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幹大事的人,往往都能沉住氣

2020-12-16 北方有情人

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入職場愣頭青。每一個企業中,都不乏踴躍發言的職場新人。新員工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如果說出的話都不過腦子,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很容易給別人留下這個人沉不住氣的印象。沉不住氣的人,往往無法取得太大的成就。

真正幹大事的人,往往都能沉住氣。能沉得住氣的人,才有厚積薄發的時候;能沉得住氣的人,才有抬得起頭的時日;能沉得住氣的人,才有成大器得名就的時刻。

縱觀古今,能沉住氣,善於守拙,幹得了大事,名留千古,流芳百世的風流人物,不勝枚舉。

古有齊國欲出兵攻打魯國,子貢從容出使齊、吳、越、晉四國,使魯國轉危為安。

兵臨城下,國將危矣。若是一般人,只怕陣腳已亂。子貢能沉住氣,靜下心,為魯國出謀劃策、深謀遠慮,有禮有節,出使四國。憑藉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不可謂不令人嘆服。

今有各大商務談判團隊,這些團隊裡囊括了財務、法務、商務等多領域多專業的高精尖人才。企業之間要合作一個重大項目,往往需要展開多輪談判,互相博弈。

各商務談判團隊之間鬥智鬥勇、暗自角力,最終決出勝負。一般而言,都是有實力有水平,沉得住氣、守得了底線,堅持到底的團隊能順利拿下項目。

談判桌上,最講究的一點,就是得沉得住氣。敵不動,我不動。必須沉得住氣,堅守底線和原則,不因對方盛氣凌人而膽怯,也不因對方讓步蠅頭小利而放鬆警惕,鬆一口氣。

談判,要沉得住氣。醫生做腦部手術、心臟外科手術時,更加要沉得住那一口氣,穩得住那雙手。若有一絲不慎,若有一絲慌亂,便是性命攸關的事情。可見,真正做大事的人,必須是沉得住氣的人,而不是毛毛躁躁、毛手毛腳的人。

正如《權書心術》中所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真正幹大事的人,往往都能沉得住氣。

沉得住氣的人,是善於守拙的人;而善於守拙的人,往往善於韜光養晦。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多年,最終帶領鐵騎踏破吳國,一雪前恥。國讎家恨終得報。

《史書》有云:「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播出時,火遍全國,一時之間風頭無兩。劇中,孔嬤嬤問明蘭是否讀過《茶經》,明蘭答不曾。

實際上,明蘭早已將《茶經》爛熟於心。明蘭深知,自己那四姐、五姐,善妒,好勝心強,故而自己要守拙,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金子總會發光,珍珠也不會永遠被埋沒在沙子之中。真正有才幹的人,不必一開始就迫不及待地展現自己。

有時過多的自我展現,容易引來他人不快、甚至嫉妒,從而為自己招來禍端。

相反,沉住氣,善守拙;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抓住重要的機遇,適當展現自我,才是明智之舉。

人的一生中,會面臨無數選擇、誘惑。有時,太多選擇、太多誘惑,反而會讓人眼花繚亂。

要成大業、做大事,就必須靜得下心、沉得住氣,看透事件的本質,牢牢把握機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中寫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裡的「動心忍性」,就是告訴我們要沉得住氣。

沉得住氣,這是一種優秀且寶貴的品質。然而,要成為一個沉得住氣的人,通常都要經歷一個痛苦且漫長的過程。世上沒有不勞而獲之事,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忍耐和付出。

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沉得住氣,真正做得了大事的人呢?

