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1. 「種草」不如「看草」:核心的價值不在於「種草」,因為各個平臺都在豐富自己的內容並完善分發機制吸引用戶,小紅書僅是其中一種;而其真正的價值在於「種草」後在平臺內可以詳細比較,即「看草」;60%用戶行為都是在平臺內「搜索」而非「閒逛」,用戶稱之為「美麗小知乎」。
2. 圖文搭建的護城河:比較各平臺,只有小紅書擁有「大量的」「文字+圖片」內容供用戶搜索後仔細比較;而淘寶評價簡短,公眾號過於專業,微博信息駁雜,短視頻不易搜索比較起來效率低,過往沉澱下的優質帖子和類社區氛圍是其護城河。
3. 內容>素人>KOL>明星:用戶沒有很在意博主,他們更在乎「寫了什麼」而不是「誰寫的」;在博主中用戶更青睞素人,因為覺得他們的帖子更加真實可信,網紅會發言不由衷的廣告,而對明星基本不在意。
4. 廣告軟文接受度居然很高:雖然40%用戶感到App內廣告軟文很多,但由於在其他平臺沒有這麼多優質的測評文章,同時自己有分辨廣告的能力,所以用戶對平臺廣告軟文的接受度很高,而且越高頻的用戶越認可平臺價值,覺得廣告無所謂。
5. 暫時別想「拔草」了:成熟的用戶在平臺內購買的習慣尚未建立,假貨的風評是很多用戶勸退的主要原因
小紅書已經成為精緻女孩首選必備的App。據公開資料,目前其月活達8,500萬人,日活約2,000萬人~2,500萬人,日曝光筆記30億次,其中UGC內容貢獻曝光量的70%。
然而這家成立6年的公司目前也遇到不少挑戰。電商發展緩慢,平臺提高MCN進駐門檻導致大量KOL流失,同時水軍越來越多,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公司卻沒有從中得利。
ZP調研了500位用戶,並與其中50位朋友進行了深訪,試圖了解小姐妹們是否認可正在變革中的公司,願意陪小紅書繼續長大。
年輕有品女性的紅寶書
小紅書的用戶目前依然以女性為主,而且普遍偏年輕。根據ZP調研,約3/4用戶為女性,年齡主要分布於20歲~35歲,佔比約90%,其中未婚者佔比2/3。
(小紅書用戶畫像)
「我周圍的小姐妹們都在看,前幾天我們一起做美甲都是從裡面看到的好看款式;我覺得周圍用小紅書的人都很年輕,都是二十多歲的;但是也不一定,我媽媽在小紅書上看做菜。」
——美妝美甲都在小紅書上找的江南妹子
典型的女性用戶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愛美且懂得如何打扮,喜歡學習知識豐富自己——「才貌雙全」或許是這些小仙女最好的描述。
(用戶瀏覽小紅書的主要內容類型,四線城市用戶關注母嬰和醫美比一二線城市更高)
勾勒出小紅書用戶的畫像,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下目標用戶的天花板在哪裡。
全國20歲~35歲人口約3.5億人,我們把範圍拓展更寬泛些,18歲~39歲人口約4.7億人。其中男女比若1:1,則寬口徑下男女人口均約2.35億人。
女性用戶會比上述數字小很多,因為在年齡上,小紅書於年輕女性群體中滲透率很高,而35歲以上用戶實際使用較少,ZP發現主流女性此時已經結婚生子且孩子年齡較大,因為生活壓力媽媽們對美的注意力有時會被分散。
