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讀《紅樓夢》時,離不開對裡面人物的解讀,數百個人物在曹公的筆下個個性格鮮明,而襲人和晴雯則是作為賈府中兩個丫環,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兩種性格的封建時代女性。襲人原名花珍珠,原本在賈母身邊伺候,因其貼心善意,後被送到寶玉跟前。寶玉喜好風雅,覺得「珍珠」這個名字太土,就給取了一個"襲人"的名字。本姓"花",名"襲人",讓人聽到名字有"花香襲人"之感,寶玉取的這個名字確實非常妙!自此,花襲人開啟了自己長達數年的上位之路。
怡紅院的女子大大小小數十餘人,有姨娘潛力的不少,或有姿色,或有才能技藝。其中,麝月、秋紋、晴雯,還有襲人四個大丫頭,自小跟著寶玉一處過活,她們這幾個奴僕過的日子竟然比賈府中諸多不得志的小姐還體面自在。麝月和秋紋在書中著墨不多,雖然在程高版本的結局中,是麝月做了寶玉的姨娘,但在曹公的前八十回裡,整個大觀園中公認的姨娘人選,只有晴雯和襲人二人。
晴雯貌美,襲人心細,這是大家對兩位丫頭的一致評價。二人心中對自己的可能性結局也是心照不宣。雖說是晴雯風流靈巧,舉止輕狂,但晴雯和寶玉從未有過半分逾越之舉,晴雯將死前,憤恨地向寶玉抱怨自己從未逾矩反而遭此結局,才賭氣般將自己貼身衣物和寶玉交換。寶玉更是寫下一曲《芙蓉女兒誄》來紀念晴雯的高潔美麗,為她鳴冤不平。
說來可笑,反倒是眾人眼中的最踏實穩當的襲人,早早和寶玉有了床第之實,並且暗自利用寶玉對自己的特殊依賴一直牽制著寶玉。曹公借寶玉奶母李嬤嬤之口罵道:"裝狐媚子"。因為襲人躺在床上故意逗引寶玉,這樣一種下作的行為假如被王夫人發現可不得了,換做金釧早投了百十回井了。
從中可以看出,看似溫和恭順的襲人在個人品德方面有不足之處,但這樣的缺陷並未迫於外界勢力威脅,而是來自自我的"放縱"。襲人看似以封建女性道德觀作為自己處事的標準,但在實際行為裡卻違背著傳統道德中自尊自愛的文化屬性。
從個人感情上來說,襲人和寶玉之間的相處更像是母子、姐弟的情分,處處照顧樣樣貼心。比如寶玉冬起上學,襲人會早早起來準備好他要用的學具,還有暖手爐,這種照顧是非常感人的。而晴雯和寶玉之間的打鬧更像是情侶間的相處,譬如撕扇子一事,晴雯的放肆行為,更像是戀愛中男生對女生的縱容。被寶玉抬愛也被賈母抬愛的晴雯,倘若沒有抄檢大觀園一事,大約也會得一份好前程。正值青春年華卻草草結束了美麗的生命,晴雯的悲劇,少不得襲人的推波助瀾。
都言晴雯是黛玉的分身,襲人是寶釵的分身。襲人和寶釵最像的一點,賢德在明處,陰缺在暗處。"寶釵撲蝶"那一段,有對林黛玉的誣陷。雖是小事,她的行為卻讓黛玉在奴才面前失了體面。襲人同王夫人說的話,更是已經超了自保的嫌疑,完全是主動出擊。實際上在這種大家庭背景之下,我們可以理解為襲人懂得為自己造勢,會處理人緣關係。
襲人對自己未來姨娘的身份是非常認同的。從小到大她都以侍妾自居,同樣也一直以此為目標步步謀劃。雖然不明說,但自己的心底早就已經默默認定此事了。書中第六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十二釵副冊上襲人的判畫為一簇鮮花,一床破席。"花"指的是襲人的姓氏,而蓆子通"襲"。破席的"破"指的是襲人無名無份的時候失節於寶玉。判詞更是用了"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這樣直白的話語。
