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蘇鎮伍家壩村美景。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如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興圖景,開啟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新徵程,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永川通過厚植產業基礎、推進綠色發展、強化人才支撐、繁榮鄉村文化等有力舉措,按下了鄉村振興的「快進鍵」。
行走在冬天的鄉間田野,只見屋舍整齊,村民們或田間辛勤耕耘,或三五成群休閒散步,享受幸福生活……
近年來,永川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幅和諧秀美的鄉村新圖景正徐徐鋪展。
生態宜居 村鎮面貌美起來
「用的是自來水,燒的是天然氣,走路不溼鞋,村裡有公園,日子過得就像城裡人一樣。」 隨時走進三教鎮利民村,都給人一種清爽整潔、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感覺。
近年來,永川推進綠色發展,美麗鄉村逐漸呈現。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化肥農藥減量使用不斷深化,以臨江河、小安溪、九龍河流域1公裡範圍內為重點化肥減量流域,建立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及綠色防控示範1萬畝,推進農用地汙染防治,全區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6.2%。秸稈、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分別為85%、84%。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達100%,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農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保持在73%以上,村莊清潔覆蓋率達到100%;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2020年新建示範清潔院落33個。完成32家畜禽養殖場和26戶水產養殖場整治。新增流轉林地面積3850畝。
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2020年完成「四好農村路」794公裡,完成投資56000萬元。自來水入戶安裝2.9萬戶,全區農村已安裝天然氣4010戶。累計建設4G基站2183個,行政村4G網絡覆蓋率100%,新建15個5G基站。全區54個社區和207個行政村實現光纖全覆蓋,農民生活的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提標擴面,投入約3億元,實施星湖小學等18所農村學校改擴建。實施農村薄弱幼兒園改造36所。中小學城鄉幹部教師交流輪崗近1000人,鎮街中心校教師到村校(教學點)巡迴走教600餘名。投入資金4608萬元,為基層醫療機構配置設施設備共482件,組建23支健康扶貧巡回醫療小分隊。招錄基層衛生人員122人,培訓鄉村醫生437人。共建社會示範工作室5個,為特困老人、孤殘兒童提供服務。全區醫療保險參保107.64萬人,其中:城鎮職工醫保參保19.78萬人,城鄉居民醫保參保87.86萬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產業興旺 農民腰包鼓起來
永川區厚植產業基礎,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糧油總面積100萬畝,產量48.8萬噸,因地制宜引進「穩糖米」等水稻品種,在功能米上做文章。推進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茶葉種植總面積10.54萬畝、總產值9.1億元,食用菌達到袋栽1.4億袋,總產值8.2億元。水果種植總面積23.7萬畝,總產值6.2億元。永川秀芽2020年價值評估達到21.98億元,黃瓜山梨被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錄,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推進「三社融合」,為9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協調解決信用貸款2843萬元。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建成永川農村電商運營中心1個,體驗中心6個,農村電商村級服務站300餘個,益農信息服務社207個。推出精品鄉村旅遊線路4條。加快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全區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9家,2020年新增3家市級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2家企業獲得市級農產品加工企業獎補。發展農村信息化,建成網際網路小鎮2個,網際網路村10個。
以鄉村產業人才培育、管理人才建設、服務人才優化、精英人才外引回引、社會人才下鄉幫扶為抓手,全力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建設。2020年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4000餘人,高素質農民900人;定向培養農村小學全科教師50名,學前教育免費師範生10名;全區註冊全科醫生216人,基本實現了「一鄉一全科」。選派52名科技特派員,新建25個區級專家工作站;設立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隊1個。建設區級農業「星創天地」3個。回引農民工返鄉創業1000人。回引到村掛職、創業本土人才保持在500人,每村1名以上。選派規劃師進駐我區9個鎮街,開展規劃師下鄉30人次。重慶文理學院正式掛牌「鄉村振興學院」,通過「學歷教育 中短期培訓 科研基地院所實訓」的方式,形成區、鎮、村三級鄉村振興人才教學網絡。
確定松溉鎮打魚河村為我區開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市級試點村。制定了《永川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20—2022年)》。通過開展脫貧攻堅「一個收官」與「七個」升級試點,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深化防貧致貧監測預警,實現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管理升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設施建設標準向鄉村振興升級;提升扶貧產業質量,實現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升級;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向美麗鄉村升級;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現空殼村向集體經濟壯大升級;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實現群眾積極奔小康升級;強化鄉村人才支撐,實現農村人才隊伍向專家團隊升級;到2022年,實現試點村集體收入實現2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萬元。
文化引領 文明新風吹起來
永川繁榮鄉村文化,農民精神生活豐富。發揚新鄉賢文化,累計發展新鄉賢1063名,設立「支持家鄉建設貢獻獎」,新鄉賢捐資扶貧建設3000餘萬元,資助貧困學生4000餘萬元,幫助貧困戶172人就業。開展「四和一美」社區建設行動,建設「四和一美」社區示範點64個。推進「百鄉千村」工程,2020年組織流動文化進基層1500餘場次,送惠民電影進基層418場,培育「一村一品」文化活動品牌21個。結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發放技術資料10萬餘份,贈送農業書籍1000餘本,健康知識宣傳資料47854份。建立23個「學習強國」數字農家書屋,組織黨員集中學習共計270場次。發放「十抵制十提倡」宣傳資料47391份、張貼宣傳海報1734處,在各鎮街LED顯示屏上編制移風易俗標語滾動播放。
基層黨組織抓實建強。實施農村黨建示範區鎮創建行動,細化示範村鎮29條、規範村鎮91條具體標準。「一村一策」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及時調整補強村黨組織書記4名。持續回引優秀「本土人才」,確保每村至少1名,儲備2名後備幹部。實施農村黨員3年發展規劃,確保貧困村每2年、其他村每3年發展1名年輕黨員。向5個市級貧困村、5個相對滯後村和23個軟弱渙散村選派第一書記29名。推進農村「三治」結合。全面落實「三重一大」「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和「三事分流」。完成193個村 「三治結合」民主法治村建設工作。新增鄉賢評理堂59個,今年以來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280件。南大街黃瓜山村「堅持村民自治、助推鄉村治理」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鄉村治理推廣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