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任何一種打法都存在穩定性和靈活性的問題。
一般人打長膠,都是以防守型的惰性打法為主,如果我們單純地只談比較單一地惰性打法,也存在一個穩定性和怪異性的問題。
如果從穩定性考慮,當然是顆粒越短越好;反之顆粒越長越怪異,在給對手製造麻煩球的同時,自己也有難以控制的囧境。
其次,膠皮與海綿的配置也是有講究的。
單膠皮或薄海綿的配置,相對要比厚海綿的配置穩定一些;相反,厚海綿的配置又要比單膠皮和薄海綿的力量速度要強一些。
我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首位女子桌球大滿貫冠軍鄧亞萍,是世界上最先利用長膠進攻的桌球選手。
鄧亞萍是正手反膠,反手長膠,正手弧圈球結合反手長膠進攻性打法,她的競賽宗旨就是「進攻,進攻,在進攻」。
鄧亞萍最初使用的是為其量身定製的蘑菇狀的長膠膠皮,後來被國際乒聯禁用之後,改用友誼755,或者是紅雙喜C7,海綿厚度是1毫米或0.6毫米!
所以鄧亞萍長膠配的是薄海綿和755的半長膠,主要是追求擊球的穩定性。
而我國業餘屆的桌球高手黃建疆,則使用的是1:1.2,甚至更長的超長膠,講求的就是一種怪異性。
最後,對於長膠的理解,過去我們僅僅是從長膠的粗和長度的比例來確定的。
一般規定粗度與長度之比大於1:05即為長膠,比如,755長膠的比例就為1:0.75。
現在國際乒聯不僅對長膠顆粒有了一定的限制,即顆粒長度最大不得超過1:1(不過業餘比賽依然還有1:1.2甚至更長的超長膠出現,另當別論)。
國際乒聯同時對於顆粒面積分布和標識等方面也是有了一定的規定。
1、必須是國際乒聯允許使用的,上面有國際乒聯的標記
2、不能夠2次加工
3、比賽前,裁判檢查認可
4、局部可以掉粒,但不能夠超過5顆。
所以說,長膠多長較好?這個問題真的難有定論。
主要還是要根據各個選手的戰術打法、技術水平、控制能力和個人喜好以及適應與否等諸多方面的因素來確定的。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適應了就好。
真的是:
長膠無定式,打法各不同。
適應才為好,但須千日功!
最後還必須強調的一句話就是:要想真正掌握好長膠的打法,沒有個3-5年或許說是1萬小時的持續訓練的功夫,是很難找到那種隨心所欲的感覺的。
作者簡介:
書海沉浮數十春,市場打拼半平生。
摘句尋章論有據,咬文嚼字理無清。
不求月月出爆款,只願天天找開心。
潛入自媒成寫手,教學之餘碼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