在餓死事小,失節為大的封建社會,作者對襲人已經通過判畫和判詞直接表明自己對於襲人的看法。書中第六回更是直接點明,"寶玉夢醒和襲人初雲雨,襲人自此後待寶玉更是不同"。已有實,只差名。我們可以推測一件事,這件事是王夫人並不知情。寶玉尚還年幼,這件事被王夫人知道了,襲人的結局恐怕比晴雯更慘,但這件事被襲人悄無聲息瞞下來了。整個怡紅院上下也就晴雯敢說兩句"窩心腳"的話。襲人瞞得住自己和寶玉的事,這是出於封建禮教,雖然她和寶玉有了肌膚之親,但是她的精神卻與寶玉相隔得很遠,在這一點襲人是不如晴雯灑脫,不如她放得開。
在原著中第三十四回中寫到了的襲人和王夫人的對話已經初見端倪,"如今二爺也大了,裡頭姑娘們也大了,況且林姑娘寶姑娘又是兩姨姑表姊妹,雖說是姊妹們,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處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懸心,便是外人看著也不像。俗語又說'君子防不然',不如這會子防避的為是。"
襲人刻意提及出寶玉在男女之事可能會出現隱患。那襲人這句話裡是真的要說和寶玉和黛玉或者寶釵的之間嗎?當然不是。林姑娘和寶姑娘畢竟都是有丫頭有老媽子帶的大家閨秀。在那樣一個封建年代,逾規越矩的成本太高且波及家世門風,牽一髮動全身,所以襲人的目標不會是寶林二人。
前有金釧剛剛投井,此話一說能帶給王夫人觸動的會是什麼?自然是寶玉周圍那些近身伺候的花枝招展的女孩子。王夫人在外都有耳聞晴雯素日刁蠻,往深了細想自然是沒有晴雯的好處。這對話能如此輕描淡寫的說出,正是襲人高明之處。明面看似不爭,實則暗自下套。王夫人的反應是什麼,書中寫道:"王夫人聽了這話,如雷轟電掣的一般,正觸了金釧兒之事,心內越發感愛襲人不盡"。王夫人對襲人的話是感激不盡的,事後甚至給了襲人姨娘般的待遇。這是襲人的一步險棋,兵行險招,換來王夫人的信賴,換來日後的平步青雲。
從這些舉動可以看出,襲人的性格包含著美與醜、善與惡的對立,形成一個相對複雜的人格;而晴雯心比天高、尖酸刻薄,可為人善良、真誠有義,相比於襲人"冰山"下浮現出來的惡,晴雯的品格更符合人們心中對美與善的追求。
要知道襲人和晴雯都是賈母送給寶玉的,但是在照顧寶玉之後,襲人卻主動投靠王夫人,為的就是給自己的將來鋪路。或許襲人在做的時候並沒有往這麼深的地方想,但她內心隱隱約約一定知道,這樣做對自己百利無一害。一則間接證明自己和寶玉之間並不存在逾矩私情,甚至趁此機會讓王夫人看到自己的不同之處,看到自己識大體的一面,甚至直接給自己謀了一個名分;二則襲人可藉此機會借王夫人之手剷除晴雯等人。這些人生的俏麗,而自己的長相是"笨笨的",她們極有可能在寶玉成年後也成為妾侍,若真要同時收房,直接對襲人造成威脅。
對於怡紅院的丫頭們來說,主僕關係是絕對的。上升姨娘的道路只有一條,同類就是對手,競爭必定兇殘。模稜兩可的話,迎合上主子們的內心所想,這就是襲人的所作所為。但襲人的話是非常有分寸的,雖然是襲人聽到寶玉對林姑娘的一番表白,才跑去告密。襲人沒有往更深遠的地方去帶偏,順嘴也提上了寶姑娘。此時的她也知道,寶玉將來的正妻必定是林姑娘和寶姑娘二人中其中一位,她自然是誰也不願意得罪,因為得罪誰都對自己沒有好處。
在《紅樓夢》中,襲人處處表現出一副小心謹慎的姿態,對長輩尊敬,對寶玉維護,儼然一個封建禮教的衛道士,這些對她自身的發展來說是必要的。
這樣一來,襲人的這次進言直接暴露了她就是抄檢大觀園的告密者,間接害死晴雯和芳官的罪魁禍首。王夫人在抄檢時說:"打量我隔得遠,都不知道呢,可知我身子不大來,我的心耳神意時時都在這裡,難道我通共一個寶玉,就白放心你們勾引壞了不成?"這裡的耳目心意還能有誰?全書中只有一次寶玉心腹同王夫人對話的正面描寫,只有襲人。王夫人正是通過她的"耳目心意"才能了解到怡紅院中那些悄悄話。
