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花鳥畫名作《潑墨紫》和《佛頭青》

2021-01-18 中國書法網



 

作品鑑賞

本幅為張群夫人馬育英而作,與2011春季中國嘉德Lot1193號《佛頭青》合為雙璧,亦徵集自同一來源。牡丹是一種耐寒的花木,盛開於三月暮春之際;其花容端妍,色澤絢麗濃豔,花大甚至有長達一尺者。因此牡丹以華貴著稱,唐代更譽為國花,世人尊為花中之王。大千畫工筆牡丹,最喜歡作「照殿紅」、「潑墨紫」、「佛頭青」三種,皆濃豔重彩,令人驚賞留戀不已。

 

這幅「潑墨紫」先以淡墨細筆勾出輪廓,花瓣先用花青打底,再用洋紅敷染多次,並用深洋紅留出水線,最後加勾泥金醒出精神。枝葉則先以赭石打底,再上石綠,多次勾染之餘,不但畫出紫色牡丹豔麗神秘的高彩度特質,更使花瓣有浮凸出畫面的立體感,表現出枝葉的轉折向背,以及牡丹生長的自然意態。此幅與另作「佛頭青」是一對,畫作框緣以花卉圖繪作邊飾,顯然是受到敦煌藻飾圖案的影響。大千畫花卉向來以荷花知名,其實他各種花卉無不擅長,除了畫寫意沒骨花卉的水準是一流外,工筆牡丹更為一絕。

題識:不數姚家與魏家,卻從仙府駐仙車。金城四月春如海,潑墨爭看第一花。皋蘭雷壇道觀牡丹百數十叢,率多名種。潑墨紫推為第一。晚春初夏,萬萼婆娑,縈倚爭發。初日微烘,露華末墜。濃姿半軃,寶馬香車,士女如雲。驚賞留戀,抵暮不去。辛巳、癸未兩過彼都,恭逢其盛。追憶昔遊,作圖寄意。甲申十二月,大千張爰。張目寒題籤:大千居士寫潑墨紫。目寒署。




 

作品資料

張大千(1899-1983) 潑墨紫

【估價】單位RMB12,000,000 — 18,000,000

【成交價】單位RMB33,925,000

尺寸:76.5×54 cm.約3.8平尺

年代:甲申(1944年)作

作者:張大千(1899-1983)

日期:2011-11-13

材質:設色金箋

裝裱:鏡心

鈐印:張爰、張大千、大風

著錄:

1.《張大千書畫集(第四集)》第93頁,臺北歷史博物館,1983年。

2.《潑彩敦煌—張大千的藝術與生活》第65頁圖版27,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2月。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對話名家】補硯齋訪談錄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石渠寶笈》特展布重量級展品搶先看!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導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守正——全國百家楷書邀請展」

