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均是臨床常用降壓藥,兩者究竟有何區別?臨床上該如何選擇?
1
藥學特徵有何區別?
「氨氯地平」與「左旋氨氯地平」的關係即為外消旋體與左旋體的關係。外消旋體是一對對映體右旋體和左旋體的 1:1 混合物。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壓作用是右旋體的 1000 倍,是 1:1 外消旋體的 2 倍,右旋體幾乎無降壓作用。
服用外消旋體氨氯地平後,左旋體半衰期明顯長於右旋體,前者為 50.6 小時,後者為 35.5 小時,且左旋體吸收優於右旋體。
2
降壓療效有何區別?
通過手性藥物拆分技術去除右旋體的左旋氨氯地平有效地保留了外消旋體氨氯地平的降壓作用。
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控制 24 小時血壓,尤其對夜間血壓控制具有獨特優勢,還可有效防止清晨血壓急驟升高,減少血壓劇烈升降,從而有效維持重要臟器血流,保護靶器官功能。
01.伴腎功能損傷的高血壓患者
左旋氨氯地平可持久、平穩、安全的降壓,且不會引發低血壓,停藥後也不會發生反跳現象;可直接作用於血管,通過擴張腎小球入、出球小動脈,降低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力,避免蛋白尿出現,臨床廣泛應用於伴腎功能損傷的高血壓患者。
02.伴血糖及血脂異常的高血壓患者
左旋氨氯地平可降低頸動脈內膜厚度,有效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對血糖、血脂影響較小,故可用於伴血糖及血脂異常的高血壓患者。
03.伴心力衰竭的高血壓患者
左旋氨氯地平在降壓的同時對心絞痛和心肌缺血具有管控作用,因此,也是心力衰竭伴高血壓患者的首選藥物。
3
耐受性與安全性有何區別?
左旋氨氯地平在有效保留外消旋氨氯地平降壓效果的同時,使服藥劑量減少了 50%,降低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使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與氨氯地平相比,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水腫和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且依從性高,耐受性更好。
應用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緩釋片、非洛地平緩釋片出現水腫的患者,改用左旋氨氯地平後下肢水腫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
4
用法用量有何區別?
氨氯地平用於治療高血壓,單純應用或與其他抗高血壓藥合用均可;還可用於慢性穩定型心絞痛和血管痙攣性心絞痛患者。
用法用量:起始 5 mg qd,以後可根據情況增加劑量,最大劑量為每日 10 mg;與其他藥物合用時,或是老年人、肝功能不全、瘦小虛弱的患者,起始劑量為 2.5 mg qd。
左旋氨氯地平主要用於高血壓與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
用法用量:通常口服起始劑量為 2.5 mg qd,最大劑量為 5 mg qd。
瘦小者、體質虛弱者、老年患者或肝功能受損者起始劑量為 1.25 mg qd;若 1~2 周后血壓達標不理想或心絞痛症狀控制不滿意,可逐漸增加至最大劑量。
5
藥物相互作用有何區別?
氨氯地平與克拉黴素聯用會增加氨氯地平的血藥濃度;與辛伐他汀聯用增加肌病的發生風險,服用氨氯地平的患者應將辛伐他汀劑量限制在 20 mg/d 以下。
左旋氨氯地平不影響阿託伐他汀、地高辛、乙醇的藥代動力學;可與噻嗪類利尿劑、ACEI、抗生素及口服降糖藥聯用;與西咪替丁聯用時不改變本品的藥代動力學。
| 提問:
氨氯地平 vs 硝苯地平,原發性高血壓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