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6年我國恢復拳擊運動以後,人們就經常能在電視中看到拳擊比賽,並且因此產生了相當一大批鐵桿拳迷,而且很多人正是因為看拳擊比賽,走上了拳擊這條路,成為了專業的拳擊運動員或者業餘拳擊手,尤其是近些年,拳擊運動在國內開展的很不錯,很多優秀的中國拳手,在國際賽場上獲得冠軍榮譽,尤其是熊朝忠和鄒市明,更是先後拿到了世界拳王頭銜,拳擊這項古老又現代的競技體育,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熟悉拳擊的朋友,對拳擊比賽的規則也基本上有所了解,而很多剛開始對拳擊產生興趣的人們,對拳擊比賽規則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誰把對方KO就算贏的層面上,為了讓大家對拳擊比賽有著更深入的認識,今天,小編特採訪了國內著名拳擊裁判韓鴻翔老師(Boxrec記錄:臺裁129場、邊裁119場),請他來為大家講一講,關於職業拳擊比賽的那些事。在小編與韓老師的對話之前,小編先簡單介紹一下職業拳擊比賽的大體規則。比賽的雙方,一方是紅角拳手,一方是藍角拳手,比賽一回合三分鐘,中間休息一分鐘,根據參賽拳手的水平,比賽一般分四回合、六回合、八回合、十回合、十二回合。爭奪世界拳王金腰帶的比賽,必須是十二回合,比賽中出現一方拳手將對手擊倒不起的情況,則比賽就此結束,勝者是以KO(擊倒)獲勝。比賽若是一方將一方打得無還手之力,或者嚴重受傷,或者對手棄權,或者一方嚴重惡意性犯規,則是TKO(技術性擊倒)勝。要是比賽打滿全場,裁判會根據雙方拳手在每一個回合的表現打分,最終根據總分數判決勝負。接下來,請看看韓老師對一些細節的介紹。
韓鴻翔:除了KO、TKO、點數判決,比賽還有無結果(NC)和RTD兩種,這是在一方拳手無意犯規(比如頭撞)導致比賽不能進行下去,如果四回合的比賽還沒有打滿兩回合,六回合的比賽沒有打滿三回合,八到十二回合的比賽沒有打滿四回合,那這場比賽就算無結果。如果打滿2/3/4回合,則會通過打完回合的點數進行判決,這就是RTD。
小編:我們都知道,在一個回合中沒有出現擊倒的情況下,兩位拳手表現好的一方得10分,表現相對差的一方得9分,那麼裁判判斷哪位拳手表現好的標準是什麼?
韓鴻翔:評分標準看,哪方出拳主動,得點清晰有效,防守有效。
小編:打個比方,雙方拳手在某一回合擊中對方數量差不多,但紅方拳手出拳數量明顯少於藍方拳手,那這個回合怎麼判?
韓鴻翔:紅方9分,藍方10分。首先看誰更積極主動,再看誰的防守更好(包括防守反擊、閃躲、搖臂、等等)。
小編:再打個比方,某一回合,紅方無論刺拳還是重拳都全面領先藍方,但在回合快結束是,藍方一個重拳打得紅方眼冒金星,腳步踉蹌,差點倒地,這個回合算誰勝?
韓鴻翔:藍方沒有將紅方擊倒,那還是紅方10:9領先。
小編:回合中出現擊倒,裁判怎麼判罰。有沒有被擊倒三次直接判負這麼一說?
韓鴻翔:擊倒一次後,裁判會給倒地的拳手數八,數八之內站起來,扣1分,被擊倒兩次,扣2分,擊倒三次及以上,扣3分,但沒有被擊倒三次後直接判負的規定。如果裁判數到9或10了,那就是要終止比賽了,倒地拳手將以被KO為結果。
小編:裁判給拳手讀秒時並不看表,會不會出現讀的過快或過慢的情況?
韓鴻翔:有這種情況,比如泰森與道格拉斯那場比賽,泰森先將道格拉斯擊倒一次,但唐金認為裁判讀慢了,讓道格拉斯多了喘息的時間。
小編:我們都知道,比賽中,擊打後腦、腰部以下、肘擊、故意頭撞都是犯規的,除了這些,還有哪些行為也屬於犯規呢?
