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銀行夯實核心競爭力 賦能區域實體經濟發展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短期內銀行資產質量、盈利水平仍將面臨一定壓力。城商行要夯實核心競爭力,離不開「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

  成都銀行作為一家城商行,多年來始終立足成渝地區,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華泰證券方面將成都銀行內生稟賦的核心優勢和可持續性總結為業務經營層面的「守正出新」。其中,「守正」是指成都銀行存款立行策略下的攬儲優勢、區域紅利加持下的資產投放增速、風險徹底出清後深度向好的資產質量;「出新」是指成都銀行提出的三大轉型方向之一的「大零售」轉型,以及該行堅持的「綜合經營」。

  憑在經營層面的「守正出新」,在11月23日《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卓越競爭力中小銀行評選」頒獎盛典上,成都銀行榮膺「2020卓越競爭力品牌建設銀行」。

  資產質量持續改善為長遠穩健發展奠定基礎

  在銀行業淨利潤增速下降、資產質量壓力攀升的背景下,成都銀行多項經營指標在同業中領先。

  在資產負債結構方面,截至2020年9月末,成都銀行總資產達到6390.93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807.07億元,增幅14.45%。其中,存款總額4727.53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860.34億元,增幅22.25%;貸款總額2693.92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374.94 億元,增幅16.17%。得益於存款佔總負債的比例為78.68%,成都銀行經營結構保持穩健。

  在盈利能力方面,截至三季度末,成都銀行實現淨利潤42.03億元,同比增長1.91億元,增幅4.7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1.93億元,增幅4.81%;營業收入104.24億元,同比增長11.22億元,增幅12.06%;基本每股收益1.16元,同比增長0.05元。

  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0年9月末,成都銀行全行不良貸款率1.38%,較2019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8.91%,較2019年末增長45.03個百分點,流動性覆蓋率207.11%,流動性持續充裕。

  同時,成都銀行的資產質量優於行業水平。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日前發布的數據,今年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8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8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6%,較上季末增加0.02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方面,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5.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086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9.9%,較上季末下降2.52個百分點。

  據了解,全面高效的風險管理能力,正是成都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近年來,成都銀行始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全力打造風險管理核心競爭力;持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不斷優化風險管理制度,深入加強信貸風險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數據管理能力,加快實現數據驅動的智慧風控,為該行的長遠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天風證券方面分析認為,成都銀行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實質業績增速上升,成都銀行經過數年處置及信貸結構調整優化,不良消化已告一段落,三季度資產質量保持優異,不良隱憂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增強風險抵禦能力,緩解銀行支持實體經濟面臨的資本約束,成都銀行擬發行規模不超過60億元的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募集資金用於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已經獲得了中國人民銀行核准。

  堅定馳援實體經濟打造四大核心競爭力優勢

  銀行穩健經營離不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同時,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夯實著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成為衡量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在此前成都銀行公布的半年報中,該行將其核心競爭力總結為四點,除全面高效的風險管理能力外,還包括其充分利用重大戰略機遇;創新升級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及持續完善綜合化經營格局。這四點核心競爭力也都是圍繞紓困實體經濟展開。

  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企業改革轉型和市場拓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成都銀行,更是牢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等國家戰略機遇,在服務城市發展戰略和企業發展中借勢借力、創新改革、擴大合作,打開高質量發展空間,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優質金融服務。

  在公司業務方面,成都銀行深度聚焦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給予重點資金支持,充分利用金融機構的資源帶動作用和信息渠道優勢,助力重點企業「互動合作、高頻交流」,高質量滿足企業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

  得益於在成渝地區的深耕,以及在當地廣泛且密集的網點布局,成都銀行持續推動負債業務效能提升。據了解,多年來,成都銀行緊跟重大項目落地用款資金,有效穩定和挖掘戰略客戶存款;持續升級營銷方式,完善存款利率差別化定價機制,積極營銷優質客戶與優質項目;大力拓展成本較低、穩定性好的資金來源,積極爭取各類優質存款。

