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電影市場,終於在9月有了一絲回溫!指導過《星際穿越》、《黑暗騎士三部曲》、《盜夢空間》等大片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帶著他的新作《信條》為已經沉寂了9個月的世界電影帶來了生機!不過《信條》依然保持了諾蘭一貫的「燒腦」風格,很多人表示不僅電影看不懂,就連影評也要看不懂了!
而且這部神作不僅燒腦,畫面也是一等一的好看!這並不只得益於諾蘭一向為人稱道的出眾審美,更離不開歐洲那些驚豔的風景!今天我們要重點說的地方,就是《信條》裡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座城市,過往,親自到過這裡,甚至知道它名字的中國旅行者都少之又少,而在《信條》之後,這裡很可能會成為大家重點關注的歐洲目的地。
這就是歐洲面積最小的首都之一,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古城——塔林。作為「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古稱「科累萬」,後稱「烈韋裡」,1997年,整座塔林古城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保護目錄。這座古老的小城中,究竟藏著哪些必去之處呢?
林納哈爾
《信條》中出現的基輔歌劇院,真實取景地其實是在塔林的林納哈爾,林納哈爾整片區域,包括一座可以容納5000人的圓形露天劇場、一個冰場、一個小型海港和一個直升機場,最初是作為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帆船比賽場館存在的,而電影選擇在這裡取景時,林納哈爾其實已經破敗不堪了。
劇組花費了大價錢和大功夫,翻新了歌劇院等場館,現在,這裡非常具有蘇聯風情的硬核建築風格,一直被當地人認為是最佳觀景臺,也是探訪小眾風景的遊客們必到之處,拾階而上,還可以從高臺上感受波羅的海海風,俯瞰塔林的城市全貌。
塔林港口
塔林建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紀中葉,在歷史上曾經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樞紐,因此也被稱為「歐洲的十字路口」。自然,塔林的港口也是相當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信條》中的奧斯陸港口,也是在塔林港口取景拍攝的,時至今日,這座港口塔林港依然是波羅的海沿岸最大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作為旅行者,Reidi Tee和Prita海濱長廊是欣賞到塔林港風光的特別之處,而如果有機會從海上看向港口,滿城中世紀建築風格的塔樓等讓人頓生穿越之感!
塔林歷史中心
中世紀的塔林老城非常繁榮,當時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會、宗教階層和封建權貴的聚集地,下城則是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居住地。如今塔林老城是東北歐唯一保留了完整中世紀風貌的城市,塔林歷史中心所在的老城也被認為是塔林最美的地方之一,建議大家先在這裡的遊客中心免費領取地圖,這樣穿梭在古城中才不會迷路,不然錯綜複雜的中世紀建築真的容易讓人找不到方向。
塔林老城觀景臺
這座觀景臺是拍攝塔林老城「證件照」的最佳位置,而且不收門票,全天開放,想幾點來都可以~觀景臺上可以拍攝到老城西側城牆的幾座塔樓和聖奧拉夫教堂同時入鏡的絕美場景,午後至黃昏,是不容錯過的時間段,太陽順光灑在城牆和老城的建築上,城市公園內大片鬱鬱蔥蔥的森林,如果是秋天到此,更加美不勝收。
塔林的整座城市,還有這許許多多值得探訪的地方,這幾處作為代表,還有如在物種展示上非常有特色的的塔林動物園、同樣在《信條》中出現的涅瓦拉尼亞法院大樓等等地方,總之,這是一座既可以聖地巡禮,也可以慢下來,靜靜體會的小城,非常適合作為歐洲眾多大城市之間的調劑,深度漫遊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