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楊曉東 薛迎輝 河南日報通訊員 曹耀強 宋永亮
「巍巍蘆崗,悠悠蔡河;伏羲畫卦,蔡侯立邦;李斯輔秦,千古一相;尊老敬老,重陽之鄉……」
盛夏時節,風景怡人。河水清碧,魚翔淺底,從上蔡縣城郊蜿蜒而過的北汝河兩岸,綠草如茵,繁花點點,中國重陽文化之鄉、秦風楚韻在此交融激蕩的古蔡大地上,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
5月9日,隨著又一批33個貧困縣宣布脫貧「摘帽」,我省目前剩下1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需要響鼓重錘!」作為14個國家貧困縣之一,如何啃最難啃的骨頭,解最難解的問題,時刻考驗著上蔡縣委、縣政府的為民情懷和政治擔當。
一方面是輝煌的歷史——作為古蔡國都城和秦相李斯故裡、重陽文化發祥地,上蔡名人輩出,文化厚重;另一方面卻是嚴峻的現實——全縣150多萬人、近10萬貧困人口,上蔡是人口大縣、財政窮縣,糧食強縣、工業小縣。
貧困,對上蔡縣而言,如巨石壓頂,如長蛇布陣。2015年年底,上蔡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29個、貧困戶29461戶90182人,貧困發生率6.93%。
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包袱重,經濟指標曾長期處於全省落後位置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能否在今年順利實現高質量脫貧?能否走出一條後發農區實現趕超發展的「上蔡模式」,完成從「貧困樣本」到「脫貧先鋒」的精彩蝶變?
深耕「兩不愁三保障」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放眼上蔡,沃野千裡,綠濤陣陣。乍望去,水土依舊,人還是那些人;深入城鎮鄉村,卻到處充滿著歡樂的氣息,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年比一年提高。
「快不認識小王營了,每次回來都有驚喜和變化。」看著整齊劃一的房屋、寬敞平整的村道、相映成趣的村河遊園……五一假期回鄉「旅遊」的在外村民劉春輝,心中升騰起對家鄉的眷戀和溫馨。
而在幾年前,上蔡縣黃埠鎮小王營村則是另一番情形:道路坑窪不平、垃圾堆滿溝渠,村「兩委」帶富能力不強,產業發展不起來,多數村民靠務工和種田為生。
轉機發生在2017年年底。隨著省紀委監委派駐小王營村第一書記楊耀強的到來,這個小村莊摁下了加速追趕的「快進鍵」:新村室和文化廣場陸續投建,47個香菇大棚和一座扶貧車間把村集體經濟搞得風生水起,村「兩委」班子也變得精幹高效,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在小王營村漸次展開……
一滴水能夠折射出太陽的光輝。該縣委書記胡建輝告訴記者,實幹是對脫貧攻堅最美的讚歌。近年來,上蔡縣一步一個腳印,一次一個臺階,不好高騖遠,不急功近利,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扎紮實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採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積小勝為大勝,牢牢構建起脫貧攻堅的「四梁八柱」。
沒有能力的「託起來」
5月30日,大路李鄉慄莊村重度殘疾人託養中心。「這裡有村醫巡診,免費吃住、飯菜不重樣,還能照料自己腦癱的孩子,每月有2000元的護理費。」提起現在的生活,62歲的駱榮煥感激不已。而搬到託養中心前,駱榮煥一邊要照料兒子,一邊還要下地幹活,忙這頭顧不上那頭,每天起早貪黑,含辛茹苦,生活異常艱辛。
託養一人,解脫一家;脫貧一戶,溫暖一方。為了照顧重度殘疾人,助力脫貧攻堅,上蔡縣探索並首先建立了重度殘疾人託養中心。託養中心採用一託二、二託四的形式,殘疾人家屬作為護工照料親人和另一位殘疾人,每月2000元護理費,還有村醫和康復室等多項配套。
「託養中心不僅解決了重度殘疾人照料問題,還為家屬提供了更多選擇,徹底盤活了家庭,讓他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該中心負責人說。由於成效顯著,上蔡「重度殘疾人託養模式」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並在駐馬店、全省乃至全國逐步推廣。