或許,是我們在殺人不見血的商場中,摸爬滾打數百次以後,才真正可以做到沉得住氣。

或許,是我們在與他人交往中,吃了無數次啞巴虧之後,才真正可以做到沉得住氣。

或許,是我們在失去了事業、散盡了家財,從頭再來以後,才真正可以做到沉得住氣。

不論如何,對於年輕人來說,面對世事,一味要求沉得住氣,做到事事周全,這委實有些過於苛求了。

但是,無論處於何種境地,都要沉得住氣,臨危不亂、從容不迫。這是每一個想要幹大事、成偉業,想要實現遠大理想的人,都必須學會的一課。

「真正幹大事的人,往往都能沉住氣」,對於人生的這一課,特別是青年人,更要深刻領悟且身體力行。

相關焦點

  • 幹大事的人,往往說一不二
    如果能有一個機會,讓你向上帝申請一種人設,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人設呢?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會選擇說一不二的人設吧,畢竟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是那種說一不二的人。其實大家應該都發現了社會上的一種普遍現象,那就是大家的從眾心理都比較嚴重。
  • 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幹大事的人,往往需要三次突破!
    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我總想把裡面的箴言給背下來,我也悟到了,原來一個幹大事的人,往往都需要三次人生突破!讀書是為了什麼?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其實也不能說是一本書,應該說它是一套書,因為它是由幾冊組成的,不過為了方便,也稱之為一本書算了,這本書就是王蒙的《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這本書從名稱上看,大家可能認為只是一些簡單的傳授中國傳統智慧的書籍,其實這可就把這本書說小了,傳統智慧可大可小,大可以安邦立國,小可以治家處世,而這本書包含了全部,比如我們需要理解的人生、人生的意義,甚至是真正值得去追求的東西
  •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真正做大事的人,往往堅守兩件事!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讓我感覺「如獲至寶」,一口氣讀了兩遍,悟出一個道理,真正做大事的人往往堅守「兩件事」!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也就是這樣的人,卻抽出了三年的時間來寫這本《我的經驗與教訓》,他想要的就是把自己的賺錢思維、投資哲學甚至是人生理念分享給大家,而他做這件事唯一的動機就是,讓讀這本書的所有的人都能成功、甚至獲得巨大財富,而他則收穫分享所帶來的快樂!
  • 真正有野心、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具備一種富人思維,註定不會平庸
    富人定律:真正的富人,往往能戒掉一種「窮人思維」,你能戒掉嗎?這種窮人思維就是自滿!缸滿了,水就會溢出來,很難讓新鮮的水注入;人如果自滿了,就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很難有大的成就。所以,真正有野心、能成大事的人,往往也具備一種富人思維,那就是從不會輕易滿足現有成就,註定不會平庸。
  • 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脾氣
    縱觀古今,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脾氣。往往人們聽到「脾氣」二字,就容易往不好的方面聯想。可能會想到,這個人的脾氣不好。實際上,這裡的「脾氣」,更多的是性格、作風、風格、想法。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有自己獨特的行事作風和處事風格,有自己獨立的想法。
  • 真正幹大事的人,會悄悄養成四個習慣,不是金子卻超越了金子
    很多人都羨慕著別人的成功,認為別人的成功是得到了某種機遇,而且常常還感嘆著自己沒有如此幸運,能像他們那樣得到機會。
  • 真正幹大事的人,都懂得善用逆向思維,老實人後悔沒早點知道
    按照固有的慣性思維,人往往會陷入一個思維盲區,但是偶爾善用逆向思維,事情的結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有人說,一個人真正的敵人並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當你真正地戰勝了自我,打破了固有的思維模式,那麼,你才能突破自己,獲得重生!小時候我們都讀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一個小男孩掉入了滿是水的水缸裡,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想著怎麼把水弄出來,來解救小男孩。
  • 能幹大事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你在其中嗎
    能幹大事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你在其中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往往不會缺少各種成功人士的報導,在我們的眼裡,他們都是幹成過大事的人。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能夠幹大事的人是怎麼樣的人?幹大事的人又會有著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呢?
  • 幹大事的人,從來不怕得罪人
    其實生活有時候就像一道菜,你必須將該加的調料都放進去,生活才能有滋味。只有大膽去調味,才能品嘗出人生的樂趣。當然,人生要經歷拼搏,自然就會經歷波折,自然就會與一些人去爭搶。而那些敢於在生活當中闖蕩的,敢於向著自己的生活邁進的真正能夠做大事的人,從來不會懼怕得罪人。
  • 這幾個星座總讓人感覺很踏實,平時表現非常穩重,肯定能成就大事
    現在的社會當中,我們總會發現很多人在這種特別快節奏的步伐中迷失了真正的自己,使得自己總是特別浮躁,不能夠完全去讓自己真正地投入一件事當中,而這種情況就使得人們普遍感覺到非常空虛。人們完全不能以最真實的狀態來應對生活和工作,有的時候,我們很需要去變得更穩重一些。
  • 能成大事的男人,往往掌握七種「破局思維」!打破界限,成就不凡
    能成大事的男人,往往掌握七種「破局思維」!打破界限,成就不凡先來看一個寓言故事有一段時間,某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發現園中的袋鼠總是跑出籠子。大家開會討論後,最後一致決定加高籠子,從原來的10米高加到20米高。
  • 能成大事的人都是有個性的人!
