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位於中國的西部地區,地域遼闊,經濟較為突出,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8246.1億元,並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336元。甘肅省會蘭州、酒泉等城市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在甘肅有這樣一個城市,它曾經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城鎮,但是如今僅僅是一個五線城市,這個城市就是張掖。
張掖,位於甘肅省的西北部,在河西走廊中部。張掖是甘肅省面積第二大的城市,人口有130多萬,僅僅一個城市就有38個民族,漢族、回族、藏族等,其中一個民族是裕固族,它中國唯一居住在張掖的少數民族,其98%的人口都居住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
張掖自古以來就是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張掖這個名字特別有意思,有一個說法「張國臂掖,以通西域」,意思就是張開國家的臂膀,也就是擴大漢朝的疆土,來順利通達西域。相傳,在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霍去病去西徵,戰敗匈奴後始設張掖郡。這就是張掖名字的由來,而且張掖在古代稱為「甘」,甘肅省的「甘」就取自這裡,雖然甘肅發展越來越迅速,但是張掖卻沒有步步緊跟。
張掖的旅遊景點也非常多,擁有眾多令人欣喜的風光和人文景觀,有山西會館、西來寺、大佛寺等名勝古蹟。這裡的自然風光更不在話下,塞上江南也是名副其實。這裡的丹霞地貌是中國最成熟的地方,張掖「彩虹山」色彩斑斕,放眼望去,山連著山,顏色也順勢蜿蜒而去,不曾間斷,氣勢磅礴的大自然的神作,仿佛也只能在夢裡想見,不愧是中國大西北的顏值擔當。
張掖,絲綢之路重鎮。在歷史上,有眾多名人從這裡走出去,又有數不盡的文化風情從這裡流進了中國內地。唐朝有著名的高僧玄奘,也就是《西遊記》裡的唐僧原型也途徑張掖,順著連綿的山脈走出中國,一路千難萬險,走上了去往佛教聖地天竺的路。當年的張掖還叫「甘州」,當時這裡的佛教音樂非常出名,唐玄宗為心愛的妃子楊玉環所做的《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據甘州音樂《波羅門佛曲》改編的。北宋時期,党項族的首領李元昊也曾在張掖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並興辦了眾多的學堂教育,並使中國的佛教和道教文化在此興盛,為此還建立了現在的名勝古蹟——大佛寺。
可見,在中國的歷史上,張掖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城市,作為要塞經濟發達的同時,也帶動了文化的發展,可就是這樣發達的城市,在歷史的長河裡卻止步不前了,如今卻淪為五線城市,著實讓人惋惜不已。
看來,任何城市的發展都需有特定的時間和機遇,如今的張掖更是需要不斷發展的契機。希望更多的機會走向張掖,希望張掖發展越來越好,更希望張掖能夠擺脫五線城市,一步一層樓,重振當日的富饒景象。
對此米有什麼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