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滿城有中山漢崖墓,但你想不到保定定州還有中山漢磚墓
這塊石碑寫的是古中山國,中山國在西漢時期的國都就是現在的保定定州,從第一代中山靖王劉勝開始,一直延續了300多年!這是中山漢墓,而且漢墓的入口就在這個屋子的兩側!屋子的後面就是中山漢墓巨大的封土,這座漢墓早期就被盜了,沒有留下有價值的文物,專家只根據墓頂上的文字初步推斷這個漢墓是中山孝王劉興之墓!這座漢墓歷史上一直被認為漢中山靖王墓,也就是第一代中山靖王劉勝的墓,而且乾隆年間還立了這座碑!直到滿城漢墓的發掘,才確定了中山靖王劉勝墓的具體位置!這是中山漢墓的甬道,整個墓室南北長36米,東西最寬處是10米!
-
滿城漢墓只是第一座,中山王在定州還有十幾座墓,但這座找不到主人
中山王國曆兩漢共計17王,漢代中山國都在今定州市,所以定州周邊有上百座漢墓。自60年代至今,中山懷王陵、中山簡王陵、中山穆王陵等先後得到發掘,出土大量文物。須知,中山王僅是一個郡王爵,但出土文物確實不少。其中懷王劉修陵墓在定州八角郎村、簡王劉焉陵墓在北莊村北、穆王劉暢陵墓在北陵頭村。
-
陽江地區著名古碑刻
葉昌熾《語石》曰:「凡刻石之文皆謂之碑,當自漢以後始」,到後來便發展為有碑必刻,樹碑就是為了刻字,人們就不立無字碑了,所以後來武則天的無字碑才顯得那麼特別.一座完整的石碑應包括碑額、碑身、碑趺,碑身又分碑陽、碑陰及碑側。碑刻按其文字內容來分,有墓碑、功德碑、記事碑、寺觀祠廟碑、詩詞碑等。石碑雖然堅硬,但往往是置於露天,風吹日曬雨蝕,還有人為破壞或作他用。
-
中山靖王劉勝的滿城漢墓——劉氏漢家陵墓
劉勝的墓室是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諸侯王墓,因位於滿城,人們習慣稱為滿城漢墓,也叫中山靖王墓。 1968年5月,解放軍某部在陵山上施工,意外地發現了這座漢墓的通道,經周恩來總理批示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及河北省文物工作隊發掘。著名考古學家郭沫若專程蒞臨考證,確定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墓穴。爾後,於劉勝墓北側發出其妻竇綰之墓。
-
中國最有特色的墓-龜山漢墓的迷霧
歡迎進入大古的歷史奇妙屋。 民間有句俗話「先秦看西安,兩漢看徐州,明清看北京」。 江蘇省徐州市之所以因兩漢文化聞名於世,是因為從這裡走出了中國第一位布衣皇帝劉邦。後來,劉邦將徐州交給自己的弟弟劉交,並封為楚王。
-
全新定製的旅行(十一)從曲陽到定州
「德寧之殿」建在石砌的臺基之上,殿前的月臺四周有石欄板及望柱,柱頭裝飾有石雕獅像,共計99隻。殿臺四角飾有四螭首。 清真寺 安頓下來後,先到位於市中心繁華的中山東路上的定州清真寺(國7)。始建於元代至正八年的清真寺,古樸莊重。寺院為四合院式建築,朝南面臨大街的是正門,為重簷歇山頂樓閣,下方開有三個拱形門。進入院內,左側就是清真寺的內院,有三座面東的垂花門樓,正中一座最大的關閉不開,要走旁邊較小的門。
-
中山靖王劉勝墓裡的國寶
其妻竇綰合葬墓與劉勝墓基本相同,體積3000立方米。車馬房和庫房比劉勝墓還大。墓內隨葬有許多珍貴器物。特別是竇綰的鑲玉漆棺,在我國還是第一次發現。公元前154年,改中山郡為中山國,12歲的劉勝被冊封為中山王。公元2年的統計史料顯示,中山國有居民160873戶,人口668080。在當時漢初封國中,人口數居第二位。
-
20年研究漢碑刻石終成書,發現全國存字最多刻石竟藏民間
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考古的新發現,徐州漢碑刻石的數量與日俱增,西漢刻石、墓闕題記、祠堂題記、墓志銘、禁令公告、鎮墓石刻、黃腸石題記頻頻現身,令學界驚嘆:「每當徐州發現一處漢碑刻石,我就想究其內容,寫出一篇短文放入書篋,時間久了,積少成多,一部書稿的雛形竟有了,其間斷續經歷了20年。」著名學者陳寅恪曾說「自昔長於金石之學者,必為深研經史之人」。
-
漢魏朝碑刻(崗山、鐵山、曲阜碑刻附高清圖)
▲五鳳刻石原石一石高22 釐米,寬69 釐米,厚38 釐米,石灰巖質。另一石高25 釐米,寬98.5 釐米,厚49 釐米,石灰巖質。西漢孺子嬰居攝二年(7 年)刻。一石刻「祝其卿墳壇居攝二年二月造」,4 行,行3 字,刻字處高14 釐米,寬20 釐米;另一石文刻「上谷府卿墳壇居攝二年二月造」,4 行,行3 字,刻字處高15 釐米,寬20 釐米。為我國較早發現的西漢石刻文字。
