬度不夠,將輪椅「拒之了門外」。
整體來說,景區在無障礙設施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但細節方面,確實還有待完善。
細細查看其文字配音,會感受到正陽在語氣斟酌上面的考量,那些被設計者忽視和遺忘的細節,在使用者身上被放大了。
去青龍寺遺址打算測評時,恰逢櫻花開得正好。不過整個體驗過程顯然跟櫻花的美麗比起來算不得好。「園內的無障礙設施相對於櫻花來說,簡直顯得捉襟見肘。坡道連結臺階等問題隨處可見,部分小路的鋪裝依舊是老式石頭,對於輪椅一族來說,實在有點「惡意」。」
正陽給青龍寺景區裡的衛生間打上了「最神奇的景區衛生間」標籤,「有些令人抓狂!」他這樣形容道。「竟然連樓梯都沒有安裝,只有一個簡易的鐵皮樓梯,整個園區只有一個衛生間配備了無障礙設施,且完全沒有標識。」衛生間內部倒是很寬廣,但設施就不敢恭維了,正常情況下,馬桶的另一側,還會設置一根L型扶手才能滿足使用,但它裡面只有一根,而像這樣單邊的扶手,是沒有辦法正常使用的,且僅存的一根扶手呈現的「巧克力」成色,也確實談不上什麼使用體驗。
如果說青龍寺算得上「惡意」,那興慶公園和木塔寺遺址以及金花隧道,大抵有很多「無心之過」吧。
興慶宮只是門口的路障,就嚇人一跳,側面的無障礙通道形同虛設,成為了路邊商販的臨時置物架,遵循著園區保安的指引到達停車場後,才是真正驚喜的開端,石板和草叢拼接的過渡路,輪椅究竟多難走,已不用多提,硬著頭皮過去,放在眼前的又是兩節無法逾越的臺階。在幾個大漢的幫助下,歷經坎坷,終於繞進了興慶宮成功入園。
但還沒走兩步就出現了神奇角度的致命斜坡與無護欄噴泉,這種無護欄噴泉,在沒有盲道提醒的情況下對於視障人群是非常危險的。而衛生間也是興慶宮的重頭戲,極小的空間,神奇的對開門設計,有些「發抖」的扶手都不算什麼,最尷尬的是上衛生間的時候完全無法關上門,甚至會造成堵車導致的排隊圍觀。
而木塔寺公園也是,一入園就給了驚喜,「好好的路為什麼就要挖開呢?」園區內路面極窄,無法滿足正常的會車通行。除主路外園區鋪裝都用了石板,這讓需要靠輪椅出行的人群感受到極大的不適。
其無障礙衛生間緊鄰萬達,整體顏色極為顯眼,門口標識還有三國語言翻譯,但是一進門就傻了。因為僅僅只有馬桶的衛生間根本就不叫無障礙衛生間!如果此前青龍寺那根「巧克力」色鐵鏽扶手是無障礙最後的倔強,那木塔寺的衛生間只能說是個擺設。
至於金花隧道,作為東二環主要幹線,在無障礙方面顯然沒有考慮,人行梯道毫不意外由許多級的陡峭臺階組成,對於輪椅人群很不友好。而非機動車道則是由三節極陡的斜坡組成,供自行車與電動車通過,從正陽的親身經歷來看,下坡極難控制速度,雖然中間會有緩衝休息平臺,但平臺本身過於短小,外加身邊呼嘯而過的電動車確實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而上行由於坡度實在過大就算身體前傾也會出現翹輪後翻的情況,考慮到體力和身體情況等因素一個人想要上來難度太高,而且這個坡實在太長,就算外掛輪椅車頭想要上去也會非常吃力。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以外,還是有很多做的好的地方。
比如地鐵,測評的兩個入站口,正陽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設施齊全,服務人員善良,雖然有些小細節不太合理,但比起其他地方來說簡直就是天堂。
也有好的景區,比如大唐芙蓉園。「園區內無障礙坡道是目前見到的最全面、遊覽線路最順暢的景區,沒有之一。」無障礙衛生間內部也堪稱豪華,各種全邊框扶手和設施,還配備了洗手液和消毒水,牆壁上一次性馬桶坐墊和衛生紙也都是真正有貨的。正陽笑稱:「果然還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至於那架位於高新區科技六路,木塔寺旁邊,號稱西安最強無障礙人行天橋情況又是怎樣呢?
正陽現身說了法:天橋南側是一個螺旋形式的無障礙坡道,但因為坡度較大,所以實際體驗極為費力,且由於休息平臺距離起點又過於遙遠,因此對體能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好在配套的扶手完備且堅固,可以滿足某些特殊情況的需求。天橋反向下坡時會因為角度過大導致車輪速度難以控制,雖然採用了最新陶瓷防滑材料,但這比起車輪慣性以及速度和角度來說實在杯水車薪。上行至天橋頂部後,會發現路面比較平整,並且防護措施也到位。但不巧的是電梯還未啟用,整體性比較差,盲道的鋪設也沒有相應的跟進,在細節方面還是有一些不成熟。
雖然有以上的問題,但正陽表示還是很開心。「相較於傳統人行天橋幾乎沒有無障礙設計而言,木塔寺天橋的確可以說是西安無障礙最完善的天橋了,在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我們會對這樣的公共無障礙設施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雖然目前來說實際體驗情況略差,並且細節處理也略顯糟糕,但是對比以往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正陽有時候會想起剛去特校,有老師給班上的孩子解釋,什麼是殘疾?
「殘疾只是一組數據罷了,它是個比例,而你們不過是剛好成為了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你們跟其他人沒有什麼區別,雖然你們將來需要面臨的困難很多,但也證明了你們是更棒的一群人,所以你們不要放棄自己。」
「10年前的西安沒有地鐵,計程車見到我們也基本上就是一腳油門,至於公交車,就更不敢奢望,像我這樣的人想要出門,就只能靠最原始的方法:手劃。所以漸漸地,我們再也不會出門了。」
而長大後發現,走出去,只有主動走出去,才是拯救自己,解脫家人的最好方法。
跟著正陽走了一天以後,他說一定要帶我去個地方,那是一家公益便利店,裡面的店員都在埋頭整理貨物,看到陌生人會很緊張。「他們都患有自閉症,能出來工作真的超級不容易,你看,雖然他們害怕,但是真的跟你對視的話,他們還是會笑的很開心。」
「外面的世界那麼大,我想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幫助到跟我一樣曾經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因為我知道的,我們不可能活成一座孤島。」
作者 | 湯加 | 貞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