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扶貧闖新路——記靖宇縣龍泉鎮大北山村第一書記高世龍

2021-01-19 吉林廣播網
品牌扶貧闖新路——記靖宇縣龍泉鎮大北山村第一書記高世龍 作者:李志明    編輯:劉佳旎    來源:中國吉林網    2019-08-08 07:53 校對:孔笑妍   

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心裡一直有「為農民做點事,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滿腔熱血;他在脫貧攻堅一線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他打造了「老農夫」品牌,通過網際網路讓大山裡的綠色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年產值突破億元……

2016年1月,高世龍被吉林電視臺選派到靖宇縣龍泉鎮大北山村任第一書記。

「一個80後的年輕人,能帶領大家脫貧致富,說出去誰都不信。」面對大家的質疑,高世龍暗下決心,決不能給單位丟臉、讓村民失望。於是,他放棄休息時間,走家串戶,踏遍了村裡的田間地頭,全面了解村民的實際情況……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兩萬字的幫扶計劃。

要想贏得群眾的認可,迅速打開工作局面,必須幫助村民辦點實事。高世龍在走訪中發現,大北山村有幾家特困戶每年靠領低保金維持生活,沒有錢進行危房改造。他就自籌資金6萬元為這些特困戶建起了窗明几淨的大瓦房。這件事在村裡傳開了,大家不再把他當成外鄉人,而是當成為百姓謀福利的貼心人。高世龍用自己的決心、信心和耐心消除了大家的顧慮,贏得了村民的信任,為幫扶計劃順利實施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大北山村是長白山下的一個小山村,自然資源豐富,可是村民既不懂得開發和利用,又沒有好的銷售渠道,很多農副產品都被困在了大山裡。高世龍認真分析大北山村的資源優勢,反覆實地考察,發展散養人參豬項目的思路應運而生。為了讓項目儘快落地,他帶領全村100多名村民,起早貪黑連續奮戰,男女老少齊動手,揮著鐵鍬、扛著木料、推著小車……僅用8天時間就建成了3000平方米的豬舍。現在,人參豬存欄達到200多頭,帶動1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人均增收4200餘元。

為徹底解決村民種植結構單一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高世龍帶領村班子動員村民和貧困戶大力發展中藥材、食用菌、林下養殖和庭院綜合體項目。如今,村民和貧困戶自發創業形成的小規模家庭式經營實體達到23個,全村經濟作物收入由425萬元增加到8200萬元,增長了近20倍。

高世龍深知,脫貧項目再多再好,如果沒有品牌,好產品也賣不上好價錢,更無法在市場上長期立足。在吉林廣播電視臺的支持下,高世龍帶領村班子建起了山野菜加工廠,於2016年7月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長白山下「老農夫」品牌,成立了「老農夫」生態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開啟了品牌引領扶貧的新模式。

在省委組織部組織開展的「第一書記代言」活動中,他充分利用媒體資源,積極為「老農夫」系列產品代言。他還根據市場發展創新實施品牌扶貧計劃,將縣域內35家企業、50餘種特色產品全部整合納入了「老農夫」品牌,由「老農夫」公司負責市場開拓和銷售。

為了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在推廣超市上架銷售的同時,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電商運營知識,開設了大北山村線上銷售平臺,使綠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走上了更多百姓的餐桌。自2016年9月實施品牌扶貧計劃以來,「老農夫」品牌帶動縣域內銷售收入突破了1.2億元,直接為村民分紅28萬元,帶動396名貧困戶脫貧。

村民富裕了,建設美麗鄉村又成為高世龍一個新的目標。他積極爭取資金592.5萬元,先後建成了5.2公裡村級水泥路、1.9萬米柵欄、2座村級橋梁,架設80盞路燈等。如今的大北山村舊貌換新顏,整潔的街道,乾淨的房屋,加上村民的笑臉,一個幸福美麗和諧的鄉村呈現在眼前。

