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障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精神疾病,以抑鬱、輕躁狂、躁狂以及混合狀態交替發病為特點。雙相障礙的臨床表現隱匿,常被漏診及誤診,約有40%的雙相障礙患者曾被誤診為單相抑鬱症,平均誤診時間長達7.5年,還有約1/3的雙相障礙患者因未使用心境穩定劑而影響療效。
因此,早期識別和恰當的治療對雙相障礙患者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效果都有很大的幫助。
那麼早期識別雙相障礙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1)對輕躁狂發作的重視和識別
輕躁狂發作由於程度輕,對社會功能影響小或者沒有影響,甚至有的對社會功能有正性影響,因此許多患者或者知情者不易察覺,而且由於雙相障礙發病跨度時間較長,很容易讓人忽視。
如果懷疑自身或者家屬有一些不正常的情況時,可以利用自評性輕躁狂症狀篩查量表,如HCL-32及MDQ,具體內容可諮詢專業醫生或者網站上搜索。
2)充分利用雙相抑鬱發作時的臨床特徵
多數研究顯示,與單項抑鬱患者比較,雙相抑鬱患者首次發作的年齡偏低(如<25歲)、抑鬱發作速度快、抑鬱發作次數多或頻繁發作、伴精神病性症狀概率高、伴非典型抑鬱症狀概率高(如睡眠增多、睡眠節律顛倒、睡得很少但不覺得困、食慾亢進等)、容易出現難治性抑鬱、容易在抗抑鬱劑治療中轉相(抑鬱轉為躁狂或輕躁狂),自殺相對多見或嚴重(自殺想法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旦出現則十分強烈,自殺行為往往帶有衝動性和自虐性)、常共病焦慮障礙、常共病精神活性物質使用,雙相障礙家族史陽性(家族成員中尤其是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罹患雙相障礙或者性情暴躁、強勢),等等。
臨床上認為,抑鬱患者伴上述臨床症狀越多,患者屬於雙相抑鬱的可能性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證實患者為雙相障礙時,即使患者有較多的上述臨床特徵,也不能診斷為雙相障礙,但是,上述的特徵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對診斷、治療、隨訪的調整均有幫助。
3)雙相障礙與共病疾病的關係
雙相障礙與共病疾病相互作用、相互重疊,增加醫生診斷難度,容易造成漏診,容易共病的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焦慮障礙、人格障礙、精神活性物質濫用等。
4)正確認識情感發作伴有的精神病性症狀
躁狂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狀,常見的有誇大妄想、被害妄想及關係妄想等,幻覺相對少且短暫。如誇大基礎上認為自己被他人嫉妒,被他人監視,謀財害命或者是誇獎等。除了幻覺、妄想、緊張性症狀外,極少數患者出現木僵、表現為不語不動、面部表情卻顯得很高興,緩解後,患者會述說思維聯想加快等典型的躁狂思維。
早期識別雙相障礙,對於降低漏診誤診率,提高治療效果,促進功能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對於有上述情況的人群,需提高警惕,發現異常及時就醫,並且在就醫時主動全面地溝通自己的情況,以便得到合理、及時的治療,早日恢復,回歸健康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