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喜歡劉備,長大卻又喜歡曹操,劉備這個「完人」過於完美

2020-12-16 向東向南看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所謂「時勢造英雄」,總有人要站出來,一統亂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始終是一個歷史的循環,長期的群雄割據最終以三國鼎立收場。曹魏,蜀漢,東吳。而東吳則以讀者的低存在感划過歷史的長空,留下的曹魏與蜀漢為後人所津津樂道。而曹操與劉備二人則成為關注的焦點人物。

小時候喜歡劉備,是對是非黑白界限的明確,長大後喜歡曹操,是對人情世故的圓滑和包容。小時候的純真,體現在誰有「理」而喜歡誰,誰弱誰更容易博得同情,而劉備則站在了「理」與「弱」的雙重製高點,所以年幼之時才會覺得劉皇叔應該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理所當然。儘管這是《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但對孩童時期的我們來說,這便是歷史。

第一次接觸三國,多半是通過三國演義的電視劇,稍微有理解能力之後才會接觸《三國演義》,再之後才是《三國志》。但無論如何,《三國演義》字裡行間都存在刻意抬高劉備,而貶低曹操的說辭。書中將劉備描繪成寬厚愛民,忠肝義膽的大漢繼承者,一統天下乃眾望所歸;而曹操則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陰險狡詐,疑神疑鬼的梟雄角色。在三國的角色描繪之中,曹操無論是在性格,相貌,出身甚至是胸襟都要低劉備一籌。如此帶有主觀色彩的描繪,也不能讓人所信服。《三國演義》終究是一本小說,拿來讀讀尚可,但也僅是讀讀而已。

北宋之後,金國人和蒙古人輪番羞辱南宋,南宋從某種意義上講已經失去了中原這塊祖宗留下來的土地,此時的朱熹開始重新強調王朝的正統地位,朱熹修訂《資治通鑑》,強調蜀漢乃東漢王朝正統說法才開始盛行,此做法無非是強調南宋才是華夏王朝的正統繼承者。從歷史角度來看,北宋之前蜀漢從來不是東漢王朝正統繼承者,而是曹魏政權,現在看到的《三國演義》則是在朱熹的框架下所寫,成書年代乃為元末明初,中原大地飽受元人的摧殘,因此借著蜀漢政權的正統性,抨擊元人得國不正,在書中一拉一踩,也就奠定了當今民眾對三國時代蜀魏的認知。

書中描繪劉備乃中三靖王劉勝之後(存在質疑),咱們暫且當他是劉勝之後,可能與漢朝皇室血統有著太平洋的距離。從漢武帝推恩令之後,無論是同姓王還是異姓王,人人自危而又無法破解,劉勝也許是為了自保,憑藉著超強的生育能力,生下120子,可謂是人丁興旺。而劉備是劉勝的十二代孫。按照此種算法,漢朝王室遍布人間可能有數以十萬人,拿一塊磚頭從天上砸下去,砸中的可能就一個是漢朝王室的後裔,劉備頭上的王室後裔頭銜,也只不過是一個幌子罷了。

曹操雖說不姓劉,但在兩晉南北朝到隋唐甚至到北宋,曹操都擁有三國時期的正統之位,唐朝歷代君王廟中,東漢末年僅曹操一人入選。只有唐朝承認的開國君主,才能進入君王廟中,享受世人的祭拜。

劉備一生五次易主,比三姓家奴的呂布換的還要勤快,四次拋妻棄子。趙雲長坂坡一戰救下阿鬥,一生護蜀漢王室周全,到頭來卻受封最低的牙門將軍。曹軍揮師南下,劉備卻想帶民南逃,而不保護百姓周全;為表赤誠之心,將趙雲剛救回的阿鬥怒摔;借荊州而有借無還;呂布有恩於劉備,解劉備燃眉之急,而劉備卻暗示曹操殺之;明對益州有覬覦之心,嘴上卻對東吳說無心益州;自稱稱王乃群臣見逼,費詩勸其緩稱王卻遭貶謫。與此相似的事件數不勝數,與曹操之輩有何區別?以大仁大義、寬厚誠實,忠君愛民、嫉惡如仇示人,將自己擺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無非是給自己的所作所為正名而已。

