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瞭望訪談
努力開創幸福泰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訪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
「『泰州要彰顯江海文化的底蘊與自信,全力打造令人嚮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產業增長極』,這是省委賦予泰州的時代使命。全市上下要咬定這一目標,展現泰州作為,體現泰州擔當,作出泰州貢獻。」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在接受新華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泰州要始終堅持做強產業、做強城市,在醫藥產業規模發展、農業現代化、高質量跨江融合、城市宜居品質、長江生態保護等領域「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努力開創幸福泰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記者:「十三五」期間,泰州在產業強市方面取得累累碩果。請介紹一下泰州的產業發展成就與亮點。
史立軍:製造業是泰州的「老底子」,但長期以來產業層次不高、結構偏重。我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泰州最有特色、最有優勢的產業重點發展,聚力打造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高端裝備製造和高技術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取得明顯成效。
醫藥產業規模達1200億元,持續多年保持全國地級市第一。全市造船完工量佔全球的1/10、全國的1/4、江蘇的1/2。2020年,總投資80億元的長城汽車整車項目11個月竣工投產,創造重大項目建設的「泰州速度」。化工及新材料產業先後落戶世界500強近20家,擁有世界「單打冠軍」產品10餘個,形成較完善的產業鏈。
泰州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逆勢而上,得益於我們採取3個大動作:
一是在全市層面進一步強化產業強市的戰略地位,明確做強產業的目標思路,出臺一系列助推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做強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把園區改革作為頭號任務,推進「兩集中三剝離」,開展「三比一提升」,園區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
三是堅持項目為王,成立重大項目服務部,建立「大樹底下乘好涼」平臺和機制,不斷提高項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以高質量的產業項目支撐泰州高質量發展。
記者: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下一步泰州將如何謀篇布局、科學謀劃,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史立軍:奮進新徵程,我們將認真貫徹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和中央及省委全會精神,全力打造令人嚮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產業增長極。具體來說,泰州要做到「五個高」:
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成為長三角特色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位造業集聚地,打造全國領先的醫藥地標產業,力爭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000億元。
二是打造高顏值城鄉,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集聚度,全力打造大江風光帶、生態經濟帶、水鄉風情帶,形成具有泰州特色的城鄉融合示範模式。
三是創造高品質生活,始終把民生工作作為「心中工作」,紮實抓好民生幸福十大行動和「民八條」措施,建立主動發現和解決民生問題的新機制,建成人民滿意的幸福城市。
四是實現高效能治理,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更高水平的誠信泰州、平安泰州、法治泰州。
五是建設高水平隊伍,堅持實幹至上,弘揚「三個不相信」精神,切實用好「駿馬獎」「蝸牛獎」,培養壯大高素質專業化的幹部隊伍。
這「五個高」,就是泰州「十四五」發展的美好願景。我們要咬定目標,努力把「令人嚮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產業增長極」一步一個腳印地變成現實模樣。
記者: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這是泰州一直堅持的發展方略,如今又一次突出強調共建中國醫藥城,出於哪些考量?
