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以判詞「心比天高」為切入點,分析晴雯悲劇的內在根源

2020-12-23 紅樓不紅

導讀:《紅樓夢》中的晴雯可謂是眾多讀者最為耳熟能詳的一個丫環,晴雯的最終悲劇——被王夫人強行攆出怡紅院,最終在破屋中溘然長逝,應稱得上是前八十回中的一大悲劇。但縱觀目前諸多論者對晴雯悲劇根源的解讀,卻普遍呈現出膚淺化、簡單化的傾向,認為晴雯之死是因為以王善保家的為首的婆子們的誹謗,加上王夫人心中對美麗聰明女孩子的偏見,認為晴雯是個「狐狸精」,留在寶玉身邊會帶壞寶玉,故借「女兒癆」為由頭,將晴雯攆出大觀園,進而導致了晴雯的悲劇命運。單看情節,這個說法固然正確,但也決定了這個理解過於情節化、片面化,僅立足外表情節,而忽略封建等級制度大環境起到的決定性影響,由此必然無法對晴雯之死的悲劇進行深入分析,其實細細探究,我們會發現,晴雯悲劇的根源就源於四個字——心比天高!我們今日就立足此四字,結合封建等級制度與《紅樓夢》文本中的具體情節描寫,來分析晴雯悲劇的內在根源。

正文:(本文四千一百字,閱讀需七分鐘左右)

《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誤入太虛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釵之冊,而翻開的第一本便是金陵十二釵又副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晴雯的判詞: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寥寥數字,就將晴雯一生命運算盡,而細細品味,不難發現,判詞中導致晴雯「壽夭多因誹謗生」的原因就在於「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晴雯內心的高傲與實際身份地位的低下形成了衝突,她身為丫環,卻不拿自己當奴才,在大觀園內目無下塵,肆意行事,書中明確記載受過晴雯氣的就有墜兒、小紅、秋紋、麝月以及眾多婆子們,清人塗瀛在《紅樓夢論贊》之「晴雯贊」中也是這般評價晴雯:

有過人之節,而不能以自藏,此自禍之媒也。晴雯人品心術,都無可議,惟性情卞急,語言犀利,為稍薄耳。使善自藏,當不致逐死。然紅顏絕世,易啟青蠅;公子多情,竟能白壁,是又女子不字、十年乃字者也。非自愛而能若是乎?

所以晴雯悲劇的根源就在於「心比天高」四字上,但這四字究竟是何含義?這四字又與王夫人一定要攆走晴雯有什麼關係?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分析的重點。

晴雯判詞「心比天高」的雙層內涵:人人平等與自我叛逆

晴雯的「心比天高」,筆者個人認為其核心思想有兩個——「人人平等」與「自我叛逆」,晴雯用自己的一生貫徹了這兩點,我們詳細展開來談這兩點。

①晴雯的「人人平等」觀念。

晴雯雖然身為丫環,但卻能在內心深處保持一種「誰又比誰高貴些」的意識,這種意識放在封建時代無疑是超前的,書中驗證晴雯這種思想的例子簡直不勝枚舉,比如第三十七回,秋紋給王夫人送花,王夫人一時高興便賞了秋紋幾件舊衣裳,秋紋欣喜之下便對怡紅院眾姐妹一番炫耀,晴雯聽完卻不齒秋紋的自甘下賤,兩人就有了這麼一番對話:

晴雯笑道:「呸!沒見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給了人,挑剩下的才給你,你還充有臉呢!」秋紋道:「憑他給誰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給別人剩下的給我,也罷了。一樣這屋裡的人,難道誰又比誰高貴些。」——第三十七回

晴雯此處提到的「好的給了人」,應該指的是王夫人賞賜襲人不少好衣裳,卻把這些舊衣裳賞給秋紋,在她看來,大家都是丫環,憑什麼襲人是好衣裳,卻給秋紋舊衣裳,更可氣的是秋紋居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口口聲聲稱是「太太的恩典」,所以晴雯很看不上秋紋身上的奴性。

