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作品書展首發!「疾控女俠」吳凡與公衛專家汪玲共著新書...

2020-12-23 新民晚報

圖說:《當下與未來》在上海書展上正式發布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上,抗疫書籍備受矚目,其中就有「疾控女俠」吳凡和公共衛生專家汪玲兩位教授以疫情的親歷者、研究者和戰鬥者的視角,真實記錄2020年這場抗「疫」的作品。昨天,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下與未來》一書在上海書展上正式發布。

吳凡是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主要完成人,從事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近30年,汪玲是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第一完成人,從事公共衛生和醫學研究生教育工作近40年。二人均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科教授,都是我國本土培養的公共衛生博士。這本合作作品,不僅是一部紀實之作,也是兩位醫學教育工作者站在當下,直面未來人才培養的叩問和思考。

「這場戰『疫』沒有局外人,我們都是親歷者。但作為曾經的公衛人,今天從事醫學教育和醫學教育教學管理,我覺得有更多責任去記錄、觀察,去思考、提升。」吳凡說,「讀這本書,希望大家能夠看到『當下』,可以找到大學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成才之路,也可以找到公共衛生專家服務國家需求的探索之路,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創新之路。希望能夠幫助啟迪、思考『未來』如何培養更好、更符合時代之需、未來之需的人才。」

該書共分為四篇,第一篇記錄了吳凡的百日抗「疫」軌跡,從「一人、一校、一城、一國、一世界」的視角多維度還原上海、中國和全球「疫情防控」的歷程;第二篇翔實記錄了上海醫學院「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生動案例;第三篇集中展示了著作者近年來負責的國家級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的研究成果,闡述了「全健康」時代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新視點,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推進「新醫科」培養模式改革;第四篇記錄了吳凡1年掛職畢節脫貧攻堅故事,講述了汪玲10年磨一劍創新「5+3」模式,記載了上海疾控中心「曲突徙薪」20年曆程,概括了上海公共衛生30年發展的實踐與啟示,回顧了作者對國家恢復高考40周年的體會,總結了我國醫學教育70年成就,並分析了新時代「5+3」培養體系下醫學教育面臨新問題和改革新路徑。

「對這段艱苦歲月最好的致敬,是忠實記錄這段歷史,並書寫新的歷史。出版的功能,就在於記錄歷史、傳承文明,使偉大的物質和精神創造成為人類社會的財富。」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在致辭中提到,「歷史不能選擇,但當下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面對這場全球性危機,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培養高素質醫學和公共衛生人才,被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復旦大學聚焦國家和上海所需,先後制定了《復旦大學加快公共衛生學科群行動計劃》,建立了唐仲英公共衛生高等研究院,加快推進融合創新、交叉協同的大醫科體系建設和醫學人才培養改革。」

「今年上海書展的如期舉行,離不開奮戰在與病魔抗爭一線的臨床醫務工作者,也離不開無數像《當下與未來》著作者吳凡、汪玲這樣的公共衛生專家、科研教育工作者。正如吳凡曾經所言:『公共衛生體系就像一盞路燈,亮著的時候,在路燈下行走的人也許感覺不到什麼;而一旦哪一天路燈不亮了,人們才會有不安全感,才會體會到路燈的不可或缺。』」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勁軍說。

「在上海打造全球公共衛生最安全城市之一的背景下,《當下與未來》出版發行意義非凡,既有理論價值又具有實踐的意義。」 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黃紅表示,兩位公共衛生專家用專業精神和人文情懷,置於時間定位和歷史背景下的審視和叩問,以「當下」推動「未來」的進步,相信會給讀者不少的啟發,並在其中汲取聰明智慧和進步的力量;同時可以通過閱讀本書開卷有益,相信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再次回憶起當下「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抗疫經歷。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相關焦點