  華泰證券方面評價道,作為紮根成都的對公基建特色城商行,成都銀行與地方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有望對其成長動能形成有力支撐;同時,從異地經營格局來看,成都銀行在省外專注於有相似經濟特徵和廣闊發展空間的重慶、西安兩地,有望將對公優勢成功複製。

  為了應對今年特殊的經濟社會形式、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成都銀行還加大了創新升級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力度。

  今年,成都銀行開啟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穩企惠企「同舟行動」,不僅採取「一戶一策」幫扶措施,通過貸款展期、延期還本付息等方式,多措並舉助推企業回歸穩產滿產,還依託政府產業扶持長效政策與今年新推出的幫扶措施,創新升級「壯大貸」「科創貸」「文創通」三大產品,精準對接全市工業製造、高新技術和文創產業等重點領域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全面提升企業申貸效率和銀行金融服務質效,助推企業回歸穩產滿產經營常態。且為了全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壯大,成都銀行努力做強特色金融,圍繞全市「11+2」特色金融功能區建設,發揮特色金融專業品牌效應,聚焦新經濟、新技術、新模式金融要素供給的提質增效,持續推進綠色、科技、文創和新經濟特色金融板塊,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了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成都銀行還持續完善綜合化經營格局。在2020年,成都銀行積極申報設立金融租賃公司,與現有業務形成更強的協同效應;探索設立理財子公司,增強集團理財板塊整體效能,滿足客戶多元化理財需求,通過戰略協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不斷提升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客戶多樣化投資需求和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

  投建新一代數據中心護航三大轉型目標落地

  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和新變化,成都銀行著眼長遠、全力推進頂層設計,在新一輪戰略發展規劃中提出了「精細化、數位化、大零售」三大轉型方向。成都銀行董事長王暉曾指出,推進三大轉型,是未來十年成都銀行實現脫胎換骨和長治久安的關鍵,是保持長期穩健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自2018年上市後,圍繞新一輪戰略規劃明確的「精細化、大零售和數位化」三大轉型目標,成都銀行將按照國際TIA-942 T3+標準建設新一代數據中心,並已於近日完成投產工作。

  作為銀行「心臟」的數據中心在數字網際網路時代承擔著守護金融安全、保障業務連續性的重要作用。據悉,成都銀行新一代數據中心項目自2017年10月正式啟動,建設歷時3年時間。成都銀行參照人民銀行印發的《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基於雲計算的IT基礎架構及應用架構做了一系列的調研、思考、嘗試和實踐,穩步推進系統架構和雲計算技術的應用研究,以承接未來銀行業務模式的發展。

  成都銀行新一代數據中心採用SDN網絡架構,將伺服器物理位置與連入區域解耦合,達到計算資源共享與靈活分配,節省能耗並實現了基礎網絡的自動化部署、虛擬網絡快速交付及與雲平臺的無縫對接。