但不得不提的是,晴雯意識中雖然有「人人平等」的意識,但她畢竟生活在封建時代,她的意識必然帶有時代的烙印,而不可能是現代版的「人人平等」。比如晴雯雖然總是稱「誰又比誰高貴些」,但她也頻頻利用自己主子丫環的身份打壓其他丫環,她曾嘲諷辱罵過丫環小紅,用一丈青刺扎過墜兒,怡紅院中的小丫環們幾乎「談晴雯色變」,第七十三回一個小丫頭打瞌睡摔倒,醒來的第一反應卻是哭著向晴雯求饒:好姐姐,我再不敢了。

由此可見,晴雯的平等意識,並沒有做到推己及人,而是一直保持在一種萌芽狀態,但立足時代原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②晴雯的自我叛逆精神。

如果說晴雯的人人平等意識,是她對周圍環境的要求,那麼「自我反叛」則是晴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何為自我反叛?那就是別人都那樣做,我偏不跟她們一樣!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晴雯對襲人的態度,襲人為了謀求寶二姨娘的位置,曾在第六回與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借用這種形式獲取了主子賈寶玉的心,這種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按照《紅樓夢》第六十五回小廝興兒所言:我們家的規矩,凡爺們大了,未娶親之先,都先放兩個人服侍的。所以由此觀之,襲人的做法並不算越禮,事實上,怡紅院大部分丫環都有這樣的想法,包括大觀園中的婆子們也是個個都在想辦法要將女兒送到怡紅院。

若是晴雯想走這條路,她有壓倒性的優勢,一方面她容貌姣好,賈寶玉格外喜歡她,另一方面她又頗得賈母歡心,賈母當年將晴雯送到賈寶玉身邊,其實就是當作未來姨娘來培養的(詳見第七十七回,王夫人與賈母的談話),所以晴雯完全可以「服侍」賈寶玉,成為通房丫環,再進一步成為寶二姨娘,如果晴雯真的這麼做了,她的姨娘之位幾乎是穩穩噹噹的,可問題在于晴雯不想這麼做。關於這一點西園主人之《紅樓夢論辯》中曾對襲人和晴雯進行過對比:

襲人之事寶玉也用柔,而晴雯則用剛;襲人之事寶玉也以順,而晴雯則以逆;襲人之事寶玉也純於濃,而晴雯人則全於淡;襲人之事寶玉也竭力爭先,而晴雯則倫亦居後;襲人之事寶玉也或箴或勸,終日無不用心,而晴雯則一喜一怒,我身似不介意。……眾人皆熱而我獨冷,眾人皆濁而我獨清。

由此觀之,晴雯似乎有些「叛逆」,在封建時代,像襲人這般上位的丫環才是正常丫環,因為大家都這麼做,但晴雯卻不願隨大流也走這條「尋常路」,為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晴雯性格所致,她想讓自己區別於其他丫環,不想成為人云亦云中的一員,這與環境無關,完全是個人性情所導致的。

目前有很多論者認為晴雯是不齒用這種方式當姨娘,想保持自己的清白之身,這個觀點完全跑偏了,純粹是按照今天的道德標準來看待晴雯的作為。放在封建時代,襲人這樣的丫環才是符合正常綱常禮教的好丫環。換個角度,如果晴雯、襲人是現代人,現代對女性的道德標準是溫良恭儉讓,若是襲人,她絕對會按照這種標準要求自己,成為大家眼中的好姑娘,但晴雯就不會這樣,她反而會肆意彰顯自己的個性,以讓自己區別於那些被「溫良恭儉讓」束縛的大部分女孩!

王夫人反感晴雯,其根源在于晴雯對封建等級制度的叛逆

分析完晴雯「心比天高」的雙層內涵,我們再立足情節,來看王夫人為何要攆走晴雯,因為這才是導致晴雯之死的直接原因。按照書中的情節,晴雯得以被王夫人注意,是由於王善保家的誹謗,這一情節具體發生在第七十四回,且看原文記載:

王善保家的道:「別的都還罷了。太太不知道,一個寶玉屋裡的晴雯。那丫頭仗著她生的模樣比別人標緻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得像個西施的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抓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她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大不成個體統。」——第七十四回

很多論者都將此情節認為是晴雯之死的導火索,其實不然,王善保家的誹謗,只是讓王夫人對晴雯產生了反感,但這種反感遠遠還沒有到要攆晴雯走的地步,其後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王夫人命人將晴雯喚來,辱罵了她一番就讓她回去了,到底沒有直接行辣手摧花之舉,甚至從王夫人與王善保家的對話來看,王夫人似乎對主子丫環的囂張脾氣予以了一定理解:

王善保家的道:「這些女孩子們,一個個倒像受了封誥似的,她們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鬧下天來,誰敢哼一聲兒?不然就挑唆姑娘們的丫頭們,說欺負了姑娘們了,誰還耽得起?」王夫人道:「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頭,原比別的嬌貴些,你們該勸她們。連主子們的姑娘不教導尚且不堪,何況她們?」——第七十四回

其後王夫人發動抄檢大觀園,晴雯處也沒有搜查出什麼問題,按理說事情到這裡似乎就結束了,可到了第七十七回,王夫人突然殺了個「回馬槍」,再次整頓怡紅院,將晴雯、四兒、芳官悉數攆了出去。

王夫人為何突然要攆走晴雯、芳官、四兒呢?用王夫人的話說就是「難道我通共一個寶玉,就這麼放心憑你們勾引壞了不成」,王夫人在擔心什麼,是擔心這些丫頭都跟寶玉有雲雨之情嗎?若是如此,最應該攆走的丫環應該是襲人,所以王夫人口中的「勾引寶玉」指的並不是單純的雲雨事,而是指這些丫環阻礙了賈寶玉的未來。

晴雯一直提倡人人平等,常說「誰又比誰高貴些」;四兒曾公開宣布「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而她自己就和寶玉是同一天生日;芳官成精鼓搗,挑唆著寶玉無所不為。這三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她們都在不知不覺之中僭越了冷酷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在王夫人眼中,賈寶玉是主子,晴雯、四兒、芳官都是丫環,丫環僅僅是下賤的勞動工具,跟主子之間是有貴賤之分的,一旦主子、丫環的界限被模糊化了,造成主不主,奴不奴的現象,那麼必然會對賈寶玉的思想造成影響。

設想一下,如果賈寶玉本身有著森嚴的等級觀念,那麼王夫人完全沒有必要擔憂,因為賈寶玉自己能掌握住主僕之間的界限,但事實是賈寶玉本身是個性情中人,且最喜愛女孩,若是任憑他跟這些沒上沒下的丫環們廝混,那麼賈寶玉就會逐漸對丫環、下人階層形成認同感,並喪失好好學習、立身功名的內在動力——因為貴族和奴僕劃上了等號,這才是王夫人最為擔心的事情,她並不在乎丫環與寶玉有雲雨情,而在乎賈寶玉的思想是否還在正軌!

這也是為何王夫人很放心襲人、麝月、秋紋等人的原因,這幾個丫環很老實,她們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並一直嚴守主僕之間的界限,從來不敢逾越,甚至時不時還規勸賈寶玉好好讀書,時刻提醒賈寶玉你是主子,是貴族,要好好讀書,將來為官做宰,你和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這一切正是王夫人所期盼的。

結語:綜上所述,晴雯之死的悲劇,其內因是複雜的,晴雯本身「心比天高」,這讓她成為封建大環境下的眾矢之的,王善保家的讒言僅僅是晴雯之死的一根導火索,引發這場爆炸的是火藥卻是晴雯對封建等級制度的踐踏。但可惜的是,晴雯至死也沒有發現這一點,即便在溘然長逝之際,賈寶玉前來探望,她也是發出不平的哀鳴:「我雖生得比別人略好些,並沒有蜜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我太不服」,直到生命的盡頭,晴雯還是站在人人平等基礎上的思想道德高度來審視自己的遭遇,卻不知自己被攆的真實原因,著實可嘆可悲!