看不起的「保起來」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看病難、看病貴一度是困擾群眾的重要難題。為了減輕看病負擔,上蔡縣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免交新農合費用,同時在合規的醫療報銷內,報銷比例達90%以上,做到應報盡報,基本實現了看病不花錢。
堰南村40多歲的付海根,早些年因為妻子常年患病,還有2個孩子上學,生活陷入了困頓。在村裡的幫助下,付海根一家不僅減免了新農合費用,報銷比例也更高了,看病不咋花錢,孩子上學還有教育補貼。看著生活好轉,付海根主動申請了一個香菇大棚,一年收穫三茬,有近萬元收入。此外,加上花生種植每畝400元補貼、光伏扶貧分紅1200元、土豆分紅6500元等,付海根不僅對脫貧有望,還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信心。
上不起的「補起來」
百尺鄉下地關村52歲的劉衛傑以前怎麼也不敢想,小孫子上幼兒園還有每學期500元的教育補貼。劉衛傑告訴記者,她十餘年前丈夫去世,自己拉扯著兒子長大,雖然娶上了媳婦,但因為債務、沒技術等陷入貧困。如今自己趕上了好政策,不僅家裡有花生種植、電費、教育等補貼,看病也不咋花錢,自己還成為村裡的保潔員,就連兒媳婦也當上了優撫對象聯絡員,再加上兒子外出打工等,2018年他們家順利脫貧了。
學前教育每學期500元,小學初中每學期625元,高中生每學期1250元,在國家的教育助學政策之外,上蔡縣針對貧困戶家庭建立了學前教育到義務教育階段的補貼政策,為貧困戶家庭孩子上學提供了教育補貼,也大大減少了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的現象。2018年,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3.58萬人次,發放貧困家庭教育資助金2215.6萬元。
住不起的「建起來」
走進幸福苑,看著乾淨整齊的屋子,統一配置的電視機和洗衣機,還有廚房、衛生間和小院子。小王營村68歲的呂天理高興得合不攏嘴,「這就是我的幸福屋,可比我自己翻修的房子強多了,住著也舒心。」
楊耀強說,老呂住的房子是村裡利用危房改造資金為五保戶們統一建設的,不僅質量好、整潔美觀,統一配置廚房、洗衣機和電視機等,還節省了資金、更加舒適。
在危房「清零」提升中,上蔡縣根據村民和貧困戶的意見,特別是針對五保戶等無力自己翻修房子的人群,由所在村裡統一規劃建設,並免費配備電視機和洗衣機等,建立起眾多的村級保障房和公租房,也被通俗稱為幸福苑。
「無論是上蔡託養模式,還是醫療、教育補貼和保障房政策等,都是在國家『兩不愁三保障』基礎上,結合我縣實際探索出來的措施。」上蔡縣縣長李衛明說。
抓牢黨建「牛鼻子」走活脫貧攻堅一盤棋
在脫貧攻堅中,上蔡縣以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抓手,注重在脫貧一線錘鍊隊伍,選好第一書記,建強黨支部,先後從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等優秀群體中,選拔骨幹充實到村幹部隊伍中。一批有思路、有幹勁、有活力、有本領的80後、90後村「兩委」幹部成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和生力軍。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崇禮鄉後店村黨支部書記康建華2016年年底上任伊始,就從健全村黨組織入手。定期召開黨員會議,村幹部和黨員發揮帶頭作用等,村「兩委」逐漸在村裡樹立威信,不僅修路、整治廢舊坑塘,還建立新村室和文化廣場等,昔日的落後村一躍成為全鄉有名的黨建先進村。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洙湖鎮黨委書記張永喜始終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在工作中真正把貧困群眾當親人,帶著責任抓脫貧,切實履行全鎮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職責。他圍繞「五個清零」「八個提升」紮實開展工作,在全鎮開展大排查、大走訪活動。目前,全鎮識別、退出、數據、信息精準率達到100%;邊緣戶認證準確率達到100%;實現環境整治全覆蓋,硬化、綠化、淨化、美化、亮化全覆蓋,村容戶貌煥然一新,群眾的滿意率達98%以上。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作為為數不多的女第一書記,上蔡縣教育局派駐華陂鎮坡董村第一書記程敏和擔任駐村工作隊員的弟弟程祥懷揣著共同的夢想,主動請纓,一起來到基礎差、底子薄,別人不願來、不敢來的坡董村,不怕苦、不怕累,讓昔日偏遠荒涼、貧窮落後的坡董村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生活中的親姐弟,脫貧戰線上的「黃金搭檔」,他們的事跡一時被傳為佳話。
