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是文水南安村人,雖然腿腳不靈便,但是心靈手巧,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剪紙能手。由於坐著輪椅出行不便,一直想自力更生的她「求職無門」。如今,在文水縣殘聯的幫助下,王麗萍參加了美甲培訓,靠著自己學到的手藝,在家裡開了一家美甲店,不用出家門也能實現就業獲得收入。王麗萍高興地說:「現在,我不再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通過努力,我們也可以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作為非貧困縣的文水縣,在冊殘疾人120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有500多人。作為弱勢群體,殘疾人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更易出現困難和問題,屬於需特別關照和兜底保障服務的重點救助人群。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文水縣緊盯困難殘疾人群體,深入完善殘疾人脫貧攻堅的政策保障和工作機制,在殘疾人教育培訓、就業創業、產業扶持、家庭無障礙改造等方面持續發力,激發殘疾人內生脫貧動力,從源頭上確保了貧困殘疾人「不掉隊」,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文水縣殘聯堅持「易教、易學、易懂、實用」的原則,利用各類培訓資源,投資18.5萬元,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參加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同時,科學設置培訓項目,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幫助貧困殘疾人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鼓勵、引導和扶持殘疾人創業,讓貧困殘疾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解困。
馬西村的梁長娥屬於一戶多殘戶,該縣殘聯對這些特殊困難家庭作出特殊對待。他們多方考察,決定購買「湖羊」送給梁長娥。「湖羊」存活率高,一年可生產兩次,每次可產多胎,有較高的養殖收益。梁長娥感激地說:「殘聯給我家送來一隻公羊兩隻母羊,還教給我們養殖技術。只要我人勤快,等母羊添了小羊,就能不斷給我家帶來收入。」看著圈裡的「湖羊」健康成長,梁長娥覺得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2016至2017年,文水縣殘聯為北張鄉、胡蘭鎮、南武鄉等11個鄉鎮的92名貧困殘疾人進行了培訓;2018年,對馬西鄉、北張鄉等60人開展養殖牛、羊培訓;2019年,對135戶貧困殘疾人開展風味小吃培訓,35名貧困殘疾人進行美甲培訓;2020年,對下曲鎮、南武鎮等共50戶有需求的貧困殘疾人開展養羊培訓,想方設法為殘疾人創造就業、實現增收的機會和條件。
文水縣下曲鎮石永村的張海濤是位重度殘障人,平時全靠年邁的爺爺照顧。文水縣殘聯定期對他開展結對幫扶,帶著醫生入戶體檢身體,給張海濤過生日、理髮,幫助家人打掃衛生,代購生活用品,用力所能及的行動喚起了家庭的生活信心。劉胡蘭鎮北賢村的高山肢體二級傷殘,是村裡的五保戶,日常行動困難。為解決出行和吃水問題,文水縣殘聯通過個性化的設計、施工,把他家的土院硬化成水泥院,自來水管引入家裡,還送去輪椅,幫助高山實現了居家無障礙。高山很是感動,「如今坐著輪椅就能在平整的水泥院子裡隨便轉,水龍頭一擰自來水就流到鍋裡了,在殘聯的幫助下,我的生活方便了很多。」5年來,文水縣殘聯投資87.5萬元為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家庭安裝康復輔助器具,達到全覆蓋,提升了貧困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扶貧必扶智。文水縣殘聯還通過教育資助項目為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和殘疾學生進行資助,圓了孩子們的「大學夢」。殘疾人張旭雲的女兒李丹婷考入溫州大學,文水縣殘聯給予3000元資助,解了張旭雲的燃眉之急。今年,楊樂堡村的殘疾孩子李志毅考入長春大學,文水縣殘聯又資助5000元。李志毅說:「我報考的是康復治療專業,殘聯的叔叔阿姨們鼓勵我學好專業,將來畢業後用自己的知識幫助更多的殘疾人。」
放眼望去,文水縣一戶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實現了蛻變,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他們坦言:「日子越來越有滋味,生活越來越有盼頭,真是幸福滿滿。」(記者 羅麗 通訊員 馬智勇)
呂梁日報
[編輯:白麗紅]
【來源: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