本文引文均來自《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紅樓夢》晴雯的判詞應該怎麼理解?為什麼說晴雯最特別?
    晴雯的判詞,非常巧妙。當然,要結合判詞前的畫來理解,曹雪芹描述這畫說:「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得滿紙烏雲濁霧而已」。我們先來看晴雯判詞的原文,詩曰: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我們逐句來分析。
  • 蔣勳 | 晴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往期回讀】「丁中廣祥」2020年度運營分析報告
  • 《紅樓夢》俏晴雯鋒芒太露惹人謗,最終是抱屈夭風流
    我是原創作者幽默的許妃妃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紅樓夢裡故事,歡迎大家收看本期內容。俏晴雯鋒芒太露惹人謗,最終是抱屈夭風流在這大觀園裡,曹公刻畫了眾多個性鮮明的女子,她們或濃或淡地留下屬於她們的一筆,可最終都隨著時代的更迭世事的變遷淹沒在歷史的洪朝中。
  • 《紅樓夢》首部網絡電影來了,「小戲骨」擔綱,主角成了香菱和晴雯?
    網絡《紅樓夢之桃花詩社》即將上線還記得曾在芒果臺推出的四大名著少兒版裡,那群活靈活現演繹了《紅樓夢》《西遊記》等名著的「小戲骨」嗎?如今,他們回來了!明天上午10點,由湖南廣電潘禮平團隊主要原班人馬打造的網絡電影《紅樓夢之桃花詩社》即將上線。這也是《紅樓夢》首度被改編成網絡電影。
  • 《知否》「白蓮花」朱曼娘: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是一個女人的悲劇
    文/竹英說起朱曼娘我想起《紅樓夢》中對晴雯的那句判詞「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晴雯原本是一個丫環,但是她這一生是自視過高的一生,身為一個丫環卻沒有做丫環的本分。她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心比天高,後來招致王夫人的不滿,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
  • 紅樓夢:襲人借身體「奪權」,晴雯防不勝防,喜歡她的人該醒醒了
    在品讀《紅樓夢》時,離不開對裡面人物的解讀,數百個人物在曹公的筆下個個性格鮮明,而襲人和晴雯則是作為賈府中兩個丫環,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兩種性格的封建時代女性。襲人原名花珍珠,原本在賈母身邊伺候,因其貼心善意,後被送到寶玉跟前。寶玉喜好風雅,覺得「珍珠」這個名字太土,就給取了一個"襲人"的名字。
  • 晴雯放風箏有何寓意?曹雪芹藉此,表達了五層深意
    《紅樓夢》從第3回林黛玉進賈府,到第4回薛寶釵進賈府,再到第20回史湘雲出場,賈府的姑娘漸漸多了起來。22回元春下旨,讓姐妹們搬進大觀園去住,一併連寶玉也進去,李紈也跟著進去照看姐妹們。從這時起,大觀園就熱鬧了起來。37回,探春領著姐妹們起了第一個詩社「海棠社」,這讓大觀園又添了一份詩意般的熱鬧和繁華。
  • 《紅樓夢》晴雯,美貌的一面是天使,另一面卻是魔鬼
    導語:《紅樓夢》裡的晴雯,最終被王夫人趕出了大觀園,襲人說了這樣一句話:太太只嫌他生的太好了,未免輕狂些,太太是深知這樣美人似的人,心裡是不能安靜的,所以很嫌他,像我們這粗粗笨笨的倒好。今天我不是和大家聊襲人與晴雯的那些瓜葛,之前也曾通過多個角度解讀過,今天在這我就不再贅述,我在這裡是想說,關於女孩子天生麗質美貌到底是否是禍的問題,其實對任何事的理解,都不止一個角度,你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客觀,天生麗質當然是好事,但自己要清醒的認識,不要把美貌與智慧劃一個等號,作為晴雯,智慧才是可以保護自己的武器,而不是美麗的外貌。
  • 晴雯之殤,一個俊俏丫環為何不能得到善終
    晴雯是《紅樓夢》中又副冊之首,是賈寶玉房裡的四個大丫鬟之一,她生得風流靈巧,大有黛玉之風。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她是被賈府的掌權人史太君(賈母)所看中的人,因為她可愛且動人,史太君把給了最愛的孫子寶玉。與她同樣的襲人就完全不同,雖然共同服侍寶玉,她卻博得了一個「賢人」的美名,也許晴雯張揚的個性,在寶玉看來是美好的,甚至願意為她的張揚買單,以一把扇子去換取她的「千金一笑」。
  • 紅樓夢有六大女神,林黛玉排不到第一名,最心疼晴雯
