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像藝術將信仰與藝術完美結合,用於祈禱、聖事和禮拜活動之中,旨在引起信仰者靈性上的共鳴,為其實現靈性超越提供一定的支持。雖聖像的題材比較固定,色彩相對單調,但以其神聖之光和拯救之力引導祈禱者與聖像原型之間的神秘交流,具有重大的信仰價值和現實意義。
俄國神學家布爾加科夫在概述東正教特點時寫道:「全世界基督宗教的每一個分支都有自己特有的才能:天主教具有權力組織者的才能,基督新教具有日常生活和理智的誠實性的倫理才能,東正教民族,首先是拜佔庭和俄羅斯,則具有洞見神靈世界之美的才能。」
聖像是東正教傳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僅作為東正教堂的室內裝飾和教會禮拜的必需之物,而且進入了東正教信仰者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傳統。
東正教會之外的現代人,在觀看聖像畫的時候,所感受到的往往是其畫面色彩單調,人物面容古板。但聖像因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傳統而具有其獨特的藝術之美。聖像所著力表現的不是自然感性的美,而是引發靈性的超越之美。那麼,如何認識和欣賞聖像之美?要回答這個問題,應從了解聖像內涵開始。
在《基督教百科全書》(俄文版)中,對聖像做了如下定義:
「聖像(來自希臘語εικων——畫像),是在基督教會中對耶穌基督、聖母和聖徒的畫像的稱呼,它們具有神聖性,被用作宗教活動的對象,它們作為形象能夠使祈禱者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提升,使其朝向所畫的人物」。
基督聖像《有權力的救主像》
聖徒聖像《聖尼古拉像》
節日聖像(《舉榮聖架節聖像》)
從這個定義中我們看到,簡單來說,聖像包含兩個要素:
第一要素,所畫的對象和人物:聖像所畫的人物包括耶穌基督、聖母、聖徒、天使;《聖經》和教會史上的事件(教會節日)。
那麼,為什麼要畫這些人物、事件,而不可以有其他題材?這是由聖像的特殊功能決定的。
聖像的第二要素,即聖像的用途:聖像具有特殊的、非日常的、神聖的作用,是在祈禱、聖事和禮拜活動中所使用的對象。這些活動的宗教意義是人與上帝的神秘交流,所以具有教會所說的神聖性。大多數聖像集中於東正教堂的聖像壁。
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聖母安息教堂聖像壁
那麼,在東正教會神學中是如何認識聖像的?
基督宗教的早期教會為了更好地領會《聖經》,提出了在幾種水平(或幾個層次)上閱讀聖經的原則。按照奧古斯丁的歸納,閱讀《聖經》有四個水平:字面水平,寓意水平,道德水平,神秘解釋水平。
這個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也適合於對聖像的認識。我們也可以說認識聖像有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字面的認識,即了解題材,所畫的是誰或什麼,是與哪一段聖經文本或聖徒生平或禮拜儀式相對應的;
第二個層次是象徵方式上的認識,即揭示這幅畫像中所包含的神學思想,在此重要的是理解繪畫的表現手法,包括色彩、光線、姿式、空間、時間、細節等;
第三個層次是道德教導上的理解,即體會這一聖像具有哪種神聖性的道德典範意義。這是聖像與祈禱者(觀賞者)的反向聯繫,不是觀賞者認知聖像,而是聖像作用於觀賞者,聖像成為主動者,觀賞者成為被動接受者;
第四個層次是神秘解釋上的認識,從可見的東西開啟出不可見的東西,進入與聖像原型的直接神秘交流,從而開啟聖像的深刻內涵,並對觀賞者的內在精神發生實在的作用。東正教會認為,聖像是朝向另外世界的窗口,神聖力量和拯救之光透過這個窗口達到祈禱者。
下面我們以《弗拉基米爾聖母像》為例,具體說明認識聖像的四個層次。
《弗拉基米爾聖母像》是東正教最著名的聖像之一,是拜佔庭東正教藝術的傑作,作於12世紀初期的君士坦丁堡,不久被作為禮物送到基輔,在弗拉基米爾得名,成為俄羅斯東正教會的聖物,同時也被作為古代俄羅斯藝術史的代表作品。現藏於莫斯科特列基亞科夫美術館。
《弗拉基米爾聖母像》
第一層次,從題材上看。此聖像所畫的是聖母懷抱聖子小耶穌基督。在肖像類型上屬於「感動」類型(希臘語「Елеуса」)。與「徵兆」類型、「指路者」(示道)類型不同。
