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趙英雄
從字面來看,難道是背著水井離開家鄉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水井是在地面上的取水用的坑,是地上的洞,怎麼可能背得走呢?那麼為什麼古人說背「井」而不背別的呢?
「背井離鄉」怎麼理解「背井離鄉」這個成語,有人把「背」字念成一聲,這個成語就成了「背著水井離開故鄉」的意思。這樣一來,便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水井怎麼可能背在背上呢?
當然了,這顯然是一種誤解。正確的解釋是,這裡的「背」是四聲,表示「背離」。意思是背離自己家裡的水井,離開了故土。在這裡,水井就成了故鄉的代名詞。
根據史料記載,距今約5700年,中國古人就使用水井,正是因為人們對於水與井的依賴,水井在古文化中,還衍生了一種意義那就是有家的地方就有水井,水井就成了家鄉的象徵。
古人離開居所,要背對著你所待過的地方,以前每個村子都會有一口井的,所以井的意思就是泛指家鄉。背井其實也就是說離開的意思。
其實,「井」還有井田的意思,古時有制,八家為一井,所以,井又引伸為鄉裡、家宅。背:就是背向、背對,所以就引申為離開的意思。補充閱讀:晉國趙氏家族的歷史淵源
古人因有水源的地方就能生存,即依水而居;水井就是水源的地方,有水井的地方就形成了村落、集市和城市;那麼人們離開家鄉也就是離開了水井。
為什麼背「井」而不背別的呢?一個人故鄉的事物非常多,照理說,房屋、土地才是最能夠代表一個人故鄉的事物。為什麼土地、房屋這些東西沒有成為故鄉的代名詞,而水井卻成了故鄉的代名詞了呢?這應該怎麼理解呢?
古人為什麼他們卻沒有創造出「背屋離鄉」或者「背土離鄉」這樣的成語,而是創造出「背井離鄉」這樣的成語呢?水井為什麼會成為故鄉的代名詞呢?
井這個字來說,它的意思就是很多家才一個井,不可能家家有的。所有代表家鄉或者故鄉,是有原因的,但是鄉親們共同的物件。
這是一點是歷史常識,也是民間真實情況。現在應該還有一些落後的或有古代存留的地方能很清晰的看到,井不是家家都有,是公用的,井就像井這個字。
元代戲曲作家馬致遠,在《漢宮秋》中寫道「背井離鄉,臥雪眠霜」。在雪霜裡睡覺,在雪霜上睡眠,很痛苦,離開家鄉很痛苦,要遭受很多的苦難。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背井離鄉是不好的,是不可取的,是不願意的,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選擇的一條生存的路。因此離開家鄉和水井沒有關係,背東西也沒有關係。
經過語言的長期發展演變,後來「背井離鄉」逐漸成為常用的成語典故,如今泛指離開家鄉到外地去。各位看官,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