史立軍:在全市上下開啟新徵程的關鍵時刻,我們再次全面部署中國醫藥城的發展,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泰州作為全國唯一的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培育「泰州國家醫藥健康產業創新中心」,兩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都要求我們必須建好中國醫藥城。
二是當前全球疫情充滿更多不確定性,醫藥健康產業成為最具發展前景的「藍海」,而泰州醫藥產業最有希望、也最有可能在「十四五」的新賽道上制勝未來,我們必須統一思想,舉全市之力打造全國領先的醫藥地標產業。
中國醫藥城就是泰州,泰州就是中國醫藥城。我們要建設的中國醫藥城包括泰州全市域,要在全市迅速掀起新一輪支持中國醫藥城發展的熱潮。融合後的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在定位上應該是泰州的「特區」,聚焦「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標,力爭到2025年醫藥產業規模達2500億元,成為泰州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幸福泰州的示範區。
Part 02
瞭望觀察
探尋「幸福水天堂」的三個發展密碼
去年12月17日至18日,「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報導組來到泰州,探尋「幸福水天堂」的發展密碼。
密碼1 做強產業,崛起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
深冬時節,位於江陰長江大橋下遊15公裡處的靖江新時代造船公司廠區內,一片繁忙景象。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之一,新時代造船公司具備年建造10萬-30萬噸級各類船舶500萬載重噸的生產能力。
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
「去年1月至11月底,我們完成交付出口船舶26艘,出口額超12億美元。」新時代造船公司副董事長朱炳康介紹,公司堅定發展信心,謀求轉型升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一年後,現有在手船舶訂單42艘、意向訂單29艘。」
泰州是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全國最大民營造船基地、世界最大船用錨鏈製造基地。經過多年發展,泰州船舶產業從造、修、拆船到配套,產業鏈基本完善,擁有新時代造船、揚子江船業等排名全國前五的造船企業,是泰州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2019年,泰州造船完工量累計突破千萬載重噸,佔全球、全國和全省的10.15%、27.37%和55.75%。
在長城汽車泰州整車生產車間,智能化設備在有序運轉,一臺臺時尚復古的「歐拉好貓」汽車雛形初現。泰州工廠是長城集團在國內的第8個整車生產基地,總投資80億元,2019年11月開工,創下中國整車製造項目11個月建成投產的「泰州速度」。
長城汽車泰州工廠
在去年4月召開的產業強市推進大會上,泰州印發《關於打造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推進產業強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2年)》,圍繞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產業、高端裝備製造和高技術船舶產業、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構建特色鮮明、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為泰州加快建設長三角先進位造業特色基地繪製發展藍圖。
產業強市,泰州確立清晰的「三年目標」:到2022年,三大先進位造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力爭達到60%;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0億元,培育年主營業務收入千億級企業1家,百億級企業6家,50億-100億元企業10家,10億-50億元企業50家;三大先進位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到7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50%,年均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家,建成長三角地區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密碼2 做大特色,誕生一批「全球第一」
作為全國唯一的醫藥類國家級高新區,泰州醫藥高新區已落戶1000多家知名醫藥企業。復旦張江藥業的「海姆泊芬」、泰凌生物的「喜滴克」等兩個1.1類新藥先後投產,30多個一類新藥取得臨床批件。
泰州中國醫藥城是國家唯一的新型疫苗及特異性診斷試劑產業集聚發展試點,省政府也明確將泰州作為全省疫苗重要發展基地和產業發展中心。在泰州醫藥高新區疫苗工程中心副主任彭福中的帶領下,採訪組一行了解到一個又一個全球、全國「第一」「唯一」在這裡誕生。
中國醫藥城疫苗工程中心。蔣文超 攝
中國醫藥城的疫苗產業集聚度是全國同類園區中最高的,已有10家人用疫苗企業、3家動物疫苗企業,擁有各類疫苗產品近50個。國際首創品種4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有望填補國內自主生產空白,9價HPV疫苗、狂犬疫苗等一批重磅產品即將上市。
最讓彭福中感到自豪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醫藥城迅速行動,7家單位覆蓋全國5條技術路線的新冠肺炎疫苗的臨床研究和樣本檢測工作,為全球抗疫行動奉獻泰州力量。
瑞科生物技術公司董事長劉勇說,公司已有重組新冠疫苗、HPV系列疫苗、帶狀皰疹病毒疫苗為代表的多條市場容量百億級別產品線處於產業化不同階段,後續創新平臺和品種系列也在逐步展開。去年11月23日,瑞科生物新冠疫苗產業化基地開工,開始布局疫苗產品全球市場。