「我周圍的年輕人看的多,喜歡玩、喜歡美的朋友都喜歡看小紅書,但一般有孩子了就很少看了,主要沒時間了;周圍同事裡大部分結了婚的都不看了。」
——每周看三四次小紅書的年輕媽媽
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是限制很多人使用小紅書的首要原因,而收入水平直接和中國城鎮化進程相關。
ZP發現其用戶的平均個人月收入約5,000元,但實際上個人月收入5,000元或更多的人口佔比也僅約30%,更何況年輕人每月能賺到5,000元的比例可能會更低。
(CNNIC關於中國網際網路網民收入的統計)
從城鎮化發展水平來看,在4.7億1980年~2001年人口中,城鎮人口佔比不到30%。小紅書被認為是時尚聚集地,時尚絕不是城市人群的專利,但卻不得不承認城鄉收入和教育的差異將部分用戶擋在牆外。
(1980年~2001年出生城鎮和農村出生人口按城鎮化比率估算)
有幾位暫時放棄小紅書的女性用戶表示「最近沒錢了」是自己減少使用的最主要原因。畢竟這個平臺帶有強烈的消費主義屬性,沒有點米是難在這個物質的世界坦蕩暢遊的。
「你越看越想買,最近工作有些變動,我乾脆就把小紅書卸了。」
——因工作變動忍痛割愛的小姐姐
所以在年齡和收入的雙重限制下,ZP估計女性用戶的小目標為1億+,若想突破2億難度可能存在。在四線及以下城市,小紅書依然有尚未觸達的女性用戶,是公司中短期用戶增長的來源。
(大量四線及以下城市小紅書用戶僅下載一年時間)
不用小紅書的年輕女性已經不多了,若想擴圈男性用戶其實是更好的選擇。媒體報導小紅書上科技數碼類內容2019年上半年整體增長11.4倍,但根據ZP調研,男性用戶們似乎在小紅書上對科技數碼類內容並不那麼感冒,他們更多關注運動健身、髮型穿搭這類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也是毒和nice等潮鞋、潮服平臺發力的重點。
雖然中國擁有2.3億1980年後出生的成年男性,但首先小紅書在80後中的滲透率很低,而且他們普遍對這款app並不感冒,因為自己似乎已經固定下來自己「簡約」的穿搭風格,但95後00後的關注度陡增;其次男生整體而言還是很「鋼鐵」的,他們會看虎撲看知乎,但目前偏女性化的調性對他們的吸引力似乎不大。
「我在小紅書看些NBA的帖子呀視頻呀,但其實這些在抖音也有。」
——在小紅書看NBA而不是和美相關內容的小哥哥
但以上僅僅是目前的用戶上限,未來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女生們更有米,男生們更愛美,那麼長期用戶規模會隨時間不斷增加。
「種草」不如「看草」
人們的印象中小紅書是一個發現好物的平臺,但ZP發現「種草」行為當然存在,但卻不是其最核心的價值。這個平臺最核心的價值在於「看草」。
(種草是小紅書最主要的功能,但近似比例用戶傾向於在其他地方種草後在小紅書比較)
對於小紅書用戶,淘寶及其他電商平臺、朋友口碑、微博等地的美妝博主/旅遊博主們也是重要的種草根據地。如今各個平臺都在做千人千面,都引入了短視頻,都在強化app內的「安利」功能,對於用戶來講可以種草的渠道非常豐富,用戶告知ZP他們在小紅書種草的注意力在不斷被分流。抖音上湧現出超多的探店視頻,大眾點評主頁現在做的也和小紅書一樣,刷刷刷非常好看。
