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新景美如畫 振興「交響」奏起來

2021-01-08 上遊新聞

來蘇鎮伍家壩村美景。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如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興圖景,開啟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新徵程,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永川通過厚植產業基礎、推進綠色發展、強化人才支撐、繁榮鄉村文化等有力舉措,按下了鄉村振興的「快進鍵」。

行走在冬天的鄉間田野,只見屋舍整齊,村民們或田間辛勤耕耘,或三五成群休閒散步,享受幸福生活……

近年來,永川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幅和諧秀美的鄉村新圖景正徐徐鋪展。

生態宜居  村鎮面貌美起來

「用的是自來水,燒的是天然氣,走路不溼鞋,村裡有公園,日子過得就像城裡人一樣。」 隨時走進三教鎮利民村,都給人一種清爽整潔、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感覺。

近年來,永川推進綠色發展,美麗鄉村逐漸呈現。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化肥農藥減量使用不斷深化,以臨江河、小安溪、九龍河流域1公裡範圍內為重點化肥減量流域,建立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及綠色防控示範1萬畝,推進農用地汙染防治,全區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6.2%。秸稈、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分別為85%、84%。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達100%,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農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保持在73%以上,村莊清潔覆蓋率達到100%;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2020年新建示範清潔院落33個。完成32家畜禽養殖場和26戶水產養殖場整治。新增流轉林地面積3850畝。

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2020年完成「四好農村路」794公裡,完成投資56000萬元。自來水入戶安裝2.9萬戶,全區農村已安裝天然氣4010戶。累計建設4G基站2183個,行政村4G網絡覆蓋率100%,新建15個5G基站。全區54個社區和207個行政村實現光纖全覆蓋,農民生活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提標擴面,投入約3億元,實施星湖小學等18所農村學校改擴建。實施農村薄弱幼兒園改造36所。中小學城鄉幹部教師交流輪崗近1000人,鎮街中心校教師到村校(教學點)巡迴走教600餘名。投入資金4608萬元,為基層醫療機構配置設施設備共482件,組建23支健康扶貧巡回醫療小分隊。招錄基層衛生人員122人,培訓鄉村醫生437人。共建社會示範工作室5個,為特困老人、孤殘兒童提供服務。全區醫療保險參保107.64萬人,其中:城鎮職工醫保參保19.78萬人,城鄉居民醫保參保87.86萬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產業興旺  農民腰包鼓起來

永川區厚植產業基礎,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糧油總面積100萬畝,產量48.8萬噸,因地制宜引進「穩糖米」等水稻品種,在功能米上做文章。推進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茶葉種植總面積10.54萬畝、總產值9.1億元,食用菌達到袋栽1.4億袋,總產值8.2億元。水果種植總面積23.7萬畝,總產值6.2億元。永川秀芽2020年價值評估達到21.98億元,黃瓜山梨被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錄,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推進「三社融合」,為9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協調解決信用貸款2843萬元。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建成永川農村電商運營中心1個,體驗中心6個,農村電商村級服務站300餘個,益農信息服務社207個。推出精品鄉村旅遊線路4條。加快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全區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9家,2020年新增3家市級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2家企業獲得市級農產品加工企業獎補。發展農村信息化,建成網際網路小鎮2個,網際網路村10個。

以鄉村產業人才培育、管理人才建設、服務人才優化、精英人才外引回引、社會人才下鄉幫扶為抓手,全力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建設。2020年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4000餘人,高素質農民900人;定向培養農村小學全科教師50名,學前教育免費師範生10名;全區註冊全科醫生216人,基本實現了「一鄉一全科」。選派52名科技特派員,新建25個區級專家工作站;設立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隊1個。建設區級農業「星創天地」3個。回引農民工返鄉創業1000人。回引到村掛職、創業本土人才保持在500人,每村1名以上。選派規劃師進駐我區9個鎮街,開展規劃師下鄉30人次。重慶文理學院正式掛牌「鄉村振興學院」,通過「學歷教育 中短期培訓 科研基地院所實訓」的方式,形成區、鎮、村三級鄉村振興人才教學網絡。

確定松溉鎮打魚河村為我區開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市級試點村。制定了《永川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2年)》。通過開展脫貧攻堅「一個收官」與「七個」升級試點,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深化防貧致貧監測預警,實現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管理升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設施建設標準向鄉村振興升級;提升扶貧產業質量,實現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升級;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向美麗鄉村升級;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現空殼村向集體經濟壯大升級;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實現群眾積極奔小康升級;強化鄉村人才支撐,實現農村人才隊伍向專家團隊升級;到2022年,實現試點村集體收入實現2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萬元。