    紅樓夢裡主要是姑娘們的天下,自然不能錯過這個一年一度的節日,這裡小編就來說道說道紅樓夢裡的那些女神,有人惹人憐愛,有人讓人心疼。不過,既然說到是女神了,側重點多在這些姑娘的外貌上面了。第一名:薛寶琴在曹雪芹筆下,薛寶釵的容貌堪稱紅樓夢第一任,是在林黛玉、薛寶釵之上的。
  • 《燕雲臺》:無才無德卻「心比天高」的安只,她的結局註定悽慘
    《紅樓夢》中,對于晴雯的判詞是這樣寫的: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自古以來,心比天高的人,很難有好的結局。晴雯最後被趕出大觀園,蒙冤而香消玉殞。
  • 襲人以色爭權,晴雯躲得了明槍卻防不過暗箭,喜歡她的人該醒醒了
    在品讀《紅樓夢》時,離不開對裡面人物的解讀,數百個人物在曹公的筆下個個性格鮮明,而襲人和晴雯則是作為賈府中兩個丫環,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兩種性格的封建時代女性。襲人原名花珍珠,原本在賈母身邊伺候,因其貼心善意,後被送到寶玉跟前。寶玉喜好風雅,覺得「珍珠」這個名字太土,就給取了一個"襲人"的名字。
  • 晴雯的職場之路,為什麼會高開低走,直至山窮水盡
    賈母對晴雯是寄予厚望的,一定也私下裡和晴雯交流過,就是將來好許給寶玉做妾。對於賈母的這一安排,晴雯是心知肚明的。可以說,從一開始,晴雯就憑藉她出眾的資質,走在了一個高起點的職場之路。但最終卻由於種種原因,在抄檢大觀園中,晴雯被第一個趕出,並生病夭亡。晴雯手握一手好牌,卻把它打爛,落得如此悽慘結局,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紅樓夢》裡賈元春的判詞透露了什麼秘密?紅樓死結指的是什麼?
    賈元春是《紅樓夢》裡非常重要的人物,她雖然只正式出場一次,卻成為牽動賈府命運至關重要的關鍵人物。她貴為皇妃,但是也躲不過悲慘死去的命運,為什麼這樣說呢?今天就跟大家探究一下。第一,紅樓死結指的是什麼?有關《紅樓夢》的四條最難破解的不解之謎,有兩條與她直接相關。
  • 紅樓夢人物判詞《終身誤》,金玉良緣到最後只能是意難平
    《紅樓夢》中有12位紅顏薄命的主要人物,被稱為「金陵十二釵」。在小說的開篇,曹雪芹借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給她們每個人的命運埋下了伏筆。其中最讓人感慨的就是薛寶釵、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糾葛。薛寶釵和賈寶玉是金玉良緣,但在賈寶玉心中只惦記著他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
  • 紅樓夢醉——人物判詞
    晴為黛影,襲為釵副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賈元春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雲飛。--史湘雲
  • 紅樓夢:不止晴雯被毀謗而死,另有幾人也被「風刀霜劍嚴相逼」
    適值「新冠肺炎」全民抗疫期間,每個堅守在家的人,關注疫情進展,自我防護隔離同時,一定要恪守不信謠,不傳謠,保護好小家也是為抗疫盡力。深知謠言猛於虎,三人成虎殺人無形。盤點紅樓夢中因造謠中傷而死之人,望同好們能恪守本心,不讓每一位奮戰在一線的勇士們分心。遠離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日日煎心境遇。
  • 《紅樓夢》:元春的判詞出現的兩種情況,究竟那一種更符合本意
    在《紅樓夢》裡,關於元春的判詞因為版本的不同而出現了兩種情況。但在小白看來,還是認為第二種情況更可靠一些。第一種情況:虎兔相逢大夢歸。元春判詞中的這句話,本意是,人們遇到虎年、兔年時,會行大運,但隨後的「大夢歸」,又似乎是對這種意思的諷刺。
  • 這部小說圍繞著愛情悲劇,描寫了複雜的內容,揭示了社會根源
    這部小說圍繞著愛情悲劇,描寫了複雜的內容,揭示了社會根源大家好,今天小編將要和大家講述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曹雪芹,名露,字夢阮。其家隸屬漢軍正白旗,是清室的「包衣」(奴隸)。在貧病交迫的情況下,從事《紅樓夢》的創作。由於他一生經歷從富豪到敗落的過程,使得他能從各個方面廣泛地接觸社會生活,深刻體察封建大家庭中的複雜的矛盾,為《紅樓夢》的創作奠定了基礎。《紅樓夢》提及的有名姓者多達四百八十多人,同故事有關的人物共三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