(抖音和大眾點評都有較好的推薦功能)
(發現好物的渠道豐富,豆瓣在女性用戶中尤為突出)
ZP發現,典型用戶每周使用小紅書3次~4次,使用時目的性很強,通常是「買啥逛啥」,而非「逛啥買啥」,有了要買的商品然後再在上面搜索,把它當做「美妝小知乎「和「生活小點評」。一般高頻用戶才會隨機刷著看。
(用戶使用小紅書目的性很強,帶有「工具」屬性)
「把小紅書當搜索工具用,有點像美妝小百度,隨便看用微博或者豆瓣;小紅書推薦的內容看得少,關注偶爾看。」
——愛美愛旅遊的事業單位小姐姐
「有時候在微博上看到幾個挺好的口紅,去搜一下色號,查一下對比一下,差不多都是有目的地看,基本是先種草再去搜。」
——每周打開小紅書三四次的中原小仙女
「大部分時間是在隨機刷,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網紅產品可以種草,搜東西比較少;關注的人都是感興趣,會去看,不看附近。」
——愛好廣泛的長三角OL
整體而言,用戶在小紅書上的使用呈現較明顯的「按需使用」——換季衣服上新,想敗一支口紅,面霜用完了想換一個,或者請年假出去旅遊,裝修房子,備孕/待產,想做醫美都打開小紅書搜搜看。
小紅書或許不是種草的唯一根據地,但卻是「看草」最優質高效且無可取代的地方。大家認為淘寶沒有深度點評,微博的信息太亂,抖音/B站視頻搜起來不方便不好比較,豆瓣提問交流多而詳細測評少,唯有小紅書可以滿足他們短時間內詳細比較的需求。
「一般是在微博上看到別人發的,或者在B站看到,種了草,去小紅書上搜,有點知乎的感覺,感覺po科普的人在微博和B站都不多,講得不夠詳盡。」
——生活在帝都的入坑小紅書半年的學生
「小紅書內容質量相對較高,微博廣告植入的有點過多,頁面繁瑣;也會看微信公眾號,獲取知識更多更靠譜,小紅書上的更有趣;主要看圖文,不喜歡視頻,效率低耽誤時間。」
——生活精緻的北方小哥哥
至少從目前來看,深度且用心安利的「小紅書」圖文測評是任何一家公司短期都難撼動的護城河。
至於小紅書也在做內容泛化,引入一些偏娛樂性質的內容,但用戶的反饋卻很一般,因為主流用戶不會把它看做「娛樂平臺」而是「深度測評根據地」,想圖個樂去抖音快手就好了,而那些吸引人眼球的內容反而引起用戶的不適。
「小紅書也有點小黃,我搜索健身,它給我推那些內容一看就不是正經健身的。」
——對小紅書擦邊球內容反感的小姐姐
(來自用戶的截圖)
「說什麼」比「誰說的」更重要
小紅書也邀請明星入駐,希望借明星的流量吸引更多用戶,也依託明星的公信力來增強平臺的信任。當然也有不請自來的可愛的雷總,為了宣傳自家新拍照手機CC9。
(自帶BGM的雷總手比OK宣傳新手機)
為了與KOL共贏的同時為用戶提供優質內容,一方面扶持頭部網紅,一方面規範在平臺上灌水薅羊毛的MCN。媒體報導,如果MCN機構在合作期間涉及「私下接單,未通過小紅書品牌合作人平臺」、「與博主合作關係作假」和「數據作假作弊」等行為,將會被扣除保證金,並終止合作一年。而「私下接單」將直接扣除20萬保證金。
明星和網紅這些頭部大V被公司看做核心資產,用戶是不是這麼看呢?