這三年多時間,高世龍放棄了多少個節假日已經記不清了,一兩個月不回家是常事,家裡有老有小,所有家庭的重擔都壓在了妻子的肩上。他駐村之初,兒子只有3歲,現在已經上小學了。兒子做眼睛手術,哭著喊著要爸爸,爸爸卻因村裡工作忙沒法陪在身邊,只能看著妻子發過來的視頻淚如泉湧。後來,他把這段視頻從手機裡刪除了,實在不忍心再看,對家人的歉疚是一輩子也補不齊了。他說:「我不是一個人在扶貧,更多的是一個家庭在扶貧。」

面對著家裡的困難和自身的傷病,高世龍仍堅守在村裡奮鬥著,他說:「不是我偉大,是我的工作還沒完成。老農夫品牌從起名開始就是我一手策劃的,現在它在逐漸壯大,正是品牌建設的關鍵階段,我撒不了手。只有等它羽翼豐滿了,有了自我發展的能力,幫助這裡的父老鄉親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的扶貧路才算畫上圓滿的句號。」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電」亮脫貧致富路——脫貧攻堅戰中的電商...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大北山村駐村第一書記高世龍(右二)與吉林省蛟河市青背村駐村第一書記曾麗圓「直播帶貨」推介農副產品(4月12日攝)。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大北山村駐村第一書記高世龍(右二)與吉林省蛟河市青背村駐村第一書記曾麗圓「直播帶貨」推介農副產品(4月12日攝)。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丨「小芳」的富國夢
    若不是走過路過的村民都樂呵呵地跟他打招呼,你很難一眼認出這個膚色黝黑的中年男人,就是靖宇縣龍泉鎮富國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他叫張先芳,是村裡男女老少一說起「小山村有了大變化」時,就聲聲念念的「小芳」。「你大老遠來,午間咱得吃點好的。」仲夏時節,記者到村採訪,平日三餐吃水煮麵條就挺知足的張先芳,執意要去鎮裡買些肉菜和發麵餅。
  •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
    新農村龍泉鎮220622102  1、地理位置與區域範圍   龍泉鎮地處靖宇縣西部,位於龍崗山脈老嶺東麓,東經126度30分——126度44分,北緯42度10分,東與靖宇縣靖宇鎮相鄰…[詳細]龍西村龍東村雙龍村小北山村富國村梨樹村
  • 愛心播撒扶貧路 ——記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
    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任職以來,緊緊圍繞「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這一主線,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全村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雞公山管理區辦公室主任許金柱來到莽張鎮蔡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經過充分了解村情和入戶走訪後提出,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 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中新網太原12月15日電 題: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 郭瑜琛  「長治農信真幫實扶解民憂,集中安置持續發力樂安康」,15日,走進沁縣漳源鎮羊莊村安康苑中心,大門上的這副對聯就映入眼帘。安置戶李翠孩撩起門帘在張望,「程書記,原來是你來了,快進屋裡來。」
  • 路亮了,他黑了!看駐村第一書記張政的扶貧日常
    駐村扶貧的這段經歷讓張政的人生多了一筆寶貴財富,兩年的扶貧路,讓他變得更加成熟,也更黑了,他那明澈的眼眸、寬寬的前額和溫暖的笑臉,給人樸質、聰慧而又深沉的印象。他總說「扶貧,脫貧,這有一個過程,路再長,走下去,一定能夠到達目標。」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屬於一類貧困村,由於基礎薄弱,在產業、住房、飲水保障、就學、醫療等方面還有許多需要補齊的短板,導致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不高。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勤辦公室幹部丘凱,自2018年3月20日到青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至今已有2年9個月。駐村的一千個日日夜夜裡,他用雙腳丈量著青龍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肯定,用辛勤換來了群眾生活的改善,他也成為青龍村村民心中最親的「親人」。
  • 左手抓防疫 右手抓脫貧——吉林駐村第一書記返崗記
    新華社長春3月23日電題:左手抓防疫 右手抓脫貧——吉林駐村第一書記返崗記新華社記者郎秋紅從正月初三開始返崗,初七全部到位,在過去的50多天裡,吉林省14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脫貧攻堅,在兩個戰場衝鋒陷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定心丸」。