  • 吳凡:最美「疾控女俠」—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吳凡說。 這位被譽為「疾控女俠」的科學家,最近獲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我的『主戰場』在研判疫情,為上海市及國家提供政策諮詢,並向國際社會發出中國專家的聲音。」吳凡說。
  • 吳凡:投身公共衛生與疾控科研近30年 堅守疾病防控「底線」的人
    9月,坐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會議室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吳凡面對記者如是說。作為上海市政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吳凡自1月18日投身防控工作至今,參加51次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研判專家會,在關鍵節點提供決策建議。投身公共衛生與疾控科研近30年,吳凡一次次從實戰中走來。
  • 疾控女俠吳凡:帝國理工人工智慧為何算錯上海新冠感染病例
    疾控女俠吳凡:帝國理工人工智慧為何算錯上海新冠感染病例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07-11 14:34 來源:澎湃新聞
  • 去上海書展聽聞玉梅、吳凡、張文宏解讀疫情下的「中國堅守...
    去上海書展聽聞玉梅、吳凡、張文宏解讀疫情下的「中國堅守」和「復旦力量」!8月12日下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中國-WHO新冠肺炎疫情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將做客上海書展「書香中國」閱讀論壇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文化講壇,聚焦「疫情下的中國堅守
  • 迎兩會代表委員履職錄丨全國政協委員吳凡:構建「大應急」模式 為...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說話的時候,記者在電話中還可以聽到打字的聲音。作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專家組成員,這幾個月來,從一早睜眼忙到半夜,成了她的工作常態。圖說: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 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攝不久前,吳凡委員還參加了上海《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建議》(簡稱「公衛建設20條」)的新聞發布會。吳凡委員表示,關注公眾健康,聚焦成「疫」根源,通過組織行為、公共政策預防健康危害因素,促進健康。
  • 《解放日報》:再訪吳凡:預防為主,是社會治理的更高境界
    一年前首訪吳凡時,根本沒想到:不久就「新冠」突襲,且曠日持久至今。這便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特點,公衛人的常態。一直記得上次未及寫的一件吳凡親歷:那年駐滬某領館接到「疑似炭疽信件」,時任市衛生局疾控處副處長的她,正好在進行應急響應培訓,當天剛結束一次團隊課程,「車剛出門,電話來了,要我們去消毒。
  • 上饒疾控作品獲獎
    上饒疾控作品獲獎12月19日,由健康報社主辦的「金舟杯」2020全國衛生健康影像大會暨健康中國文化周活動在廈門市舉行,我中心推送的《「疫」線衛士——上饒疾控戰「疫」工作紀實片》,榮獲紀實類紀錄短片銅獎。
  • 吳凡、董健、張文宏等專家做顧問!復旦大學健康科普青年講師團啟動...
    吳凡、董健、張文宏等專家做顧問!為響應近日滬上12位醫學專家聯合發布的《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上海專家共識》、呼籲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參與到健康科普之中的號召,3月20日,復旦大學健康科普青年講師團啟動線上科普工作,相關科普作品在「快手」「抖音」「嗶哩嗶哩」網站全面上線。
  • 上海書展上,出版行業的圖書、活動看這裡→
    新冠肺炎疫情系列出版物:《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明月何曾是兩鄉:海外漢學家助力中國戰「疫」實錄》《方艙之聲——音樂調節情緒手冊》《抗新冠肺炎心理自助手冊》等。2020上海書展主題出版精品展,以建黨百年、四史學習、防疫抗疫、人民城市四大板塊,集中展示世紀出版集團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精品力作。「滬港同心團結抗疫——香港聯合出版集團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20精品新書聯展」,將在世紀出版館滬港三聯書店展區舉辦。
  • 2020訪談錄①再訪吳凡:這一年,抵抗中的進擊
    一年前首訪吳凡時,根本沒想到:不久就「新冠」突襲,且曠日持久至今。這便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特點,公衛人的常態。一直記得上次未及寫的一件吳凡親歷:那年駐滬某領館接到「疑似炭疽信件」,時任市衛生局疾控處副處長的她,正好在進行應急響應培訓,當天剛結束一次團隊課程,「車剛出門,電話來了,要我們去消毒。
