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女俠吳凡:帝國理工人工智慧為何算錯上海新冠感染病例

2021-01-19 澎湃新聞
疾控女俠吳凡:帝國理工人工智慧為何算錯上海新冠感染病例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07-11 14:34 來源:澎湃新聞

7月11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的AI+公共衛生專題論壇邀請「疾控女俠」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和「硬核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與主持人對話。

吳凡

在對話過程中,主持人提問,大數據分析在傳染病智能預警方面取得了什麼成效,會對未來抗疫帶來怎麼樣的啟示意義。

對此,吳凡肯定了大數據在其中的作用。她認為,首先,有了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之後,不同地方發現的散在病例,如果彼此之間有關聯,可以第一時間顯現,這是動態感知的作用。

第二,這些技術還可以疊加其它的大數據來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例如分析病例的發生與時間、空間、氣象等因素之間的關聯。

第三,還可以起到監測和預警的作用,例如預測蚊子的生長,「如果這個地區有登革熱和瘧疾,將會呈現什麼樣的趨勢」。

但她特別強調一點,人和機器、大數據是互動的關係。「大家是不是想如果有了這些數據,機器都能夠給我們解決問題了,那還要人幹嘛?」

「這裡最典型的就是我們這次新冠疫情,大家都知道英國的帝國理工給上海預測,說上海按照城市的人口密度和人員的流量,新冠疫情應該是80萬感染者。但我們本土病例只有341個人。有幾個數量級的差異。」

「那為什麼他算錯了呢?大家用的都是傳染病動力模型,為什麼能差這麼多?」

吳凡認為,原因在於人,「在人這幾顆腦袋上」。「模型是一樣的,但傳染病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流行態勢、不同參數。而這些參數的估計是靠人來估計,要不然要專家幹什麼?」

她介紹,上海不僅用傳染病動力模型來預測,還加入了人的社會交往的神經網絡模型。「同樣是2000萬人,你是在家裡種地的?各歸各的?還是聚集在一起的?」這種人的行為模型決定了傳染病的傳播動力和模式不同。

