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在此次戰鬥中,美國人領教了日本軍人「悍不畏死」的精神,他們不太明白日本人在戰場上為何如此瘋狂?於是美國開始專門研究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1945年,美國陸軍部拍攝的一部名為《認識你的敵人日本》的影片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起源。影片中清晰地說道:「天皇對日本人來說是神,他一人獨享各種大權。所以日本人相信戰死的靈魂可以被供奉于靖國神社,這是戰死後軍人的最高榮譽」。可以說,靖國神社實際上充當了天皇籠絡愚民的工具,驅使著日本軍人在戰場上「悍不畏死」。
二戰後美國國務院的機密檔案中寫道:「靖國神社等神社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宗教,它們崇拜軍國主義精神,培育了狂熱的武裝分子,這樣的場所應該完全關閉」。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美軍將領麥克阿瑟抵達日本,開始改造日本。其中,關閉靖國神社就是首當其衝的任務。
麥克阿瑟作為盟軍的最高統帥,決定著7500萬日本人的命運。此時的麥克阿瑟對日本軍國主義恨之入骨,他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本武裝,逮捕窮兇惡極的戰犯。隨後,美國公布了「戰後初期對日政策」,表明美軍將在日本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針,並禁止日本人打著宗教的名義搞極端軍國主義運動,矛頭直指罪惡源頭靖國神社。
緊接著,美國國務院針對日本問題也公開宣布戰後日本廢止國家神道,全面壓制日本軍國主義。美國政府就靖國神社的處置問題提出各種方案,有的認為應該變成「國營紀念碑」,有的主張修改濃鬱的宗教色彩。然而,這一切在駐日美軍眼裡實在是太便宜日本人了。一些美軍將領,尤其是盟軍的軍官們,強烈建議麥克阿瑟火燒靖國神社,斷了日本人的念想。這個建議打動了麥克阿瑟,很快,美國大兵們開進了靖國神社。
美軍的行動讓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驚慌失措,就在這時,他們接到了日本前首相東條英機的命令,希望讓靖國神社永存於世。隨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展開了積極活動,企圖維護靖國神社。同時,靖國神社的負責人決定利用盟軍尊重宗教信仰的政策,藉以維護靖國神社。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煽動戰爭遺孤上請願書,希望保留靖國神社。這一障眼法最終騙過了美國人,最終方案被提高給了麥克阿瑟。
就在軍國主義分子積極遊說的同時,日本海軍省也在謀劃靖國神社臨時大祭,為死掉的侵略軍人祈福。雖然此事遭到了一些美軍軍官的反對,但由於盟軍內部的分歧,決定同意日本人舉行祭祀活動。1945年11月20日,在盟軍的監視下,靖國神社舉行大祭,以裕仁天皇為首的各級官員參加了活動。
據資料記載,當時參拜人數多達3萬人。為了給盟軍留下好印象,軍人們穿著西服入宮參拜。很快,日本人的偽裝有了收穫。1945年12月15日,麥克阿瑟發布指令,宣布廢除國家神道,但這條指令卻同意靖國神社繼續存在,靖國神社終於逃過了滅頂之災。
此時的靖國神社雖然已成為一般的宗教性團體,但神社中供奉的戰爭亡靈的牌位並沒有撤除。隨著美軍佔領時代的結束,各種參拜靖國神社的活動相繼死灰復燃。靖國神社搖身一變成為日本右翼分子的工具,承擔著為軍國主義招魂的任務。至於當年美軍為何沒有燒毀靖國神社,據說是麥克阿瑟徵詢了羅馬教廷駐日代表比特神父的意見後,才終止了燒毀靖國神社的計劃。
然而真正的答案顯然不是這樣。幾十年後解密的一份盟軍檔案記載了沒有廢除靖國神社的原因。原來美國人擔心激化日本人的反抗情緒,進而導致暴亂發生。因此,對於當前日本存在的靖國神社問題,美國人當年的自私行徑顯然應負有一定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