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興,國家強。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命脈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實體經濟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2018年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實體經濟是大國的根基,經濟不能脫實向虛。要扭住實體經濟不放,繼續不懈奮鬥,扎紮實實攀登世界高峰。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並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強調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
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是製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佔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製造業大國。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在江蘇徐州市考察時強調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要堅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把我國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搞上去,推動我國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扎紮實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強調
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建投資,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領域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在陝西考察時強調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
要把握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槓桿培育新動能,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要依靠創新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堅持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積極扶持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儘快形成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
——2018年9月25日至28日,習近平在東北三省考察並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時強調
要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加快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要聚焦主導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習近平在江西考察並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強調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為保障我國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要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力爭重要產品和供應渠道都至少有一個替代來源,形成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
——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
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
要深刻把握髮展的階段性新特徵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強調
轉載請註明來源:黨建網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