ZP調研顯示,約20%用戶傾向於看網紅大V們的內容,而一倍的用戶傾向於看素人發的帖子。40%的用戶認為誰發的都無所謂,只要內容好就行。
至於明星,大家提及的不多。範冰冰歐陽娜娜在小紅書也玩得風生水起,但除了少數明星非常活躍外,大多數明星無論從粉絲量、發帖數量還是發的內容上都不是十分惹人眼球。
(素人的關注度其實高於大V)
「範冰冰我根本不看,她那麼有錢的人推的東西就100塊左右,太假了,我根本不信。張雨綺倒是真實點。」
——大明星親民了反而覺得有點假的女生
深訪中用戶告訴ZP,他們來小紅書是「看內容」的,只要內容寫得詳細走心就好,不管作者是否有名氣。他們認為素人往往更用心,而當素人成長為網紅就開始接廣告,那時候的貼子質量就大幅下降了。
「看的比較雜,不會太關注粉絲量,內容為主,也不介意點讚量,這都是有水分的。加了不少人,但只是覺得他的貼子好隨手關注的。」
「可能粉絲量變大之後就不想看了,因為變大了大多數都有公司的安排,非常非常多廣告,主要是之前刷微博會有這種感覺,就覺得小紅書上肯定也是這樣。」
「喜歡保持本心的那種人,有時候會看到別人講講小透明變成大V的心路歷程變化;一般還是喜歡粉絲量不是很多的,幾百到兩三千,一般在下面問點問題她都會回答。」
「喜歡自己關注的沒那麼紅的,精緻、小眾、不出名的素人,他們才是純粹分享,之後可能利益、廣告摻雜的多了。」
——普遍更喜歡素人的小姐姐們
可能為了出名,可能為了分享,認真細緻寫日記的作者總是更容易得到用戶的青睞。網紅大V們賣貨的影響力一定遠大於這些素人,但相比電商賣貨,用戶更認可平臺的信息價值,而真實的用心的帖子往往出自素人筆下。
(用戶對品牌推薦的重視度比預期低,而教程/效果的比重比想像高,這些往往是素人們碼字出來的)
這樣看來,平臺只保護那些頭部大V打擊了腰部和尾部的創作者,可能造成的影響比丟掉幾個明星來的大,因為這打擊了很多真正用心創作的博主的信心,而他們貢獻的真情實感的測評才是撐起來平臺的關鍵。
廣告多了?沒關係!
有人抱怨App內廣告多了,有人覺得抖音這些短視頻平臺起勢猛了,於是擔心用戶會流失掉——現階段大可不必擔心。
ZP調研發現,用戶使用頻次仍在顯著的上升通道之中,四線及以下城市增長更為明顯。更豐富的內容,更加精心寫作的帖子是用戶使用率越來越多的首要原因。
(使用頻次仍在上升,四線城市尤為明顯)
廣告增多的確是部分用戶流失的原因,但在全用戶中佔比僅有8%,尚不及最近變(mei)忙(qian)了的影響大。
(用戶減少使用的主要原因)
隨著平臺上軟廣水文的不斷增加,用戶對軟廣的識別能力也逐漸增強,也逐漸了解了軟文的套路,絕大部分用戶能識別水文。大家很容易從誇張的描述、令人眼花繚亂的符號表情、過於積極肯定的態度、明顯灌水的評論等判斷出文章的真實可靠性。
(覺得廣告多的用戶並不在少數)
「能看出什麼是廣告,看文章風格,宣發統一,很多感嘆號的,或者長篇大論,很多符號表情,多半就是廣告。」
「有發現很多軟文,都是博主專門針對某個品牌誇得天花亂墜,還是比較好分辨的,比如他推薦一堆貴婦牌子的時候講了一個國產的完全沒聽過名字的,或者主推一個品牌只講好的不講壞的。一般來說比較網紅的、比較新的品牌或者產品就很多軟文,不那麼網紅的品牌就不一定有軟文。」
「看到過化妝品和藥物的軟文,點讚量特別高,相同的內容發很多遍,或者一看下面的評論就是二人轉,有劇本的。」
——千錘百鍊火眼金晴的女生們
值得肯定的是,越高頻的用戶對廣告的接受度越高。在擁躉們的眼中廣告軟文瑕不掩瑜,還是有很多好看的帖子可以被挖掘到。
(使用頻次越高的用戶對廣告越寬容)
「有時候看完整篇才發現是廣告。比如講髮型的,看到最後是才發現給發膜打廣告的,定型的什麼東西。現在覺得廣告還可以接受,看完前面學到東西就算了,反正也不買後面的那個。」
「有一些真實試色的未加濾鏡的軟文是可以接受的,也只是想看一下真實的試色是什麼樣。,可以接受廣告,但使用感受必須是真實的;軟文可能也會種草。」
「還好,自己平時都是有針對性的看小紅書,影響不是很大;軟文更官方,主要看個人感覺,我覺得可以理解,各大平臺都需要廣告。」
——對平臺廣告行為寬容的用戶們
廣告無所不在,但好的廣告卻鳳毛麟角。垂直類平臺的優勢在於大量深度的測評供用戶比較。和其他平臺相比,由於沉澱下來的精品內容多,部分素人形成了在這裡發相關測評文章的習慣,其他平臺在內容的數量和質量上短期內難以超越。小紅書如此,新氧、馬蜂窩亦如此。
你還能在哪裡找到這麼優質的信息呢,百度麼?