在泰州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中,有近百家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國內細分行業排名首位,都是名副其實的「單打冠軍」。作為全省首批13家省級開發區之一,泰興經濟開發區已入駐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12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9家。擁有氯乙烯、酞菁顏料等21個世界「單打冠軍」產品,燒鹼、苯乙烯等產品在國際上佔有較大市場份額。
密碼3 做優品質,彰顯幸福城市魅力
深冬時節,泰興市虹橋生態景觀廊道,碧水悠悠,野鴨遊弋,生態整治後的長江岸線已成為市民休閒的網紅打卡地。
「擁有24公裡長江岸線的泰興,將50%以上的岸線進行生態化修復,打造生態融合區、田園風光區、人文體驗區。」泰興市長江溼地和綠色廊道工程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馬書寧說。如今,「船廠變森林,魚塘變溼地,江堤變賽道,工廠變公園」已成現實模樣。
綠色,是「幸福水天堂」的底色。泰州近年來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率先在全國啟動長江「大體檢」,創新實施「健康長江泰州行動」,設立「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指揮中心,成為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和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雙試點」城市,創造多個全國「第一」「唯一」,國、省考斷面水環境質量連續5年領跑江蘇,長江幹流常年保持Ⅱ類水質,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系統性、科學性全面提升。
江蘇鹽稅博物館外景
漫步城市街頭,滿目蒼翠如畫;城市書房內,不少市民埋頭讀書,透出這座城市濃濃的文化氛圍。位於大運河泰州古城護城河集中展示帶的江蘇鹽稅博物館,是嵌入泰州古鹽運河文化帶生態人文「項鍊」中的一顆明珠。館內鹽稅史料的展陳採用現代科技手段,以多媒體、智能化、數位化技術,展現鹽稅文化發展史,讓參觀者沉浸其中。
「幸福水天堂,泰州等你來。」近年來,泰州堅持將全部財力的75%、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於改善民生,不少民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率先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聯動機制,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保持全省最低水平;率先實施健康扶貧補充保險,參保受益面惠及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率先推出養老服務「三張券」(機構託養券、社區照護券、鄰裡互助券),形成「泰有福」養老服務品牌;率先實現優質高中全覆蓋;率先推進「全市域」網格化社會治理,萬人刑事案件發案率全省最低。
「泰州的『泰』,從字形上看,上面一個『三』,下面一個『水』,中間一個『人』,合起來就是『人在三水中』。」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這樣解析泰州的「泰」字。現在的泰州,致力推進人民滿意的高質量發展,正努力建設成令人嚮往的「幸福水天堂」,呈現出康泰、富泰、祥泰的盛世景象。
Part 03
瞭望點評
發揚「三個不相信」精神
建設「三泰」美好家園
卞志村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泰州這座城市開放包容、溫和敦厚,又堅忍不拔、一往無前的獨特氣質。黨的十九大以來,泰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致力推進人民滿意的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令人嚮往的「幸福水天堂」和崛起中部的產業增長極,呈現出康泰、富泰、祥泰的「三泰」盛世景象。
建設「三泰」美好家園,發揚「三個不相信」精神是力量源泉。71年前,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楊根思以他的忠誠、膽識、擔當和血性,熔鑄「三個不相信」精神。「十四五」時期,泰州要敢於拿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的豪氣,勇於展現「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的膽氣,始終保持「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勇氣,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建設「三泰」美好家園,推進產業強市是重要基礎。「十四五」時期,要聚焦發展醫藥、高端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實現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成為長三角特色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位造業集聚地;要致力提升產業能級,做特做強園區,招大引強項目,培大育強企業,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建設「三泰」美好家園,做好民生工作是內在要求。「十四五」時期,要堅定不移地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治標更治本、重均衡更重優質,致力建設幸福泰州;要把生態環境投入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堅持以發展的「含綠量」體現發展的高質量,致力建設美麗泰州;要積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著力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致力建設平安泰州;要堅持打好文化牌,彰顯江海文化的底蘊與自信,致力建設文明泰州。
(作者卞志村系江蘇現代財稅治理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研究員、南京財經大學教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