文化引領  文明新風吹起來

永川繁榮鄉村文化,農民精神生活豐富。發揚新鄉賢文化,累計發展新鄉賢1063名,設立「支持家鄉建設貢獻獎」,新鄉賢捐資扶貧建設3000餘萬元,資助貧困學生4000餘萬元,幫助貧困戶172人就業。開展「四和一美」社區建設行動,建設「四和一美」社區示範點64個。推進「百鄉千村」工程,2020年組織流動文化進基層1500餘場次,送惠民電影進基層418場,培育「一村一品」文化活動品牌21個。結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發放技術資料10萬餘份,贈送農業書籍1000餘本,健康知識宣傳資料47854份。建立23個「學習強國」數字農家書屋,組織黨員集中學習共計270場次。發放「十抵制十提倡」宣傳資料47391份、張貼宣傳海報1734處,在各鎮街LED顯示屏上編制移風易俗標語滾動播放。

基層黨組織抓實建強。實施農村黨建示範區鎮創建行動,細化示範村鎮29條、規範村鎮91條具體標準。「一村一策」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及時調整補強村黨組織書記4名。持續回引優秀「本土人才」,確保每村至少1名,儲備2名後備幹部。實施農村黨員3年發展規劃,確保貧困村每2年、其他村每3年發展1名年輕黨員。向5個市級貧困村、5個相對滯後村和23個軟弱渙散村選派第一書記29名。推進農村「三治」結合。全面落實「三重一大」「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和「三事分流」。完成193個村 「三治結合」民主法治村建設工作。新增鄉賢評理堂59個,今年以來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280件。南大街黃瓜山村「堅持村民自治、助推鄉村治理」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鄉村治理推廣典型案例。