上蔡縣不但湧現出以程敏、程祥「姐弟檔」,還有劉志坤、徐巧珍「夫妻檔」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群體,他們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幹事創業的大舞臺、錘鍊黨性的大熔爐,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汗水,書寫了人生出彩的篇章,更成為脫貧攻堅的生力軍。
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朱裡鎮拐子楊村通過「好農戶」評選活動,不僅激發了貧困戶的幹勁,也讓一般農戶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的事業中,並從中獲得自豪感,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現在的拐子楊村正氣弘揚,正能量滿滿,形成了人人爭當先進、戶戶爭創模範的良好氛圍。」該鎮黨委書記趙建國說。
最大的變化在人心。當下,無論走進上蔡縣的哪一個村莊,記者都能感受到一派火熱場面:一個個緊張忙碌、進村入戶的身影,一本本規範清楚、飽含深情的民情日記,一條條乾淨整潔、筆直通暢的水泥道路……這些都凝聚著脫貧攻堅戰線上每一位同志的心血和汗水。
眾志成城大決戰不破樓蘭誓不還
「衝鋒求全勝,出師必凱旋,不破樓蘭誓不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今年4月初,在上蔡縣「決戰決勝2019」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一句句慷慨激昂的誓詞響徹雲霄,一份份堅毅寫在每位扶貧幹部的臉上。在縣委書記胡建輝的帶領下,近萬名幹部群眾一起莊嚴宣誓,也由此全面打響了該縣「決戰決勝2019」脫貧攻堅戰役。
開弓沒有回頭箭,靶向攻堅不遺力。在脫貧攻堅中,上蔡縣成立了高規格的「大脫貧辦」,由縣委副書記親自掛帥,下轄扶貧辦、發改、財政、住建、教育、醫療、紀檢、司法、宣傳等多個職能部門,全力配合脫貧攻堅工作。
指揮有中樞,落實是關鍵。脫貧攻堅過程中,該縣成立九大戰區和十六個硬仗指揮部。九大戰區因地制宜,十六個硬仗指揮部立足行業優勢,集中優勢兵力向困擾脫貧攻堅「清零提升」的老大難問題發起總攻。這種條塊結合的作戰模式,既保證了政策、資金、項目等「一竿子插到底」,又明確了各脫貧攻堅主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具體責任,更因為強大的「鯰魚效應」,激活了上蔡縣幹部群眾脫貧攻堅的「一池春水」。
此外,上蔡縣紀委監委也積極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我們一方面在各個村室設立紀委監委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重點工作聯繫點,另一方面實行容錯機制,為敢擔當的扶貧幹部擔當,讓他們在扶貧一線大展作為。」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梁忠說。
「有這麼好的上層設計和制度保駕護航,只要好好幹,我們對今年脫貧摘帽充滿信心。」眾多扶貧幹部紛紛表示,不破樓蘭終不還、全力以赴戰脫貧。
「脫貧攻堅是一個大熔爐,把最有能力的人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最偏遠的地方,既錘鍊了幹部作風,又為鄉村振興積蓄人才力量。」胡建輝說,解放思想實幹苦幹,用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踐行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因地制宜探索脫貧攻堅的「上蔡模式」,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響鼓重錘,決戰決勝。截至去年底,上蔡縣貧困人口已由2016年的9.01萬人減少到2.9萬人,3年累計減少6.11萬人,平均每年減貧2.03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降至2.03%。「行百裡者半九十,我們將不停歇、不鬆勁,確保今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任務!」胡建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