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張跟平 記者 孫菲 李夢竹
12月18日,「藝術星期五——山東美術館美術普及課」走進博興縣實驗中學,開展藝術教育普及公益活動,為當地師生帶來滿載美育理念與美學知識的生動課堂。
課堂上,山東美術館的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通過對油畫經典作品的解讀和欣賞引導學生了解西方藝術發展歷程、油畫的產生和起源、典型藝術流派、著名藝術家的藝術故事和藝術觀點,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喚醒了他們對繪畫藝術的熱愛。手工課是製作手工水晶皂活動,老師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皂基放入碗中隔水加熱,再通過色素調色讓手工皂變得五彩斑斕,最後入模冷卻脫模。「手工皂」可以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在活動中精確把握材料的配比來提高思維邏輯能力,觀察力和專注力。通過對皂基的調色,了解色彩的調色配比和色彩飽和度的認知。作為一種新的美術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的用筆、顏料作畫的局限,更能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課後,山東美術館的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批包括國畫、油畫、書法、剪紙等多種門類在內的藝術精品,陳列在教學樓和科技樓連廊兩旁,在山東美術館工作人員細緻地講解下,在場師生認真聆聽、專注欣賞,通過聽取專業講解,學生們對美術作品背後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分析畫作內容和技法的同時,不斷啟迪學生認識什麼是美術,啟迪學生熱愛生活,發現身邊的美。學生們深深沉浸在美的薰陶中,對美術有了更宏觀、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
據悉,「藝術星期五」公益活動是山東美術館建立在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藝術素養、美術教師教學理念、美術教育發展等現狀的調研之上,主辦的具有系統性、科學化、公益性的活動。該公益活動以「豐富校園文化、提升藝術氣質、深化內涵發展、助力素質教育」為主題,旨在引領全省中小學生不斷提高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像力和創新意識,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為弘揚民族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奠定基礎。
壹點號智慧博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