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克裡6日至8日訪問越南時稱讚美越關係好轉,同時大談越南的人權問題,表示美越關係進一步怎麼走將取決於越南保護人權和自由的意願。他敦促越南顯示出更大決心推進法治改革,允許言論和集會自由。
美國同中國也存在人權爭議,但是克裡到中國來是不會這樣公開講話的。美國領導人訪問中國時表達這方面意見會很注意說話的方式,把人權問題作為談話議題長長單子中的一項順便提及,然後單獨面對西方媒體強調他們「談了人權」。
克裡在河內談人權是這樣說的:「越南的人權和法治進步將為美越進行更深入持久的合作提供基礎。」「只有你們能決定建立關係進程的速度和方向。」這是一種強制性口氣,帶了點教訓甚至威脅的味道。
看來人權問題在美越關係中的分量比它在中美關係中重得多,河內將長期面臨來自華盛頓的高壓。越南的國家體量相對較小,其國內的「自由化」基因又比較強,河內能否管控好這個問題,將是長期挑戰。
越南曾長期被法國殖民,越戰期間它又南北分裂,南方政權直接受美國支持。共產黨執政的北越攻破南越後,大批南越人出走美國,形成今天海外頗有聲勢的反越共力量。今天越南內部仍有南北方的無形分野,而為了對付海外勢力滲透這一心腹大患,河內一刻也不能鬆懈。
美國現在戰略上需要越南,這會促使它放鬆對越政治施壓。但美國社會對越政治幹涉又是情不自禁的。越南國內反政府勢力和境外反越共勢力有他們獨立的行動路線圖,中越南海之爭、美國人權壓力都會被他們加以利用。河內希望在這一複雜遊戲裡既做演員,又做導演,這個目標看上去挺好,但難度極高。
以世界多國的經驗來看,隨著美越交流加深,越南國內的反體制力量有可能逐漸坐大。由於河內在華盛頓面前相當弱勢,未來它是否敢於不顧後者的反對而採取強有力維穩措施將面臨考驗。如果其國內反對派發力造勢,華盛頓需要在支持越共政府和支持反對派之間做選擇時,它會怎麼做將是不言而喻的。
越南長期政治穩定的根在於,中國政治道路的成功為越南國家體制提供了合法性。這決定了越南將一直處於對美和對華關係的微妙格局中。地緣政治因素不是它處理與兩大國關係的唯一指南,它必須為中越政治上的共同成功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如今由於南海問題的壓力,越南有與美走近之勢,這讓一些人誤以為「聯美抗華」會成為河內對外戰略的軸心。其實越南國家戰略中將長期存在「聯華抗美」的深層需求,如果越南成為全球化浪潮中的一隻孤舟,它不太可能經受住從美國和西方扑打過來的風浪。
儘管中越的南海爭議嚴重幹擾了兩國關係,但中國社會應就事論事對待同越南的分歧,不讓兩國關係「南海化」。中國不能失去南沙群島,同樣我們也不能在亞太充滿戲劇性的國家力量縱橫捭闔中失去整個越南。如果有一天越南完全成為美國戰略布局中的一枚棋子,那將是中國外交的恥辱。
中國應大度地歡迎美越改善關係,同時用中越加強政治及經濟合作平衡美越關係升溫可能帶來的負面地緣政治影響。中國與多個周邊國家有領土糾紛,這是歷史留給今天的問題。現代中國須能接住這些問題,同時不被它們消耗掉我們今天的戰略彈性和活力。當代的中國人必須有這樣的心胸,也有這樣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