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父妾,搶子妻,報應是什麼?春秋那點事兒

2020-12-15 北之陽吹來的風

兄弟情深,父親亂倫,該有啥報應?

水湯湯,流去過往,留下一段醜話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淇水湯湯

貪色亂倫

衛宣公晉,私生活混亂,毫不檢點。

公子時看到父親莊公的妾夷姜貌美如花,趁機私通,生下一個兒子,名急子。

私通父妾

宣公即位,夷姜得到寵幸,如同夫婦,就許立急子為繼承,託給右公子職。急子十六歲,聘取齊僖公長女為妻。

宣公聽說齊女有絕世容顏,心聲貪慾,而難以開口,在淇河邊上修築高臺,朱欄華棟,建立宮室,極為華麗,叫作新臺。把美少女姜氏接到新臺,自己娶為妻子,後人稱作宣姜。

宣姜

急子來到新臺復命,以庶母的禮節拜見姜氏,急子心無怨恨。宣公每日到新臺尋歡作樂,三年時間與齊姜接連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名叫壽,次子名叫朔。

強娶子妻

宣公特別寵愛齊姜,想自己死後,把衛國江山傳給壽、朔兄弟。急子成了多餘的人。

心腹之患

公子壽天生重孝重友,與急子像同胞兄弟一樣相愛,每次在父母面前,都說急子的好。急子天性溫良,舉止謹慎。

公子朔稟性卻迥然不同,天生狡猾,依靠母親寵愛,暗中蓄養死士,心中懷有非份之想。憎恨嫌棄急子和親哥哥公子壽。

貪歡

朔人小鬼大,經常用話激他母親:「夷姜被你奪寵,心懷怨恨,如果急子為君,她為國母,我們母子就沒有藏身之地了!」齊姜和公子朔合夥在宣公面前誣陷急子。

宣公和公子朔假借名義,派急子到齊國。在必經之路,算計急子。

寵愛

公子朔派死士裝扮成強盜,提前埋伏好要殺掉急子。公子朔報給了宣姜,宣姜心裡十分高興。公子壽探聽到殺死急子的計謀,悄悄地來見急子,告訴他陰謀。  

急子沒有出逃,毅然上路。公子壽哀哭苦勸不聽,心裡想代替兄長先一步死去,哥哥一定會逃脫。

兄弟情深

於是與急子送別。

公子壽就舉起斟滿的酒杯敬給急子。還沒來得及開口,不由得淚珠落在酒杯裡,急子忙接過來喝了。

送別

公子壽說:「酒被弄髒了!」

急子說:「我正想飲我們兄弟之情的酒!」

公子壽擦著眼淚說:「今天這酒,是你我兄弟永別的酒。哥哥要是看重兄弟之情,就多飲幾杯!」

急子說:「怎麼敢不痛飲幾杯?」兩人淚眼相對,不知不覺間已經醉倒呼呼大睡。

公子壽代替他前去引頸受刀,賊黨取下他的頭顱,裝在木匣。

急子醒來,乘船快走追趕公子壽,真像電流光絕、如鳥超群一樣快。

急子看到公子壽的頭,仰天大哭,甘願被殺。

死到臨頭

齊姜雖然心痛公子壽,但幸虧除掉急子,拔去眼中釘,正是半喜半憂。母親和兒子商量。

宣公聽說兩個兒子同時被殺害,嚇得面如土色,痛定生悲,淚如雨下。半個月後病死。

公子朔繼承王位,就是惠公。庶兄公子碩字昭伯,連夜逃奔到齊國。公子洩和公子職怨恨惠公,總想著為急子和公子壽報仇,只是沒有機會。

衛惠公親自帶兵去與諸侯會合。公子洩、公子職迎接公子黔牟即位。傳播衛朔陷害兩位哥哥和把父親氣死的罪惡。

天道輪迴的報應

齊侯怕衛國殺了宣姜,派公孫無知和公子碩一起去衛國,要公子碩和宣姜私通。

亂倫

公孫無知把齊侯的意思遍傳給衛國君臣,並告訴了宣姜,那宣姜也表示願意。

宣姜和公子碩於是成為夫婦。

亂倫的家族

衛宣公與父妾夷姜私通,而生了急子;現在他的兒子昭伯也和宣姜生了五個兒女。家法相傳,天道輪迴的報應啊。

相關焦點

  • 人們常念叨三妻四妾,三妻是指哪三妻,四妾又指的是哪四妾呢?
    所以,三妻四妾在古代不是什麼新奇的事。那麼,人們明明取得是一妻多妾,為什麼會將其歸納為三妻四妾?「三妻」和「四妾」又指的是什麼?一、何為三妻?在討論一夫多妻或三妻四妾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其存在的道理。
  • 春秋諸侯姬妾太多,勾心鬥角怎麼破?一次性娶九個女人,徹底根治
    最近幾年的宮鬥劇挺火的,相信看過的朋友都知道,這一類劇套路大致一樣,講的都是內宮之中君主的嬪妃姬妾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這些深居後宮的王的女人,相互之間拼死鬥爭,為的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君主的恩寵。
  • 民間俗語「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是什麼意思?道理很現實!