  此外,成都銀行新建成的主數據中心、新同城災備中心,以及未來在重慶落地的全新異地災備中心將全部採用「雲化數據中心」的理念布局,屆時三個數據中心將從傳統的「主備」模式升級為「三活」中心,不僅能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有效的系統安全保障,「雲化數據中心」資源池還能提供彈性計算資源的擴張,滿足新舊業務彈性擴張以及節日促銷流量高峰資源的快速分配。成都銀行在精準營銷、精細管理、智慧網點等方面將重點發力,利用大數據、開放銀行和中臺戰略等新技術、新理念,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安全和便捷的金融服務。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中信銀行持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人民網成都8月31日電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上半年中信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監管要求,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以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製造業、普惠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各項業務穩中有進。8月27日,中信銀行以電話形式召開2020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
  • 「數據賦能實體經濟山東行」活動在濟南啟動
    11月25日,數據賦能實體經濟山東行啟動儀式暨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論壇在濟南舉辦。以此次數據賦能實體經濟山東行活動作為預熱宣貫活動,我省將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工業數據採集匯聚、數據流通交易、數據融合應用、數據治理、安全防護和完善產業生態體系等方面展開系統部署,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在全省形成資源富集、應用繁榮、治理有序、產業進步的工業大數據生態體系。
  • 維信金科深耕金融科技,以技術壁壘構建核心競爭力
    當前,在疫情的衝擊下,對我國甚至全球的經濟金融發展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疫情給傳統金融業態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也為金融業的創新提供了機遇。 隨著科技創新力量的不斷迸發,以科技推動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無科技,不金融。
  • 金融與科技融合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在金融科技領域,一些比較超前、突破性的應用,需要在基礎理論支撐、產業協同發展以及場景應用開發等方面進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從需求導向來看,面對來自業務發展、規則制定、風險防範方面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快速調整金融科技戰略部署。  「金融科技彌補了傳統金融的不足,已經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包容性增長的關鍵環節。」
  • 2020百度雲智峰會:「雲智一體」成特色競爭力,賦能實體經濟
    「雲智一體」成百度智能雲獨特的競爭力,在各行各業加快規模化落地。本屆大會首次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頻道《對話》欄目合作,來自浦發銀行、明陽智慧能源的產業嘉賓現場講述產業智能化升級的實踐經驗。王海峰表示,「通過壯『智』凌雲,使能行業,賦能生態,百度智能雲將技術突破及應用與產業實際需求相結合,切實推進產業智能化的創新實踐。」
  • 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再添樣本:區塊鏈護航「外貿重鎮」,深圳中行...
    案例透視供應鏈金融賦能實體經濟:深圳落地全國首筆區塊鏈跨境供應鏈融資業務2018年11月,深圳中行聯合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在人民銀行主導的「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上成功為比亞迪集團辦理600萬元跨境融資業務。
  • 貫徹落實「六穩」「六保」 郵儲銀行持續賦能郴州實體經濟發展
    紅網時刻記者 胡用梅 通訊員 鄧華林 王耀德 郴州報導疫情發生以來,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各級政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今年,郴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持之以恆『興產業、強實體、提品質、增實效』,堅定不移推進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堅定不移支持實體經濟和實體企業發展。」郵儲銀行郴州市分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政府和監管部門關於復工復產、「六穩」「六保」等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普惠金融優勢,利用點多面廣深覆蓋的特點,不斷強化金融服務,潛心破解企業融資難點、痛點,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 放款過百億,中原銀行原e花賦能實體經濟,助力消費升級
    截至今年10月8日,中原銀行原e花產品的客戶提款金額已成功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1.31億元。這既是近年來中原銀行致力於推進區域實體經濟發展的直接體現,也意味著中原銀行在藉助數位化轉型,助力消費升級和小微企業融資方面,躍上了新臺階,開啟了新篇章。
  • 聚焦第四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 科技賦能銀行數位化變革
    國務院參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在新的環境下,中小商業銀行生存發展之基石,最核心的競爭力構成要素,概括為「6好+1強」,即好的員工高管團隊、好的體制機制、好的公司治理與風控、好的文化基因與傳承、好的發展戰略與模式、好的服務與信譽。
  • 數位化銀行的核心能力與多重賦能體系