「所以這些模式的界定和參數的給定、設置,它需要(人)依據科學在經驗的基礎上,給出不同的參考值,它(機器)才能算得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新冠疫情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吳凡:最美「疾控女俠」—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吳凡說。 這位被譽為「疾控女俠」的科學家,最近獲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新冠疫情發生後,吳凡第一時間投身上海市和國家疫情防控。「我的『主戰場』在研判疫情,為上海市及國家提供政策諮詢,並向國際社會發出中國專家的聲音。」吳凡說。
  • 吳凡:投身公共衛生與疾控科研近30年 堅守疾病防控「底線」的人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主任醫師,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吳凡,榮獲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面對新冠疫情,醫療救治是『減存量』,而其他國家發生的事告訴我們,光靠醫療體系顯然不夠,還得靠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找到密切接觸者,做好隔離,阻斷人群傳播,這叫『控增量』。」
  • 文匯:硬核醫生張文宏,疾控女俠吳凡告訴你新冠肺炎防護應該這麼做...
    ……今天上午十點,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組長,華山醫院的硬核教授張文宏和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吳凡聯袂主講了復旦大學的第一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課》,這一課程同時也通過通過超星指定通道,以及人民號、央視頻、微博、微信、騰訊視頻、今日頭條、B站、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的復旦大學官方帳號,各平臺的復旦大學官方帳號,面向全校師生和全國公眾播出。
  • 「疾控女俠」吳凡與公衛專家汪玲共著新書...
    圖說:《當下與未來》在上海書展上正式發布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上,抗疫書籍備受矚目,其中就有「疾控女俠」吳凡和公共衛生專家汪玲兩位教授以疫情的親歷者、研究者和戰鬥者的視角,真實記錄2020年這場抗「疫」的作品。
  • 這場論壇,李蘭娟、張文宏、吳凡這些大咖都來了,都聊了些啥?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今天進入第三天上午,「智能健康、共築家園:AI+公共衛生專題論壇」如期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等嘉賓,就「AI如何應對全球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這一話題展開對話,同臺觀點交鋒,分享各自見解。
  • 吳凡和張文宏將為復旦帶來新學期開學第一課:新冠肺炎防控
    該校官網昨天發布消息,根據上海市教委相關要求,復旦大學將開設「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課」,讓全校學生從臨床醫學、流行病學、社會治理等多角度了解相關防控知識與政策,提高科學防控能力。值得期待的是,復旦「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課」將迎來兩位重磅授課者:「疾控女俠」吳凡和「硬核教授」張文宏。近期,他們用自己的專業權威和接地氣的人文關懷圈粉無數,被譽為疫情時期的新晉流量「明星」。
  • 人工智慧豎起「防護牆」 李蘭娟、吳凡、張文宏談智慧抗「疫」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之健康雲峰會,李蘭娟院士。主辦方 供圖中新網上海7月11日電 題:人工智慧豎起「防護牆」 李蘭娟、吳凡、張文宏談智慧抗「疫」作者 鄭瑩瑩在疫情防控期間,從健康碼到遠程診療,人工智慧在各方面助戰。
  • 美疾控中心:美國新冠病例早於中國數周!
    美疾控中心:美國新冠病例早於中國數周!11月30日發布的一份政府研究顯示,早在2019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就已出現在美國,這比中國正式發現新冠病毒提前數周,也比美國公共衛生部門發現第一例美國本土確診病例要早一個月。
  • 德國聯邦疾控機構:未來德國新冠死亡病例或將繼續增多
    來源:央視原標題:德國聯邦疾控機構:未來德國新冠死亡病例或將繼續增多當地時間3日,德國聯邦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警告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該研究所所長威勒指出,雖然德國如今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的發展趨勢較為穩定,但依舊處於較高水平,尤其需重視老年人的防護工作,因為近期養老院頻頻暴發聚集性感染事件,新冠死亡病例更是顯著增多。△德國聯邦疾控機構研究所所長威勒在記者會上(圖片來自網絡)據威勒透露,德國各地的衛生機關嚴重超負荷,已經無力追蹤和阻斷感染鏈,重症監護病床也瀕臨極限。
  • 廣東疾控:從南非籍新冠肺炎病例分離出新冠病毒南非突變株
    這是廣東省疾控中心繼1月2日在一名英國輸入新冠肺炎確認病例的咽拭子樣本中發現了B.1.1.7突變株以來,再次發現並成功分離出新冠病毒突變株。該病例為閉環管理的南非入境人員,男性,55歲,南非籍,航空公司飛行員。2020年12月8日晚從新加坡入境廣州並採集鼻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隨後該名病例由負壓救護車轉運至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進一步隔離治療。
  • 美疾控中心:美國的新冠病毒病例早於中國數周
    海外網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疾控中心科學家們11月30日發布的一份政府研究顯示,早在2019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就已出現在美國,這比中國正式發現新冠病毒提前數周,也比美國公共衛生部門發現第一例美國本土確診病例要早一個月。
  • 張文宏吳凡對話:AI把所有工作都取代了 技術的發展就「歪了」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最後一天的論壇上說道。他還表示,只要是符合人類發展終極需要的東西不會不盈利。發展AI不能以逐利為目標7月11日,在一場AI賦能公共衛生的論壇上,「疾控雙俠」——張文宏教授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就人工智慧應用如何識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威脅,以及如何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可行性及優化健康管理髮揮的作用進行了一場重量級的對談。
  • 美疾控中心:納入得州疑似病例,美國新冠日增病例超40萬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美國疾控中心(CDC)最新數據顯示,18日全美報告新增新冠病例超40萬例,達403359例,以近一倍的增幅再次刷新此前同樣由美國創造的一國單日新增病例數最高紀錄。同時,18日新增死亡病例2756例。
  • 上海疾控首次披露:11月9日確診病例如何...
    11月9日,上海確診1例新冠肺炎病例王某某,浦東新區祝橋鎮營前村被列為中風險地區。經安徽省疾控部門反饋,與王某某相關聯的蘭某,11月10日在安徽確診。對相關人員進行篩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較以往本土病例,溯源難度更大了「11月9日,上海確診的1例新冠肺炎病例王某某,共排查並管理密切接觸者28人、密接的密接190人、一般接觸者51名,篩查病例相關人員9617人,上述人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共採集工作地、居住地等環境樣本1428份,經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復旦「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課」今開講,吳凡和張文宏喊你來上課
    課程由中國-WHO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吳凡,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復旦大學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張文宏聯袂主講。疫情發生以來,兩位授課老師因「夠專業」「接地氣」圈粉無數。
  • 去上海書展聽聞玉梅、吳凡、張文宏解讀疫情下的「中國堅守...
    去上海書展聽聞玉梅、吳凡、張文宏解讀疫情下的「中國堅守」和「復旦力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國政府、中國人民,用「中國堅守」交出了一份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答卷」。8月12日下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中國-WHO新冠肺炎疫情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將做客上海書展「書香中國」閱讀論壇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文化講壇,聚焦「疫情下的中國堅守
  • 美疾控中心:美國可能2019年12月已出現新冠病例
    海外網12月1日消息,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疾控中心科學家們11月30日發布的一份政府研究顯示,早在2019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就已出現在美國,這比中國正式發現新冠病毒提前數周,也比美國公共衛生部門發現第一例美國本土確診病例要早一個月
  • 美國疾控中心模型顯示:全美實際感染新冠人數或已接近1億
    &nbsp&nbsp&nbsp&nbsp路透社&nbsp&nbsp&nbsp&nbsp海外網11月27日消息,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創建的模型計算,截至9月底,全美感染新冠肺炎的真實人數約為報告數字的8倍。
  • 美國疾控中心研究發現 早在2019年12月美國就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
    根據一項研究,檢測發現2019年12月美國就發生了Covid-19感染。進一步證明新冠病毒在中國報告首例病例數周前就已經在全球蔓延。周一發表的研究在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從美國9個州的捐獻者收集到的7389份血液樣本中,鑑定出106例新冠感染。這些血液樣本是由美國紅十字會收集,被送往美國疾控中心檢測,以確認是否存在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
  • 關於上海輸入變異病毒相似病例 中疾控這麼說!
    關於上海輸入變異病毒相似病例 中疾控這麼說!,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2021年1月1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與既往變異株的致病性、嚴重性或者病死率未見差異,致病性尚無明顯變化,不必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