而反觀曹操,雖說稱之為亂世之梟雄毫無問題,但也未曾裡一套外一套,面子工程似乎做得沒有劉備那麼好而已。關羽過五關,斬曹營六員大將,曹仍然放虎歸山,護關羽周全。雖說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爭的事實,但在沒翻臉之前也對漢朝天子畢恭畢敬,翻臉後二十年之後仍然以丞相自稱。曹植上位半年便拿到帝位,足以說明曹操有這個能力卻沒有這麼做。胸襟寬廣樂觀宏大,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建安風骨之風。知人善用而又善於權謀。雖然生性有些勇猛,但也把事情做在明面之上,怎麼能言曹操乃為奸雄?

曹操與天下人爭,但沒有奪天下;

劉備與天下人爭,卻想奪得天下。

也許這就是劉曹二人的區別吧。

幼時喜歡劉備是出於天真無邪,對於理想主義以及完美主義的執著,對其出身平凡而孜孜不倦追求的肯定。年長之後喜歡曹操是對人性認識之後的又一次抉擇。務實而又不做作,陰險狡詐而又表現的君子坦蕩蕩。

劉備是孩童時代的完人,是代表絕對正義,是三國時代的引導者。但他只不過是虛構的一種精神而已,引導孩童正確價值觀。長大了發現電視劇中的劉備過於完美,做一個完人幾乎沒有可能,我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無法做到大義滅親,我們沒有要改變世界格局的報負,那麼像曹操那樣,成為一個務實的人也許更為合適。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對於孩童來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更像是一個老師,教道理的。對於成年人來說,曹操才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朋友。

