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短期內銀行資產質量、盈利水平仍將面臨一定壓力。城商行要夯實核心競爭力,離不開「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
成都銀行作為一家城商行,多年來始終立足成渝地區,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華泰證券方面將成都銀行內生稟賦的核心優勢和可持續性總結為業務經營層面的「守正出新」。其中,「守正」是指成都銀行存款立行策略下的攬儲優勢、區域紅利加持下的資產投放增速、風險徹底出清後深度向好的資產質量;「出新」是指成都銀行提出的三大轉型方向之一的「大零售」轉型,以及該行堅持的「綜合經營」。
憑借在經營層面的「守正出新」,在11月23日《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卓越競爭力中小銀行評選」頒獎盛典上,成都銀行榮膺「2020卓越競爭力品牌建設銀行」。
資產質量持續改善為長遠穩健發展奠定基礎
在銀行業淨利潤增速下降、資產質量壓力攀升的背景下,成都銀行多項經營指標在同業中領先。
在資產負債結構方面,截至2020年9月末,成都銀行總資產達到6390.93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807.07億元,增幅14.45%。其中,存款總額4727.53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860.34億元,增幅22.25%;貸款總額2693.92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374.94 億元,增幅16.17%。得益於存款佔總負債的比例為78.68%,成都銀行經營結構保持穩健。
在盈利能力方面,截至三季度末,成都銀行實現淨利潤42.03億元,同比增長1.91億元,增幅4.7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1.93億元,增幅4.81%;營業收入104.24億元,同比增長11.22億元,增幅12.06%;基本每股收益1.16元,同比增長0.05元。
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0年9月末,成都銀行全行不良貸款率1.38%,較2019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8.91%,較2019年末增長45.03個百分點,流動性覆蓋率207.11%,流動性持續充裕。
同時,成都銀行的資產質量優於行業水平。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日前發布的數據,今年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8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8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6%,較上季末增加0.02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方面,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5.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086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79.9%,較上季末下降2.52個百分點。
據了解,全面高效的風險管理能力,正是成都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近年來,成都銀行始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全力打造風險管理核心競爭力;持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不斷優化風險管理制度,深入加強信貸風險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數據管理能力,加快實現數據驅動的智慧風控,為該行的長遠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天風證券方面分析認為,成都銀行資產質量持續改善,實質業績增速上升,成都銀行經過數年處置及信貸結構調整優化,不良消化已告一段落,三季度資產質量保持優異,不良隱憂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增強風險抵禦能力,緩解銀行支持實體經濟面臨的資本約束,成都銀行擬發行規模不超過60億元的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募集資金用於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已經獲得了中國人民銀行核准。
堅定馳援實體經濟打造四大核心競爭力優勢
銀行穩健經營離不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同時,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夯實著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成為衡量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在此前成都銀行公布的半年報中,該行將其核心競爭力總結為四點,除全面高效的風險管理能力外,還包括其充分利用重大戰略機遇;創新升級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及持續完善綜合化經營格局。這四點核心競爭力也都是圍繞紓困實體經濟展開。
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企業改革轉型和市場拓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成都銀行,更是牢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等國家戰略機遇,在服務城市發展戰略和企業發展中借勢借力、創新改革、擴大合作,打開高質量發展空間,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優質金融服務。
在公司業務方面,成都銀行深度聚焦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給予重點資金支持,充分利用金融機構的資源帶動作用和信息渠道優勢,助力重點企業「互動合作、高頻交流」,高質量滿足企業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
得益於在成渝地區的深耕,以及在當地廣泛且密集的網點布局,成都銀行持續推動負債業務效能提升。據了解,多年來,成都銀行緊跟重大項目落地用款資金,有效穩定和挖掘戰略客戶存款;持續升級營銷方式,完善存款利率差別化定價機制,積極營銷優質客戶與優質項目;大力拓展成本較低、穩定性好的資金來源,積極爭取各類優質存款。
華泰證券方面評價道,作為紮根成都的對公基建特色城商行,成都銀行與地方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有望對其成長動能形成有力支撐;同時,從異地經營格局來看,成都銀行在省外專注於有相似經濟特徵和廣闊發展空間的重慶、西安兩地,有望將對公優勢成功複製。
為了應對今年特殊的經濟社會形式、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成都銀行還加大了創新升級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力度。
今年,成都銀行開啟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穩企惠企「同舟行動」,不僅採取「一戶一策」幫扶措施,通過貸款展期、延期還本付息等方式,多措並舉助推企業回歸穩產滿產,還依託政府產業扶持長效政策與今年新推出的幫扶措施,創新升級「壯大貸」「科創貸」「文創通」三大產品,精準對接全市工業製造、高新技術和文創產業等重點領域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全面提升企業申貸效率和銀行金融服務質效,助推企業回歸穩產滿產經營常態。且為了全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壯大,成都銀行努力做強特色金融,圍繞全市「11+2」特色金融功能區建設,發揮特色金融專業品牌效應,聚焦新經濟、新技術、新模式金融要素供給的提質增效,持續推進綠色、科技、文創和新經濟特色金融板塊,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了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成都銀行還持續完善綜合化經營格局。在2020年,成都銀行積極申報設立金融租賃公司,與現有業務形成更強的協同效應;探索設立理財子公司,增強集團理財板塊整體效能,滿足客戶多元化理財需求,通過戰略協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不斷提升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客戶多樣化投資需求和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
投建新一代數據中心護航三大轉型目標落地
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和新變化,成都銀行著眼長遠、全力推進頂層設計,在新一輪戰略發展規劃中提出了「精細化、數位化、大零售」三大轉型方向。成都銀行董事長王暉曾指出,推進三大轉型,是未來十年成都銀行實現脫胎換骨和長治久安的關鍵,是保持長期穩健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自2018年上市後,圍繞新一輪戰略規劃明確的「精細化、大零售和數位化」三大轉型目標,成都銀行將按照國際TIA-942 T3+標準建設新一代數據中心,並已於近日完成投產工作。
作為銀行「心臟」的數據中心在數字網際網路時代承擔著守護金融安全、保障業務連續性的重要作用。據悉,成都銀行新一代數據中心項目自2017年10月正式啟動,建設歷時3年時間。成都銀行參照人民銀行印發的《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基於雲計算的IT基礎架構及應用架構做了一系列的調研、思考、嘗試和實踐,穩步推進系統架構和雲計算技術的應用研究,以承接未來銀行業務模式的發展。
成都銀行新一代數據中心採用SDN網絡架構,將伺服器物理位置與連入區域解耦合,達到計算資源共享與靈活分配,節省能耗並實現了基礎網絡的自動化部署、虛擬網絡快速交付及與雲平臺的無縫對接。
此外,成都銀行新建成的主數據中心、新同城災備中心,以及未來在重慶落地的全新異地災備中心將全部採用「雲化數據中心」的理念布局,屆時三個數據中心將從傳統的「主備」模式升級為「三活」中心,不僅能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有效的系統安全保障,「雲化數據中心」資源池還能提供彈性計算資源的擴張,滿足新舊業務彈性擴張以及節日促銷流量高峰資源的快速分配。成都銀行在精準營銷、精細管理、智慧網點等方面將重點發力,利用大數據、開放銀行和中臺戰略等新技術、新理念,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安全和便捷的金融服務。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