    民間俗語「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是什麼意思?道理很現實!民間的俗語文化,大多都是根據祖輩們的經驗與觀察所得,也就是說這些俗語其實都是來源於生活。「天子一取(娶)十二女,象(徵)十二月,三夫人九嬪。諸侯一取(娶)九女,象(徵)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庶人一夫一婦。」這是源自於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蔡邕在《獨斷》中的摘取片段,大意就是在古代三妻四妾,那還真不是一般人就能做的。還記得金庸寫的《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嗎?
  • 大家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指的是哪三妻,四妾又指的是哪四妾呢?
    三妻:有名無實三妻之中「嫡妻、偏妻、下妻」的劃分有一個最大的毛病,那就是實質上「嫡妻」的地位遠遠高於其餘二位,「嫡妻」也稱「正妻」,在封建家庭中它的地位與主人是持平的,漢代班固《白虎通.嫁娶》明確就指出「妻者,齊也。與夫齊體。」
  • 私通父妾,強娶兒媳,殺死兒子:荒淫的衛宣公
    03私通父妾衛宣公的父親衛莊公有個姬妾被稱作「夷姜」。「烝」在遠古時代,是一種經常發生的合理狀況,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父親的妾娶過來。但在後世,「烝」這種行為逐漸不被認可,被視為一種淫亂的行為。因此,有烝淫、烝亂的說法。至於衛宣公與夷姜是否是通過合理的「烝」在一起,還是烝淫在一起,我們不容易確定。
  • 古人所說的「三妻四妾」是什麼?「三妻」是啥?「四妾」又是啥?
    文/仗劍走天涯古人所說的「三妻四妾」是什麼?「三妻」是啥?「四妾」又是啥?古代男子的社會地位非常高,甚至一夫多妻,比比皆是。讓現代男士都非常的嚮往,但是時代是在不停進步的,所有曾經的那些糟粕的文化也終究會被剔除。
  • 揭秘古代姬妾制度:姬妾只是玩物,男子有妾無妻算單身
    筆者要告訴你個事實,中國曆朝歷代一直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其中姬妾是不能算做合法配偶的,只能大致算是物品,如果一定要概括一下,那就只能說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根據史記和周禮記載,早在氏族社會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媵制」,這是一種氏族首領才有資格實行的婚姻制度。即女兒出嫁時,女方必須以同姓侄女輩陪嫁。陪嫁過去的姊妹就是最原始的媵妾。
  • 古人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指啥?「四妾」又指啥?你知道嗎
    古時候女人沒有一點地位,可以說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女人嫁給男人,那就應該從一而終,但是男人卻不一樣,可以擁有三妻四妾。那麼我們常說的「三妻四妾」,「三妻」指啥?「四妾」又指啥?你知道嗎?
  • 吃瓜群眾常念叨的三妻四妾,那麼何為三妻?何為四妾?
    中國古代皇帝可以娶很多女人,大臣們娶妻娶妾數量也是不少,而現在女多男少的情況下,男人能娶到老婆就已經很不錯了,三妻四妾這種事情只能腦袋做夢想想,古代為啥能做到那樣,無非就是制度允許,或者制度管不到的地方。
  • 妾不如妻:宋代的妾在法律上處於邊緣地位,處境並沒有很大的提高
    宋代與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一樣,妾的法律地位並沒有像妻子的法律地位那樣明確,是因為妾始終是處於法律上和社會上的邊緣,可以說幾乎是沒有一點特權。在法律上,總體上塑造了一個三層的等級體系:妻高於妾,妾高於婢,而關於宋代妾的法律地位總體上沒有超出這一框架,學界也幾乎認同這一觀點。
  • 此人生了9個女兒,66歲另娶新妻,72歲生下一子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孔子的父親名字叫做叔梁紇,是魯國陬邑人,擁有「士」的身份,他是春秋時期魯國的陬邑大夫。他們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但是傳到他這一代的時候,由於家道中落,所以只是一個小奴隸主。而且宋國發生了戰亂,於是叔梁紇不得不帶全家人逃到魯國陬邑。
