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新基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等國家戰略和時代布局,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招大引強升級沿江產業高地
□蘇報駐太倉首席記者 顧志敏
走進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百億級的蘇寧環上海電商產業園項目正在快速建設,項目建成達產後將實現年銷售收入150億元,年稅收1.5億元。
當前,太倉港區通過招大引強,以一個個產業項目為抓手,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新基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等國家戰略和時代布局。
站在收官「十三五」、開篇「十四五」的重要節點上,太倉港區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建鏈擴鏈強鏈並舉、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互融,著力構建主導、先導、特色產業齊頭並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競爭力更強、標識度更高的沿江產業高地。
三大主導產業擴鏈延伸加速集群發展
作為京東重點培育的第三隻「巨型獨角獸」,京東健康建設的醫療器械和保健食品華東總部,今年銷售額預計超20億元,到2024年將突破60億元。攜手京東打造的這一「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項目,成為太倉港區三大主導產業擴鏈延伸的典型。
近年來,緊跟產業發展趨勢,以高端裝備、功能材料、健康醫藥三大優勢主導產業為主攻方向,太倉港區不斷拓寬拉長產業鏈條,以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推動集群發展加速。
今年,寶潔在太倉工廠入選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燈塔工廠,並增資1億美元,開工建設新智造中心,打造集智能生產、客戶化定製、電商分揀於一體的供應鏈中心,推動生產製造更貼近消費者。
同時,利潔時全球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省重點項目科方生物加快建設,卓阮生物產業基地竣工,尼沃諾斯、飛康生物等5家診斷試劑企業進入產業化階段,思柯拉特CT球管開始量產,在一個個優質項目的帶動下,健康醫藥產業跨入爆發期。
高端裝備產業加速集聚。今年,太倉港區新增森嵐吸附式製冷設備、寶得流量設備等5個德資項目。新加坡INGCO智能裝備、美國之寶(中國)製造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電機龍頭鳴志太倉智能製造產業基地投產在即,同高科技智能裝備、南華機電等項目竣工投產。
新材料產業高位突破。在中廣核、中化+霍尼韋爾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下,主攻發展高分子聚合及改性材料、精細化工新材料、光電子材料等。今年成功引進藝康免洗凝膠、日本三悠電子高分子材料項目。特別是中廣核高聚物材料項目重點打造核電裝備材料、核級電纜、高聚物線纜材料產業基地,項目達產後年產值可達50億元。
立足新基建前瞻布局三大先導產業
今年,由華能集團、中信集團、寶武集團共同投資的太倉清潔能源數字產業園項目落戶太倉港區,總投資100億元,目標是建成全省一流、國內知名的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數字產業園。
作為太倉港區今年招商引資的力作,這個由3家世界500強央企聯手投資的數字產業基地項目,對當地產業布局具有導向意義。
「我們主要利用華能太倉電廠的存量土地,建設高效能燃氣機組電力基地、大數據中心、超算中心。」華能江蘇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孜平介紹。
今年,太倉港區危中尋機,搶抓新基建戰略機遇,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產業關鍵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三大先導產業,加快建鏈步伐。大力招引5G、超算中心、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優質項目,積極發展數字經濟。
東軟太倉信息產業學院暨數字工場啟用,10萬平方米的歐美產業園二期、6.5萬平方米的太倉港科創園一期開工,緊鄰港城規劃預留產業用地,成為引進規模型先導產業的主陣地。
今年前三季度,太倉港區先導產業企業實現產值83.3億元,同比增長5.1%,佔港區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14%,較2019年末提升1個百分點。
圍繞先導產業布局不斷建鏈的同時,太倉港區以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數位化轉型,提升電力能源、輕工造紙、石油化工三大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今年,太倉港區新增6家智能車間,玖龍集團投資50億元的智能裝備產業園項目一期竣工投用,華能等企業投資的清潔能源數字產業園實現數位化轉型。
特色產業推動「物流通道」升級「增值樞紐」
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公布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以太倉港為主要載體的蘇州(太倉)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成為全省唯一入選項目。
推進區港聯動,打造特色產業。近年來,太倉港區主動布局,推進物流周轉向價值創造轉變,引進更多重量級臨港現代物貿項目,加快建設港口航運物流運營中心、知名品牌物貿結算中心、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樓宇經濟創新創業中心。
優衣庫中國區電商總倉、沃爾沃汽車華東物流中心、似鳥華東商貿物流中心、蘇寧環滬電商運營中心、米其林輪胎華東倉……伴隨著港口吞吐量不斷躍升的,是一個個物貿總部的落地,帶動物貿產業與港口流量實現同頻共振。
今年,太倉港綜保區累計完成進出口貨物8萬噸、貨值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5%、33%。太倉港區全年物貿產業稅收同比增長20%以上,預計新增年銷售額超100億元物貿企業1家,超50億元物貿企業3家。
「國字號」的新身份,同時也是一種鞭策:今後,太倉港區如何用好這一國家級平臺,為區域內企業賦能、為太倉發展助力、為長三角腹地服務?
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太倉港正積極利用國家級樞紐平臺,加快完善千億級物貿基地產業鏈。
洋山-太倉港通關監管一體化實現閉環,太倉港綜保區獲批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近期連續的政策利好成為聚鏈增效的強勁助力。而一個個接踵而來的優質項目,則為這份藍圖描繪了現實模樣。
投資70億元的鐘鼎供應鏈產業投資項目、投資2億美元的夸特納斯集採集配加工銷售中心項目籤約落戶,CJ 榮慶、平伊大健康、蘇寧環上海電商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建設,總投資16億元的海通(太倉)汽車碼頭項目竣工。
「物流通道」正在一步步升級為「增值樞紐」。「今後,我們將充分發揮主動性,下好先手棋,找準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中的方位,展現全面融入上海的港區作為,放大重要樞紐門戶城市的港區地位。」太倉市委常委、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徐志強說。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