  • 文匯:硬核醫生張文宏,疾控女俠吳凡告訴你新冠肺炎防護應該這麼做...
    吳凡介紹了新冠肺炎的起源、發現和新冠肺炎傳播的特點,她從流行病的角度介紹了新冠肺炎在全國和上海的流行情況和趨勢,抽絲剝繭地解讀流行病調查典型案例,探查新冠肺炎病例行動軌跡。她還介紹了目前的防控策略,特別介紹了校園內的防控措施。如何正確戴口罩?如何正確地打噴嚏?如何正確洗手?如何在宿舍、圖書館、教室、食堂等學習生活場景中進行科學防護?吳凡一一支招。
  •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正接待世衛組織專家
    據科學網,針對2月15日「貴州綜合廣播」等網絡上散布的不實消息,《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高福表示,他現在正接待從世界各地趕來的世衛組織專家,研討、溝通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
  • 2020上海書展,上海譯文首發麥克尤恩、阿特伍德新作
    8月7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公布了2020年上海書展的活動計劃,透露除了一流作家的重磅作品,還將首次在展位設立「紙電聲創課」體驗展臺,並打通線上線下,組織重磅新書的「譯文雲首發」和「譯文雲書房」共讀活動。讀者除了可以在書展現場一站式深度體驗譯文社「全版權、多形態」的產品,還可以在家中參與多場直播活動。
  • 人工智慧豎起「防護牆」 李蘭娟、吳凡、張文宏談智慧抗「疫」
    主辦方 供圖中新網上海7月11日電 題:人工智慧豎起「防護牆」 李蘭娟、吳凡、張文宏談智慧抗「疫」作者 鄭瑩瑩在疫情防控期間,從健康碼到遠程診療,人工智慧在各方面助戰。7月10日至11日舉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之健康雲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分享了他們對人工智慧的看法。
  • 世紀出版書展風景線:120歲朵雲軒C位登場,線上線下融合
    第一大看點,是「世紀版」主題出版系列成果集中亮相,包括上百種「四史」學習教育理論專著與大眾讀本, 50多種抗疫防疫題材出版物,以及一系列精心籌備的精品主題展、主題出版論壇和原創作品發布會活動;第二大看點,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高度凸顯,《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等一大批新書活動豐富多彩,世紀出版集團各參展單位將推出眾多惠民、便民文化舉措;第三則是出版融合發展呈現全新格局
  • 庚子英雄|羅雷:公衛醫生的成就感來自戰「疫」
    羅雷: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部部長、市疾控新冠肺炎疫情監測組組長抗「疫」第44天心語心願:在新冠抗戰前期,我們已經構建起立體化防控戰線,隨後便默默地投身於抗「疫」阻擊戰中。為了建立一張完備的廣州發熱監測網絡,做好防控預案,羅雷哪裡危險就往哪裡跑,一有時間就要奔赴工作現場,參與發熱門診、各交通行業、學校疫情的病例監測指導工作;同時深入野生動物交易場所及涉疫市場進行暗訪及溯源,為溯源病毒提供了專業技術指導。
  • 吳凡和張文宏將為復旦帶來新學期開學第一課:新冠肺炎防控
    值得期待的是,復旦「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課」將迎來兩位重磅授課者:「疾控女俠」吳凡和「硬核教授」張文宏。近期,他們用自己的專業權威和接地氣的人文關懷圈粉無數,被譽為疫情時期的新晉流量「明星」。就在2月24日原計劃開學的第一天,全體復旦學生將迎來這堂特殊的網上第一課。吳凡是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
  • 權威專家吳凡回答三個關鍵問題,幫你定心過五一
    《新民周刊》近日採訪了中國-世衛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 沈琳 攝影吳凡解釋說,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意思是說新冠肺炎病例不可能天天為零,可能偶爾會有一兩個病例出來,但大家不用著急。
  • 湖北統籌安排抗疫特別國債近200億元 用於疾控體系補短板強基層
    央視網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昨天(11日)在湖北宜昌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湖北省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湖北統籌安排抗疫特別國債197.7億元,用於疾控體系補短板強基層:支持871個縣及縣以下衛生健康項目建設,重點提升縣級醫院救治能力
  • 上海書展8月12日-18日如期而至,亮點逐個數!
    重點閱讀活動包括:上海書展指導委員會、靜安區人民政府和解放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書香中國」閱讀論壇,以「疫情下的中國堅守」為主題,擬邀請聞玉梅、張文宏、吳凡以及查瓊芳、劉凱等嘉賓,與讀者共論疫情下的中國堅守、上海經驗、文化精神。入選中宣部2020年全國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的新書《革命者》,以及《中國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