相關焦點

  • 金坪村:喜看鄉村美如畫
    近年來,金坪村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導向,以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以村組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全面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能有力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 最美系列展播|鄉村振興美如畫,快來PK你心中的「最美農莊」吧!(一)
    最美系列展播|鄉村振興美如畫,快來PK你心中的「最美農莊」吧!經過層層篩選,共有10個農莊脫穎而出,被評選為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美麗家園建設「最美農莊」。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最美農莊」吧!1. 向王寨長陽向王寨生態旅遊風景區與縣城一江之隔,是觀長陽縣城最佳位置。
  • 【高清組圖】幸福鄉村美如畫——雲南鎮康縣木場鄉農村人居環境...
    幸福鄉村美如畫  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開展以來,雲南鎮康縣木廠鄉攻堅克難、精心組織,高位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木場鄉立足自身實際,積極探求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整治「破解之策」,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將人居環境提升作為鞏固脫貧成效、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把木場鄉建設成「看的見青山,望得見綠水,留的住鄉愁」的美麗宜居綠色呼吸小鎮。
  • 郭家屯鎮打造鄉村振興的「玉田樣板」
    郭家屯鎮打造鄉村振興的「玉田樣板」 2020-12-22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半月談》刊文: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葉俊東、王俊祿採寫的文章《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摘要如下:  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
  • 宜陽縣香鹿山鎮: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本」
    ,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矢志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本」。通過「兩分兩選三公開」活動和「四亮兩暖」活動,進一步密切黨員幹部與廣大群眾的血肉聯繫,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村環境整治、信訪穩定等工作方面,切實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做好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 河北:產業「三新」繪就鄉村小康新景
    近些年來,河北各地鄉村緊跟「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這一要求,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積極引入外來產業、推陳出新延伸產業。環境好了,村莊美了,鄉親們的腰包鼓了,燕趙兒女正闊步走在小康路上。
  • 我市舉辦「鄉村振興路 紅色徒步行」活動 感受鄉村新景 宣傳稅收政策
    汕尾日報訊(記者 黃浩洋)12月19日,由市委宣傳部主辦,市總工會和市稅務局聯合承辦的市「鄉村振興路 紅色徒步行」徒步活動在海豐縣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曾曉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李惠文,市政協副主席程書航及來自市委辦、市人大、市政協等10個單位300餘人參加。
  •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徵程上的重要任務。 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知行合·卓越匯|12月27日共奏大交響,洞察新視界!
    茲定於2020年12月27日舉行「安泰交響」新年論壇暨「安泰視界」年度盛典&MEED校友年會。我們號召萬千MEED校友一起聆聽真知灼見,共迎歲序更迭,開啟下個更為精彩的安泰篇章!13:30–17:10「安泰交響」新年論壇暨「安泰視界」年度盛典18:30–21:00
  • 建設美麗鄉村體現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各地要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起來,把黨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落細落小、落到實處。鄉村美麗往往是鄉村振興的代名詞,鄉村美麗了,鄉村振興也就到了一個新階段。
  • 德化: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從文旅局獲悉,2020年「五一」期間,我縣鄉村旅遊人數突破6萬人次。從鄉村觀光,到鄉村休閒,再到鄉村旅居……鎮鎮有特色,村村有亮點,各個鄉鎮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呈現出一派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的新局面,深受廣大遊客喜愛,鄉村旅遊已然是德化旅遊的一張新名片。《瓷都德化》報「全域旅遊呈現年」欄目,將陸續報導特色亮點突出的鄉鎮。
  • 【美麗鄉村】黔南州龍裡縣:鄉村風景美如畫 文明新風款款來
    黔南州龍裡縣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發起全民參與建設家鄉、美化家鄉的倡議,並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大比武活動,引導群眾「自商、自籌、自建、自管」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和人居環境提質改造,如今,走進龍裡縣的各個村寨,鄉村風景美如畫,處處都洋溢著文明和諧之風。
  • 土地「活」起來 農民「富」起來——儋州加快土地流轉助力鄉村振興
    成立公司推動土地流轉鄉村最大的資源、最根本的資產是土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要做好土地的文章。創新推動農村土地流轉整合,解決農村土地瓶頸問題已經成為脫貧攻堅的必然選擇、鄉村振興的必然趨勢。2018年7月,我市組建儋州市鄉村振興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鄉投公司),健全制度,明確任務,分工到人,強化責任,指導土地有序流轉,旨在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和政府資源的引導放大作用,整合各類生產要素,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向「三農」領域聚集,實現產業發展、集體增收、農民致富多贏的局面。
  • 鄉村振興:「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
    以基層黨建促生態發展、生態發展反哺基層黨建,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多角度推進美麗鄉村的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在黨建助推優勢下,形成黨群合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的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一.正確看待目前鄉村振興新形勢 馬克思指出:「農業勞動是其他一切勞動得以獨立存在的自然基礎和前提。」
  • 深圳文藝界再奏「春天的交響」
    12月18日晚上8點,「春天的交響 2019—2020深圳市文藝作品展演」在深圳大劇院奏響。「春天的交響」兩年一度,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市文聯主辦,市作家協會、市戲劇家協會、市影視家協會、市音樂家協會、市舞蹈家協會、市美術家協會、市書法家協會、市攝影家協會、市曲藝家協會、市雜技家協會、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承辦,福田、羅湖、南山、鹽田、寶安、龍崗、龍華七區文聯及坪山區文體服務中心、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大鵬新區綜合辦公室協辦,凝集了全市文藝力量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系列述評④ 做好統籌文章,打好鄉村振興...
    山東按照總書記關於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指示要求,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七改」、村莊規劃編制等工作結合起來,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創造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引導資源向農村投入,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鄉村振興,不能就鄉村抓鄉村。
  • 長樂五竹村發展旅遊產業推進鄉村振興 吸引30多名僑胞返鄉定居
    五竹村美如畫。記者 餘少林 攝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馮雪珠 記者 餘少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長樂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因地制宜發展旅遊產業,讓鄉村更美、產業更旺,吸引華僑回歸。
  • 「鄉村振興」的湘潭時刻——湘潭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鄉村振興」的湘潭時刻 ——湘潭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湘潭市堅持走「三三路徑」,提綱挈領地抓重點,並將開展「三大行動」、實施「三大工程」、搭建「三大平臺」結合起來,放眼全局打好組合拳,為鄉村振興築好基礎、引入活水、提供便利。 實施「三大行動」以來,以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鋪排建設和十大特色小鎮建設為主的「雙十」提升行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通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從試點到普及,七項任務九項指標全面完成。
  • 江西安遠:大力發展鄉村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現在生活好了,我們的生活富裕起來。感謝黨委政府帶著那麼好的政策對我們的扶持啊!現在家裡種了10畝百香果,年均收成都有6、7萬,明年我還打算依靠果園再建個農家樂以後自己也當老闆,再也不用到處替人打工掙錢,這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咯!」農戶興高採烈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