韓鴻翔:比賽中,攻擊只能用拳頭的拳峰部位,除此,其它的打擊方式都可視為犯規(頭撞、肩頂、肘擊、掌根擊打、膝頂、腳踢等)。正常受攻擊部位:頭部及腰部以上,側面以耳線為分解,擊打後腦、後背,腰部以下都是犯規。
小編:對於拳手的犯規行為,處罰方法都有哪幾種?分別在什麼情況下?
韓鴻翔:對於犯規的處罰一般有:提醒、勸告、警告、扣分、取消比賽資格。對於不能給對手造成傷害的,比如叫分開還摟抱對手的,就要提醒、勸告。有違反體育精神的,造成比賽不公的,可以先勸告,再不聽就是警告,比如吐護齒故意拖延時間,有些動作給對手造成了傷害,那就是直接警告,比如故意擊倒後腦、後背、腰部以下、擊打倒地對手。情節嚴重的,扣1分或2分。直接取消資格慎用,畢竟這是相當嚴重的判罰,泰森咬耳朵也只是扣2分。如果提、摔、故意頭撞造成嚴重後果的,直接取消比賽資格。
小編:舉個例子,梅威瑟與麥達納的一番戰中,麥達納多次擊打梅威瑟的後腦和腰部以下位置,可裁判並沒有警告,您認為這個裁判是否做的不到位。
韓鴻翔:擊打後腦有兩種情況,一個是惡意的,一個是非故意的,他主觀並非想擊打對手後腦,但在擊打過程中,一個是由於自己習慣動作造成的,還有一個是對手在搖臂閃躲過程中,被對手無意打到。在職業比賽中,臺裁必須保持整個比賽的連續流暢進行,可以對一些非故意的犯規判罰鬆懈一些。還有,如果被對手的犯規動作擊倒,情節不太嚴重的話,會有5分鐘的休息時間,5分鐘內不能恢復,即輸掉比賽。
小編:有個有趣的問題,打在對手手臂上算不算得點?
韓鴻翔:打在手臂上不算得點,你說這個,我得給大家提個醒,很多拳手認為,胸部腹部算得點,忽視了一個很容易得點的部位,即是鎖骨外側連結大臂三頭肌前束這個位置。這個位置攻擊方會忽視,防守者也會忽視,而這個位置實際上是得點的。所以很多拳手比賽後覺得自己沒挨什麼拳,為什麼輸了。我給大家把這個位置畫一下。
小編:目前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四大拳擊組織WBC、WBA、IBF、WBO,有時候會有兩個或更多同時為一場比賽認證,他們四家的規則是否一致呢?
韓鴻翔:原則上是一致的,而且四個組織的裁判也經常互相執裁的,有些小細節,賽前會開會討論確定。
小編:我們再談談拳手的裝備,哪些級別用8盎司的手套?哪些級別用10盎司的手套?可不可以用12盎司或者更厚的手套比賽?
韓鴻翔:147磅及以下用8盎司,154磅及以上用10盎司,可以用更大的手套,但不可以計入正式排名賽,可以作為交流表演。
小編:拳手比賽時必須戴護齒、護襠、必須穿拳擊靴嗎?
韓鴻翔:護齒護襠必須佩戴,很多拳手都戴的是一般的護襠,但職業比賽拳套小,建議戴職業護腰的護襠,不要吝嗇這點費用,身體是自己的。穿什麼鞋沒有強制規定,只要能保護腳裸就可以。但建議還是穿拳擊靴,普通鞋比較重,最後自己比較累。
小編:在爭奪拳王頭銜的比賽中,衛冕拳王和挑戰者誰是紅角、誰是藍角?比賽完主持人宣布結果,誰的分數在前?
韓鴻翔:一般情況,挑戰者是紅角、衛冕拳王是藍角,報比分先紅後藍。
小編:謝謝韓老師詳細的解答,今天的訪談就先到這裡,辛苦辛苦,下次再見!
韓鴻翔:好的,你也辛苦了,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