  • 陰差陽錯白揀妻,陰錯陽差妻成妓——悲劇本可避免|百家故事
    讓我們來看看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地方。首先,在假設認可迷信的前提下,這個作者的三觀很正。各位知道嗎?迷信的人,最基本的是信什麼?是信報應。尤其是現世報。本來相信報應就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安慰,再加上信現世報,就顯得迷信者更急於在短期內看到報應結果了。簡直是迷信中的迷信。那為什麼還要說作者三觀夠正?
  • 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是哪四妾?
    古人所說的三妻,指的就是「嫡妻」、「偏妻」、「下妻」。「嫡妻」,也稱為「正妻」,是男子第一次用轎子抬進家門、明媒正娶的妻子,又叫結髮妻子、元配、正室。就地位而言,嫡妻和丈夫平等,無論是在服制,還是其他禮儀制度方面,嫡妻均可享受同等待遇。在宋朝之前,無特殊許可,若有兩位正妻的行為,會被官府處於一年以上徒刑和相應的杖刑處分,並且會被強制離婚。另外,嫡妻也不能降為妾,無特殊情況,也不能被休棄。
  • 古人講:「妻不如妾、妾不如偷」,雖說得直白,卻道出女子的心酸
    在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個男人只允許娶一個正房夫人,但是只要實力允許也可以納很多的小妾。對於男人來說,妻子或者夫人是和當家的男人地位相等的,因為古代基本上都是門當戶對的婚姻,一個男人能娶什麼樣的妻子也取決於他自身的地位和財富。
  • 袁世凱的另一面:娶1妻9妾後院安寧,兒孫中名人輩出
    袁世凱出身於河南一個大家族,父親袁保中是當地豪紳,母親劉氏是袁保中的一個妾,因此袁世凱是袁家的一位庶子。5歲那年,袁世凱過繼給了叔叔袁保慶,叔叔還給他找來了啟蒙老師教他四書五經、學曲學武藝。袁世凱的軍事才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展露無遺,別人家的小孩都在讀書寫字,袁世凱就一個勁地舞刀弄槍,他還特別喜愛兵法,立志學習「萬人敵」。
  • 是否有平妻?
    平妻有兩種說法,一是商人的外室,二是妾三妻:指一妻,兩個平妻。不要以為這所謂的平妻和妻子有一樣高的地位,平妻也是妾。只不過是高級的妾而已。平妻,是對商人在外經商所娶女子的稱呼,實際上,商人在家鄉有正房妻子,平妻仍然為妾。
  • 古代正妻與妾室之分、子女嫡庶之別
    仿佛一個男人可以娶好幾個妻子,事實不是如此。中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無論是誰,哪怕貴為皇帝也只能有一個妻子——皇后。其餘的女人都不是妻,屬於姬妾。古代,子以母貴。母親是正妻,孩子是嫡子嫡女,母親是妾,孩子是庶子庶女。母親的地位決定孩子的尊貴程度。庶子女再要強,也是庶出。《紅樓夢》裡的探春,有才幹,有理想,王熙鳳都惋惜她沒託生在太太的肚子裡。
  • 從春秋到清朝,凡人杞梁妻為何能演變為神話中的「孟姜女」?
    任何神話,其總是以現實為依託,"孟姜女哭長城"也是如此,孟姜女在歷史上自然有其原型,那便是春秋時期的杞梁妻,但是杞梁妻何以會變成孟姜女呢?一、 孟姜女最早的名字——杞梁妻1、 春秋時記載的杞梁妻不哭——春秋禮法的維護者有關杞梁妻最早的記載是在春秋時期,《左傳》記載,齊侯攻打莒國,讓杞梁做先鋒,可惜杞梁戰敗而死。
  • 古語講「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是什麼意思」?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生妻」是什麼意思。有興趣的朋友,就隨著我的文章來一探究竟。 什麼是寡婦?比如魯迅的妻子朱安,魯迅一輩子和七子沒有夫妻之實,但是一樣的贍養她,因為魯迅知道一旦休妻,朱安在那個時代是活不下去的。 被休了的女人,就等於是「棄婦」在古代是很不受歡迎的。因為女人在那個時代沒有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利,只有逆來順受。還得遵循所謂的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有的女人一出生,命運就被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