相關焦點

  • 日本網民吐槽:為何日本人喜歡曹操和劉備,卻不喜歡孫權?
    眾所周知,「三國」系列相關作品在日本人氣很高,部分日本人對三國那段歷史達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已經超過中國人對三國的了解。日本各大遊戲廠商也紛紛推出三國系列遊戲,在市場上受到歡迎。不過日本人對三國人物也是有褒有貶,大部分日本人覺得曹操很帥氣,覺得劉備看起來像好人,但是對於孫權卻不是很喜歡。
  • 曹操劉備孫權的遺言
    回到許昌之後,他的原配夫人丁氏,因為曹昂是由她撫養長大的,於是怪罪曹操因為風流害死自己的兒子,不肯原諒曹操,最後與曹操分手訣別。曹操這輩子,經歷過許多事情,遇到過許多人,在創業的路上,他笑過,哭過,狂過,傷過的。可是最傷最痛的,無疑是宛城之戰,失去曹昂和丁夫人。
  • 為什麼有人覺得劉備是假仁義?劉備:我從來沒說過自己仁義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劉備這個人,看一看他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一號人。 鞭打督郵的劉備 在劉備小時候,他的父親劉弘就去世了,母親就帶著劉備開始了織席販履的生活。雖說日子過的清貧,但其母親還是沒有忘記「知識就是力量」這個定論。在劉備十五歲的時候,母親便讓劉備外出求學。同族的劉元起見劉備資質不凡,便對其進行了資助。
  • 劉備是真英雄還是假仁義?
    反觀其他人,袁術袁紹祖上是四世三公,門生滿天下,是含著金玥匙出生的;曹操祖上曹騰是宦官,雖然是名聲不太好,可也是靠近權利中央的人,曹操妥妥的也是個官二代;至於孫權,剛接手之手便擁有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年紀輕輕的便是個「高富帥「。這些人中,各個雄踞一方,兵足將廣,任誰也不會多看劉備一眼,在他們眼中,這個賣草鞋的恐怕連一隻蟲子都不如。
  • 曹操佔領漢中之後,為什麼又讓給劉備?劉備還真不是佔便宜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和劉備在漢中這個地方,有過一場激烈的爭奪,叫做「漢中爭奪戰」。曹操一度接受漢中太守張魯的投降,拿下漢中。但是沒多久,漢中又被劉備奪去,劉備也因此即位漢中王。漢中這個地方,位於今天四川省和陝西省的交界,是關中地區通往川蜀的必經之地,兩省之間重要的交通樞紐。在三國時期,魏和蜀兩邊的交界,就在漢中。那曹操拿下漢中之後,為什麼又把漢中讓給劉備呢?
  • 東漢末年的劉皇叔,劉備是怎麼想的
    劉備的一生是充滿了坎坷的,劉備從小就在和別的小孩玩時,在樹下說了一句話: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從這裡就知道,劉備從小就知道什麼是皇帝,而且很想成為皇帝。但是之後包括在盧植那裡當學生都沒有出彩的地方。只是在史書上說劉備不喜歡讀書,喜歡養狗和華麗的衣裳,並且喜歡結交豪俠之類的,這是《三國志》中的記載。
  • 曹操有多壞?要殺呂布問劉備,輕鬆「甩鍋」給劉備扣帽子
    前言:曹操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以陰險狡詐而出名,那是因為曹操的智慧很多人並不了解。當曹操的初級目標達成後,他將目光瞄向了大大小小的軍閥,在軍閥隊伍中,徐州一帶的呂布將軍是其中最主要的目標,將他拿下之後,剩下的道路將會很容易。
  • 劉備即非君子,也非作偽,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劉備顛簸大半生,無論多落魄都有人追隨,團隊凝聚力強到利益危機不可動搖,哪怕是九死一生也患難與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鑄就了劉備的政治觀,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鑄就了劉備的人格魅力和受人尊敬的品格。此遺言正是劉備成功之道。曹操殺人屠城的殘忍是真性情,劉備仁而愛人為什麼就是虛偽?如今世人皆愛弘揚曹孟德式生存主義,而貶低劉備的為政之道,是時代價值觀所致。
  • 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為何覺得劉備是個大英雄?因為他看透了劉備
    當時的劉備稱不上什麼英雄,剛剛還被呂布打敗過,也沒能成就什麼大事,曹操當時的實力雖然比不上袁紹,但是也比他劉備強多了。那麼曹操為什麼就認為劉備跟他一樣都是英雄呢?難道袁紹這一類的大人物不能被稱之為英雄?因為他看透了劉備。眾所周知,早期的袁紹和袁術都是出生名門,身份地位十分的顯貴,但是這兩人雖然有著中興漢室,拯救百姓於水火的能力,但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反而還幹起了讓人不齒的勾當。
  • 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打敗了宿敵曹操,那麼佔優勢的曹操敗在了哪裡
    第一個原因,曹操對漢中的得失並不重視。我們可以從戰役前後曹操對漢中的態度,就能夠感到,曹操心中的戰略重心始終是放在關東。對於漢中的得失,曹操並沒有太過於重視。
  • 長坂坡之戰被劉備棄的那十萬人,落入曹操手裡,結果怎樣了?