  • 記廣西三江縣獨峒鎮八協村駐村第一書記邵濱
    原標題:記廣西三江縣獨峒鎮八協村駐村第一書記邵濱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執法和反壟斷處四級調研員邵濱,平時話不多,但做起事來有股執拗勁。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獨峒鎮八協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後,正是憑著這股勁,他辦成了許多看似難辦的事,成為一名扶貧一線的尖兵。 部隊轉業的邵濱深知,打勝仗需要一支團結的隊伍,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村委班子。 2018年3月,性格內斂的邵濱正式駐村,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
  • 【扶貧故事】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任建龍:「娃娃書記...
    在李家窪村的田間地頭、村民家的院前炕邊,總能看見任建龍忙碌的身影。擔任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以來,當兵出身的他帶著村民發展產業、修建水渠、改造旱廁、擴建文化廣場、建立村網格化,讓這個貧困的小山村發生了顯著變化,讓村民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 黨建扶貧風景線——吉林省以「第一書記」品牌助脫貧攻堅
    近年來,吉林白城市通過一系列舉措累計新增耕地約125萬畝,成為全省水稻生產第一大市。新華社記者 張 楠攝第一書記代言官方直播現場。(資料圖片)駐村「第一書記」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為提升農村治理水平,吉林省組織1489個貧困村的第一書記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打造「第一書記代言」品牌、創建「第一書記協會」,連續兩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在「為了老鄉」理念指引下,走出以黨建為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銜接之路,打造出一道亮麗黨建扶貧風景線。百姓需求是第一書記的召喚需求對接是品牌創新的源泉。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高健:從扶貧「新兵」到「多面手」書記
    笑著回憶接任二道溝村「第一書記」,高健黝黑的臉上透著堅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進村履職,高健先是一頭扎進材料裡,起早貪黑熟悉村情,隨後走家串戶了解實際情況。「勤走走、常嘮嘮、多聽聽,總能收穫不少。」就這樣,村部、農家、田間地頭都是他的工作點兒。
  • ...初心點亮扶貧路——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張大川
    很快,一盞盞節能高效的新路燈在張場村亮了起來,清澈的自來水流進了每家每戶,原本泥濘不堪的生產路也變成了光潔硬實的水泥路,村裡的環境改變了,老百姓的心也亮堂了。「現在我們村的村民天天晚上都有出來散步的,小朋友也出來做遊戲,路燈亮了,村民方便了,他們的心也亮了。」張大川自豪地說。
  • 第一書記丨林洪明:扶貧「老手」履新記
    第一書記林洪明(中)走村訪戶。大洋網訊 廣州市荔灣區財政局派駐清遠連州保安鎮萬家村第一書記林洪明從去年5月上任以來,朋友圈記錄的大多是這裡的人和事以及村容村貌的變化。帶著扶貧的經驗和對萬家村的熟悉,林洪明從最擅長的基層黨建入手。
  • 【駐村工作】記清水河縣韭菜莊鄉榆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鵬飛
    【駐村工作】記清水河縣韭菜莊鄉榆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鵬飛 2020-09-25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中市婦幼保健院駐村第一書記:風雨扶貧路,忠孝難兩全
    王清瑛主管護師,中共黨員,現任巴中市婦幼保健院婦幼信息科長、巴州區大和鄉方壩村駐村第一書記,四川省婦幼衛生信息專委會委員。獲得巴中市巴州區2017年——2019年兩年任期期滿優秀第一書記榮譽稱號、2019年度優秀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 記張家口市崇禮區白旗鄉西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三元
    #決勝2020#,講述您身邊駐村第一書記的感人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張家口市崇禮區白旗鄉西林村,了解駐村第一書記陳三元的故事。張家口市崇禮區白旗鄉西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三元——「三條路」詮釋他的扶貧抱負張家口市崇禮區白旗鄉西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三元用三條路,完美詮釋了他的扶貧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