襲人在明面上是從來不得罪晴雯的,反而是晴雯有意無意的會對寶玉和襲人的過分親密時不時酸幾句,甚至直接到了懟臉成髒的地步。有一次,秋紋得了王夫人的賞賜,臉上覺得有光彩。就忍不住在院子裡炫耀起來。晴雯和她一唱一和,竟然把襲人取笑作"哈巴點子狗"。這可是赤裸裸的蔑稱,換個人早翻臉了,但是襲人居然笑嘻嘻的就把這件事過去了。
她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們這起爛了嘴的,得了空就拿我取笑打牙,一個個不知怎麼死了呢?"這是很危險的一個信號。秋紋自然不必說,拿捏在手的姨娘身份和秋紋是不相干,這水花再翻騰也翻騰不到哪裡,但晴雯不一樣了。晴雯是賈母明說了給了寶玉的——做得一手好針線活。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帶技術的。這次奚落就使襲人在心裡暗暗給晴雯記了一次大過,也是為後來的告密事件做了鋪墊。但此時的襲人並不把怒火露於臉色,比起晴雯動輒就要扎墜兒的手,鬧到人盡皆知的做事風格。襲人的城府簡直深不可測,堪稱厚黑學典範。
在分析《紅樓夢》中人物性格時,人們往往將襲人和晴雯放一起,一是兩者同為寶玉的丫環,有可比較的基礎,二是兩人的性格都非常突出,對比鮮明。我們可以從身世、姓名、言行等方面分析。晴雯的出身不如襲人,襲人至少還是個封建小家庭,有母兄在世,晴雯則是十歲就被賈府買來做奴僕,這樣的苦難身世必然給晴雯的成長、往後的人生帶來陰影,造就了她"心比天高"的骨氣和自尊心,有著與襲人完全相反的性格。再看看名字,一個"晴"字便道出了她人品的光明磊落,"雯"是彩雲的意思,因此,"晴雯"可以理解為晴朗天空下的彩雲,從《紅樓夢》中晴雯的舉止言行來看,與之相符。
這樣兩個性格相反的人圍繞在寶玉身邊,必然會有摩擦。貌美的晴雯對襲人的威脅可不是一朝一夕,同理,襲人對晴雯的打壓也是一步一步緊跟上來,從未失過手。
原文第三十一回中寫道:"襲人聽了這話,又是惱又是愧,待要說幾句話,又見寶玉已經氣的黃了臉,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推晴雯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們的不是。"晴雯聽他說"我們"兩個字,自然是他和寶玉了,不覺又添了酸意,冷笑幾聲道:"我倒不知道你們是誰,別教我替你們害臊了!便是你們鬼鬼祟祟幹的那事兒,也瞞不過我去,那裡就稱起`'我們'來了,明公正道,連個姑娘還沒掙上去呢,也不過和我似的,那裡就稱上`我們'了!"
襲人羞得臉紫脹起來直接說出了"我們"二字。
氣得晴雯直接把臉皮撕破,就連後面趕來的黛玉也對著襲人一口一個"嫂子"的混叫。襲人表面羞愧難當,只怕內心早就喜出望外了。其實這件事襲人大可不必用惹惱晴雯的方式說出來,她故意如此的原因就是為了打壓晴雯,激起晴雯的性子,不像是勸架,更像是煽風點火,趁機讓晴雯犯錯攆出去才好。可惜了接下來發生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事卻和襲人希望的不一樣。畢竟在寶玉心中,晴雯的分量也很重。
但襲人的打壓之路可沒有就此停止,直到她悄悄在王夫人跟前極盡諂媚誣陷了晴雯,害得晴雯病中逐出大觀園,自此爭寵之路才正式宣布結束。伴隨著晴雯的死亡,襲人算是正式贏得這場姨娘戰鬥的勝利,或許是有心無心,亦或者是出於自保。可憐的晴雯,躲得過明槍,卻躲不過暗箭,也許兩人的性格就決定了最終的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