    在銀行自我賦能的過程中,核心工作就是利用各種新興網際網路技術,不斷增強的數位化銀行的21項核心能力,一步步增加市場競爭力,取得突破性發展。合作賦能銀行首要的任務是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金融服務的中介性質,要求銀行連接有不同金融需求的客戶。在客戶有金融需求的時候,銀行要及時提供金融服務。
  • 信託與實體經濟創新發展論壇暨《信託支持實體經濟的渠道和方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國網電動汽車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全生明,國網綜合能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任偉理分別作主題發言,英大信託總經理(擬任)、黨委副書記俞華軍主持主題為「後疫情時代下的信託服務實體經濟探索」的圓桌論壇。來自信託公司、銀行、券商、公募基金等金融機構及媒體代表參加會議。
  • 泰安:引流金融活水 賦能實體經濟
    魯網12月13日訊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打不垮的競爭力。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措施,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在銀行融資較為困難。近年來,泰安市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創新融資模式,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具有行業特色的金融服務,讓科技變資本、成果變實力,有效支持了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收到當地企業的廣泛好評和社會各方的關注。日前,記者來到泰安,實地探訪了當地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的「泰安模式」。
  • 萊商銀行: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上出實招做實功見實效
    實體企業、地方經濟是金融機構的安身立命之本,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機構的本職和宗旨。近年來,萊商銀行堅守「服務實體經濟」市場定位,堅持走「本土化、特色化、差異化」道路,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促進銀企溝通,在保持自身高質量穩健發展的同時,真正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實現了與企業的同頻共振、共同發展。
  • 打出信貸組合拳 成都銀行助實體跑出發展「加速度」
    「對公司而言,成都銀行是不可或缺的好夥伴。」11月20日,成都成林數控刀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嵐表示,自2015年與成都銀行建立合作關係以來,公司每一步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成都銀行的助力。尤其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一度遭遇流動資金短缺,成都銀行及時高效的資金支持和主動提供的延期還款政策不僅充分緩解了企業之困,還為下半打出漂亮的銷售「翻身戰」奠定了基礎。據悉,今年以來,成都銀行大力實施穩產滿產「同舟行動」,積極運用各種金融政策和工具「應投盡投」,助力實體經濟。
  • 寧波銀行榮膺「2020卓越競爭力社會責任銀行」
    2020年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盛大開幕。本屆年會周覆蓋多個行業,深入分析2021年中國經濟將迎來的機遇和挑戰,助推各行各業在變量之中尋找新的契機,突破商業邊界,激蕩創新思維,求索未來發展之道!
  • 中國民生銀行成都分行:十八而志 揚帆再行
    作為國內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在風雲激蕩的金融體制改革浪潮中應運而生。經過24年的沉澱和錘鍊,中國民生銀行銳意改革,在全國金融領域拓土開疆,快速成長,成為從僅有的13.8億元資本金髮展到核心資本4300億元,資產總額超過6萬億元的銀行。2002年12月,中國民生銀行落子成都。
  • 中國外貿信託將啟動西北區域研討會 以「融」助推實體經濟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如何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是金融行業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
  • 區塊鏈加速賦能實體經濟 AFF科技多元金融集團攜手Melabis共同發展...
    AFF科技多元金融集團——區塊鏈+工業大麻實體經濟落地AFF Multi Finance Group(AFF科技多元金融集團)是一家跨行業、現代化、多元化的科技金融集團,擁有來自法律、會計、數字銀行、電訊、區塊鏈等領域的國際頂尖管理專家與技術團隊,其產業經營涉足眾多領域,成為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企業之一
  • 中信銀行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
    人民銀行辦公廳副主任羅延楓主持發布會,證監會公司債券部副主任盧大彪、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殷興山、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秘書長曹媛媛、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吳軍出席,介紹「支持市場主體多渠道融資」有關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會上,中信銀行介紹了該行五大系列舉措,以及多渠道保市場主體、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的成果。
  • 金融如何為實體經濟「端盤子」?六大股份行齊聚「中國銀行業發展...
    劉金表示:「作為擁有金融全牌照,具有綜合金融、產融合作、橫跨陸港兩地特色優勢的國有大型綜合金融控股集團,光大集團正在探索「戰略單元+生態圈」發展機制,在戰略單元SBU 概念上引入三個「E」(Ecosphere 立體生態、Electronic科技賦能、Everbright 光大特色),著力打造財富、投資、投行、健康、環保、旅遊六大E-SBU 生態圈,其中財富E-SBU 作為核心,要發揮基礎型、支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