    書中寫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這個獲也沒有說出來俘虜還是屠殺。僅僅一個獲字,引起不少人的疑惑,這十萬大眾到底怎麼樣。讓我們細細道來吧。首先,先解答大家的第一個疑惑為什麼劉備的十萬大軍居然幹不過曹操的5000人。曹操的5000是精騎部隊,劉備的十萬大軍裡,全都是些手無寸鐵的民眾,有老人有婦孺,簡單說就是:老弱病殘孕及環保嬰兒的弱勢人。能打善戰的並不多。頂破天有一萬。劉備沒有辦法,以少勝多。
  • 三國演義30:劉備參與荊州政事,蔡瑁則用計陷害他,劉備命運如何
    上一集中我們講到了許攸降於曹操,更重要的是因為袁紹的昏庸無能,使得自己70萬大軍最後敗到不剩百人,這也算是戰爭史上很奇葩的事件了吧。而自從劉表將劉備收入麾下之後,蔡瑁可是對劉備有很大敵意的。所以在給劉備分糧餉士兵以及馬匹的時候,蔡瑁說到不讓給他超過兩千人,可見蔡瑁這個人心機還是很深的。
  • 創業學劉備,管理學曹操,守成學孫權!
    關張趙為其血戰沙場,臥龍鳳雛為其運籌帷幄,他們為劉備的稱帝夢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而且,他們夠忠心。劉備最落魄莫如寄身袁紹,關羽卻沒有轉投曹操;長坂坡生死存亡,趙雲七進七出都沒有低頭過。這幾位員工是蜀國建立的基石。
  •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識破劉備韜光養晦之策,為何還要放虎歸山?
    三國歷史上,劉備和曹操是兩個不同性格、不同「三觀」的人。可命運使然,讓兩個人走到了一起共事。曹操時為一代奸雄,挾漢天子而令諸侯,欲建立自己的小地盤。而劉備卻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為了光興漢室,一心抗操。
  • 劉備的人設被很多人都解讀過,在那個年代太完美了
    劉備的人設被很多人都解讀過,在那個年代太完美了01引子劉備雙手垂膝,顧自見其耳。長得很好看嗎?我是沒有見過魏武跟劉備在正史中對他們倆相貌的評價,像「表長八尺餘,姿貌甚偉」這種。按照蜀乎的說法,正史沒有記載長相的一般長得都不好看,按這個說法來說,劉備跟魏武都長得不怎麼樣,但劉備長得比魏武更怪,換句話說,劉備長得應該更醜。劉備恢復舊制為己任,社會是在發展的,舊制總是要被新制所替代,新的生產力代替舊的生產力。
  • 小時候賣草鞋的劉備,歷盡坎坷,終於成為一代帝王
    小時候賣草鞋的劉備,為何會成為一代帝王劉備是一個人們比較熟悉的人物。如果說《三國演義》帶有演義、戲說的成份,《三國志》等史書是更加注重於歷史真實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眾多的歷史人物中,劉備是一個值得肯定和尊敬的豪傑之士、仁義之君。劉備生平簡介。劉備(公元161年-223年),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3年6月10日,病逝於白帝城,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於惠陵。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 劉備的神助攻,一句話讓曹操回心轉意,取了呂布的項上人頭
    本文由華夏史譜原創編輯呂布是一位什麼樣的人呢?勇士、「牆頭草」、沒有主見、耳根子軟,還是有勇無謀。我們知道呂布最終的結局是被曹操給殺害了。曹操為什麼會殺他呢?這其中還有劉備的功勞。呂布在這一場戰役中可以說是一個犧牲品,是曹操為了實現自己統一北方的強大野心的犧牲品。呂布和袁紹兩個人有可能會站在同一隊伍,而這一結果對於曹操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結果。因為在戰爭時期,最怕對手之間的聯合,這樣一來就會使得自己處於不利的地位。就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就會因為劉備孫權的聯合而走向失敗。聯合說的就是這一道理。
  • 三國歷史:曹操煮酒論英雄的目的是誇讚劉備還有另有所圖
    在東漢末年這個天下大亂的時候,諸侯割據,每個人都想成為天下的主宰,掌天下之柄。各路諸侯都為了地盤和利益互相廝殺,其中又有多少人稱得上是英雄呢?曹操和劉備都是最後三分天下的人,曹操和劉備曾經青梅煮酒論盡天下英雄!
  • 曹操孫權劉備的後人如今在幹啥?各有千秋,劉備後人依舊在賣草鞋
    但是後來河南安陽出土的曹操墓卻打破了這個謎團,在裡面發現的屍骨確認就是曹操本人的,而對於社會上許多自稱曹操後代的人也有了鑑證的辦法。圖片:族譜資料截圖三、劉備的後代平淡幸福劉備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多人的擁護與支持,他不厭其煩的說自己是漢室宗親,是漢景帝的兒子劉勝之孫,按照這樣的輩分,後來被迫獻出皇位的漢獻帝都要叫他一聲叔叔了,但是為什麼歷史上大部分人對於這個說法都表示不置與否呢
  • 劉備搶了曹操5萬大軍,難道士卒不知劉備反叛?如何控制徐州將士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理解了,當初劉備背叛曹操,奪取徐州五萬精兵的時候,難道這五萬精兵不知道劉備反叛了曹操嗎?還真不知道,因為劉備手裡有兵符。劉備到了徐州就把曹操的徐州刺史車胄給殺掉了,那些忠於車胄和曹操的將領有一部分不明就裡,也就歸順了劉備,還有一部分不聽話的,估計也就被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