    曾經,總以為小時候懂事的人,理解他人的人,做什麼都會讓人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人。也會想到這種人,以後肯定會成大事。後來才發現,並不是這樣。能成大事的人,都是有個性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性格,永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要幹什麼,也不會顧慮太多,只是奔著自己想得到的出發。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
  •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做事從來都是乾脆利落
    我們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事情所忙碌,有來自工作上的,有來自家庭的,或者是來自朋友的,它將我們的生活佔得滿滿當當,大部人在面對不同的事物之時都採取了相同的態度,不分主次,也可以說是無差別地在完成這些事。然而不同的事物對我們自身來講都是有差別的,儘管它們跟我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但這也僅僅是它們唯一的共同點,在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應當充分考慮該怎麼去分別應對它們,以一種乾脆利落的態度去對待,而不是糾纏不清。而真正幹大事的人,做事從來都是乾脆利落的。
  •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具備這樣2個特質,有一個也是好事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具備這樣2個特質,有一個也是好事一、善用人才,善待人才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善用人才,才能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善待人才,才能使人才盡力盡忠。不要以為凡是「逆才」,都屬於對立面,都是有敵意的。殊不知,「逆」中有「敵」,「逆」中亦有「友」。「逆才」未必都是正義事業的叛逆者。在許多情況下,能夠傾吐逆耳忠言者,往往正是表裡如一、襟懷坦白、才華出眾的能人賢士。唐朝貞觀年間的諫議大夫魏徵,就是一個典型剛正不阿的「逆才」。
  • 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幹大事的人,要改掉兩個毛病!
    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好久沒讀過這樣「豁然開朗」的書了,我讀了三遍,悟出一個道理,幹大事的人,要改掉兩個毛病!《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精選孔孟老莊四大經典中的箴言,同時融入王蒙先生的人生哲學和80多年的人生經驗和教訓,寫出了讓普通人也能獲得中國大智慧的這本書!讀完《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後,感覺好久沒讀過這樣讓人「豁然開朗」的書了,在讀了三遍後,也讓我悟出一個道理,原來幹大事的人要改掉兩個毛病!
  • 曾國藩讓人「大徹大悟」的一句話,真正能幹的人,都看破一種道!
    我一直不喜歡曾國藩,但現在我卻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因為曾國藩的一句話讓我「大徹大悟」,原來真正能幹的人,往往都看破了一種「道」!曾國藩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地位的一個人,不過他也有著非常多的爭議,很多人喜歡他,很多人討厭他,而對於我來說,我一直不太喜歡曾國藩,因為這個人殺戮太多,處事也似乎過於圓滑,過於太智慧,不過,後來我的想法卻發生了改變!
  • 《天道》: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是坐得住的人,丁元英擅長靜中取勝
    凡事能力特別牛的人,往往是最低調的一群人,他們不會特意在別人面前顯擺自己,他們能夠很好地讓自己的內心平靜如水,這樣才能夠好好的看書,學習,所以,一般人看不出來。能幹大事,第一件事情就是能夠坐得住!只有坐得住,才能守住自己的心!才能夠日益精進,修煉自己那顆入世的心!
  • 《遙遠的救世主》,一句話說透「幹大事」的男人的特質!
    《遙遠的救世主》,我讀了三遍,越讀越讓人「冷汗直流」,原來一句話,就能說透「幹大事」的男人的特質,大家看破不說破!讀書有很多種讀法,而書又有很多種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喜歡讀的書往往就是小說,因為小說往往有著生動的情節,個性化的人物,所以我們能從小說中獲得愉悅,而且小說特別能讓人著迷和過癮,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有些人認為小說缺乏深度,讀這些書不能給我們增加什麼知識,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非常淺薄的,好的小說同樣能讓我們發人深省,甚至能讓我們學到那些專業書中學不到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往往包羅萬象,涉及許多不同的方面
  • 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幹大事的人需要「三個修行」!
    後面我明白了,幹大事的人往往需要「三個修行」!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看法,他們認為古人是愚蠢的,甚至是無能的,古人的形象就跟那些穿越影視劇裡面的人物一樣,被現代的人當猴子一樣耍,但事實呢?他們會靜下心來讀這樣真正智慧的書嗎?後面發現我錯了,因為從全網的銷量來看,這部書已經成為了2020年妥妥的暢銷書,這不就說明,年輕人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他們也有著自己的追求和上進的心!當然作為一個半老不老的年輕人,我把《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讀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想從其中明白一點道理,後面我明白了,幹大事的人往往需要「三個修行」!
  • 遇事要"沉住氣"!"沉住氣"用英語怎麼說?
    遇到問題時要「沉住氣」,不要著急,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沉住氣」,比喻「能克制感情,力求鎮靜」,提醒人們遇事應沉著冷靜、切勿急躁。例句:沉住氣,比爾,我們好好想一想。Just hold your horses, Bill. Let's think about this for a moment.沉住氣,千萬別暴露你的身份。Hold your horses and take care not to expose your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