-
九龍山漢墓群:山不在高,有陵則名。這裡有我國罕見西漢諸侯王墓
從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向北約一裡路,有一座高200多米的小山,山頭是種了沒多少年的松樹林,山腳下多竹子和松柏。著名的九龍山漢墓群就在這裡。崖墓前有現在修建的通向崖墓的石階通道、石橋,通道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柏樹。
-
江蘇泗陽三莊漢墓發掘出漢代古瑟 出土珍貴文物
江蘇泗陽三莊漢墓發掘出漢代古瑟 出土珍貴文物
-
石氏家族墓
>TXSSYJQ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石」,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天下石氏一家親」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石氏家族。石氏家族墓石氏家族墓位於藳城市徐村西南角果園內。此墓是明代吏部尚書石珤及家族墓,始建於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分為東西兩墓區,東區為石永、石智、石麟、太原按察使石玉、戶部尚書石玠等家族墓,西區為吏部尚書石珤之墓。
-
佛潭石碑刻
佛曇,古稱佛潭,俗稱浮南橋。佛曇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它依山傍海,島嶼列峙,集山川田埭之產,收港灣溪湖之列,有物華天寶之美,是閩南聞名的千年文明古鎮。早在新石器時代,佛曇鎮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大薈山巖畫是例證之一。秦漢後陸續有中原人南遷,唐初陳元光開漳,曾在此設立行臺。
-
【王陵大墓】龍塘下的王陵!大雲山漢墓考古發掘
現已確認大雲山頂部是漢代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考古顯示周邊曾有500米見方的圍牆,裡面曾經有密集的建築群,陵園東門尚有道路、闕基等遺蹟存在。經過鑑定,這是一處西漢早期的規格極高的夫妻同冢異穴合葬墓,墓主人是江都王劉非。
-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1_5
《集成》的出版,既是對上世紀70年代以來40年研究成果的總結,又為學術界進一步研究馬王堆漢墓簡帛提供了更全面的圖版資料和更紮實的釋文注釋基礎。一號墓竹牌 一號墓籤牌 二號墓竹簡 三號墓竹簡遣冊 三號墓籤牌第三冊 釋文注釋周易經傳 喪服圖 春秋事語 戰國縱橫家書第四冊 釋文注釋老子甲本 五行 九主 九主圖 明君 德聖 經法 十六經 稱 道原 老子乙本物則有形圖 五星佔 天文氣象雜佔第五冊 釋文注釋刑德甲篇 刑德乙篇 刑德丙篇 陰陽五行甲篇 陰陽五行乙篇 出行佔 木人佔 相馬經 宅位宅形吉兇圖
-
龜山漢墓墓主是誰?文物普查發現神秘銅印,專家鑑定後激動不已
龜山漢墓被譽為是「東方金字塔」,至今留下了太多的神秘的謎團了,像什麼工精度之謎、崖洞墓開鑿之謎、星宿分布圖之謎、塞石之謎、劉注前殿未解之謎、壼門之謎等等,可以說是最為被專家感到不解的漢墓了。不過龜山漢墓的發現歷程確實和不少墓葬一樣,也是被開山採石發現的,這點滿城漢墓、曾侯乙墓也都是如此,而在考古發掘龜山漢墓的時候,確實也是遇到了許多的難題,首先在龜山漢墓外邊就放著大量的長方形巨石,其實就是塞石,目的就是防止盜墓賊進入甬道,有這些巨石在,盜墓賊連甬道都難以進入。
-
大氣靈動:兩漢中山王墓出土玉器賞析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封其第九子劉勝為中山靖王,遷都盧奴(今定州),始為漢代的中山國。兩漢共十七代中山王,世襲達300餘年,在今河北省定州市境內,留下了大量的漢代中山王墓。自195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了中山簡王劉焉夫婦墓、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山穆王劉暢夫婦墓、中山懷王劉修墓、三盤山120~122號墓、陵北137號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