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城區十六潭社區開發區小區居民迎來一件高興事,失管10多年的老舊小區,終於有物業公司管了。
開發區小區在去年上半年完成了一期的改造,之後相繼成立了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小區居民表示:「兩委」成立,他們有了「家」,有了「家長」管。物業公司的到來,為小區服務加分。
◆「兩委」成立,居民有了「家」
開發區小區建於2000年之前,是溫泉老開發區的職工生活區,有5棟樓梯房和7棟別墅。在2006年,小區管理人員撤走,便處於失管狀態,成了「三無」小區。多年的日曬雨淋,加上無人管理,小區出現路面斷裂、外牆磚剝落、頂樓漏水、下水道常年堵塞、私搭亂建等多種不良情形。
在去年,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範圍,進行了改造。路修了,下水道通了,路燈亮了,私搭亂建的地方變成停車位,補栽綠植……小區一期改造完成後,小區成立黨支部,在幾個月後,在社區和住建部門幫助下,小區組建了業委會。目前,小區「兩委」在一處辦公,小區黨支部書記肖水松兼任小區業委會主任。
肖水松說,小區一期改造完成後,小區大變樣,要賣房的不賣了,要搬走的不搬了,還有3戶從外面搬回來。目前,是「兩委」免費管理小區,貼錢幫居民跑腿說事,解決問題。
「在小區住了7、8年。原來就像個沒家的孩子,現在有了當家的了。」6月8日中午,小區4棟一單元3樓業主樊先生看到小區「兩委」辦公室門開著,抱著孫子來玩。他說,小區有了黨支部和業委會,鄰裡吵架「兩委」會出面調解,小區井蓋壞了「兩委」會找人來修……而這些事放在之前無人理會。
在許多小區居民看來,「兩委」成立,小區的一切事物有了牽頭人、主事人,讓大家團結一心、凝聚一起。
◆引進物業,小區服務升級
基礎設施改造了,小區是變美了,如果沒有人維護,時間長了小區就會被打回原形。如何進行長效治理?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如何保持?這成了老舊小區改造後面臨的問題,也是開發區小區正面臨的。
肖水松說,小區現在是開放狀態,經常有不認識的人出入小區,失竊現象常有,業主希望引進物業公司。在前期的調查中,現有的140戶住戶中絕大多數表示同意引進物業公司。引進物業公司,一是可以減少小區偷盜,二是小區設施設備有人維護、有人為小區業主服務。
開發區小區是我市城區首批改造的老舊小區,在6月4日迎來了桂泉物業公司的進駐,成為我市城區首個開展紅色物業全覆蓋的試點小區。
據了解,物業全覆蓋作為當前市委、市政府推進基層社區治理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紅色物業是指在組織架構上由業委會跟黨支部交叉任職的同時體現服務,物業要具有社會責任,能針對小區的老弱病殘戶有幫扶舉措。作為物管行業的主管部門,市住建局在經過前期大量的基礎性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了開發區小區,鄂棉小區等6個三類住宅類小區作為物業全覆蓋試點項目,以點帶面,先試先行。
在物業公司掛牌進駐之前,市住建局聯合溫泉辦事處、十六潭社區完成了該小區的黨支部、業委會的組建工作,全面掌握了開發區小區的基本情況,拿出了紅色物業服務方案。同時,在充分徵求小區黨支部、業委會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牽頭協調市城發集團的桂泉物業與業委會達成了物業服務合作協議。目前,桂泉物業公司正在針對開發區小區,製作詳細的物業服務方案。
【來源:鹹寧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