"望嶽——南嶽紀遊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風雅在斯——廖偉夫書法作品選刊



相關焦點

  • 張大千筆下最富貴的牡丹圖!
    張大千 富貴牡丹牡丹以華貴著稱,唐代更譽為國花,其花容端妍,色澤絢麗濃豔,世人尊為花中之王。宋代院體畫把工筆牡丹細分為佛頭青、照殿紅、潑墨紫三種。張大千畫花卉原本是取法於元明文人寫意風格,但自1943年從敦煌臨習壁畫歸來後,開始轉變畫風,致力於精筆工細、賦彩妍麗的畫法、直朔唐宋諸家,所作牡丹較宋之前賢,別自俏立,獨成一家。張大千畫工筆牡丹,最喜歡作「照殿紅」、「潑墨紫」、「佛頭青」三種,皆濃豔重彩,令人驚賞留戀不已。
  • 張大千最富貴的牡丹圖,送給新春的所有朋友!
    張大千 富貴牡丹牡丹以華貴著稱,唐代更譽為國花,其花容端妍,色澤絢麗濃豔,世人尊為花中之王。宋代院體畫把工筆牡丹細分為佛頭青、照殿紅、潑墨紫三種。張大千畫花卉原本是取法於元明文人寫意風格,但自1943年從敦煌臨習壁畫歸來後,開始轉變畫風,致力於精筆工細、賦彩妍麗的畫法、直朔唐宋諸家,所作牡丹較宋之前賢,別自俏立,獨成一家。張大千畫工筆牡丹,最喜歡作「照殿紅」、「潑墨紫」、「佛頭青」三種,皆濃豔重彩,令人驚賞留戀不已。
  • 張大千:雲想衣裳花想容,五月是牡丹最佳觀賞期!
    唐玄宗和楊貴妃也曾一同春日賞牡丹,李白還為此寫下了著名的《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時間大概是唐玄宗天寶二年或三年(743或744年)春。當時,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遂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不可用舊日樂詞。
  • 【名畫賞析】張大千-《潑墨山水》
    張大千 Chang Dai-Chien (1899-1983) 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 論潑墨潑彩技術手法在張大千作品中的表現力!
    傳統美術藝術創作方法的基礎上,儂靠自身極高的藝術天賦,開創了很多藝術先河其中,潑墨潑彩的創作方式尤為獨創,相應的畫作具有明顯的古典風格,是張大千繪畫創作的巔峰之作一,張大千潑墨潑彩技術手法形成分析1.人格體現畫品不可否認,一個藝術家的內在品性會對其藝術創作產生重要影響,不同的品行會造成不同的藝術風貌,因此高尚的藝術家在教導弟子的時候
  • 張大千精品200幅,美豔至極!
    張大千 修竹美人 1951年1952年作 醉舞圖仿趙松雪換鵝圖張大千 修竹美人 1951年
  • 國畫大師張大千80歲揮毫作畫《潑墨雲山》
    張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裡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我的潑墨方法,是脫胎於中國的古法,只不過加以變化罷了。 —— 張大千與朋友的談話自王洽創為潑墨,米老承之,以為雲山。後有作者墨守陳規,不離規步。
  • 張大千:潑墨潑彩不但融匯他創作的成果,也匯通東西方差異的特質
    摘要:張大千晚年的潑墨潑彩畫風使用了豐富的東方性色彩顏料,將其潑灑渲染於墨色打底的山水之上,層次豐厚而又清麗妍雅,不但表達出山水自然之遠近晴雨的物理空間,也表現了色彩質感本身的層次空間。其後的追隨仿效者,則往往很難達到其水墨與色彩相融的璀璨炫麗境地,由是可知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絕非隨興而無章法節制的率性之作,而有其特殊的設色程序與方法。
  • 佛頭青
    頭等回青也稱佛頭青。
  • 繪畫拾遺丨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大千
    張大千不師董巨不荊關,潑墨飛盆自笑頑。欲起坡翁橫側看,信知胸次有廬山。
  • 絕美無雙——張大千雄鷹展翅圖
    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現市中區公園灣半坡井「芭蕉井」)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
  • 張大千最拿手的仕女與菩薩圖,大美!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國畫大師張大千不僅山水畫筆酣墨暢、恣肆淋漓,花鳥畫鮮活靈動、形神畢肖,仕女畫也細緻之極。著名畫家于非闇曾說:「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為畫道人讚賞,謂能大膽別創新意。」
  • 國畫技法|張大千畫仕女
    ——張大千題畫詩我畫畫,完全是興趣,我想畫時,哪怕是半夜兩三點鐘也經常爬起來畫,太太也跟著起來。不想畫,就不畫,哪怕是今天家裡沒錢買米,還是不畫。畫仕女的臉型與五官,仍與畫其他人物一樣,先用淡墨勾線,勾準後再用淡硃砂烘託。
  • 回青,佛頭青
    杯造型和紋飾均模仿古代青銅器。橢圓形口,配一銅製珊瑚圓紐鏤空蓋。深腹,下承以三柱形足。通體施回青釉,釉色呈淡紫藍色。腹部飾回紋、獸面紋和鼓釘紋各一周。釉面勻淨潤澤,釉薄處映出白色胎骨。杯底無釉露胎,署陰刻楷體「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
  • 花鳥畫大師陸抑非:兼工帶寫和沒骨法開宗立派第一人
    他早年在故裡從師李西山,遍習清末畫家張子祥、沙山春、任伯年;繼師陳迦庵,臨陸廉夫;25歲又從吳湖帆學山水、花鳥;還曾與黃賓虹、張大千為鄰,常受啟示。陸抑非不但向吳湖帆請教,還朝夕臨摹吳氏珍藏的歷代名作,受益匪淺。對陸抑非幫助排在第二位的就是他的內兄孫伯淵。孫伯淵是著名書畫鑑賞家,手頭宋元明清真跡頗多,陸抑非窮研不倦,長期研習歷代作品使他深得古人精髓。
  • 張大千《雜畫冊》,罕見!
    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大風堂派」的創始人之一,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之一,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 張大千潑彩山水原來是這麼畫出來的……
    張大千潑墨山水視頻 1956年,張大千在巴西「八德園」, 試以潑墨法作山水畫後, 又在潑墨的基礎上潑以大青大綠,
  • 南京博物院推出史上最強花鳥畫特展
    從宋徽宗趙佶到元代李衎(kàn)和倪瓚,從明代的林良、沈周、文徵明、徐渭到清代的朱耷、金農、鄭燮,從齊白石到徐悲鴻、張大千,再到陳之佛、陳大羽 …… 12月26日,南京博物院推出的「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曆代花鳥畫迎春特展」正式開展。這場展覽,堪稱南博史上最強大的花鳥畫陣容,其中有 2/5 的展品都是首次亮相,每一件都珍貴異常。
  • 張大千為何孜孜不倦仿石濤
    ——編者  在中國墨彩畫史中,能從與任伯年「對話」開始,上追四王、四僧,又由明元,溯及兩宋五代,直入晉唐敦煌的畫家,千年以來,只有張大千一人;能夠透徹研習五代以後的水墨、墨彩,又能精心發掘晉唐之間的彩墨畫法,並將二者巧妙融合為一,創造「潑墨潑彩」之道,充分反映現代與後現代的畫家,千年以來,也只有張大千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