第二層次,從象徵手法上看。了解這幅聖像所使用的象徵手法,與聖經內容的關聯等,以便理解線條和色彩所表現的神學思想。在這幅聖母像中,聖母和基督頭上的光環是神聖性和神的榮耀之光的象徵;聖母和聖子的臉的貼近象徵著地上存在和天上存在的結合,聖母本身也象徵著基督的教會。雖然這幅聖像表層有一些修復的痕跡,但聖母和基督的面容保存完好,可以充分表現聖像的內涵。聖母的臉上籠罩著深深的憂傷,眼睛狹長而深陷,目光中透出憂鬱的沉思,小而薄的嘴唇緊閉,橢圓下尖的臉型,典雅的鼻子輪廓,都突出表現了這一面容的崇高和非此世之美。這樣把人可接近的、人性的痛苦,與人之上的、超世界的靈性結合起來。
第三層次,從道德教導上看。這幅聖母像具有怎樣的教育意義呢?按照東正教會的神學觀點,聖母不僅僅是一個虔誠和神聖的聖徒,她也是在世上誕生的人中最完善的人,得到了完全神化的人,她的地位要比司智天使和六翼天使還高。這就意味著,對於走在主的道路上的世人來說,不僅有可能得到永生的拯救,而且可能達到更高的、「神化」的精神高度。
第四層次,從神秘交流與神跡上看。聖像的主要功能是用來祈禱的。聖像是宗教神學概念,在神人交流這個水平上,對聖像的祈禱是一個神秘境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個神秘境界。神人交流可以創造奇蹟。俄羅斯民族自古就崇敬那些創造奇蹟的聖像。這幅《弗拉基米爾聖母像》是俄羅斯最著名的創造奇蹟聖像。在俄羅斯歷史上,神通過這一聖母像顯現了許多徵兆和創造了許多奇蹟 。
《路加畫聖母像》
在初步認識了聖像的宗教含義和認識方法之後,我們就可以進一步體會聖像與普通繪畫的內在區別。
聖像與通常意義上的繪畫是有許多不同的。這一區別包括內在區別和外部區別。內在區別,即聖像與繪畫所包含的內在意義之區別。外部區別,是人物形態、空間畫法、光影效果等方面的區別。我們在此先講內在區別。通過這些內在區別,可以解釋這樣一個問題:在什麼意義上說聖像不是出自人手的?
我們把聖像與繪畫的內涵區別劃分為三個方面。
藝術領域裡的通常意義上的繪畫,是畫家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藝術想像創作出來的形象,是畫家表達自己世界觀的形式。而畫家的世界觀依賴於歷史處境、政治制度等外部條件,以及他本人的性格和個性等內部條件。個人世界觀之下的世界是自然世界,人是自然人,自主自足的人。
聖像畫家的世界觀則是宗教的(東正教會的)世界觀。教會世界觀之下的世界是受造的世界,人是受造的、非自足的人。此外,教會不是個人,而是全體信徒的共同信仰, 是教會傳統(聖傳),受這一傳統的培養,也受這一傳統的限制。因此聖像不像藝術繪畫那樣有自由多樣的題材和表現手法,也不突出表現畫家的藝術個性。當然,另一方面,不同的聖像畫家也各有自己的藝術風格。
繪畫中鮮明體現著作者的個體性,這一個體性體現在繪畫風格、構圖方式和色彩選擇上。聖像沒有作者籤名,因為作聖像畫不是畫家的自我表達,而是作上帝的工,是一種特殊的修行。
繪畫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因為繪畫藝術是通過感性來認識和反映周圍世界的方式。聖像則不具有外部感情色彩,而是精神體驗的表達。
從創作主體的直觀來源來看,繪畫藝術作品的創作來自畫家的技術功底和藝術靈感。對畫家來說,技術和靈感同樣重要,前者是學習積累獲得的,後者是藝術天賦。
聖像的繪製則主要是用線條和顏料等藝術手法來表達上帝啟示。對聖像畫家來說,藝術手法是次要的,上帝啟示是主要的。用形象的表達可以說,畫家不是自己在作畫,而是上帝通過天使來指導畫家作畫。
通常作畫的過程是畫家的藝術創作過程,對所觀察到的外部形象進行描繪,當然也有藝術想像和創造,但主要還是有客觀依據。從聖像的繪畫過程來看,早期基督教和中世紀的聖像畫家都是修士,畫聖像是一種修行方式,畫聖像的過程是與上帝、基督、天使、聖徒的神秘交流過程。
按照東正教聖像神學的觀點,聖像繪製過程有兩個場地。第一個場地是人的內心,聖像首先應當通過祈禱和神秘體驗而在心裡無形地畫出來,這是在心裡看見了神聖形象。這種神秘精神體驗給聖像提供了真實的內容和可靠性;而聖像所參照的樣本提供的,則是教規形式和歷史的可靠性。只具有形式而沒有神秘可靠性的聖像,被稱作「沉睡的聖像」,也可能它看上去外表很美,但它聽不到向它的祈禱,就像睡著一樣。第二個場地則是現實作畫的場所。
俄國哲學家弗洛連斯基說過,「聖像要麼大於藝術,要麼小於藝術」。聖像作為東正教禮拜活動的要素,具有宗教神學的內涵與功能。同時,作為畫像本身,也具有藝術的特徵與價值,認識聖像的含義有助於對藝術精神層面的深入理解。
(注:作者徐鳳林,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東正教、俄羅斯哲學,乃國內極少數對東正教聖像進行研究的學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