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球友中大多數人害怕長膠,覺得很彆扭,打得難受,這讓人難受的膠皮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從誕生之日起到現在還長盛不衰?這不得不提出長膠的祖師爺張燮林。
張燮林祖籍江蘇鎮江,1940年生於上海,直板長膠削球打法,被人們稱為「魔術師」,經典動作是「海底撈月」。
他獲得過4次世界冠軍,第27屆、第28屆世乒賽男團冠軍,第28屆世乒賽男雙冠軍(與王志良),1971年第31屆世乒賽混雙冠軍(與林慧卿)。
張燮林打長膠是誤打誤撞的結果,張燮林原本不是打長膠,他有一天本來用的膠皮沒有了,去倉庫找膠皮換,東翻西找找到了沒人要的6號膠皮,6號膠皮的顆粒足有1.5釐米長,球性怪異不好控制。
張燮林打得自己都非常難受,正想把長膠丟掉,轉念一想,自己都難受,對方不是更難受嗎?於是張燮林開始琢磨長膠的打法。
他本身悟性非凡,加上勤學苦練,換了長膠的張燮林發生的質的變化,在1960年上海全國優秀運動員團體賽上,張燮林連勝容國團、王傳耀、莊則棟等名將,震驚了整個乒壇,成為國乒核心主力。
1961年第26屆北京世乒賽,張燮林小試牛刀,連勝日本日本名將星野、三木,打進四強最終奪得銅牌,為莊則棟最終奪冠掃清了障礙。
星野說:「張燮林的球就像打不斷的楊柳。」三木則說:「我總覺得張燮林的削球像是火,呼地一下燒起來,一點也弄不清是怎麼回事。」
1963年第27屆世乒賽,張燮林輕取日本隊的三木圭一和木村興治,為男團奪冠立下奇功。
單打中與日本名將荻村伊智朗的比賽最為艱苦,不僅是比拼技術,更難的是拼腦力,張燮林使盡渾身解數艱難勝出後,感到筋疲力盡,賽後都忘拿球包了,還是領導幫忙提的包。
後來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國乒缺席了兩屆世乒賽,張燮林錯失了職業生涯中最寶貴的6年時光,直到1971年第31屆世乒賽中國隊恢復參賽,張燮林與林慧卿合作奪得混雙冠軍。
1972年張燮林退役,擔任中國女隊主教練,直到1995年退休,前後長達23年。
他執教期間,1975年率領中國女乒奪回世乒賽團體冠軍,此後7屆均如願衛冕,創造了八連冠殊榮。共率領女隊在世乒賽奪得10次女團冠軍,9次女單冠軍,8次女雙冠軍,9次混雙冠軍和3次奧運會女單冠軍。
張燮林培養了張立、曹燕華、焦志敏、鄧亞萍等國乒女隊4代一姐,1996年被國際乒聯授予 「世界最高教練員榮譽獎」,迄今為止,張燮林仍是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教練。
鄧亞萍時刻不忘張燮林的恩情,鄧亞萍因個子矮,被國家隊拒之門外,張燮林一句話幫到了鄧亞萍:「正因為她個子矮,每個球對她來說都是高球,都是進攻的機會」,他力排眾議,吸收鄧亞萍進國家隊,成就了一代「桌球女皇」。
張燮林已80歲高齡,至今仍活躍在各個俱樂部和群眾體育賽場,為全民健身發揮餘熱,祝張老健康長壽。
桌球網太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