然而打廣告還是要克制——軟文過多帶來可能的影響在於用戶對小紅書的「素人推薦」的相信度下降。在交流中一些小姐姐們告訴ZP,她們現在更傾向於多平臺比較,除了小紅書之外,美妝會在微博、豆瓣、B站上都看看,旅遊也會在馬蜂窩、飛豬上搜搜,避免在上面看到的還是「賣家秀」而不是「買家秀」。
電商似乎仍然機會渺茫
小紅書的廣告前景似乎光明,那經營了多年電商目前表現如何?ZP發現,仍不樂觀。
約1/3的調研用戶表示最近半年曾經在小紅書上有過購物行為。有近40%的用戶從來沒有在平臺上買過任何商品,而30%曾經買過但再也不在上面購物了。
(最近半年在小紅書上的購物行為)
假貨的負面報導勸退了很多用戶,但這絕不是空穴來風,部分用戶真的買到了假貨。同時大家往往用淘寶天貓等電商網站用得太習慣了,東西又多又信得過,每年還有幾次大促,真沒必要去其他購物平臺賭運氣。
(假貨和習慣其他渠道佔比為主)
「大家都覺得小紅書賣假貨,周圍人大部分都這麼覺得,我也害怕買到假的。」
「怕假貨,新聞上看過說真假摻著賣。」
「買到過假的,去專櫃一看那個口紅的管子包裝都不一樣。之前在京東也買過假的,這麼大的公司都信不過,更不用說小紅書了。而且也不便宜,這麼多錢都花了,線下有時候就貴20塊~30塊,我寧願多花20塊錢買個真的。」
——種種原因不在小紅書購物的用戶
有趣的是,男生和四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最近半年在小紅書有過購物行為的比例高於平均水平,而一二線城市的女生們則很謹慎。
(男生和四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更願意在小紅書上購物)
對於部分有海淘需求的用戶,按理說跨境電商起家的小紅書佔有優勢,但實際上大家試了一圈發現還是小姐妹們的代購靠譜。一二線城市的用戶會在朋友出國的時候請在機場免稅店代買,三四線的用戶則更依賴於朋友圈的裡的微商。
「好點的護膚品在天貓國際、考拉買,或者找朋友幫忙代購,朋友都挺熱情的。」
——每年會請朋友代購兩次的初入職場女生
即使有用戶在小紅書上購買,往往買的商品也沒有想像中高大上。收入水平高的用戶不在小紅書購物,而偏低的用戶則在上面更多購買ASP不高的爆款口紅和面膜。
高毅資產邱總曾經提到零售的本質是價格和效率,而只有過了「信任」這關玩家們才有資格拼價格比效率,否則你連客戶都搶不來、留不下。
京東蘇寧的信任來自平臺自營,天貓的信任來自官方品牌入駐,淘寶的信任來自買家用錢投票後留下的店鋪評分和銷量,拼多多的信任來自廣告宣傳和逐步提升的產品質量。對於小紅書而言,自營平臺公信力尚未樹立,第三方店鋪沒鑽沒冠難以評判可信度,所以精明的用戶只看不買。
如果購買大牌,人們通常是受價格吸引,這時用戶要掂量掂量小紅書上購買的風險回報。如果購買非知名品牌就看你對測評的帖子多相信了。
(用戶對平臺自營及非自營商品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